分卷(20)
作者:时雨余      更新:2023-04-29 16:17      字数:4656
  闻言,岑远从余津楼外收回视线,心道:谁又说不是呢。

  但他思索片刻,同样低声说道:可如若只是为了许鹏一事就特地下诏大赦天下,会不会太小题大做了?

  再说,许鹏不过一介北军中垒,何德何能让宁帝为他开设特权?

  楼下马车渐行渐远,岑远便没继续看,回到桌边,趁机去摸酒。

  晏暄掩上了窗,回去途中顺手牵走了对方手中的酒壶,岑远挣扎着捞了几把都被晏暄精准地躲开。

  而最终他也依旧没能捞着自己的酒,只能气呼呼地喝茶吃菜去了。

  晏暄干脆喊来小二,让人把酒撤走,又重新叫了些茶水和小菜。

  等小二退下,他道:昨日下朝后,陛下还喊我去了景行殿,商量些政事。

  岑远不以为意:然后?

  且不说他还在因为那壶酒生着气呢,光是那些政事他就不想管,也懒得管,反正若是有他必须知道的事,晏暄肯定会挑出来同他说的。

  只是晏暄开口,却是道:我问了陛下,特地下诏大赦天下,是否还有什么别的目的。

  你问的?岑远闻言连筷子都停下了他没想到竟会是晏暄先主动开的口。

  嗯。晏暄应一声,目不斜视地看着对方:陛下说,因为你是蒋昭仪的儿子。

  帝王心有偏袒本就不是什么罕事,就像岑远一直以来都很有自知之明,清楚宁帝对自己的优待。

  但这话要是对臣子说出口来,就不得不让人感慨,宁帝真是对晏暄有着万分的信任了。

  看来我家小将军还真是深得圣心啊。岑远揶揄了一声,片刻后又转口感叹:这几年来我无禄无为,父皇待我依旧如此偏袒,甚至因为我特地大赦天下啧。

  手头没有酒,他只能喝了口茶,意有所指地说:看来我才是深得圣心啊。

  话音落下,岑远摇了摇头,想把这早就跑偏到不知哪儿去的话题给揭过去,谁料晏暄却接了一句:若陛下全心偏袒,那就不会赐你

  他话还未完,岑远就眼疾手快夹了一筷子的菜,径直塞进了他嘴里。

  晏暄含着那口菜:

  岑远云淡风轻地道:赐我什么?赐我这桩婚事?

  晏暄没有出声,岑远便又说:我说小将军,你现在胆子也未免太大了。这种话我说就算了,你在这说,就不怕待会儿父皇直接来砍了你的头?得了圣心也不带这么挥霍的。

  他这话说得好像自己已经是经验丰富似的,随即又说:以前倒也没见你这么狂啊。

  晏暄细嚼慢咽咽下那口菜,半晌后似乎无声地喟叹了一声。

  至于搬去你府里一事,的确是陛下先提出的。他道。

  这又是为何。岑远联想到之前夏苗的事,随口一说,总不能是派你来当侍卫保护我吧。

  晏暄却道:正是。

  岑远伸出去夹菜的手一顿,继而冷笑了一下,没有说话。

  晏暄道:我知若是同你说保护,又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你必然会不高兴,便略去了。

  嘁。岑远小声地嘟囔,算你了解我。

  景行殿中,宁帝因为刚刚下朝,面上满是疲惫。宫女们为他摘下身上厚重的行头,换上轻便的衣服。

  荣公公上了热茶,便招呼宫女们都退了出去,宣晏暄进殿。

  政事大多都是些关于军营和北边布兵的情况,宁帝偶尔插两句嘴,大多时候都是闭着眼安静听着。

  直到对方报告结束,他才睁开眼,道:晏卿宫中军营两头跑,事务繁重,空闲的时间怕是不多,不如即日就搬去老二府上吧。

  晏暄抬首看向对方,便听宁帝缓缓地道:既然你们都是男子,也毋需避讳,能多点相处的时间,也权当提前适应。

  当初晏暄凯旋之时,宁帝提出要将成平公主许配给他,却被他一口拒绝。反之,他还语出惊人,恳请陛下能为他和二皇子赐婚。

  精明如宁帝,又何尝不懂他这句话背后的心思。

  晏暄旋即叩谢,谢完之后却没立刻就起,沉声追问:陛下让臣搬去二皇子府,只是为了赏赐臣吗。

  宁帝俯视着他,不恼不怒,平静回答:之前老二遇刺,加之前段时日夏苗一事,朕唯恐还有人对老二不利,有你在他身边,朕也好安心一些。

  晏暄面不改色,无法让人看出他现在究竟是作何想,只掷地有声地道:陛下既然担忧,当时为何还要借由二皇子试探?

  宁帝双眼微眯,整个景行殿的温度仿佛瞬间降至冰窟。

  晏暄腰背挺得笔直,即便他垂着眼眸,正跪在地上,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他身上的傲然。

  宁帝忽地一笑。

  怎么,他缓缓道,这就护起短了?

  晏暄不语。

  宁帝从座上起身,一步一步走至晏暄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自己最信任、也是最偏爱的臣子之一。

  晏卿,他道,你三番五次出言不逊、大胆妄为,但朕从没罚过你,你可知为何。

  臣不知。晏暄道。

  宁帝从喉咙深处讽刺地笑了一声,落在对方头顶,他说:因为有的时候,朕很羡慕你,也很佩服你。

  晏暄依旧沉默。

  宁帝道:朕坐在这个位置,先是帝王,才能是丈夫,是父亲。

  晏暄视线正好落在宁帝的衣摆上,金线绣出的巨龙栩栩如生,但在这千金布料之上,看似华贵,如今再看,实则也不过就是被围困于一隅的蜉蝣。

  他沉默半晌,最终只回一声:臣知道了。

  帝王

  晏暄近乎无声地动了动双唇,看着杯中的茶水,仿佛是在看向别的什么,浮动的水面几乎映出他眼底深处对这二字的不屑和憎恶。

  蓦地,他感到肩膀一重。

  手臂被推动,茶面映出的模样瞬间就被打散了,晏暄侧首去看,就见岑远脑袋歪在他的肩上,手里还拿着筷子,呼吸平缓绵长,就这么睡着了。

  晏暄:

  这是有多困?

  这位殿下晚上真的休息好了吗?

  晏暄心下腹诽,眼底的神情顿时换成了一抹几不可察的笑意。

  他小心翼翼地将岑远手中的筷子拿走,略微调整了姿势,让对方能靠得更舒服些,便再没有动作。

  第 27 章 元宵(上)

  越临近中元,岑远心里的焦虑便加重一分,偏偏最近一段时间,晏暄变得十分繁忙,连着五六天都是卯时出,子时才归,他想找人出去骑个马狩个猎,转移一下注意力都不成。

  尽管他知道这一世的锦安宫中并没有碧灵存在,而且蒋昭仪最近的身体也没有出现任何不适,但他仍然担心会突发什么变故。

  因此,即便知道不合规矩,他依旧每日都往宫中跑,直到宫禁时分才卡着日头出宫。

  到了中元当天,就连蒋昭仪都不由教训他:你这几日天天往宫里跑,又不去早朝,再如此以往,你父皇铁定又要骂你。

  这时早已过了杏花开花的季节,院子里那几颗杏花树光秃秃的,被周围一片榆树盖住了枝叶下。

  岑远捻了片叶子,装作漫不经心地笑道:左右闲来无事罢了,母妃这就嫌弃儿臣了?

  我哪儿敢嫌弃你。蒋昭仪柔指点了点对方额头,你与晏暄的成亲日子定下了?

  嗯,前些日子宫里差人告知我们了。岑远道,八月十六。

  下个月就是成了亲的人了,还这么小孩子气。蒋昭仪说着,就和天底下所有见证了自己孩子成长的父母一样喟叹一声。

  母妃这几日老在回想你们小时候来这里玩乐的日子,眨眼间就这么多年过去,现在看着柱子上那些你用来同晏暄比较身高的刻痕,都好像是昨日发生的事。

  闻言,岑远拿了个橘子剥了起来,欲盖弥彰似的,一边小声嘀咕:刻痕有什么好看的,哪年都是他比我高。

  然而蒋昭仪听见了他这嘀咕,微微笑了笑:上次让你同晏暄一道来看母妃,结果两个人都只错开时间来过。

  晏大人大忙人,哪能像我这般悠闲。岑远道。

  蒋昭仪下意识一张口,似是又要教训,但下一刻她就摇了摇头,无可奈何般道:悠闲也有悠闲的好,比起劳碌一身,像你父皇那般搞坏了身子,母妃还宁可你就这样,开心地活着就行。

  岑远扯了下嘴角,没有回答,只将剥好的橘子递给蒋昭仪,自己又重新拿了一个。

  若你们还是小时候该多好。蒋昭仪接过橘子,一瓣瓣地塞入口中。她今日像是铁了心要回忆过去,在吃完后又道:

  母妃还记得,那时候是上元佳节,晏大将军不在长安,你就偷偷跑出宫,拖着晏暄到我这来过节。那时陛下歇下了,就我们三个人坐在这院子里赏月,我同你们讲

  记得记得。岑远连忙摆手打断对方的话,讲您和父皇初见时的故事呗。母妃,您都说了多少遍了。

  蒋昭仪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只是母妃那时候也是没想到啊,有朝一日,你们竟会结成一段良缘。

  那时正是岑远同晏暄一起过的第一次上元。

  每次一到上元佳节,宫中都会设宴,而每次席后,宁帝都会单独到锦安宫来,与蒋昭仪再一同享用元宵。

  岑远每每到宫中宴席之时,都觉得这两三个时辰真是一场折磨相较于席上的珍馐美馔和鸾歌凤舞,他反而对长安城的灯市更感兴趣。

  原本他央求许久才终于是获得父皇允准,许他席后出宫去灯市上凑凑热闹,而他也早早与晏暄约好。

  但不凑巧的是,那时漠北突发动荡,晏暄父亲领兵北行,不在长安,而当年的上元宴也临时取消。

  因此那日,晏暄不必入宫,一个人在晏府度过,但到了临近晚膳的时候,却看到院墙上突然多出一道熟悉的身影。

  那时晏暄已经对他这爱翻墙的性子见怪不怪了,见状也不惊讶,只问:殿下怎么这时间来了?

  岑远食指抵在唇前,朝他嘘了一声,从墙上小心翼翼地一点点攀下来,生怕闹出些大动静。

  晏暄上前去接了他一把,就听他说:跟我走。

  晏暄一怔,条件反射地问:去哪儿?

  岑远却故意和他装神秘,笑着朝他眨了眨左眼,道:总之先走呗。

  他这幅故作轻描淡写、语气中却透露着得意的样子,几乎就和当初将晏暄坑蒙拐骗到锦安宫的时候一模一样。

  但晏暄那时候到底是年轻,或者该说还没有彻底了解岑远的胆大随性,他以为对方只是兑现诺言、带他一起去上元灯市凑个热闹而已,于是没像以前一样犹豫,点了点头。

  紧跟着,他转身和呆立在院子门口、正看着他们一脸惊讶的齐管家报备一声,就和岑远一同翻出了院墙。

  那年的灯市不比往年,但永安大街依旧热闹非凡。

  然而岑远翻出墙后没走几步,就故意拉着晏暄穿梭在偏僻的小道,对灯市没有丝毫兴趣似的,带着人往皇宫的方向走去。

  晏暄这才明白自己是想错了,问道:你要带我入宫?

  他知道先前岑远得了圣上的允准可以出宫,所以下意识地以为对方是堂堂正正走出的宫门,但此时若要反过来带他入宫,可就有些不合规矩了。

  只是还不等岑远回答,他们就来到了皇宫西南边一处偏门。

  晏暄一从巷子里走出,就远远见到宫门门口的守卫被人敲晕在地,正不省人事。

  另一边,一位岑远宫里的宫人焦急地团团乱转,见到人回来就连忙凑上来:哎哟,二殿下,您这这这要是出事了,小的们可没法交代啊!

  晏暄:

  他看向还攥着自己一只手的岑远,脸上浮出难得的愕然:你是偷偷跑出宫的?

  当然!岑远抬首挺胸,一点都看不出有悔过之意,这个点宫门都关了,要是不偷偷跑出来,我怎么来找你?

  晏暄:

  一旁的宫人都快哭了:哎哟二殿下,您就别说了,快回宫吧!

  知道了知道了,我人不是在这里了。

  岑远不耐地回了一声,然而话音刚落,他就抓着晏暄从宫门溜了进去,旋即脚尖点地,轻功一甩,眨眼间就没了人影。

  刚进宫门的宫人见着那两道身影远去,很快就不见了人影,是哀嚎着立刻就跪了下去。

  岑远见计划成功,掩盖不住自己的洋洋得意,不自觉地偷笑,身体抖得连轻功都不稳了。

  晏暄在他身子往一边歪的时候赶紧撑了一把,一本正经地说:下次别这样了。

  没事的没事的。岑远不以为然地摆摆手,一边放慢脚步往锦安宫走去,大不了明天被父皇训斥一顿,反正他也不会重罚,最多让我抄几遍书罢了。

  晏暄皱眉:那也不可。

  打住打住。岑远忙道,你再啰嗦,我现在就把你交给守卫,说你夜闯皇宫。

  那会儿晏暄也还没那么肆无忌惮,闻言抿了抿唇,便没有再多说一句。

  当然,岑远所说也不过是玩笑话,毕竟人是他带来的,哪有反手就卖了的道理。

  前方正逢拐角,他只伸出去个脑袋,观察了片刻,旋即带着晏暄回头绕道。

  就这样,他们一边在皇宫里和守卫捉着迷藏,一路抵达锦安宫。

  第 28 章 元宵(下)

  宫中一片安静,仿佛能让人捕捉到细雪飘落的声音。

  巡视的宫女手执灯盏,骤然在黑暗中见到两个鬼鬼祟祟的小人影,不由地惊呼出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