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
作者:时雨余      更新:2023-04-29 16:16      字数:4937
  第 2 章 捣乱【修】

  岑远脸上的表情顿时就绷不住了。

  他前脚刚理所当然地排除了晏暄这个选项,后脚就被狠狠打了脸。

  更关键的是,他可不记得上辈子还有这档子事!

  那边娄元白见对方话已出口,没忍住抬手掩面。一旁付建新似乎是察觉到气氛不大对劲,视线在两人之间逡巡了一圈,问道:怎么了?

  没什么。岑远先行开口,目光逼视自己的属下,就是好像有人瞒了我什么事。

  话已出口,木已成舟,就是娄元白想把那些话拍回付建新嘴里也已经无济于事了。他放下手,同时藏在背后的手也垂到身侧。

  只见他手里拿着的赫然是一个药包。

  岑远敛眸快速地瞥了一眼,道:解释。

  娄元白微低着头,但依旧能感觉到自家殿下目光带来的摄魄,只能老老实实回了句:这药的确是晏少将军送来的。

  岑远道:你该知道我想问的不是今日。

  方才娄元白那警示的眼神可没有漏过他的眼睛,看那模样,这药送来也不是一日两日的事了,甚至连晏暄身边的人都不知。

  殿下,之前您受伤,撑到回府后便昏迷数日。片刻后,娄元白终于放弃挣扎,坦言道:最开始就连陛下都还未派人前来,晏少将军就已经来看过您了。

  见岑远没有说话,娄元白又道:直到出征之前,晏少将军也是每日前来,问您的情况,还检查所有的用药。至于这副,据说是在回京路上偶遇一位神医,让人抓了副为受过刺伤的人调理身体的药,因为其中一味药过三日就会失去成效,这才赶紧让人送来。

  院子里安静了许久。

  就连付建新也是第一次听说这回事,稍许惊讶地侧首看去,但他紧接着就像是想到了什么,露出一副了然的表情,将视线收了回来。

  而娄元白道:晏少将军担心会对您有不好的影响,就在晚上抽空偷偷来看,看完就走。这件事只有属下知道,他还嘱咐属下千万别和您说。

  闻言,岑远只心说:怪不得。

  怪不得他上辈子从头至尾都从未听说过这事,怪不得他从没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感情他身边最信任的人一直都在胳膊肘往外拐,替别人办事!

  要说没有恼怒肯定是骗人的,但比起恼怒,岑远更多的感觉却是可笑和不解。

  上辈子无论是在他改变前后,这娄元白一向都鞠躬尽瘁,在正事上从不含糊。现在这事虽然谈不上是背叛,但他毕竟是被人瞒了这么久的秘密,任谁都会有些不悦。

  另一方面,他更是想不明白那小将军为何要偷偷摸摸看他的伤情,还要对他隐瞒,甚至企图隐瞒他两世!

  想到这,他旋即转身,重新回去卧房。

  身后娄元白朝付建新行了礼,就赶紧三步并两步地跟上去,连手里的药包都来不及去放,问道:殿下是准备去哪儿?

  永安大街。岑远已然翻出一套衣物,回头一字一句道:找那位小将军好好问个清楚。

  余津楼是长安城内最大的一间酒楼,正位于永安大街旁,是进城回宫时的必经之路。

  二楼凉台人声喧嚷,觥筹交错,只有阑干旁的桌边空无一人,却已摆好酒菜。

  此时,就见楼梯口处一人拾级而上,衣裾翩然摆动。

  岑远一身青白窄袖轻袍,身姿挺拔,腰间玉带勾出劲瘦的身形。头上黑发只用一根玉簪半束,眉目清秀如画,俨然翩翩少年郎。

  小二径直将他带到那空桌,笑眯眯的:猜到二殿下今儿个会来,已经给您准备好位置了。

  岑远笑了笑,说了声多谢,朝身后娄元白偏了偏头。后者立刻了然,往小二手里塞了不少银两。

  小二脸上立刻迸发出更为欣喜的笑来,道了声:那二殿下吃好喝好啊。继而识趣地退了下去。

  凉台楼下,禁军在大街中间围出一条道路,两边拥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热闹。空气中传来城门处铿锵有力的鼓声,不远处千军万马浩荡而来,帅旗迎风而扬。

  岑远望了一眼城门的方向,而后一掀衣摆在喧嚷声中坐了下来,就为自己斟了杯酒。

  娄元白张了张口,但想到自己刚因为犯错惹了这位殿下,就又闭上了。

  有什么话就说。岑远道,到时候被我翻出来,可就不单单是罚你月俸了。

  娄元白立刻卖了队友:先前晏少将军吩咐,您伤还未好透,千万不能让您喝酒。

  岑远讥笑一下,仰头就将那杯酒饮尽,道:要不你干脆去给晏少将军办事吧?

  娄元白:

  他膝盖一动,就要给岑远跪下了,然而后者先发制人:这里这么多眼睛,你要是给我跪下,就直接收拾东西走吧,丢不起这人。

  闻言,娄元白这才重新把膝盖直了起来。

  岑远随意地挑着干果,配着喝惯的酒,可不知是不是因为晏暄这事总是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如鲠在喉,他吃什么都感觉有些食不知味。

  片刻后,他干脆放下筷子,只拿起酒壶和酒盏,起身横坐到凉台边的阑干上,背倚木柱,几乎大半边身子都悬在阑干外边。

  凉台视线辽阔,不仅能将永安大街一览无余,更是可以让四面八方都观察到上面人的动态。

  世人都道,天家几位皇子中,长得最俏的当属那二皇子岑远,往阑边一坐,可真真是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因此,他这么一出现,楼下不少正等着领略晏少将军风采的姑娘家们都纷纷注意到他,互相之间窃语推搡,面色羞赧,朝楼上那人投去悄悄摸摸打探的视线。

  岑远大方地盛着这些视线,朝目光所及的一位姑娘举起手中杯盏,脸上一笑。

  那位姑娘顿时羞涩地微微低下头,以帕掩面,只露出一双想看又不敢回视的眼。

  在这隔空的嬉闹间,马蹄声越来越近,四周的人群也越发激动。

  岑远已从那姑娘身上收回视线,饮尽了杯中的酒,又倒一杯,扭头看向快要行至楼下的宁军。

  只一瞥,他的目光就牢牢落在了为首之人身上。

  那人驱汗血宝马,披银甲红袍,乌发高束入冠,英姿潇洒轩昂。

  周围人纷纷朝他挥手搭话,他却视若无睹,目不斜视看着前路,骨节分明的双手稳稳地持着缰绳。

  而就在眨眼间,他似乎感应到什么,蓦地抬头朝二楼看去。

  人马依旧熙攘,岑远的视线却安安静静地落入晏暄的双眸,与对方倏然对望。

  晏暄的母亲是峥族人,峥族大多居住于大宁西部沿山一带,据说是百年前西域人移居传承下来的一支民族。因此,晏暄的面貌也受此影响,比大多数汉人都要显得棱角分明。

  他没有佩戴头盔,让人能够更清晰地看见那张脸上眼周深邃眉宇如剑,鼻梁硬挺薄唇殷红。眸色明亮如星,目不转睛地盯着人看时,仿佛有一种能把人吸进双眸的魅力。

  岑远一顿。

  他似乎,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和对方相视过了,以至于这么乍然对上眼,让他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可不就是隔了一世吗。

  这一空档,就见那头晏暄面上神色忽然变得有些凛然,即便相距甚远,都能瞧见他牵着缰绳的十指倏然一紧。

  不过这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不消片刻,他就恢复到正常的状态,面无表情地垂眸转回了视线,速度之快让岑远以为是自己出现了幻觉。

  而在他侧后,付建新驾着马,同样朝二楼凉台看去,点头致礼。一看到他,岑远这才从感慨中转醒,想到自己今日这一行究竟是何目的。

  恰巧此时狂风骤起,楼下不知是哪位姑娘的披帛一时没收稳,被风吹上了天。

  岑远抬眸一瞧,便将手中最后一口酒饮尽,把空了的酒盏往娄元白的方向一丢,脚踏阑干,身体随即腾空而起。

  楼下众人的惊呼仿佛都被掩盖在风声之下,岑远一手够到翻飞的披帛,还未来得及将其尽数收入怀中,就听身后风声中有先后两道截然不同的声响。

  他凌空向后转身,双眸中顿时反射出两支箭羽,正从不同角度朝他的方向射来。他眼疾手快从玉带抽出折扇,分别敲打在两支箭上,另一手则早已在落点等候,准确地将两支箭收入掌心。

  在其他路人眼里,从披帛上天到人影落地,一切都只是发生在瞬息之间的事,快到连眼都来不及眨。

  而当岑远稳稳当当地落在永安大街中心,四周的将士就一拥而上,手握长矛把他围在中心,他视若无睹,松手把箭羽随意丢到地上,指间却仍攥着披帛一端。

  风力渐弱,但并未完全停歇,披帛在空中飞扬,正巧在他和晏暄之间竖起一道赤红的薄纱。

  岑远将折扇收回玉带,看着好整以暇,只是在旁人都没察觉到的地方,他皱了下眉,顺手悄悄按了下腹部某处,但很快就把所有表情和动作都撤了回去。

  他抬头望去,隐约看到薄纱背后那小将军正手执弓箭,又想到方才从这个方向射出来的一箭明显歪斜,便倏地笑了下,朗声喊道:晏暄!多年不比,你这箭术怎么这么差劲了!

  第 3 章 回府【修】

  人群登时哗然。

  晏暄那是什么人?

  在大宁子民心中,这位少将军战无不胜、万夫莫敌,是大宁的镇国神将、定海神针,然而现在居然会有小卒正好在少将军凯旋之际,扰乱宁军回朝的队伍,还直呼晏少将军名讳,出此轻狂之语!

  岂有此理。

  众人心中顿时涌起愤慨之情,朝那个白衣人看去,然而当他们终于看清是谁之后,才发现这才是位更不能惹的人物。

  余津楼上,一个书生模样的男子怯怯地朝楼下看了眼,问道:这不会打起来吧?

  他身旁一身着灰衣的中年男子道:谁和谁?

  当然是这位二皇子和晏少将军了。书生道,早先我就听闻这二位素来不和,今日少将军凯旋,二皇子还闹了这么一出,你看这两人现在的架势。

  不和?灰衣男子却疑道,你这是哪儿听来的说法?

  书生见楼下还算太平,又向四周瞄了几眼,这才低头压下声音,小心翼翼地道:在下入京之时,就听那说书的说过二皇子与少将军曾在城内大打出手的故事。

  说罢,他似又想起什么,补充道:而且,前几月在下曾在路上偶遇过两人,那二人目不斜视,连招呼都没打一声,就像不认识彼此似的,这不是不和是什么?

  谁知灰衣男子闻言却笑了:那些说书人的故事啊,就是用来图个乐呵,顺便骗骗你们这种外头来的公子哥儿的,真假参半都说不上。我在长安城里住了二十几年,还从没见过这两位走到大打出手的地步,非但如此,在早些年的时候,还能经常见到二皇子出宫找少将军出去玩呢。

  这书生一脸赧色,那在下所见和此情此景总不该是假了吧。

  这个嘛灰衣男子故弄玄虚地朝对方招了招手,凑着脑袋低声道:那二皇子估计是在宫里头憋了太久,自从出宫开府之后就跟变了个人似的,整日饮酒作乐、无所事事。你当为什么掌柜的会特地为他留个空位?还不是因为他几乎每日都来这里吃茶喝酒。

  书生扭头朝方才岑远待过的桌子瞅了一眼,继而听灰衣男子又道:再者你看这晏少将军,是一向心系大宁,为人正直沉稳,最看不惯的就是此等碌碌无为且放荡之人。都说人要以群分,这都不是一类人了,自然也走不到一块儿去了。

  书生将信将疑:真的是这样?

  这也是在下猜测,我随口一说,兄台就随便一听罢。灰衣男子拍了拍对方的肩,不过兄台不用太担心,就算这二皇子想要出手,依晏少将军的性子,怕是也不会应的。

  话音方落,他瞧了眼楼下,便道:不说了,你自己看吧。

  这时乱风终于彻底停歇,披帛开始轻盈地向下垂落,不多时就宛若同时为二人揭下了面纱,露出他们各自的神情。

  这会儿,岑远才清晰地看见晏暄的面容,就见对方正沉着张脸,面上表情不像是胜仗归朝,反倒带着几分阴翳。

  那一瞬间,他乍一恍惚,还以为又回到了上一世已经与晏暄相看两厌的日子,不禁有些错愕。

  毕竟那段时间,晏暄对他夺嫡一事百般阻挠,甚至明里暗里都站在了他的对立面,两人之间便再没有过好言相谈的场面,甚至可以说,每次一见面都是落得一个不欢而散的结局,晏暄又怎么会在他面前表现出什么好脸色来。

  他这一愣神的时间,那头晏暄已然收起弓箭,翻身下马,朝他走来。

  都下去。

  宁军行事一向不问你是皇子还是臣子,更别说岑远一举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扰乱秩序,因此,直至晏暄发话,那些手握长矛的将士们才统一收回武器。

  岑远眉梢一挑:真是好气势。

  晏暄却没理会他看似夸赞实则揶揄的话,又转向另一名还拿着弓的年轻将士。

  未看清局势就擅自拉弓,若伤及无辜百姓怎么办。

  年轻将士惶恐地低下头:属下甘愿受罚。

  晏暄面色严肃,一字一句地道:鲁莽行事,依军令惩处。

  是!

  岑远回过神后一边看戏,一手就将那飘落的披帛都收拾了起来,这会儿听见这话,下意识想说:这小将军还训别人呢,自己不也是做了同样的事。

  但转而,他又想到对方明显歪斜的箭和从前的箭术,忽然醍醐灌顶莫非那支箭不是朝他来的,而是为了将箭击落?

  他开口想问,但那边的年轻将士回到列队中,戏已然落幕,这时再出口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岑远倒也无所谓,耸了下肩,就把这事抛去脑后,扭头朝人群发问:这是哪位姑娘的?

  人群最后,一位姑娘唯唯诺诺地举起手来,没敢抬头:是是小女子的。

  岑远一步步穿过人群缝隙走到她面前,亲手把披帛递还给对方,声音轻柔地提醒:下次可得小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