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作死之旅 第4节
作者:云长歌      更新:2023-04-29 07:23      字数:5792
  李恪问的并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情,或者说并不是不能对李恪说的,曲晨仔细半天才说道:“那天……大郎喊三郎过去说是想要和三郎比较一下书法,只是三郎过去之后发现大郎居然并没有在那里,就在这个时候,薛万彻忽然从后门闯入直奔大郎院落,或许是薛万彻将三郎当成大郎了吧。”

  大郎?李承乾?

  李恪万万没想到这件事情居然还跟李承乾有关系,而且根据曲晨的叙述,这事儿怎么看怎么像是个套啊,怎么就赶那么巧李承乾喊李恪过去比试书法?薛万彻是怎么知道李承乾所居之处?

  李承乾……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

  第8章

  曲晨透露出来的消息让李恪十分疑惑,甚至他都在怀疑李承乾是不是穿越者!

  只是他在过来之前跟教导主任确认过好多次,这里应该并没有穿越者,或者说他穿过来的这个时间点并没有别的穿越者。

  最主要是就算有穿越者那也应该是去跟李泰或者李治死磕,怎么会将目标放在李恪身上?只要长孙氏的孩子有一个活着皇位就轮不到李恪。

  李恪心里存了个疑问,却没有着急去认证,目前而言他还算是安全,最主要的是原主的尸骨下落要去告诉杨氏,然后等曲晨将另外几个人摆平之后也就是曲晨的死期了。

  杨氏在得知儿子尸首下落之后有一瞬间的激动,继而又稳住了。她看着李恪说道:“这件事暂且先放放,最近发生了太多事情府内哪怕不是风声鹤唳也是十分紧张,此时不宜生事。”

  李恪对杨氏倒有些佩服,上一次他和杨氏接触的时候,杨氏已经整个人都十分安静,整日吃斋念佛,在李世民偌大的后宫之中活的悄无声息。

  如果不是她这样低调的话,有关于她的历史记载也不至于那么少,不管怎么说好歹都是杨广的女儿,亡国公主多么有记载价值啊。

  而现在的杨氏显然还没有那种听天由命的消极,或者说李恪的谎言又激起了她的斗志。对此李恪心里多少有点心虚,他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只可惜他知道的只有一个杨政道是杨广直系后人,甚至杨氏一族在之前的动乱之中都死伤殆尽了,他也找不到真的,只能继续冒充了。

  曲晨的手脚很快,其实他本来也没想留着那几个人,知道真相的只有他一个就够了,人多了反而变数也多,所以并不是听从李恪的吩咐,只不过李恪的想法跟他的利益正好符合罢了。

  那几个人原本就是跟着曲晨混的,本身也没多大见识,之前曲晨胆大包天的让一个乞丐冒充秦王府三郎他们都已经快要吓傻了,在回来被惩罚之后一个两个都不敢往外走,生怕哪天那个假三郎被发现了会连累他们丢掉性命。

  更甚至有两个人正在商量着要不要离开王府另谋生路!想也知道是不可能的,王府是什么地方,怎么可能任由你来去自如?

  李恪一直关注着曲晨的动向,只可惜新分到他身边人他暂时不太相信,主要是这些人是长孙氏的人而不是他的人,就算要拉拢过来也要天长日久,长孙氏待人并不苛刻,想要从她那里把人拽过来也不容易,跟何况说不定这人的一家都要仰仗着长孙氏活着呢。

  曲晨显然是个行动力十足的人,他定下计划之后,蛰伏了一小段时间就直接将人骗出来杀掉了。李恪是有些遗憾的,要是他手上多两个信任的人,一定能够接着这个机会把曲晨也干掉,不过没关系,等一等总有机会的。

  结果还没用他等呢,转头杨氏就出手干掉了曲晨,也不算完全是杨氏出手吧,长孙氏也出了一把力,主要是曲晨做事情就算再隐秘也扛不住后院有两个大头都在盯着他。

  几乎是他前脚杀了人,长孙氏后脚就派人将他抓了起来。

  曲晨被抓起来的时候,李恪正在读书,只不过最近他是个失学儿童,薛万彻这个坑爹货当初反扑秦·王·府的时候顺手就把王府西席给干掉了,如今李世民有太多事情要忙,长孙无忌也跟着忙,小孩子的功课都是定好了的,所以一时半会秦·王·府的小郎君们都只能当个失学儿童。

  李恪带着李愔读书,不过……李愔大概天生就不是个读书的料子,或者说这个年纪的男孩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有大人在还好一点,没有大人在那简直就是个人来疯半刻都不闲着。

  “三兄,我们去外面抓虫虫好不好?!”李愔拿着书本偷偷看了看李恪,发现李恪也在走神并没有认真看书,立刻心里活分了。

  李恪转头看了一眼李愔:“你书都背好了?”

  李愔现在年纪小,所以启蒙读物就是《千字文》,而李恪已经开始学习《昭明文选》,李愔理直气壮的说道:“三兄不也没有认真看书吗?”

  李恪将书一扔似笑非笑的看着李愔:“那是因为我都会背了,你呢?”

  李愔愣了一下刚想说什么,这边就听到杨氏说道:“六郎又在闹什么?”

  李愔顿时缩了缩头乖乖喊了句:“阿姨。”

  李恪也站起来对着杨氏行礼,杨氏走过来看了一眼李愔说道:“六郎不乖,今天没有小点心吃。”

  李愔听了之后顿时苦着脸说道:“阿姨,六郎……六郎认真看书,六郎要小点心。”

  “那你去西房老老实实读书,牡丹跟着他,别让他在这里打扰三郎读书。”

  李愔听了之后顿时更加低落了,于是这个团子就垂着大脑袋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拎着他的《千字文》唉声叹气的跟着牡丹走了。

  李恪一看杨氏在变相清场就知道她有话要说,果然还没等他问,杨氏就开口说道:“曲晨已死,知情人都已被他灭口,你以后不用提心吊胆了。”

  李恪看着杨氏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杨氏看了一眼那本书说道:“你写几个字我看看。”

  李恪提笔就写了《昭明文选》第一句,杨氏低头一看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李恪:“你的字迹……”

  李恪叹了口气:“既然要冒充就要努力做到天衣无缝,只不过在阿姊你的眼中只怕处处都是漏洞。”

  杨氏沉默了一下,有些心情复杂的看着李恪,半晌才放下纸默默的走了。

  李恪看着她有些僵硬的背影揉了揉额角,颇有些郁闷,这都什么事儿啊,还不如让他当一个世家子或者三代清白的小康之家的孩子呢。

  李恪身边最大的危机解决了之后,李世民也终于要被立为太子了。

  武德九年六月七日,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又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奏闻。”十二日,诏定太子宫属:以宇文士及为太子詹事,长孙无忌、杜如晦为左庶子,高士廉、房玄龄为右庶子,尉迟敬德为左卫率,程知节为右卫率,虞世南为中舍人,褚亮为舍人,姚思廉为洗马。

  这些人都是最早就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的,而且在玄武门之变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人,这样的安排没有人有意见,只不过让大家很意外的是李世民居然尽弃前嫌的引魏征为詹事主簿!

  李世民当了太子之后自然是要颁行一系列新政策的,虽然说现在他只是太子,但是谁都知道李渊已经预备退位当太上皇了,连禅位的各种准备都已经开始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庐江王李瑗反了。

  第9章

  李恪在知道庐江王李瑗谋反的时候,他并没有太意外,却也是松了口气,毕竟历史上李瑗就的确是谋反了,那么证明历史进程没有被更改,或者说就算有穿越者对方也没到能够更改历史的程度。

  而李瑗……李瑗也只能说该他倒霉,历史上不能登基的太子那么多,偏偏就让他摊上了一个,这个人本身性格比较软,在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争夺的最凶残的时候,他思来想去很久还是投靠了李建成。

  毕竟谁都看得出来李渊还是站在李建成那一边的,结果谁都没想到李世民居然孤注一掷的弄出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就这么被他给弄死了!

  其实一个无法影响大局的李瑗对于李世民而言,连弄死他都嫌麻烦,只不过这个家伙还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幽州大都督。

  李世民上台肯定要将原本李建成的人都换成自己的人的,不过也不会杀太多人,就算杀也要有名正言顺的理由或者悄悄的杀,毕竟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就算李世民把自己洗成一朵白莲花也不能掩盖他杀了亲兄弟的事实,影响实在是太不好了。

  所以他当了太子之后实行了一系列的仁政,比如说:纵禁苑所养鹰犬 ,并停诸方所进珍异,以及对于他名字的避讳问题也很宽容的表示只要不是两字连续就不必避讳了,这一下倒是省了很多事,上流社会不好说但是百姓们对于这位太子的称赞倒是不少。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瑗只要不作死就不会有事情,顶多是让他先当一阵子闲散宗室或者是闲职之类的,结果在李世民派崔敦礼去召李瑗入京,然后听了王君廓的话把崔敦礼给囚禁了,还把兵马交给了王君廓指挥,最主要的是李瑗手下有明白人觉得他不应该把兵马交给王君廓,李瑗一犹豫,王君廓知道之后转头就把那个建议的人给砍了,然后说李瑗和那人合谋谋反。

  然后王君廓就带着李瑗的兵马进了城在对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缢杀了李瑗并且上报朝廷,于是平叛有功的王君廓成为了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

  李恪觉得,如果李瑗不是李氏宗亲的话,估计这辈子他都混不到幽州大都督的位置,不过李瑗的经历也再次印证了一句话:只有赢了的人才有话语权。

  李瑗之后,其他地方的各种官员调动变的越来越频繁,李世民虽然成为了太子却依旧住在王府,王府中人心里都清楚圣人马上就要禅位,所以东宫什么的住不住也就无所谓了。

  八月癸亥,高祖传位于皇太子。

  空置了一段时间的东宫到底是派上了用场,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继位,而后派遣司空、魏国公裴寂告于南郊同时大赦天下。

  李世民的登基大典李恪是参加了,不止他,凡在六岁以上的皇孙……哦,现在应该说是皇子了,都去参加了。

  其中李愔因为年纪还小刚四岁,不让他去前面还小闹过一场,因为他觉得李恪的衣服好看。

  自从那次被掳回来之后,李恪跟李承乾基本上就没有见过面,据说以前李恪是要跟李承乾、李泰一起上课的,毕竟是他们年岁相差不大,年纪越大这差的一两岁就越是不明显。

  不过李恪因为受惊受伤,再加上西席被砍了,李世民还要有大前程也不适合随便找西席,所以他们兄弟就各找各妈了。

  这一次在大典之上按序齿排队站列给他们亲爹恭贺,李恪这才见到了李承乾。李承乾的气色并不是很好,这让李恪想起当年听说的李承乾幼年时期经常生病的传言。

  李承乾此时还是个美正太,看到李恪之后也十分有兄弟情的嘘寒问暖,只不过给他们兄弟交流的时间并不多,他们说什么话做什么事甚至走几步路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李世民命不错他登基但是他亲爹还没死,所以李恪他们要先拜过李渊才行,对于李渊,李恪的感觉也挺复杂的。

  说李渊没本事吧,那绝对是睁眼说瞎话,但是他明显缺少一种决断能力,而李世民大概是遗传自窦皇后,听说当年窦皇后也是个牛人。

  之前李恪从来没见过李渊,上一次来的时候也没有,这一次见到发现李渊看上去十分苍老,或许是之前的打击太大了吧,毕竟本来老人家好好的还在宫里的海池里划船,结果转头就发生了一个儿子干掉了另外两个儿子的惨案,不衰老才怪呢。

  只不过大概是隔辈亲,李渊在面对李承乾他们的时候倒是非常和蔼,还伸手摸了摸李承乾的脑袋。

  站在李恪身后的李泰眼睛里透露出些许的羡慕,他此时已经是个小胖子了,不过虽然胖却并不讨厌,看上去很富态,遗传自李世民和长孙氏的好长相真是帮了他大忙了。

  李承乾他们只是在大典上露个面就被带下去了,让李恪没想到的是李渊居然也是露个面就退居太极宫还让人将李承乾他们带了过去。

  兄弟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过去了,李恪觉得李渊大概是寂寞吧,没有皇帝愿意在意识清醒的时候退位让贤的,只可惜他已经没有能力压制住这个儿子了,为了避免儿子将来弑父……

  李渊在看到李承乾的时候明显很开心,李承乾的名字还是李渊给起的,所有兄弟之中只有李承乾的名字是三字,也代表着李渊对他的期望。

  李渊先是询问了一下他们兄弟最近的生活,这才又问了几句书上的知识点,李承乾严肃着一张包子脸回答,大多都能答上来,偶尔有不会的李泰就会补充上。

  而李恪从头到尾都鼻观眼眼观心在一旁听着,只要李渊不问起他,他就不说话,因为他需要观察,他从来不知道原主幼年时期到底是怎么生活的,每次穿越过来都要重新学习好多东西真是太虐了。

  只不过……李泰大概从小就对李承乾羡慕嫉妒恨吧,否则为什么一直卯足了劲在表现自己?倒是李承乾的表现不太对,就李恪所知,李承乾本人的性格极其霸道凶残,李泰这样跟他较劲如果是李恪印象中的李承乾,肯定当场就要给李泰一个没脸,毕竟其实按照文化课的学习来说李承乾比李泰还是要好一点的,武力值方面就更是甩了八条街。

  只是今天李承乾居然没有变现出任何的不满,任由李泰插话还微笑纵容的看着弟弟?

  李恪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眼睛出问题了,要么就是李承乾出了问题!

  第10章

  李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疑神疑鬼所以觉得李承乾也有问题,但是李承乾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也的确是跟李恪认知中的不一样。

  李恪决定认真观察一下,只是李世民虽然顺利登基,然而等待着他的却是更加麻烦的事情。

  甲戌 ,突厥颉利、突利寇泾州。乙亥,突厥进寇武功,京师戒严。

  到了李世民登基的时候,大唐在中原内部的敌人基本上已经都消灭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也不过是突厥,而当初在打天下的时候,大唐已经跟突厥定下盟约。

  然而盟约这种东西对于突厥来说大概有跟没有是一样的,更何况之前多年群雄割据的情况让突厥也得到了许多好处,而等天下大定之后,突厥想要再像之前那样几方获利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在很早之前突厥就已经将大唐视为对手,甚至还扶植过其他势力对抗大唐,只不过李世民太凶残了,天命之子没有人能扛得住。

  突厥失败了之后,在大唐建立之初国力还不十分强大的时候,连年进犯,经常掠夺人口和财物,这一次突厥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更是率兵十五万由泾州攻入,掳走了大约五千口人,

  整个长安城瞬间人心浮动,武功距离长安已经很近了,几乎可以说是突厥随时可能会攻打长安城,而之前长安城内刚发生过流血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稳定长安城内的气氛,李世民依旧按照之前卜算好的日子给自己的后宫升职加薪。

  在史书之中只记载了八月丙子,立妃长孙氏为皇后。实际上在长孙氏之后的第三天,李世民的其他后宫就开始分封了,李世民刚刚登基为帝的时候女人并不是很多,毕竟亲王的侧室是有数量限制的。

  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分封的也只有六个人而已,比起李世民后期那庞大的后宫群这可以说是比较少的了。

  杨氏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她的封号,但是李恪知道她会被封为淑妃,正经排序仅次于贵妃之后,而贵妃则是韦珪,此时的韦贵妃还只生了一个女儿,就是之后的临川公主。

  而四妃之中其他两位则是燕德妃和郑贤妃。

  按照常理来说,封后封妃应该是大喜的事情,尤其是杨氏变成了杨淑妃,虽然上面还有一个皇后却比当初在王府之时自在了不知道多少,所住的宫室也是不错的。

  只是在突厥已经兵临城下的时候,就算是喜事都填上了些许的紧张,整个宫中都有一种风声鹤唳的感觉,就连小孩子都受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