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第217节
作者:衣青箬      更新:2023-04-29 06:00      字数:5343
  轮休时,赵玠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坐在船上,看着这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海,看着周围经过的捕鱼船上的渔民,一看就是一整天。

  这些渔民们有的年轻气盛,唱着古老的调子,在这广阔的天海之间,显得朝气蓬勃。但更多的,却是满脸风霜,皮肤黝黑,申请麻木的中年人,他们已经习惯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捕鱼生涯,对一切似乎都不那么在意。

  有时候赵玠会忍不住想,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是否有一天,自己也会变得跟这些人一样?

  变得对周围的环境麻木,遗忘了自己的处境,只知道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枯燥而沉重的工作。

  出身使得赵玠拥有远超常人的眼界,他知道这世上有个词语叫做“驯化”。天子、朝廷、官府,莫不都是在驯化这些普通百姓,让他们乖顺听话,让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处境如何糟糕,让他们即便是苦苦挣扎着求生,也以为是理所当然。

  会不会有一天,自己也变成这个样子?

  在一片空茫的海面上,赵玠一次又一次的这样问自己。他用这样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的清醒,哪怕只是短短片刻。

  还有些时候,海上起了风暴,一片昏天暗地之中,似乎一切都被涤荡干净,赵玠又会想,人在天地之间如此渺小,一场小小的风暴,一次难以预料的天灾,便能夺去他们的性命。那么自己从前所在意的那一切,又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说最初决定答应赵璨和平安的提议,是为了替自己谋个前程,那么由那时开始,赵玠真正的喜欢上了海。对他来说,这是包容万物,似乎无穷无尽,但又真真切切能够感觉到的东西。

  它美丽,它无常,它本身便是自然意志的体现,值得人花费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它。

  虽然适应了海上的生活,但是出海毕竟还是一件危险的事,而这还不是最大的困难。

  对赵玠来说,抵达一个新的地方,他需要学习当地的语言,风俗习惯和种种人际关系,要将手中的货物用最好的价钱卖出去,还要从当地采购物美价廉可能会在大楚流行起来的东西,最后还得防备别人眼红来抢夺船只和货物……

  有一阵子,赵璨甚至每天都住在船上,夜里睡不安寝,隔段时间就会惊醒过来,必须要爬起来检查一番,才能放心的回去继续睡。

  这种日子当然也称不上有多好,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赵玠迅速的蜕变、成长。当他带领船队第一次经过漫长航行,终于回到故土的那一天,赵玠立下了自己毕生的理想——他要乘船走过这世上每一个地方,将大楚的旗帜插满自己所经行的土地。

  ……

  在海上航行,什么东西都有可能碰到。

  珍稀的、从前从未见过也从未听过的海洋生物会追随他们的大船航行数十里,偶尔下网也能拉上来不少颜色艳丽的海水鱼,在他们的常识之中,越是颜色鲜艳的东西毒性就越大。不知道这些鱼能不能吃,只好放掉。

  海的颜色,在一天当中,并不是完全一样的。随着光照和角度的不同,它也会发生变化。有时候是一种浅淡的蓝色,似乎还带着一抹绿,有时候确实最纯粹的蓝,幽深欲滴。

  起风暴的时候,海水是黑色的。看上去平静无波,实际上却酝酿着世上最可怕的一种天灾。

  在大楚时,天灾经常被看做是上天的示警,因为有所不满,所以才会降下灾难。赵玠以前没有多想过,但在海上航行的时候,他就忍不住会去琢磨,上天是在对谁示警呢?

  在他的认知里,自然是对人的示警。

  但这海上却并没有人。

  虽说也有渔民出海捕鱼,但如果不是船队的发展,如果不是有朝廷支持,是不可能有人走到这个地方来的。赵玠相信,自己是第一个。既然如此,天灾在这里出现,能够对谁示警呢?

  在渔村里训练时,赵玠就已经知道,风暴其实是有迹可循,甚至是有规律的。经验最丰富的渔民,能够光是凭借天象变化,便能够看出是否会有风暴。

  所以,天灾就是天灾,跟人其实没什么关系。

  如果说赵玠在这些年中有什么所得,那就是他知道了,人并不是这片天地之间的主宰。哪怕他们数量很多,种类各异,但是在这之上,自然的威力永远都令人望尘莫及。

  假如人能够对自然进行各种研究,终于有一天重新透彻的认识这个世界,也许那时候,才能够勉强称一声主宰吧?

  赵玠本人对这些东西其实是很感兴趣的。他身边常年带着两个出身渔家的人,他们是经验丰富的渔民,对大海本身就有所了解,而赵璨又教他们读书识字,每次航行的时候都让他们将种种数据记录下来,以供研究。

  他很期待,当自己揭开大海神秘面纱的那一天,究竟会发生什么?

  古代传说,仓颉造字时神鬼皆哭,因为这东西不该是人能够使用的。那么赵玠想,这自然之中的力量,恐怕也不是人类可以了解的。到时候,会不会天降雷罚,惩罚他这敢于窥看神域的普通人呢?

  赵玠很期待。

  虽然海上航行十分枯燥,日复一日的景色不便,仿佛永远都走不到头,这种日子令人十分烦躁,但是跟那些期盼着赶快着陆,下去修正一番的水手们不同,赵玠更喜欢待在海上,而不愿意去接触那些土著。

  不说语言不通的问题,就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彼此你来我往是算计和手段,就令他觉得厌烦。

  赵玠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粗人。他开始更喜欢简单直白、浅显易懂的东西,就像是大海里能够看到的那些东西一样,他们就在那里,随便你看,而不需要花费心思手段。

  好在除了最开始的几年之外,随着大楚的声威远播,当然最重要的是大楚派出来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渐渐的,不少当地的人们都开始学习大楚官话,甚至以会说这种官话为时尚,贵族之中,更是对此趋之若鹜。若是谁不会说,出门交际的时候,一定会被人嘲笑蔑视。

  而且他们对待船队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戒备试探,变成了后来的欢迎期盼,虽然更加瞩目,但到时不需要赵玠再多废什么心思了。

  一切都像是平安所预料的样子。

  平安管这个叫做:文化入侵。

  ……

  对赵玠来说,平安是个很神奇的人。

  从出过海,见识了外面的世界之大后,赵玠心中原本对赵璨这位皇兄的敬畏就开始逐渐减少了。毕竟他已经明白,皇帝并不真的是“天下共主”而这世上还有太多东西是他所接触不到,深知根本不可能知道的。

  尤其是在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的国主之后,这种感觉就越发的强烈了。

  赵璨也不过是国主之一。也许他的国家更大,也许他自身能力更强,也许他更有手段,但他终究不是“神”,而是人。

  既然是人,就会有缺陷,有过失,自然也就不需要将他看得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这种认知是在潜移默化当中出现的,就连赵玠自己也说不清楚究竟是怎样形成,又是什么时候出现。

  但平安却不同。

  越是见识到外面的世界,赵玠却越觉得看不透他。

  几乎每一次赵玠回国,都会发现国内又增加了一些新的东西。其中他最感兴趣的,便是“自然”这一学科所发现的那些东西。那跟赵玠所设想的认知世界,似乎异曲同工。

  赵玠没办法形容这种感觉。在他内心深处,未尝没有一点自傲,因为觉得自己是唯一一个走出去,接触到不同东西的人,所以总觉得再回到大楚来,面对国内的这些人时,心理上会有一种莫可名状的优越感。

  即使是面对赵璨,也是一样。赵玠偶尔甚至会想,他这位兄长身为皇帝,只能一辈子都被困在这皇宫之中,虽然掌控着无上权柄,但又有什么意思呢?

  偏偏在平安面前,这种优越感总是立不起来。

  因为不管他说什么,平安都能够接得上话,甚至能够发散开去,将之运用到更多的东西上。后来平安还给他介绍了好几本杂志,说是上面的内容都是研究这些东西的,经常看看有好处。而且平安甚至还给他引荐了两位专门研究这些东西的人,让他带上船去,对海洋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赵玠心惊于国内也有那么多人开始研究这个东西,不过一番调查之后,他却发现,其实背后掌控这件事情的人,是平安。

  甚至除了这些东西之外,平安手里还掌握着更多的令人震惊的东西。

  这些东西在别人看来是掌握在朝廷手里的,平安隐于幕后,很难查出来。知道这些之后,赵玠觉得不可置信。

  明明一样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但他却好似知道许多别人都不知道的东西。以至于赵玠偶尔会疑惑,莫非这世上真的有生而知之者吗?

  等到后来,随着火炮、火车等东西一一出现,赵玠都已经麻木了。

  总之不能将平安当做普通人来对待就行了。

  所以当平安说,地球是圆的,赵玠也绝不怀疑。他只想知道一件事——自己究竟需要航行多久,才能绕完这一个圆?

  ……

  赵玠最不习惯的是舞会。

  他骨子里毕竟是个大楚人,习惯了姑娘们都养在深闺,温柔纤巧,所以对西方的舞会,以及舞会上热情烂漫的姑娘们有些吃不消。

  尤其是因为他身份尊贵,所以不知道多少姑娘们将他当成目标。其中有公主,有王侯的女儿,也有一些别的人,总之赵玠偶尔觉得自己像是一块香喷喷的饽饽,以至于谁见了都想要咬一口。

  这种利益联姻,他当然没兴趣。

  如果感兴趣的话,他应该在国内娶一个才对。毕竟那样一来,家人都在赵璨手里,他才能够更加放心自己。

  ——说到这个,赵玠也对赵璨对自己的信任觉得很惊奇。要知道他离开了大楚之后,就当真是天高海阔,想做什么都可以了。哪天要是觉得大楚国内没什么意思,保不准他就直接带着船队离开,找片地方安定下来,再也不回去了。

  但赵璨似乎从来没有担心过这一点。

  当然,赵玠本身也对这种列土封疆没有任何兴趣。毕竟他也见过自己那些兄长和亲戚们在海外开垦新土地时的狼狈模样,他还曾经过去帮过好几次忙,打退了当地的土人呢。

  人各有志,赵玠觉得有一只船队,在海上航行就很好。

  扯远了,总之对于自己走到哪里都被人当成肥肉看待的情况,赵玠表示很不满意。所以随着大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化外蛮夷们也逐渐不敢造次之后,他就再也不去参加舞会了。就算去,也一定带着人团团将自己包围住,确保没有任何一个姑娘能够靠近自己。

  赵玠当然也想过自己的婚事,要找个什么样的姑娘呢?

  在他心里,当然希望找个志趣相同,能够理解自己喜欢的这些东西,甚至也喜欢他们的人。但赵玠觉得这恐怕很难。

  首先,姑娘们几乎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东西,纵然京城里女学那帮学生能接触到一点,但大部分也都只是渴望安稳,对距离她们十分遥远的东西,也许好奇,但并没有多少探究的欲望。

  但最关键的问题是,船上是不能有女人的。对赵玠这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六十天待在船上的人来说,他的妻子不能上船,那就只能一直这么两地分居。如此,成婚又有什么意义呢?

  赵玠发现赵璨和平安的关系,是个偶然。

  虽然这事目前宫里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但赵玠毕竟几年才回来一次,而且每一次都来去匆匆,加上又不住在宫里,也不好打听这种隐秘之事,所以一直并不知情。

  他之所以能够探究到一点端倪,还是在平安被封作护国神师之后。

  赵玠当然不信平安不是太监,只是隐姓埋名出现在赵璨身边的鬼话。且不说先帝时他就已经入宫了,各种线索都能够调查清楚,就算要接近赵璨,也大可以在宫外。所以他不太明白,赵璨这么费尽心思,究竟打算做什么?

  后来渐渐明白了,原来赵璨是想要将平安从幕后推到台前来。

  有多少事情是平安做的,却让朝廷得了美名,赵玠多少也知道一点,现在赵璨这样做,分明是要为平安正名了。这样,千百年后,史书之上,他才会被人称颂,流传万世。

  但是这么费尽心思,就是为了给平安正名,本身就显得很有问题。

  再随意试探一番,赵玠就知道了这两人之间的关系。

  大概是因为见多识广的缘故,赵玠知道这件事之后,只是微微一愣,便释然了。

  平安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再清楚不过。能够得到赵璨的青睐和喜爱,自然也是正常的。甚至在赵玠自己心里,隐隐还有些羡慕——这世上不是每一个人都如同赵璨这般幸运,能够遇到一个平安。

  难怪多年来赵璨始终不立后纳妃,身边更是连个伺候的宫女都没有。

  习惯了漂泊的赵玠没多久便再次离开大楚,扬帆远航。这一次,他预备用五到六年的时间,一直不回头的往前走,希望最后真的能够从另一个方向回到大楚,证明脚下这片土地,的确是圆的。

  因为主要是为了开辟新航道,加上如今行商的事另有船队负责,所以赵玠的船队已经精简了许多,只有三十几条船。不过即便是这样,在这海面上,也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几个月后,赵玠的船只进入了一片新的海域,正当他放松的躺在甲板上晒太阳时,陡然听到了尖锐的警讯声,“敌袭——”

  赵玠翻身坐起,拿起望远镜凑到眼前,很快便看到了,遥远的海平面上,正有一支船队,如同离弦之箭一般朝他们驶来。

  赵玠微微一愣,继而明白他们遇上了什么。

  海盗!

  第213章

  赵玠不喜欢西方的那些姑娘们。

  其实细细追究的话,他觉得世上不管在哪里其实都是一样的。女性多半被束缚在男性身边,依附于男性来生存。大楚如此,这些西方国家亦是如此。他们一样会好好教养女儿,嫁个好人家,为婆家操持家务,如此度过一生。

  唯一不同的大概是,他们对女孩子的束缚并没有那么的严重。在这里,女孩们不需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是可以随意出门。他们更不讲求男女授受不清,实际上,在姑娘们到了年纪之后,会去参加专门为她们举办的社交舞会,结识新朋友和舞伴,以此寻觅良缘。

  看似比大楚国内更加开放,但赵玠却知道,实际上本质是一样的。

  因为他们同样要求贞洁,女子同样不能跟男子私下独处,稍有贵族教养的人家,女孩们出门,身边还总是会有人为伴。在这一点上,与国内并无不同。

  而且这种风俗,还让赵玠觉得无法接受。因为他觉得,彼此就像是肥羊一样,被放到舞会上估价,并且彼此挑选,全然没有半分儒家所讲究的含蓄和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