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开自助嗨吃店 第16节
作者:七与十七      更新:2023-04-29 03:27      字数:3858
  阮芯也没阻止,带着大胡子到了后院。

  牛棚中的牛是昨天半夜阮芯刚刚放进去的,是现代常见的黑白花奶牛,但是系统中饲料精良,喂养出的奶牛个头比一般奶牛要大一些,就连身上的毛都更亮一些。

  大胡子看着羡慕,“老板,你这牛平时都喂什么?”

  阮芯也不能直接说精饲料,只能敷衍道:“玉米秸秆。”

  大胡子惊讶!“只是这个吗?”

  阮芯笑着点头。

  大胡子嗦着排骨上的汁水,边往回走边嘟囔:“那我回去也要这样喂。”

  阮芯也不好误导人家,待把人送回前厅又说了句:“这喂养牲畜要看当地的环境、水质各个方面,你也不要全部学我,万一你的奶牛不适合吃这些,到时候奶产量下降不也得不偿失嘛!”

  大胡子点点头,又倒了杯牛奶大口饮下。

  晚上又是爆满!接待了三波客人。

  收拾好后厨已经过了亥时,阮芯把剩的卤肥肠和晚上的酱肉包子给几人分了分,便叫他们早点回去休息了。

  只不过在别人没看见的地方,阮芯叫住大牛递给他一个三层食盒,里面都是阮芯晚上特意装出来的吃食,叫他带回去给谢睚。

  大牛一直点头说他懂,阮芯也没追究他到底懂什么。

  还嘱咐他明早早点过来,再把那个屠夫也带过来,明天要宰羊。

  晚上洗漱完,阮芯姐弟三人围在炕上的小方桌上清点今天赚了的银子,竟比中午还多了些,今天一天就卖了六两多,如果这样下去,一个月就能卖一百多两。

  六六给阮芯揉着肩膀,轻声询问:“姐姐你累吗?我觉得你和大牛叔一天要做好多吃食,那个大胡子好能吃,吃了咱们好多排骨。”

  阮芯也觉得这比她想象的人要多很多,系统中种出的食材一天就能全部用光。

  看来这后厨还要再招人,她看了眼还在扒拉桌上铜板的三三,想着为了掩人耳目,明天还得让三三出去采买,每天这么大量的食材消耗,很难不让人起疑。

  “三三,这些银子你都收着,明早张宝来了你俩一起去买菜,姐姐和你说买什么就买什么,以后日日都要这样。”

  三三听话地点点头,相比别人干的活来说,自己确实轻松很多,加了这采买营生,她反倒舒心多了。

  六六也想跟着去,阮芯轻点他鼻头,宠溺道:“这镇上的私塾一年要交9两银子,等姐姐攒够了钱就送你去读书,你还小,可不能一直在店里端盘子。”

  三三一听要送六六去读书,手脚并用地爬到阮芯身边,“姐姐不可,我俩已经麻烦你够多的了,六六就在店里做活,给姐姐赚钱。”

  这话让阮芯有些不悦,“我早已把你俩当做亲弟妹看待,你们连姓都跟了我,还和我这么见外。那日我给六六起名叫阮麟的时候就是希望他能有金榜题名之时,到时咱俩也跟着沾光不是。你要是再说这样的话,我就真的生气了。”

  三三就怕阮芯生气,上前搂住她,“咱们是亲人,我再也不说这么生分的话了,姐姐你别生气。”

  六六也学三三的样子抱住阮芯:“芯姐不生气,六六给你当亲弟弟。”

  三人抱作一团,阮芯心里暖暖的,这样有家人真好。

  阮芯三人在那边姐弟情深,这边谢睚和狄朗正在吃大牛拿回去的吃食。

  虽说重新热过的食物已没了刚出锅的口感,但是阮芯的手艺还是独一无二的。

  狄朗咬了一口酱肉包子对谢睚说:“王爷,这阮老板对你真好,大牛说这些吃食都是刚出锅就先盛出来的,她真是时时刻刻都想着你。”

  谢睚心里乐,但是嘴上却说:“这是我和阮老板的约定,我租与她店铺,她日日要给我做新菜式供我品尝。”

  随后他拿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口,嘴角微翘,面上的喜色都快溢出来了。

  狄朗撇撇嘴,也不敢和自家王爷抬杠,只能连声说对对对。

  作者有话说:

  收藏一个好不好

  第15章 可疑成员

  几日经营下来,“芯芯自助”在这方圆百里可谓名声大噪,昨日的顾客中居然有从临县慕名而来。现如今店里日日爆满,他们几个人忙得团团转,阮芯想着必须要招人了。

  她知道张宝有个弟弟,今年也有十六了,通过这几天的观察,张宝是个话不多的勤快人,想必这弟弟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一大早,张宝便把自己弟弟领了过来,一同来的还有一脸喜色的兰花婶子。

  大家都知道她家老大在“芯芯自助”做事,都羡慕的不得了。兰花婶子借着阮芯的名,过得那是春风得意。

  “兰花婶子,您怎么来了?不放心小儿子来这做事啊?”

  兰花婶子亲昵地揽过阮芯的胳膊说道:“瞅你这话说的,我这是一万个放心,张宝回家和我还有他爹说了,你处处照顾他,如今还要把二宝招进来,我今日是特地来感谢你的。”

  “谢什么呀,他做事我给他工钱,如果他什么也做不好,我这也不敢叫你家二宝来不是?”

  兰花婶子见自家儿子被夸了,脸上越是得意。

  “你这店开得好啊!左邻右舍的都羡慕我家张宝在你这做事,还拖我来你这帮他们找活,这是眼红我们张宝呢!”

  “我这现在还正好缺人。”阮芯顺着话问道:“婶子可认识会做菜的厨子?手脚要麻利点的。”

  兰花婶子想了想,“还真有一个,昨儿个刚去问了我。”

  边说边拉起阮芯指着市集口上的那家酒楼,“就是那儿,祥云居的二厨,叫李青。这两日店里生意不好,受了排挤,被掌柜的给辞退了。这人嘛,应该也错不了,他娘和我表姐是妯娌,一家子都是老实巴交的人。”

  阮芯一听是老实人,便道:“那您看要是方便的话,明天请他来一趟吧!”

  这活儿兰花婶子可是乐意得很,如果介绍成,她在她们的小圈子又能威风一把。

  张二宝很腼腆,一天下来都是闷头干活,三三和他说句话都能从脸到脖子红个彻底。

  晚上三三和阮芯说:“这张二宝见了我就像见了鬼一样,我都还没说话,他撒腿就跑。”

  阮芯解了腰带放到一边,打趣道:“怕不是这张二宝看上你了!”

  一句话把三三说了个大红脸。

  隔天一大早,张家兄弟来的时候便把厨子李青带了过来。

  这人长得清秀文弱,和阮芯印象中固有的厨师模样完全是相反的,不过这人倒是挺健谈,一见阮芯便说:“阮老板是吧!我叫李青,您能收我我真是太感激了。”

  “李师傅,你别误会,估计兰花婶子没说明白,今天来是要试工的,如果觉得不合适我是不能雇你的。”

  李青听完,脸上神情立马换了个样。

  “怎么还要试工?我去祥云居的时候都是老板请我去的……”说到这,李青看见阮芯面上没了笑容,赶忙又急转话锋:“不过祥云居哪能和您这店比,走吧,咱们现在就去试。”

  阮芯看这人不像兰花婶子说得那么老实,于是对他留了个心眼儿。

  几人到后厨的时候,江素正在烙饼,大牛在一旁切菜。

  阮芯说明来人身份,便把人交给了大牛。

  灶台上很多食材李青都没见过,他拿起一个洋葱闻了闻,辛辣的味道立马让他眼眶泛泪。

  “这是何物?”

  大牛瞅了一眼,回道:“洋葱。”

  “洋葱?”李青摇摇头,又拿起旁边金针菇问道:“这又是何物?”

  大牛又答:“明日见!”

  李青一愣,“这是何名?”

  大牛见不得这做事墨迹的,拿过李青手里的金针菇,塞给他一把菜刀。

  “你把土豆切丝给我看看。”

  李青不愿意了,他在祥云居是二厨,只有他指挥人的份,来了这怎么一个两个的都想指挥他,他可是准备来做掌勺的。

  阮芯在一旁观察李青,看他迟迟不下刀,便说:“李师傅你是不会切?”

  李青回神,“哪能,哪能,我就是看这刀好。”说完他擦了下刀面便开始切土豆。

  这人刀工倒是不错,切出的土豆丝根根均匀,宽窄适中,就连一旁的大牛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李师傅,你刀工不错,你就帮着大牛哥切菜吧!”说完又看向大牛,“大牛哥,你就按咱们早上商量的,按菜单顺序做。”

  大牛应承了一句,见这会儿炒菜太早,闲不住的他杀鱼去了。

  阮芯拿了件围裙给李青,李青接过时,笑得有些勉强。

  出门时,阮芯不放心又回头看了一眼,这李青一脸不情愿,嘴里还嘀嘀咕咕的。

  “姐,你看啥呢?”三三端着洗好的菜走到厨房门口,看见阮芯靠门上一动不动。

  阮芯回过神,拉起三三走到一边,“三三,你一会儿去找大牛哥,让他看着点这个李青,对了!别让他去咱们后院知道不?”

  三三往里看了看,愣愣地点了下头。

  今日又是午时刚到就开了店门,这会儿门口已经排起了队。

  阮芯一眼就看见开业那日第一位捧场的镖师,还带着五六个和他身形相似的壮汉,应该是一个镖队的。

  “小老板,今天吃啥呀?”镖师把几人的钱全都交给三三,笑着问阮芯。

  阮芯看是熟人常镖头,也没客气,“今儿的菜和你那天来的完全不一样,我们店常来常新。”

  常镖头一听来了兴趣,招呼着身后的兄弟就往里走。

  他这些兄弟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摆着餐食任人取的餐馆,甚感新鲜,见菜就往盘子里大勺大勺地盛。

  餐台的摆放顺序是凉菜、热菜、限时供应的小吃、汤粥、主食和饮品,待到后面他们看到大块的红烧肉还有限时供应的烤肉串时都傻眼了。

  “哥,这可咋整!我都装满了,我想吃肉。”

  常镖头往自家兄弟脑袋上一拍,“你傻不傻,我不都和你说了么,吃完再拿,你说你烧茄子就装了半盘,别的还吃个屁。”

  小兄弟一听吃完还能再拿,面上立马带了喜色,又往盘子里装了两个炸馒头就去找地方坐了。

  常镖头装了半盘子肉串半盘子红烧肉,准备今天吃个够本,刚一转身就和身后的人撞了个满怀。

  “哎呦!”身后的男人端着半碗热汤,差点烫了手。

  “嘿!你不是那天那个宁可吃十个包子也不进来吃饭的瘦子么?怎么也来了?”

  瘦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本想快跑,谁知路过的张宝说了句:“沈秀才,您又来光顾了?今天主食有牛肉炒河粉,您快去尝尝。”

  常镖头一听哈哈大笑,端着盘子就走了。

  沈秀才脸红了一阵,终是抵不过美食的诱惑,去寻那牛肉炒河粉去了。

  李青在后厨一直不怎么老实,见什么也好奇,翻箱倒柜不说,还见人就问这是哪儿来的,那是做啥的,把刚刚才坐下休息的大牛问得气不打一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