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
作者:覆酒      更新:2023-04-28 19:23      字数:4562
  “咻——砰!”

  蓦然北方天边绽开一道烟火,远远看去,是只诡异的手掌。

  半空形成一道人墙,牢牢拦住诸多学子的黑衣剑客望了望那道烟火,齐齐回头看向丞相韩殊。

  此时韩殊背后已经有一团若隐若现的幻影从鼎中飘出,然而尚未成型,他神色一变,立即收手,命令道:“撤。”

  丹薄媚松了一口气,虽不知那烟火是何用意,但不得不说,来得正是时候。若再晚一分,韩殊背后古兽现身,她以一敌五,毫无胜算。

  在深山北方,淮水的另一头。

  谢衍刚出现在官道上,即遭到大批蒙面杀手袭击,一百余禁卫几近全军覆没。

  他仍然坐在马车中,神色冷峻,眸光慑人。车帘被卷起来,可以看见马车已完全被杀手包围了,他插翅难逃。从官道的四面路口,到半空上横来的树枝,俱是人影重重。

  “谁要杀我?”谢衍从容不迫,动也不动,仿佛并不将他们放在眼里。

  立在枝头上的杀手冷笑一声,道:“你自恃掌控局面,操纵一切,如今若在荒野之地死不瞑目,又无葬身之地,真是莫大的讽刺。因此,我并不想告诉你这个答案。”

  谢衍唇角斜了一下,笑得极为冷酷,明明已经孤身一人,气势却依旧不容侵犯。他睿智的眸光穿透那名杀手的双眼,已经从眼底知道了答案。

  “无极公主什么意思?”

  那名杀手早知道瞒不住,被这样精准地戳穿后,也不紧张,右手将刀提起来,左手轻轻滑过雪亮的刀刃,阴笑道:“什么意思,你还不明白吗?公主殿下要你出得来,回不去。后梁的王座从来只为皇族而设,生杀予夺的无上威权也只属于一个人。女皇之下,并不需要摄政王。”

  “后梁的皇族,在大一统时代,也只是草莽武夫。”谢衍威严的眼神落在杀手身上,淡淡道,“在这乱世,今日高高在上,明日已是阶下囚。皇族,从来都不独属于一个姓氏。你说后梁的王座只为皇族而设,那么,若我称帝,可是皇族否?”

  杀手中有几人异口同声地愤怒道:“大胆!谢衍你其心可诛!”

  语毕,几人一同拔剑,直直刺向马车中静坐不动的谢衍。

  他却忽然闭目。

  “怎么,认命受死了么?”杀手的长剑破空,无限接近他的颈项。

  谢衍平静道:“我不喜欢别人把血……”他话还没说完,数名黑衣剑客已从背后将他们一击毙命。天堂手的人闻讯赶到,速度犹如惊鸿掠影一般,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

  利刃刺入骨肉的“噗嗤”声整齐划一。最前方那名杀手因距离马车实在太近,黑衣剑客从背后一剑穿心时,有一串血花溅在谢衍黑金蟒袍上。

  他睁眼垂眸,望着那处血迹,将方才的话补充完整:“……溅在我眼里。”

  “啊,主人,对不住!属下一时手快,太兴奋了,没顾上伸手捂住他胸口。”这个黑衣剑客尴尬地解释。

  谢衍懒得计较,左右已经有人先一步破了这一条,也不知死没死。

  ……

  连连告捷的周唐大军气势如虹,乘胜追击,一举收复诸多失地。反观之前令人恐慌的后晋,却是兵败如山倒,一溃千里,毫无反抗之力。每每两军打个照面,后晋就鸣金收兵。以致周唐大军除了一开始损失的一万余人,以及初战时死伤七千,后来数十日竟几乎没有伤亡。

  这实在要算一次振奋人心的大捷。

  捷报传回周唐京城,满朝上下一片称赞。周帝也十分高兴,诏太子等人尽快班师回朝,以受嘉奖。

  明明看上去歌舞升平,其实早已暗流涌动。

  太子李重晦与白嬛在领旨的当夜,便收到东宫势力的臣子传来消息:宫城中有大动作,先是东宫羽林卫出身的禁卫军全部撤换;紧接着曾任东宫洗马的北军步兵校尉、执金吾被无故调出皇城。

  次日,原东宫掌印太监、现任殿中监佥书太监被贬,竟只因为他沏的茶太烫。

  白嬛暗中收买的尚宫、尚食、尚寝三局女尚宫无一例外,全部因收受贿赂被关押起来。

  周帝还命京兆尹协同九城兵马司全城戒严,声称宫中出现了刺客。百姓行走在大街上,能随时见到带刀卫士列队而过。

  如此显而易见的形势,百官纷纷嗅出风向:易储的决策一旦有了定论,就不会因一场胜仗而轻易改变。

  周帝一直在容忍,只等太子的言行积累到触及底线的那一刻,便是雷霆之怒的爆发。

  彼时月夜,丹薄媚等人正在城中衙门的大厅议事。众人还在疑惑,为何收回的国土多是仅有少数老弱的空城,若说因为瘟疫而死,那死的不应该全是青壮年。

  正是这时,从京中传来的密报到了。

  太子李重晦展开看了许久,双手微颤,额上有冷汗瞬间滑落。

  白嬛见状,心中一沉,走过去问道:“发生何事?”

  太子盯着她,六神无主,慢慢将密报递过去,也不顾丹薄媚、王唯安、崔夫人、庆忌、白月真在场,轻声道:“今上设了一局鸿门宴。”

  白嬛将密报反复看了三遍,神色凝重,却仍道:“只有宫城大换血,东宫与白氏在朝中的人脉却没有被波及,看来事情尚未尘埃落定。今上还在给你最后的机会……”

  太子隐隐有了预料,不忍地闭眼,道:“你是说……”

  “能将宫素置于死地的证据,将是你向今上表忠心的投名状。你是要舍‘宫城’而保‘朝臣’,还是舍‘朝臣’而留‘宫城’,全在你一念之间。”

  这一刻,宫城已是宫素的化身,朝臣也是东宫之位的影子。

  周帝清扫宫闱,而保全朝中东宫人脉,已在很明显地告诉太子唯一的活路。

  “可是,你叫我怎么能……去捏造……”太子想起宫素绝代风华的姿容仪态,想起两人宫阙上遥遥相望。他一语失声,痛苦地埋下头。

  白嬛见他这样优柔寡断,不禁冷笑,哼了一声,道:“用不着你来动手。什么时候,这些肮脏的手段不是我替你做的?你横竖只有自己,我肩上却背负了一个家族的命运,由不得我任性清高。”

  她将授意丹薄媚与王唯安几人的计划告诉太子。

  丹薄媚没想到太子妃竟让他们几人同时去办此事。不过仔细一想,关系储君大位与成千上万高官氏族的身家性命,自然不能把希望,系于一个不知深浅的人手中。或许相对而言,白月真、王唯安、崔夫人三人才更让白嬛重视。

  他们毕竟是八族之人,能力与势力都拿得出手。尤其白月真本来就是白氏之人,当更加用心办好此事。

  丹薄媚望着门外皎洁的月光,且听风吟,心中很平静。

  她知道,扳倒*会的罪证是太子对今上的投名状,意在保住东宫之位。而这亦是她对太子妃的投名状,意在平步青云,不容有失。

  即便只为大儒、庆忌的家眷、以及青上仙宫讨回公道,此行她也势在必得。

  太子听完,一言不发。

  事到如今,他早已没有拒绝的权力。

  次日,太子呈递奏本。对今上感恩戴德、称赞太学宫学子的同时,顺便提到关外疫情蹊跷,且伪晋尚有余孽。他率军驻扎此地,势要追查到底,不得不辞谢嘉奖,请移恩太学宫诸位学子。

  一众学子刚回到太学宫,即将迎来秋闱科举。

  周帝不出所料,恩准了太子请求,赶在科举前,直接任命功劳最大的几人出任地方父母官。

  这已相当于两榜一甲进士的入仕官职。

  而丹薄媚正在其中,被委任南康府松隆县丞,官居正八品上阶,即刻赴任,庆忌随行。

  ☆、第36章 咄咄逼人

  益州处于长江中下游一代,南康府松隆县又地处益州北方,丘陵连绵,林木茂盛。深秋时节的清晨,浓雾笼罩蜿蜒的山道,一路枫叶红于二月花。

  茫茫白雾中,看不见前方的树木,抬头亦不见天。

  丹薄媚从清晨大雾走到午后细雨初停,山间雾褪,一直也没吃饭。此时视线清明,可以窥见不远处金灿灿的一片秋菊葳蕤,房舍□□家。

  她累得走不动路,停下倚着树干歇气,随口跟庆忌二人谈天道:“前面就是松隆县城。益州水利发达,盛产茶叶、丝织、瓷器,经济繁荣富庶,连带松隆县地势优越,应当不差。之前的县丞丧心病狂,私自征收诸多苛捐杂税,中饱私囊,以致百姓疾苦。”

  “听说他在松隆做了三年县丞,一朝升任别处,百姓都涕泪纵横、欢欣鼓舞地送他出城门。哪知十日后他自请调回松隆,又多征收一项‘迎故吏税’,诸多百姓都气得吐血了。”牵着一匹瘦马、气喘吁吁跟在最后的小吏啧啧感叹。

  “为官恶到如此地步,连高升也可放弃,他现在怎么肯离开?”丹薄媚问。

  小吏笑道:“不是他肯离开,是把百姓逼急了。有六个青年人结伴进京告御状,一路被打死五个,最后那个遇上了*会主人素贵妃,得以面圣陈情。今上震怒,这才将他革职查办。现在这个青年人加入*会,回到松隆成为分堂堂主,很了不得。也因为此事,*会在松隆县备受拥戴,一家独大,比衙门说话还管用。明公到了县城,可千万要注意,别招惹*会,不然日子很不好过。”

  庆忌回头瞥了一眼小吏,眼神十分凛冽,比冬霜更寒冷,比雷电更惊厉。

  小吏吓了一跳,瑟缩双肩往后一退:“大人,怎么了?”

  庆忌收回目光,大踏步往前走,任何荆棘与泥泞也牵制不了他坚定的步伐。

  丹薄媚回头安慰小吏,道;“你不用怕,天塌下来,有人顶着。”

  小吏连连点头,对这个弱不禁风的上司顿生景仰之情:“两位明公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真是可歌可泣,小人已羞愧得无地自容……”

  “不是两人,是那个持剑的大个子一力抵挡,我会跟你一起跑的。”

  小吏呆了一呆,忙不迭找借口奉承道:“明公这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对。”丹薄媚一本正经地答道。

  到松隆县城时,几近黄昏。

  县衙檐角上雕刻的五尊檐兽映上了灰白的天空,令小吏一瞬间想到曾经在京畿衙门公府食堂吃的烤全羊……

  这不怪小吏,实在因为三人在林中走了一天,早已经饿得不行。如今总算风尘仆仆到了县衙,想必衙门里的官吏已准备好了接风洗尘的酒菜。

  小吏饥肠辘辘,思及有大鱼大肉,十分激动。等到丹薄媚吩咐他叫人时,他立刻冲上去大力拍打紧闭的衙门。

  很快有衙役小心翼翼地拉开一丝缝隙,看他半天,问道:“有何贵干?”

  小吏双手叉腰道:“还不速速出来迎接新任松隆县丞薄大人!”

  “啊!”那名衙役探头出来看了看台阶下负手而立的两人,顿时敞开大门,比小吏更激动地返身跑进去,欣喜地大喊道,“快出来啊,新任县丞大人到了!”

  丹薄媚皱眉不解。衙役之前探头探脑地开门,似在害怕什么,见到她又如见救星一般,这样的举动与神情太不正常。

  不等她深思,几名县衙参议文书已疾步出来,身后跟着包括方才开门人在内的六名衙役。

  “拜见明公,我等总算把您盼来了。之所以没有遣吏迎新,实在因为近来有御史上谏‘送迎烦费,损政伤民,’,今上下令禁止,我等只好在衙门里恭候明公大驾。”

  县衙参议几乎喜极而泣,一张脸面黄肌瘦。公服穿在他身上,仿佛披了一只麻袋似的,微风动裾,他真的是两袖清风。

  丹薄媚进门,一一认识了几名下属官吏,便抬手制止参议继续赘言,道:“不要说了,先用饭吧,我们行了一整日,滴水未进。别的事,明日再议。”

  一提及此事,一众官吏的神情也变得扭捏羞涩起来,不好意思道:“明公见笑了,恰巧我等也一日未食,只等明公来破费请客……”

  身后六名衙役跟着搓手,如饥似渴地冲她笑。

  ……开什么玩笑,哪有这样的道理?新官赴任还得请下面的人吃饭。

  丹薄媚如遭重击,她没有钱。

  “等等,朝廷每月按例发放的官食公费呢?”

  文书尴尬道:“原本我等分给捉钱人经商以收取利息。谁知荒年黯世,经营失败,他们都血本无归,亏得分文不剩。明公进城时看见城门下两个断腿的乞丐了么?就是亏本的两个捉钱人被债主打的,我们衙门也难办。”

  “总不能没有一个人是盈利的?”

  “有是有两三个,但那是*会的人,咱们衙门收不回来啊。”

  小吏目瞪口呆地望着文书,竟想不到朝廷发的官食公费,*会都敢明目张胆地霸占。

  丹薄媚一顿,先暂时不质问此事,拂一拂衣袖,不悦道:“那你们总还有俸禄吧?吃顿饭就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