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袅玉腰 第102节
作者:图南朵      更新:2023-04-28 03:32      字数:3151
  燕支一心为赵蘅玉着想,她先前以为赵蘅玉不想要这胎儿,她便费尽心思去为赵蘅玉寻堕胎的偏方。

  如今赵蘅玉放下了,那她自然也高兴。

  赵蘅玉取过燕支手中的蚕子纸,放在熏笼里烧了个干干净净。

  她低垂着眼,心中想着心事。

  她想要留下自己的孩子,更要留下赵瑜的性命,而这两件事似乎不能两全,除非……

  她带着孩子离开。

  她知道自己依旧在赌,赌赵珣的承诺是否作数,赌他不会和别的女人有孩子,赌在她“死去”后,赵珣会惦念着旧时的情谊。

  心绪起伏,她困意消退,唤燕支:“还是将针线取来吧。”

  燕支拿来了针线和赵蘅玉没有做完的半件肚兜,燕支笑道:“公主预备绣个什么花样?”

  赵蘅玉说道:“红花绿叶显得活泼,只是这时节,却没有什么应景的红花可看。”

  燕支迫不及待说道:“奴婢去寻红花。”

  赵蘅玉颔首:“好。”

  燕支脚步轻快走了出去,赵蘅玉低头绣花,不到一刻钟,就听见外间脚步声又响起。

  赵蘅玉没有抬头:“燕支,这么快就寻到了红花?”

  “红花?”门后传来的却不是燕支的声音。

  这道声音冰寒彻骨,隐着怒意,赵蘅玉心下一沉,抬头去看,却见赵珣站在门口,冷冷看着她。

  赵珣大步往前,扼住了赵蘅玉的手腕:“你要寻红花?”

  赵蘅玉不明白赵珣又怎么了,她腕上被扯得生痛,她道:“怎么了?”

  赵珣脸色铁青:“你还是要杀了他!”

  赵蘅玉望着赵珣,他的视线往下看向了她的小腹,赵蘅玉顿时明白过来。

  赵珣以为她在寻用以堕胎的红花。

  这时候,燕支走了进来,手上拿着几朵虞美人,她尚在门外之时,声音就传了出来:“公主,你要的红花绿叶。”

  燕支走到了门口,看见面色不虞的赵珣,顿时不敢进也不敢退。

  赵蘅玉看着赵珣,说道:“只是红色的花,阿珣,我在给他绣小肚兜儿,你看。”

  赵蘅玉将手中的肚兜塞给赵珣。

  赵珣愣愣不知作何反应,赵蘅玉给燕支使了眼色让她下去,免得赵珣犯疯病殃及池鱼。

  赵珣松开了他紧攥住的手,赵蘅玉手腕上已经红了一片,赵珣沉默着,用拇指捻了捻,红痕没有消退。

  赵蘅玉用手抚上了赵珣的脸,她细语说道:“阿珣,我没打算弄掉他。”

  赵珣反握住赵蘅玉的手,他的威胁中带着些无措,他恶狠狠道:“他若没了,朕要赵瑜立刻赔上性命。”

  赵蘅玉心中一凉,她想要松手,但被赵珣死死扣住。

  两人僵持了片刻,赵蘅玉先移开了眼睛。

  也许是心底潜藏着不安,这个下午,赵珣一直陪在赵蘅玉身边。

  他将赵蘅玉抱在怀里,看她绣花也乐此不疲。

  赵珣见她兴致缺缺,没有什么话,主动和她说起了宫里朝里的事。

  黄河泛滥,朝臣又将天灾怪罪在赵珣身上,暗指因他强娶皇姐,上苍震怒。

  赵珣说起这事来颇为不屑:“蘅蘅若在宫里听到这些话,也无需在意,这些酸儒……”

  赵蘅玉却眉心一动:“朝臣谏言让你前去祭祀黄河,为何不去呢?”

  赵珣笑道:“我怎么可能信他们的鬼话?怎么可能向那些腐儒服软?我已安排好了赈灾钱粮以及工事,沿途流民也一一处置妥当,这些事情,比他们的胡言乱语更为重要。”

  赵蘅玉轻抚着小腹,面上浮起了忧虑之色。

  赵珣问道:“怎么了?”

  赵蘅玉说道:“自有了他,我心中一直不安,朝中说我们二人遭了天罚,我害怕应在了他身上。”

  赵珣轻拍着她纤弱的背:“不会的。”

  赵蘅玉说道:“阿珣不想去祭祀黄河吗?”

  赵珣看着赵蘅玉忐忑惊惶的样子,和朝臣赌气的事霎时间没有那般重要了,他道:“去,只是我放心不下你,你如今正怀着身子……”

  赵蘅玉握住赵珣的手:“我自然也是要去的,就算是为了我们二人,为了他,向上苍赎罪。”

  赵珣神色变幻不定,他手指渐渐用力:“蘅蘅,这从来不是罪。”

  顿了片刻,他却是妥协:“既然你要求个心安,也罢。”

  八月,黄河决口新堤筑成,修建黄河神祠。

  天子将协新后亲往,向水神献祭玉璧白马。

  动身之前,赵蘅玉在殿内看着燕支和花钿收拾,她特意嘱咐了一句,将玉枕带上。

  燕支将玉枕小心收起,却忍不住嘀咕着:“公主,玉枕温凉,用这个怕要受了寒气。”

  赵蘅玉道:“无妨,带上。”

  她望着燕支手中的玉枕,上面缠绕着一根长发,她故意放上去,是为了察看是否有人动过暗格。

  长发的位置依旧和她放上去时候一模一样,连赵珣的人都未曾察觉。

  里面放着斐苑娘交给她的烟花火筒。

  黄河之行少说也要十天半个月,这么长的时间,父亲和兄长定能救她脱困。

  作者有话说:

  第79章

  江上风寒, 赵蘅玉披着雪白的狐裘斗篷站船上,她一张小脸深深陷入毛茸茸的狐裘领子里,她望着平静无波的睡眠, 不知在想着什么。

  转眼间,她和赵珣已经从宫中来到了黄河边, 几日后,黄河神祠竣工, 赵珣和她将祭祀河神, 祭祀大典完成后,她便又要回到宫中。

  这一路上,赵蘅玉留心着逃跑的时机, 可是赵珣帝王之尊, 护卫扈从数不甚数, 她很难在这种情况下逃走。

  高坐车舆之上, 赵蘅玉有几次都心惊肉跳地在人群中发现季兆和季恒的踪迹。

  父亲和兄长一路跟随, 只要烟花信号升入空中, 他们便知晓赵蘅玉这边一切准备妥当,可以离开。

  赵蘅玉默默打量着四周。

  今日赵珣要渡黄河, 为了不劳民伤财,他乘坐的是当地的官船, 可容纳百数人,羽林卫就藏身其中,作普通奴仆打扮。

  此时天色渐晚,水面黑沉, 渔船繁忙, 朦胧的微光将江面点亮。

  当地官员本准备清道, 禁止渔船通过, 但赵蘅玉劝说赵珣,这般太过扰民,赵珣听从她的建议,因此江面上渔船如麻。

  “蘅蘅。”

  身后传来一道声响,赵蘅玉转身望去,看见赵珣一身黑色大氅,站在寒风中向她走来。

  赵珣走到赵蘅玉身旁,他握住了她的手,说道:“船上风寒,快回船舱。”

  赵蘅玉缄默点点头,由着赵珣将她拉进了船舱。

  赵蘅玉坐在榻上,她将斗篷和外衣脱下,倚在榻上,赵珣将她的被子盖至胸口。

  赵蘅玉始终乖乖地一动不动,像一只安静柔软的小兔子。

  赵珣捏了捏她的脸颊,如愿看到赵蘅玉轻轻蹙眉,略带嗔怪地避开他的手。

  赵珣垂下眼睛看她,他和赵蘅玉之间存着许多隔阂,也曾恶语相向,但自赵蘅玉有孕后,她仿佛一心牵系腹中的小生命,不再为了旁人和他争执不休。

  赵珣心下高兴,妻儿也好天下也好,都在他的牢牢掌控之中。

  赵珣为赵蘅玉掖好被子就要起身,赵蘅玉伸手抓住了他的袖子,她抬眼看他:“阿珣,我依旧睡不着,叫下人给我煮一碗安神药。”

  赵珣拧眉满脸不赞同:“是药三分毒……”

  赵蘅玉摇了摇他的袖子:“他闹我,我睡不着的话,怕是挨不到生产的那一天。”

  赵珣瞳仁一缩,厉声道:“不许胡说八道。”

  但看着赵蘅玉可怜兮兮的样子,他依旧松了口:“也罢。”

  赵蘅玉便立即高兴起来:“燕支,你去,记得多放糖浆。”

  燕支欠身道:“是。”

  赵蘅玉望着燕支离开,眸光微动。

  她为了今日的冒险,几月前就开始对外说难以入眠,为了就是积攒安神药。

  安神药用的是最温和的方子,太医仔细看过,说不会对她身体有害。

  最开始的时候,赵珣派专人给她煮药,她忍着喝了几次之后,推脱药苦,要燕支拿回药材自己放糖浆煮。

  几月积攒,已经昧下了不少。

  赵珣对她的饮食严加看管,她只能像这般一点一点地弄来安神药。

  小半个时辰过后,燕支端来了安神药,赵蘅玉目光隐约地望了燕支一眼,燕支悄悄点了点头。

  燕支按照赵蘅玉的交代,将前些日子攒下的安神药通通熬制了,几月的用量,药效应当极为强劲。

  赵蘅玉让燕支退下,她将安神药端起,放在唇边,却顿了一顿,她皱着眉头,似是被苦味吓到。

  赵蘅玉搅了搅汤匙,将安神药递到赵珣唇边:“你帮我试试苦不苦。”

  赵珣哂笑,就着赵蘅玉的手,将汤匙上浓稠的药汤喝了。

  他咽下去的时候,皱了皱眉。

  赵蘅玉一下子紧张起来,但赵珣笑道:“果真是极苦的,蘅蘅,既然不想喝,就放下吧。”

  赵蘅玉说道:“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