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袅玉腰 第24节
作者:图南朵      更新:2023-04-28 03:28      字数:3275
  赵珣垂下眼睛,说道:“没什么要紧的。”

  赵蘅玉在赵珣这里碰了个不硬不软的钉子,她心中担忧更甚。

  今日的赵珣对她格外疏远,她不免开始回想是不是近来对赵珣的态度太过冷淡。

  赵蘅玉想要补救一下,于是道:“阿珣,过不了多久就是上元节了,去年我没能出宫,你说过下次要带我的,可别忘了。”

  赵珣垂下眼睛:“可是不巧了,那日我有差事。”

  赵蘅玉拨着车帘的指尖一僵,说不清是因为没能拉近和赵珣的关系,还是单纯地感到沮丧。

  她喃喃说道:“这样啊……那好吧。”

  车帘轻轻落下,很快又挑了开,赵蘅玉没有放弃,说道:“要是阿珣计划有变,记得告诉我。”

  赵珣紧握着缰绳,半天没松手。

  陈季之一直没机会插上话,看到赵蘅玉的车帘放下,他才移开眼睛望向赵珣,他略带艳羡地说:“六殿下和公主的感情真好。”

  他的姐姐是陈敏敏,陈敏敏和陈宴之如出一辙,是个轻视庶弟的姐姐。

  赵珣神色微僵。

  看着赵蘅玉的马车驶入宫门,赵珣淡淡收回目光。

  “六殿下、季之——”

  又有人骑马从后面过来,是陈宴之。

  陈宴之望着前方,赵蘅玉的马车已变成黑豆大小,他眯着眼睛,说道:“六殿下重情重义,可也千万要记住,你不是嘉贵人之子,而是皇后娘娘之子,是我们魏国公府这边的人。”

  赵珣神色淡淡:“你在说什么?”

  陈宴之冷笑:“六殿下自己明白,当日那大夫是怎么进到护国寺的?”

  陈宴之怀疑当日大夫的事和赵珣有关,但查来查去,却抓不到把柄,他咽不下这口气,今日又得知了赵蘅玉平平安安进了宫,于是一见赵珣在前头,就打马赶了过来。

  赵珣平静望着他:“听说是你治下不严,底下人偷懒去了,皇后娘娘都因此大动肝火。”

  陈宴之脸色难看,他冷笑一声:“六殿下身份贵重,以为能将我们魏国公府不放在眼里,可是殿下别忘了,”他凑近了赵珣,低声说道:“殿下尚未封王,封地何处都是皇后娘娘一句话的事,换言之,都在我们陈氏的掌握之中,六殿下想去哪里呢?”

  他出言威胁赵珣,但自始至终,赵珣神色未变。

  陈宴之心中窝气,他又觑了一眼陈季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护国寺一行结束,也许是神佛看到了诚意,缠.绵病榻的皇帝病情好转了一些。

  得知嘉贵人在护国寺产子的惊险,皇帝下令彻查,线索明明白白地指向了皇后。

  皇后这时候才慌了神,慌忙去慈宁宫求见太后,却被告知太后正在忙着礼佛,不便见人。

  皇后又急忙召魏国公府太夫人进宫。

  坤宁宫中,皇后屏退了宫人,母女两人相对而坐,皇后一脸担忧道:“母亲,您定要救救我。”

  太夫人竖起眉毛:“你是中宫皇后,嘉贵人一个小小的贵人怎能动你分毫?”

  皇后闻言略微放下心,可是她依旧道:“可是圣上他提了好几个坤宁宫人去审,我担心底下人瞎说,一点小事闹大了来。”

  正说着,就听见巧云在外头大声呼喊:“皇后娘娘救命!”

  太夫人和皇后一怔,走了出去,发现是皇帝身边的太监领了人正要架着巧云出去。

  皇后顿时面色大变,她转头望着太夫人:“母亲!”

  太夫人拧着眉,她呵斥道:“放肆,这是皇后的贴身宫女!”

  太监一愣。

  魏国公府的太夫人强横和护短的名声,人尽皆知,只是在宫里她也毫不收敛,倒让人意外。

  她越是这样强横,越让人看不清楚她的底气,她一喝之下,几个太监都迟疑着不敢动作了。

  太夫人肃然整装,她道:“老身便去见一见太后娘娘。”

  太夫人是太后的长嫂,她当年一手将太后带大,算得上是长嫂如母。太夫人来,太后本不欲插手这件事,却不得不见了她。

  半个时辰后,太后传了口谕到乾清宫。

  随后,一道圣旨传到长春宫,加封嘉贵人为嘉嫔。

  这大约是对嘉嫔诞下皇子的嘉奖,但更像是劝嘉嫔息事宁人的补偿。

  微微细雨中,赵蘅玉站在廊下,看跪在她面前的巧云。

  她双颊高高肿起,披头散发地瑟缩着跪在地上,衣裳上都是血痕,看来是经历过好一番审问的。

  乾清宫的太监微微欠着身子说道:“圣上说,这宫女冒犯了公主,此番任由公主处置。”

  赵蘅玉沉默地望着巧云,看了半晌。

  巧云膝行跪在赵蘅玉脚边,她扯着赵蘅玉的裙角,痛哭道:“公主饶命、公主饶命……”

  燕支扯了扯赵蘅玉的袖角,压低声音说道:“公主不可因一时激愤而冲动,三思啊。”

  赵蘅玉知道,表面上这次是嘉贵人占了上风,实际上赢的只会是皇后、太后和魏国公府。

  这次皇后惹出的麻烦,皇帝依旧是放过了,这次的替死鬼是皇后的宫女。

  幸好巧云并不如枉死的穆美人那般无辜。

  赵蘅玉轻轻道:“一切由父皇定夺。”

  乾清宫的太监松了一口气:“公主是识大体的。”

  太监带走了巧云,不知如何处置了。

  之后,赵蘅玉再没见过巧云。

  .

  临近上元节,赵蘅玉打发人去问了赵珣那日是否有空。

  倒不是她有多想和赵珣一起过节,只是护国寺之行发生的一切,让赵蘅玉惶恐不安起来。

  她想要赵珣和她的关系重归“正常”,最起码表面上要风平浪静。

  燕支打起毡帘走进屋里,对赵蘅玉说道:“今日去问了李公公,李公公说六殿下忙着,上元夜没工夫陪公主出宫看灯。”

  赵蘅玉听闻此话,反倒是松了一口气。

  虽然她邀了赵珣,实际上她心里憷着他,若是同赵珣出去了,她倒不知该如何与他相处。

  赵蘅玉好奇问道:“他忙什么?”

  燕支说:“听说是北边鞑靼侵犯边境的事,李公公说六殿下整日在兵部忙着,可是奴婢知道,兵部那些大老爷们在上元也要休沐呢。”

  赵蘅玉说道:“大约是找理由糊弄我罢了。”

  燕支欲言又止,赵蘅玉不解道:“怎么了?”

  燕支说道:“公主若是心里难受,就说给奴婢听,奴婢不是外人。”

  赵蘅玉怔忪片刻,说道:“我……”

  正好这时候花钿走了过来,花钿大大咧咧走了过来,对赵蘅玉的忧愁毫不知情,她语气轻快说道:“公主,斐公子来信。”

  燕支听了,方才的担忧稍稍减退,她竟是比赵蘅玉还要欢喜几分,她催促道:“公主,快拆开看看。”

  赵蘅玉微不可闻地叹息了一声,她拆开斐文若的信。

  斐文若写了这些日子读书的琐碎趣事,一桩一件,都记得清清楚楚,仿佛他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就准备将它们讲给赵蘅玉听。

  写到末尾,斐文若含蓄地说,上元夜那日,钟鼓楼的花灯最为好看。

  赵蘅玉合上信来到书案后,取了花笺给斐文若回信。

  其实这段时间她有些沉郁,大约是因为皇后、太后和魏国公府的事。

  她意识到,她和嘉嫔拥有的一切是如此岌岌可危。

  皇帝病好的时候尚且如此,一旦皇帝无常,她们母女二人就是他人的俎上鱼肉了。

  现在,她用手压平斐文若的信纸,忽然觉得自己的将来不一定如此惨淡。

  过不了多久,她会嫁入永安侯府,与斐文若举案齐眉,只管相夫教子。

  而嘉嫔有了皇子,小心抚养长大后,不管封地在哪,总能离了京城,平平安安做一个闲散王爷。

  赵蘅玉心里淤积的沉闷顿时消散,她取笔蘸了墨,落笔的时候,她心中带着雀跃,她告诉斐文若,上元节那日,她想去宫外看灯。

  第22章

  这个年节,宫里人过得很不顺心。

  皇帝病情反复,除夕宫宴那晚,他在众人面前露了一面,就被人胆战心惊地扶进了寝宫,这几天他又开始卧榻不起。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因为天气寒冷,牛羊冻死无数,北边鞑靼于是往南掠夺人口粮食,边境被侵扰频频。

  整个过年期间,赵珣忙于在兵部争论是否出兵鞑靼的事,这一次,他难得地和其余太子党齐心,主张出兵北上。

  然而兵部大多数人却是主和,太子竟是找不出一个可用的将领。兵部的争论从年头吵到了年尾,依旧没有定下个章程来。

  赵珣从这场大争论中回过神来,恍然发现今日是上元节。

  他微微一怔,想起来那日赵蘅玉邀他在上元节出宫的神色。

  她似乎很是失落,鸦羽般的长睫垂下,在雪白的脸上打一层黯淡的阴影,看上去格外惹人怜爱。

  赵珣皱了皱眉,将这件事抛之脑后。

  那夜同榻之后,赵珣已经下定了决心要远离赵蘅玉。

  从前装模作样地陪着她,那是因为她是皇帝最疼爱的掌上明珠,如今皇后势大,一个区区公主算的了什么。

  没有必要在她身边陪笑了。

  定下决心之后,赵珣大松一口气。

  话虽如此,晚上的宫宴,赵珣没有见着赵蘅玉,他还是忍不住往嘉嫔那桌望了好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