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娶妻记 第58节
作者:恶魔笑      更新:2023-04-27 22:38      字数:5060
  春天,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当大地重新开始添上绿色的时候,大家看着总会觉得很舒心。路边偶尔还能看到些不知名的小花,真是个美丽的季节。

  梁汉带着张清竹来到了他家的林子,这是一片不小的树林。因为永业田可以不收回,且能传给子孙,所以一代代的积累林子大了,树也多了。不过大小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不能超过三百亩。否则这家新成丁的男子将不再授永业田。但如果分家的话,还是会再分。

  梁汉觉得,这种均田制对于刚新建不久的朝代还是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像北地这种人少地多的地方,朝廷是大力的鼓励村民开垦新的土地,多种粮食朝廷也能多收粮税,总好过荒着。

  可如果一直继续下去,因为无论口分田还是永业田都能够买卖,很容易造成土地的大量兼并被掌握在有权有势的人的手中。到时候兴许会面临无地可分的局面。

  梁汉不怎么在意这种国家大事,这是他操心也起不到丝毫作用的问题。他带着张清竹来到大片相连的林子,看到有不少的孩子在林子里摘榆钱。

  大点的小孩动作敏捷的爬到树上捋榆钱,下面的小孩昂着头嚷嚷着让他们先扔几个枝子下来。榆钱是能生吃的,所以小石头看到有的小孩已经摘着榆钱吃了,便跑到相熟的小伙伴那里先讨了些尝尝。

  自从春天来了,这些小孩也有了工作。挖野菜摘榆树叶子,他们也要跟着做。麦子最近的任务就是捋榆叶喂猪,今天他要摘很多榆钱回去。

  麦子接过小石头给他的花生,然后说:“我今天要干很多活,我得弄两大篮子的榆钱回家,下午还得去挖野菜。我娘说今天会蒸榆钱窝头吃,明天早饭做榆钱蒸菜。你家也会做吧。刚开始吃的时候还是挺好吃的。可吃多了就腻了,我家会一连吃好多天的,不过这样会省好些粮食。”麦子看着自家林子里的榆钱,然后跟小石头说:“梁汉家也有不少榆树呢,榆钱可是粮食,你要看着点,别让别人随便摘你家的。”

  “粮食?”小石头自然是吃过榆钱的,可没想到还得看着榆树,“得看着吗?不是每家都有吗?还有人会偷这个?”

  “有啊,还是盯着点好。”

  小石头拿着榆钱回到梁汉他们身边的时候跟梁汉提到了这件事:“梁叔,你放心吧,我会帮你看林子的,绝对不让别人来摘榆钱。”

  梁汉笑了起来:“咱家不缺粮食,用不着看着。”

  张清竹则夸奖他:“小石头知道护着自家的东西,这个好。”

  来到自己家林子前面,梁汉看着这么大一片地,种的树真不少。他看到榆树,指着长得很好的一棵道:“摘那棵吧,榆钱特别多。”

  张清竹看了下榆树林子附近有不少的小榆树苗,因为去年落下的榆钱而长出来的:“你上树摘吧,我把这附近的小榆树苗拔了。”可以用来喂猪。

  小石头提着篮子跟在梁汉旁边:“梁叔,你会爬树吧?”

  “会。”就是很久没爬过了。梁汉抬头看了看树,搓了搓双手,开始往上爬。

  小石头在一旁看着,他也想爬到树上去,所以在旁边找了个没那么粗的树,学着梁汉的样子往上爬。可没爬多少就秃噜下来了。

  一旁的张清竹见他试了几次都没成功,“小心摔着了。你还小,再过两年再学吧。衣服都快磨破了。”

  试了几次怎么都不成功,小石头的手都磨到了,有点疼。听张清竹这么说,小石头就不学了:“嗯,等我再长大点再学。”

  梁汉爬到树上,小心的坐到树杈上,伸手开始折榆树枝,往下扔:“忘了那个镰刀来了,这么折太麻烦了。”

  张清竹看了看他,见没有掉下来的危险:“你先摘点就行。等下午可以拿个竹竿来,绑上镰刀比上去方便。”

  梁汉:“行,先弄一篮子吧。中午咱们吃蒸菜,要不你别走了,我不太会蒸菜还得请你帮帮忙。”

  张清竹想了下答应了:“好,到时候你在旁边学着点啊。”

  “嗯,我会好好学的。”梁汉折了一枝,上面的榆钱密密麻麻的,“来小石头,接着这个,这个好吃。”

  “扔吧扔吧,我接着。”小石头伸手去接,还是没接住,拿起那个枝子摘了榆钱吃,“小竹叔,你也尝尝。”

  张清竹尝了点:“嗯……还行。不过还是做熟了好吃。”他走过去把梁汉折的枝子上的榆钱捋下来放到篮子里,小石头看了过去帮忙。

  没一会儿,感觉差不多够了,便跟梁汉说:“别折了,够多了,你下来吧。”

  梁汉从树上下来,蹲在一旁帮着摘榆钱:“这榆钱我小时候也吃过,只记着特别好吃。有好多年都没吃过了。”

  张清竹有些奇怪:“你去年没吃?”

  “……我做的不好吃。”梁汉转移话题,“你肯定会做吧。家里有香油,还有蒜苗。”

  张清竹:“你还有香油,那就更好了,到时候再砸点蒜泥拌一拌,特别的香。”

  小石头听着就觉得肯定特别好吃:“中午就吃是不是?”

  梁汉瞧他这馋样觉得有趣,“嗯,中午就做,这么一大篮子,让你想吃多少有多少。”

  摘好了榆钱,小石头跑去找小伙伴玩了,两人提着榆钱回了家。

  张清竹去后院看猪,顺道把他拔的那些榆树苗摘了叶子给小竹吃。他到了后院,见猪圈里清理的挺干净的,“每次来看都清理的挺干净的,看来他还挺勤快的。”

  小猪们一见有人来,有几个比较贪吃的就凑了过去,认为张清竹是来喂食的。

  张清竹看着这些小猪,一边捋叶子扔到食槽里,一边跟它们说:“多吃点,你们好好长啊。”

  他看着这么多小猪,想着等养到年底可真壮观啊。这十头猪可就二十多贯钱了!心里换算了一下之后,张清竹看着这些小猪双眼发亮:“养猪真不错!兴许能有头好母猪,留着卖猪仔呢!”当然,一切的前提是有东西给猪吃。

  梁汉把榆钱淘洗了三遍,然后放到笸箩里晾着。张清竹喂完了叶子过来帮忙,忍不住问道:“你养那么多头猪,打算用什么养?打猪草的话,加上我,也忙不过来。”

  梁汉最不缺的就是粮食,养猪根本不是问题:“可以配些粮食。我算过了,用粮食喂也划算的。”

  张清竹觉得用粮食喂比较有风险,梁汉能这么做还全是因为他有那么一笔钱:“用粮食喂花费就大了。养成了能赚多少钱?”

  “最少能挣五-六贯吧。”这个数据绝对不是经过科学计算的结果。

  张清竹听到这个数字,觉得还是值当的:“你那句话说的真对,什么用钱赚钱更容易。你要不是有那三百多贯钱,就挣不了这个钱了。”

  “差不多吧。”梁汉把榆钱晾好,“离中午还早,咱们去逛逛怎么样?”

  “行,带着篮子和铲子,顺道挖点野菜。你觉得哪种野菜好吃,我喜欢面条菜,做蒸菜好吃。”

  “……”梁汉看着提着篮子拿着铲子的张清竹,他是想和对方散散步,比如去河堤边走走浪漫一下。

  张清竹见他没动静:“愣着干嘛。你再提个篮子。”

  “……好吧。”

  走在河岸上,和煦的阳光,微风徐徐吹过,青青的杨柳,春天让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除了……

  梁汉看着一心找野菜的张清竹,他是想要牵着对方的手在河边散散步谈谈心的:“唉……风花雪月什么的,还是过日子实在。”蹲下开始挖野菜。

  张清竹抬头跟梁汉说:“你们村的人是不是都去山上挖野菜,河堤上怎么有那么多的野菜。”

  “也许吧。”梁汉挖着婆婆丁,挑拣着还嫩的挖。发现果然有很多,像是根本没有被挖过的迹象。

  张清竹见他在挖婆婆丁,好奇的问:“你挖小黄花干什么?”

  梁汉甩甩根上的泥土:“吃啊,这不是野菜吗,可以蒸着吃。”

  “这个也能吃?”张清竹有些奇怪,“没听说能吃啊。我们村都没人挖这个。”

  梁汉很确定婆婆丁是可以吃的:“能吃,这还是一种药材,清热解毒的。蒸菜吃的话,后味有那一点点的苦,不太明显,其实还挺好吃的。”他小时候吃过,至于好吃,当然需要油盐和调料。

  张清竹有些不太相信:“还是药材?真能吃啊?我从来没有见谁吃过这种小黄花,吃了不会有事吧?”

  梁汉仔细的看了下手中的婆婆丁:“这东西花老了以后会变成一个白色毛茸茸的小球吧,一吹就会飘远的那种。”

  张清竹点头:“是啊,不都是这样的吗?”

  梁汉确信这是婆婆丁蒲公英了:“那就是婆婆丁没错,可以吃。你跟我一起多挖点,还有荠菜,可以一起蒸着吃。咱们中午就能吃吃看。”

  “好吧。”张清竹见这种草多的是,要是能吃多挖点也好。他挖了一棵:“这真是药草?”

  “嗯,好像还能卖钱,可以到药材铺子问问看。不过好像也卖不上什么价钱。”

  一听可以卖钱张清竹就更上心了:“我让七哥去问问试试。”

  “行啊。要是能卖钱可以挖了晒干。”梁汉挖了一会儿坐下休息,看向河对岸,一眼看去都是杨树林。

  梁汉指着对岸:“小竹,那边是哪里?”

  张清竹看过去:“那边啊。”

  他起身看了过去:“以前林子后面是片空地,听说那里被卖出去了还建了个大院子。我还没去看过呢,要不要过去瞧瞧?”

  梁汉想了下,记忆里好像有怎么过河的方式:“要去曹家桥才能过去,有十多里路的距离吧?”

  “十多里算什么,顺道咱们也可以挖野菜,又不会白跑一趟。”张清竹一产生想去看看的念头就止不住了,“走吧。村里人把那房子夸的可好了,去瞧瞧看到底怎么样。”

  见张清竹打定了主意要去了,梁汉自然没有反对,起身:“好,过去瞧瞧。就沿着河边走吧。”

  “行。”张清竹看着清澈的河水,“过两天咱们弄个鱼竿来钓鱼吧,我想吃鱼了。”

  梁汉走在他旁边:“你会钓鱼?”

  张清竹奇怪:“钓鱼有什么好难的,不就是挂上鱼饵坐在那里等着鱼上钩吗?”

  “钓鱼可没那么简单,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路过看到一片的婆婆丁,梁汉停下来挖一会儿:“你五哥的亲事怎么打算的?那个蒋家姑娘家好像在平定城附近,距离咱们这边得两天多的路程吧?”

  张清竹埋头挖:“已经说好了,到时候提前两天去平定城结亲。就是婚宴让我爹娘有些发愁,人家怎么说都是地主家的千金小姐,蒋家送亲的人得好好的招待。房子也得新修,有很多事要做。”

  “那倒是。我也打算过几天开始修葺房子。对了,我打算明天把小石头送去私塾念书,你要不要去城里玩?”梁汉决定明天送小孩去私塾读书,毕竟也到了可以入学的年龄了,不能这么放他整天的在村子里疯跑了。

  张清竹笑问:“送小石头去读书?你对他可真好啊。是不是打算当儿子养啊?”

  梁汉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我是有这个念头,但是还没打定主意,等咱俩成了亲再说。你也觉得小石头挺不错的吧?到时候给咱俩当儿子也不错吧。”

  “小石头是挺好的,我也喜欢。”张清竹想了下道,“不过好像要是收养子的话应该是从你们梁姓族里收的。你要真收了外姓人,就相当于把梁家的家财给了外人,你们族里肯定会不乐意吧。他们要是排斥的话,以后小石头大了没人帮扶他。”过继的事他听他娘讲过,说是一些规矩得守的。

  梁汉也知道这个事,梁小叔还专门跟他讲过。虽然有点无语,但族人享受宗族的庇护那有些事就得按照族规来做:“这个我知道,要是不行的话咱们就收他做义子。我已经把他的户籍定在我家了,义子还是养子不过是个叫法而已。”他是不想过继的,那是跟别人抢孩子。而且那孩子有亲生爹娘在,爹娘甚至还是同一个村子的,想到这点梁汉就受不了。

  张清竹倒是没意见,两个男人本来就没办法有亲生儿子,收养的话,自然是自己喜欢的好:“你想好了就行。小石头去读书的话,总不能还叫小石头吧?你得提前给他起个新名字。”

  “已经起好名字了。叫梁安旭,平安的安,旭日的旭,他这一辈正好是安字辈。”原主也有个大名叫梁康志,记在族谱里的那种,平时很少有人叫大名的。

  “梁安旭,这名字还挺好听的。”张清竹笑言,“你学了一个冬天的字,感觉倒是长了不少学问啊。”

  梁汉自夸道:“那是,看我现在的气质多好。所以说识文断字很重要啊,得早点把小石头送到私塾里去,不然就玩疯了。”

  张清竹吐槽他:“你咋恁喜欢顺道夸自己一句啊。”

  “我这叫自信。”梁汉说笑道:“我也夸夸你。”

  “眼前的小哥长得可真好看,小模样生的太好了,一回头就能迷死牛。”那语气,要多油滑有多油滑。

  张清竹笑骂道:“滚!你这是夸我啊?你这是调戏人呢。”

  “调戏人说的也是真话。”

  两人一路说说笑笑的来到了曹家桥,路上遇到了不少行人。

  站在桥边,梁汉看着过桥的行人:“桥那边也有不少村子?”记忆不全,有些事不太清楚。

  “有啊,人家那边的地可比咱们这边好多了。”张清竹走在木桥上,“幸好有这条桥在,不然要过到河那边可麻烦了。”

  站在桥上,梁汉往桥下看去:“曹家桥,是曹家村建的桥?”

  张清竹道:“是啊。曹家村可是咱们这个县最富裕的村子了,河-南-边的村子一向不太瞧得上咱们河北边的村子。少有姑娘会嫁到咱们这边来。要不是过河去城里比较近,他们才不建这个桥呢。”

  梁汉惊讶:“一条河还分出了富人区和贫民区?”

  “是啊。那边的地好啊。”张清竹还是挺羡慕的,“走吧,去看看他们说的那个院子。”

  当两人远远的看到他们特地前来看看的建筑物时,张清竹惊讶了:“好大的院子啊!这一定是大户人家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