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娶妻记 第47节
作者:恶魔笑      更新:2023-04-27 22:38      字数:5011
  等梁小叔乐滋滋的牵着牛回来的时候,梁汉的饭都吃完了。江氏看到两头牛,也是满脸的喜气:“这牛看着就精神。看着年龄也够,能直接下田了。赶紧牵牛棚里去吧,我去给你拿些草料来。”

  “行,你多弄点。先让它们吃吃食儿,安稳安稳。”

  梁小叔安排好两个宝贝蛋,等弄好了草料看他们吃起来后,也没离开。

  梁汉凑了过去:“小叔,他们都吃食了,你还看着干嘛?去吃饭吧,刚热好的。”

  “我瞧着高兴,你们这些年轻人不懂。”

  梁汉看了看老实吃草的两头牛:“不就是多了俩大劳力吗?”

  梁小叔摇头怅然道:“你不懂啊。”

  梁汉觉得,这高深莫测的感觉,自己还真不太懂。

  这边梁小叔喜气洋洋的牵着两头牛回家了,那边梁大叔家得了消息心里却不怎么痛快。

  梁兴荣想得直,很高兴:“小叔和大堂哥都买牛啦?这事好啊。今年春耕咱们就能用四头牲口了,省事多了!”

  他媳妇孙氏看了眼没心眼的丈夫,然后又看了眼脸色难看的婆婆,低头不说话。少说少错。

  方氏心里不痛快:“你就是没脑子!你小叔凭啥能买牛啊?还不是因为梁汉让他跟着卖豆芽菜。你爹也是他叔啊,怎么就不能想想咱家啊?咱家少帮他了吗?别的不说,哪年春耕没用咱家牲口啊?出力的事想到咱们了,好事却一点都不顾忌你爹!”

  梁兴荣不说话,他被他娘骂习惯了,也不太当回事。至于他娘=的说法,他自己也知道,虽然他家也帮了梁汉,但和小叔比起来这情分就不算什么了。不过这话他可不敢说。

  方氏正生气着,见小儿子进来,立马虎着脸说:“你又干啥去了?是不是又去见那个高永福了?”

  梁文清低声道:“没……去捡柴了。”说完背着柴火往厨房走。

  方氏气得骂道:“我怎么就生了个他这么个闷葫芦,三棍子都打不出一个屁来!看了就心烦,真是气死我了!”

  梁兴荣帮小弟说话:“娘,小弟向来性子腼腆,您没必要为这事生气。气坏了多不好啊。”

  “哼!总这么气我,他就是个讨债鬼!”大儿子精明,二儿子性格爽利,这个小儿子却是个闷葫芦,方氏都觉得奇了怪了。

  梁兴荣帮着说好话:“娘别气,咱说说别的。”

  “有啥好说的!一个个就知道气我!”却也没再揪着小儿子说事。

  梁兴家也是听了消息后回了家,见他娘气呼呼的自然知道怎么回事:“娘,这事也没必要多想。等春耕的时候,多两头牛咱们也得好处。”他心里其实也羡慕嫉妒恨,可也没办法,只能干看着他们得好处却没他家什么事。梁汉那样的,哪是能讲通道理的。

  而陈氏在得知梁汉买了牛后心里更是嫉妒的不行,跟丈夫说:“瞧他日子过的多好,连牛都买上了!难怪那么横,也不在把你当大哥看了,用不上你了呗。还真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梁汉果然不是个好东西!”

  高松也是眼红:“一头牛起码得十四贯以上,梁庆丰也买了,他们卖豆芽菜能那么挣钱?”

  “他不是还卖了方子呢吗?至于梁庆丰,兴许梁汉给他添了点。你不是说梁汉挺敬着他这个小叔吗?”

  “说是这么说,梁汉能那么大方吗?带着他做生意就不错了,还能给他添钱?”高松可不信梁汉那么大方,“没想到这卖豆芽能这么挣钱。要是能把方子搞到手……”

  “梁汉不是把方子卖了吗?也不知道是什么人买的。你就算搞到手了咱也不敢去做这买卖,到时候吃官司咋办?”

  高松双眼里精光闪闪:“这事我心里有谱。”

  第059章 张三哥:比你先成亲!

  梁汉正在晒花生和棉花。

  随着一天天的过去, 虽然草木还没有发芽,但风已经不再像冬天那么寒冷了。

  花生随便的晒在院子里,棉花却得放在蒲席上晒。梁汉正摊开棉花晒着,这是他最近收获的一批棉花,打算等晒好之后拿去给梁小婶,让她帮忙织布。因为税收中包含了棉布, 他家可没人能够织, 至于多余的棉花就当手工费给她了。

  他正晒着棉花,就听到张清竹欢快的声音在大门口响起:“梁痞子, 我来找你啦。”

  梁汉一抬头就看到欢脱的张清竹:“呦,今天怎么那么有空来找我啊?”

  “今天有空。”张清竹笑着跑进院子,看到院子里晒的花生, “你怎么种那么多花生啊?”

  梁汉有点小庆幸,这花生他已经晒了几天了,所以快干了:“呃……觉得好吃就多种了点。”

  张清竹蹲下拿了一个剥开, 见花生壳里的花生不仅个头大还很饱满, 哪像他家种出来的,花生粒很小, 而且很多都是瘪子:“哇, 你这花生结的可真好!”

  花生能结的那么好,自然多亏了种植空间内适宜生长的环境还有足够的肥料。不过,这些当然是不能说的:“种子好, 用的肥也足。”

  张清竹以为梁汉把精力都投入到了花生上, 看着院子里晒的那么多花生, 他好奇的问:“你种了几亩啊?怎么那么多。”

  “……”院子里的花生已经干的差不多了,应该有四百来斤,如果换成这里的亩产的话,梁汉觉得还是不要说了。种花生占太多的土地的话,会被当成一种很浪费的行为,“也没用多少。”

  张清竹见他这么含糊其辞就明白了,肯定用了不少地:“以后可不能这么不会打算。不过你这花生种的可真好,听说花生现在能卖到十一文一斤了,你是打算卖了是吧?”

  因为花生产量低,所以这里的村民种的不多,一般会种点留到过年的时候用来待客。这使得花生的价钱不错,但村民们心里算了笔账后觉得靠种花生赚钱不划算。多种粮多屯粮大家日子过的才安心。

  梁汉觉得这个价钱还挺不错,“等晒好后我就拿去卖,差不多能卖三贯多,等春耕后买猪崽。”

  “你确实该养头猪。”张清竹吃了两个花生,看了看梁汉的院子,好奇的问:“我听说你买了牛,牛呢?也没见你建牛棚啊。”

  “在我小叔家养着呢。”梁汉说笑道,“原来你来是为了看牛的。我还以为你是想我了来看我的,看来是我自作多情了。”

  张清竹笑:“你有什么好看的,哪有牛好看啊。”然后想到自己的来意,“对了,我是有事想问问你的。走,去屋里说。”他可不想被人不小心听了去。

  梁汉好奇的跟上,“什么事啊?还神神秘秘的。”

  “也不算什么秘密。”张清竹坐到凳子上,“今天有媒婆来我家说亲。”

  梁汉紧张了一下:“你家可没姑娘,难道是给你说对象的?”

  张清竹瞧他那模样呵呵乐了起来:“你瞎紧张什么啊?才没人给我说亲呢。”

  “不是你就好。”梁汉放心了。

  张清竹故意说道:“你也别放心那么早,兴许哪天就有人到我家跟我提亲呢!”

  梁汉笑:“那可不行,咱可说好的,你得等我的。要不,等真有人来找你说亲,你过来偷偷告诉我一声,我也找媒人上门提亲去。”

  “不跟你瞎扯了。”张清竹继续说道,“那媒人是来给我三哥说亲的。”

  “你三哥!”梁汉惊讶,虽然张三哥休妻也快有半年了,可张家还有几个未婚的,怎么就瞧上他这个离过婚的?梁汉真的很好奇,“你仔细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就是我来你家前没多久的事。事情是这样的……”

  一大早。

  张清竹在树林子里捡了些干木柴往家走,正好瞧见出门逛荡一圈正要回家的张老爹。

  张清竹笑着跑过去:“爹,你干嘛去了啊?”

  张老爹现在身体挺好,虽然比不得年轻的时候,但现在能跑能跳的走路也不需要人搀扶着了,他可从来都没想过身体还有这么好的这一天。

  所以每天都很高兴,也觉得自己精力十足,所以有这么点空他又去地里逛了逛:“去看了看咱家的地,瞧着样子过不了几天就能开始耕地了。”说着满脸的高兴,“今年爹也能给你们哥几个帮忙了。”

  张清竹看到他爹身体能这么好也很开心,不过还是劝说道:“爹,这种事可急不得。您现在是好多了,再好好养养吧,还是先别干重活,等大夫说没事了再说。”

  “放心吧,我的身体我清楚,好得很呢。”张老爹心里高兴,现在自己身体好了,家里也多了进项,只要几个儿子再娶上媳妇,那就没啥好求的了,“走,回家吧,你娘应该已经做好饭了。”

  如往常一样,张家几个兄弟吃完早饭开始忙活各自的事情。自从张老爹的身子养好了之后,大家都充满了斗志和希望,觉得日子在一天天的变好中。

  王氏现在心里也松快了很多,丈夫的身体已经没大碍了,这两个多月她家卖布偶也攒了笔钱。她打算等春耕完了就托人帮家里的儿子说亲,他们家情况特殊,别管哪个,能成一个是一个。男人身边还是得有个知冷知热的伴儿才行。

  王氏正和大儿媳妇做布偶,虽然现在布偶卖的不如以前好了,但他们依靠着新鲜的样式还能赚点钱。觉得反正还没有开始春耕,能再多赚点总是好事。

  婆媳俩正有说有笑的做着活,一个穿得花里胡哨的妇人笑嘻嘻的进了她家大门:“张嫂子,你家有喜喽。”

  王氏一看她这穿着打扮和说的话就知道来人是媒婆。不过看着眼生,不是她们附近几个村的媒人。

  不过只要是媒婆,一般人家都不会得罪她们,毕竟谁家都有儿女,就算你用不着她,但媒婆那张嘴,黑的都能说成白的,何况把好的说成坏的。

  王氏心里奇怪媒婆怎么会登她家的门,却也赶忙笑着起身迎接。一边迎着她进屋一边问:“老姐姐,你说我家有喜,这喜从何来啊?”

  刘媒婆笑道:“我刘媒婆登门可不就是为了喜事嘛。”

  王氏听后心里琢磨,她家可没闺女,孙女的年龄还小,难道是为了她小儿子?

  心里疑惑:“难道是梁汉请了媒人来提亲的?怎么没提前打声招呼呢?”所以王氏试探着问道:“不知是我家哪个小子有这好运气了?”

  刘媒婆笑吟吟的说:“是你家三小子,张清林。”

  “清林!”王氏十分惊讶。

  一旁的方蓉也很意外,但终归是好事,忙笑着道:“婆婆,您跟刘媒好好唠,我去烧水泡糖水。”

  “哦,你赶紧去吧。”王氏掩去脸上的惊讶,然后笑着跟刘媒婆打听,“老姐姐,不知道是哪户人家看中我家小子了,您给好好说说呗。”她家清林休妻不到半年,还是件丑事,人家既然上门肯定是提前打听好的。可这样都还来说亲,这女方家是个什么状况她不能不打听仔细些。

  刘媒婆笑呵呵的说:“这可是户好人家啊……”

  张清竹再次抱着些木柴回来时,正好看到方蓉在烧火。又见堂屋有个陌生的妇人,他好奇的凑到厨房去问:“大嫂,那人是谁啊?看着像是个媒婆。”

  方蓉小声说:“就是媒婆。不过瞧着不是咱们附近几个村的。是来给你三哥说亲的。”

  张清竹一听是来说亲的就很高兴:“这是好事啊。昨天张岩跟我说薛春莲已经说好亲了,知道就知道呗,还故意说给我听,真是烦死人了!现在三哥也有人说亲了,咱可不比他们差!”

  方蓉可没他想得那么简单:“确实是喜事,就是不知道那姑娘怎么样。”

  张清竹忙起身:“我去听听看。要是姑娘性子不好咱可不能要。出了薛春莲一个就够晦气了!”

  方蓉赶忙制止住他:“别闹!老实的在这待着啊。等婆婆打听好后自然会说的。你可别添乱!”她嫁进张家的时候张清竹才几岁大,相当于她看着长大的。平时也比较迁就他,可这种时候可不惯着他,“过来帮我烧火,我去屋里拿糖。”

  张清竹见大嫂那么严肃,虽然心里很好奇,还是老实的在厨房呆着烧火。可心里却跟有只小猫用爪子不停挠他的心肝似的,很是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个清楚。

  王氏听完刘媒婆的话后心里有些犹疑不定,便借口说当家的不在,明天再给对方回话。

  恰巧张清林背着木柴回来了,刘媒婆看到对方后,心想:“这汉子长得确实周正,也难怪蒋家会说这门亲。就是可惜家境太差了。”

  刘媒婆笑吟吟的告辞:“那我就先走了,你跟你当家的好好唠唠,这蒋家女可是难得的好姑娘。”

  王氏笑着点头,把人送出门后,“清林,我有话跟你说。”

  张清竹见人走了,从厨房里出来,见他娘把三哥叫进了屋里,很想跟上去听听。

  方蓉笑着跟他说:“别瞎凑啊。这是你三哥的大事,婆婆得和他单独谈谈的,你凑什么热闹啊。”

  张清竹有些不好意思:“我就是太想知道怎么回事了。大嫂,那姑娘到底怎么样?你刚才听到了吧?”

  方蓉笑着说他:“在外面可不准这么乱打听别家姑娘的事,知道不?”

  张清竹笑的讨好:“这个我知道,这不是在家嘛。大嫂,你给我说说呗。”

  方蓉带他去了厨房,然后跟他说道:“那姑娘是蒋家村的,还是地主家的姑娘。”

  张清竹奇怪:“蒋家村?事南边的那个蒋家村吧。离咱们这得有几十里地吧?还是地主家的姑娘,那怎么会来咱家说亲?”

  “是那个蒋家村。刘媒婆说,蒋家姑娘因为三年无所出被休回家的。”方蓉也没想过张清林可以再娶到黄花闺女,所以是被休回家的姑娘倒是没意外。可三年无所出就有些让人迟疑了,毕竟他们家到现在还没出个小子呢,“刘媒婆还说蒋家姑娘被休回家也是那前夫家太不道义,这蒋家姑娘品性却是很好的。温良贤淑模样也好,反正是夸的跟朵花似的。”

  张清竹皱眉:“这……到底好不好咱们也不清楚啊。离得不近也不好打听,就算打听,人家是地主家的姑娘深闺里养着也打听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