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节
作者:写离声      更新:2023-04-27 21:16      字数:2862
  “又淘气!回头告诉阿娘去, 看她怎么收拾你!”十五娘自诩年长几岁,常常把管教妹妹当成自己的使命。

  “告诉阿娘,告诉阿娘,你就会告诉阿娘!”十七娘朝姊姊做了个鬼脸,挽住姜明淅的胳膊,“还是姜家姊姊好,姜姊姊要是我亲姊姊就好了。”

  姜明淅与钟家两位小娘子相处了一会儿,人人都待她很和善,非但没人含沙射影借机讽刺,连一个异样的眼神都没有,她绷紧的心弦方才慢慢松弛下来,揉揉她的脸打趣道:“你别翻悔啊,我可凶了,家中的妹妹个个都怵我。”

  “那是谁家的小郎君啊?怎么跑园子里来了?”十七娘又纳闷起来,“啊呀!模样挺俊俏么!”

  “什么浑话也随口乱说!没规矩!”钟十五娘已经订了亲,比妹妹懂事些,觉着妹妹在外人面前口无遮拦着实丢人,红着脸作势要去撕她的嘴。

  “嘁,去年上巳是谁看得目不转睛啊,打量我不知道呢!”十七娘和姜家三娘一见如故,早已将她目为知己,“姜家姊姊,我阿姊最是假正经,咱们别理她,你倒是说说,林子里那只呆鹅俊俏不俊俏?”

  姜明淅在那小郎君撞树枝的时候因着好奇张望了一眼,是圆是扁还没看清楚,立即就非礼勿视地挪开了目光,只依稀觉得脸生得很白净。

  “姜姊姊,你莫要觉得不好意思,大堂嫂说过了,这美人是天地间灵气所钟,就同花月一样,合该给人看的。”十七娘头头是道。

  姜明淅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来,常山长公主嫁了人仍旧不改初心,实属难得。她因着出身的缘故,生怕叫人捉住错处挑剔看扁,自己给自己加了许多规矩,如今才知道,原来在钟家这样世代簪缨的人家,反而不拿那一套死板的规矩教养女儿。

  她不由想起自家的二姊,行事倒和钟家这些小娘子有几分相似,不得不承认,她这二姊悟性确实比她高,也难怪卫十一郎那样的人会钟情于她了。

  姜明淅想起自己无疾而终的姻缘,不由有些惆怅黯然,随即又为自己的这点心思感到羞耻,在心里又把自己鞭笞了几个来回。

  “呀!他在折阿婆种的梅花!”十七娘突然愤怒地叫了声,提着裙子跑出亭子,沿着石阶“噔噔噔”往下爬。

  十五娘追了上去,亭子里只剩下姜明淅一个外人,他们姊妹那么着慌,她也不好那么悠哉悠哉地置身事外,只好也跟了上去。

  “这位公子!”十五娘跑到梅林中,端正地行了个礼,“这株老梅承蒙贵客青睐,我们本该感到荣幸之至,只是此株梅树乃先祖母亲手所栽,还请足下谅解我们对先人的感怀之情,莫要攀折。”

  苏小郎君一听这话吓得赶紧缩回手,连连行礼告罪。

  十五娘跑过去踮着脚看了看那树枝,见并未折断,面色稍霁:“不知者无罪,足下不必自责。”

  苏小郎君又赔了几个礼,这才直起身子抬起头,这一抬头不打紧,冷不丁与姜明淅四目相对,竟忘了挪开眼,待自己察觉时,已经如个登徒子似地盯着人家小娘子看了半晌。

  他涨得满脸通红,赶紧低下头匆匆行礼告辞,转过身跌跌撞撞往林子外面跑,忘了方才叫他吃了一次亏的枝桠,竟然再次撞了上去,这一下比方才还猛,带得他一屁股跌坐在地上。

  姜明淅实在没见过这么呆的人,忍不住掩口笑起来,生得那样明眸皓齿的一张聪明脸蛋,怎么傻成这样呢!

  苏小郎不用回头也知道那些小娘子肯定在笑他,红着脸爬起来,吃一堑长一智地猫着腰低着头,飞也似地逃出了梅林,连梅花也顾不上折了。

  有钟十七娘这个大嘴巴在,梅林里的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钟府,连钟公见了苏小郎君都乐呵呵地盯着他额头上的肿包笑。

  “那只呆......小郎君看见姜家姊姊眼睛都发直了!”十七娘绘声绘色地道,还不忘顺带着损损自家姊妹,“要我说咱家十五姊长得也不赖呀......可就是没人待见她,可见是面相太凶了。”

  “莫要胡说,”钟夫人捏捏她鼓鼓的腮帮子,“你十五姊都许了人家了,自有她未来的夫君待见。”

  “连阿婶都取笑我!”钟十五娘捂着脸落荒而逃。

  “我看这两个孩子有缘,”钟夫人拊掌笑道。

  妇人一上了年纪便喜欢保媒拉纤抢月老的饭碗,尤其是自己过得顺遂的,连钟夫人这样的才女也概莫能外。

  “可不是,”常山长公主作为倡议之人,得意之情溢于言表,“阿彡说他如今简直听不得一个姜字,一听见准闹大红脸。”

  钟蔚这几日便专挑带姜的讲,讲完庄姜讲齐姜,还特地嘱咐厨房烹制午膳多多放姜,以便学生们“姜姜姜”地抱怨个不停。

  “苏小郎君这一头是看对眼了,”钟夫人又道,“姜三娘那头的意思还须叫阿毛去问一问,若是有这意思,我便献丑做了这个冰人。”

  钟荟在回去的车上便开始旁敲侧击:“今日同钟家两位小娘子玩得怎么样?”

  “挺好的,十五娘知书达理,十七娘聪颖活泼,都很可亲。”三娘子垂着眼睛,摆弄着腰间玉佩上的彩丝穗子。

  钟荟知道她是脸嫩,只好进一步试探:“听说你们在梅林中还有奇遇?怎么回事?说给阿姊听听?”

  “没什么......”三娘子刷地红了脸。

  钟荟抿嘴一笑,她是过来人,一见三娘子这扭扭捏捏的模样还有什么不明白?知道无须再问下去了,回去同老太太、姜大郎、姜昙生等人一商量,人人都喜出望外。

  “阿弥陀佛,”姜老太太双手合十望天拜拜,“咱们三娘的缘分原来在这儿等着呐!就是那苏家离京城远了些......”

  “阿婆莫要担心,两个孩子年纪都笑,不急着成婚,让阿妹在家多留几年也无妨。”钟荟开解道。

  姜昙生文邹邹地点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姜大郎对女儿远嫁也有些不舍,但是结这门亲事很有些实在的好处,苏家虽说不像京城的世族那样门第高华,但也是传承数百年的诗礼之家,底蕴深厚,三女能结下这门亲事实在是造化,不说旁的好处,至少能拉扯嫡亲弟弟八郎一把。

  姜家的门第对于苏家来说有些低了,但是有卫姜联姻在前,又有钟夫人保媒,便是对这小娘子品行最有力的担保了。

  毕竟是结亲这等大事,苏家的女眷于情于理还是要入京一趟,与亲家见上一面,也算是相看一下媳妇,苏夫人预备过了年等天候稍稍暖和些便带着一双未出阁的女儿入京,也叫他们长长见识。

  三娘子有了好归宿,姜老太太身子骨眼见着好了许多,即便姜二郎和姜悔仍旧下落不明,姜家上下的气氛也祥和了不少,总算有了些过年的味道。

  就在所有人都紧锣密鼓地筹备过年的时候,一日清晨突然从隆慈庵传来消息,昨夜庵中一处精舍失火,带发修行的姜夫人曾氏不幸葬身火海。

  第192章 曾氏

  姜夫人曾氏死在腊月二十八夜里, 再过两天就是除夕。

  虽说曾氏是犯了过错才被家人送到隆慈庵里的,但是怎么说都是富贵人家的主母, 活着的时候怎么怠慢都无妨,这样平白无故地死在尼寺里,怎么也说不过去。

  失火是夜里子时,寺尼把火扑灭, 打开门扇进去查勘,却发觉这位姜夫人的死状有些蹊跷。

  众人踌躇着是否要报官, 还是主持师太与这些大户人家交道打得多, 赶紧把他们拦下。她不敢耽搁,披星戴月地套了车就亲自往姜府报信去了。

  从山寺到姜府犊车要走两个多时辰, 静慧师太到姜家大门口时已过了辰时, 她不敢对阍人说出实情,只报是姜夫人托付的急事,须得立即禀报姜家郎君。

  姜老太太一病倒, 曾氏便被发配去尼寺,个中的内情下人即便是猜也能猜个七七八八, 两桩事横竖脱不了干系。一个有违孝道而失了势的主母, 连下人都不将她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