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节
作者:写离声      更新:2023-04-27 21:14      字数:3051
  卫琇以公务在身为名把他们在门外晾了足足一个时辰,这才请到外院听事里,又等了两炷香的时间,方迤迤然地现身。

  刘全之和张隆这对出头鸟在来时的马车上大逆不道的话说了一箩筐,可当着卫使君的面却不敢造次,规规矩矩又带着几分献媚讨好向他行礼。

  卫琇只是微微颔首,也不同两人寒暄,冷淡地瞥了他们一眼便径直走到上首坐了下来,命下人端了碗参汤来,旁若无人地饮了两口润了润喉,这才挑了挑眉,仿佛才发现他们在场:“叫两位久等了,不知两位造访寒舍所为何事?”

  刘全之和张隆面面相觑,都以眼神示意对方先开口,最后还是张隆败下阵来,硬着头皮作了个揖道:“卫使君,仆等并非有意前来叨扰,无奈近日有一商贾贱价售粮,扰乱了米价,仆等唯恐有谷贱伤农之虞,故来报与使君知晓。”

  “竟有这样的事?”卫琇蹙着眉道,“敢问是哪一间铺子?”

  这还装呢,刘全之心道,向张隆使了个眼色。

  张隆不敢把话说太过,斟酌着道:“回禀使君,乃是西市东北角的一家小铺子,东家姓羊,是前日才开的……”

  他话才说到一半,卫琇便笑着截断了话头,挥挥手道:“我当是哪家,不瞒两位,那铺子是内子闹着顽开的,不过区区几石米罢了,两位不必介怀。”

  是啊,刘张二人心道,几石卖空了再从后门抬几石进去,这几日都不知卖了几百石了,他们家的米铺里一粒米也没卖出去过。

  张隆叫他这么一堵,一时不知如何接茬,刘全之心里骂了句废物,自己上前深深一揖道:“既是尊夫人的消遣,本不容仆等置喙,只是夫人大约不知本州年成不佳,定价实是有些随心,去岁蝗灾官府往各家粮商征粮赈济——虽说是分内之事,不过眼下入不敷出也是实情,恳请使君同夫人说说……”

  卫琇沉吟片刻,以手指敲敲身前几案,叫来书僮吩咐道:“阿慵,你找人去请娘子的示下,问问她能否看我的薄面,将铺子里的米价抬高一成。”

  说罢回头向刘张二人微微一笑,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叫两位见笑了。”

  张隆一听只减一成,当即有话要说,即便卫家的米铺降价一成,仍旧比别家贱了两成,且又是当年新米,他们囤的陈米要往外卖,至少得折掉两成半,生生剜下那么大块肉,如何能不痛?

  刘全之见事却比他明白许多,这姓卫的摆明车马要以势压人,叫他们把吃下去的吐出来,他能留点余地退上一步已是万幸了,他们难不成还能杀了刺史——倒也不是全无可能,只是陈氏显然不肯挑这个头,为了这点钱财谋害州牧实在不值得。

  他赶紧伸腿踩了张隆一脚,腆颜道:“蛮妻幼子,任谁也奈何不得,仆也是深有体会。”

  卫琇不置一词,似笑非笑地扫他一眼,突然敛起嘴角的笑意,垂眸专心致志地饮他的参汤。

  刘全之不知自己的奉承怎么得罪了这小祖宗,不敢再说话,眼观鼻鼻观心,噤若寒蝉地杵在当地。

  不一会儿阿慵迈着小步折返回来。

  “回禀郎君,娘子说了‘不是我要当着外人的面下您的脸面,”阿慵顿了顿,看了两人一眼,接着又道:“不过我虽是闲来无事闹着顽,却也不能朝令夕改坐地起价,叫青州城的百姓骂我唯利是图也罢了,若是累及郎君的官声岂不是我的大罪过?’”

  卫琇半晌默然,似是十分动容,良久方道:“娘子事事替我着想,我也不能辜负于她,不过二位之言也很是在理。莫如这样,那一分利便由卫某来出。”

  刘权之瞪大了眼睛,花白的山羊胡一翘,赶紧到:“万万不可!万万不可!这如何使得!”

  张隆也连连附和。

  “两位不必同卫某见外,虽说内子无心,可说起来也是与民争利,惭愧惭愧。”卫琇话是这么说,面上却没有半点惭色。

  刘张二人诚惶诚恐地客套一番,告辞出来。张隆一登车便把着刘同之的胳膊迫不及待问道:“姊夫,你说这姓卫的小儿说的话是当真的么?”

  刘同之简直服了这一脑壳水的小舅子,没好气道:“真!怎么不真!到时候你拿着帐册去问他讨啊!”

  ***

  临淄城中的粮商熬了十来日,咬着牙不降价,只盼着卫家从江南运来那十船米售罄,可惜不等第一批粮卖空,第二批船又出现在了东来郡海岸——这卫刺史是铁了心要剐下他们一块肉来,可他偏又掐着分寸,叫你肉痛,又没痛到孤注一掷揭竿而起的地步。

  当地四大望族一向是以陈氏为首,刘、高、张几家去陈家游说了几回,撺掇陈琼拿出点魄力,给那卫氏小子一点眼色瞧瞧,陈琼却总是闪烁其词百般推诿,一来二去那三家知道陈家无意与卫琇为敌,只得暂且咽下这口气,将粮价降了下来。

  卫琇一边压低米价安置流民,一边屯田练兵,两旬之后,陈琼在房氏的授意之下将州郡兵权与卫琇交接,果不其然动了一番手脚。

  青州兵素以悍勇无匹闻名天下,点兵之日,卫十一郎眼前的军队却是军容不整萎靡不振——即便如此还缺员数百。

  卫琇早有所料,也谈不上失望,令一些显然失去战力的老弱残兵归田,在青州全境重新招募青壮武勇,前阵子钟荟倒卖粮食趁了不少钱帛,卫刺史不差钱,军饷给得比别处丰厚,不少游荡到外州的乞活民动了心,携老扶幼地来投奔,卫琇便将他们编入军户,分予田亩,以贝丘一带的卫家田庄为中心屯田,一直延伸到乐安沿海。

  卫琇忙着练兵,每日天未亮便骑马出府,回来时总是披星戴月,钟荟心疼他在军营和刺史府之间来回奔波辛苦,劝他干脆宿在营中,卫琇嘴上应承,第二日依然如故,钟荟无可奈何,只得每日琢磨些吃食汤羹给他补身。

  到了六月初,有人终于按捺不住了。

  第158章 齐国

  钟荟从卫琇手中接过齐王府的柬帖, 银光纸上不过寥寥数语,她翻来覆去看了又看, 仿佛要用目光生生将那字里行间的每一滴阴谋诡计都绞出来。

  卫琇见她这如临大敌的模样,不由一笑,将她手中的柬帖抽了出来,揽了揽她的肩头宽慰道:“齐王妃是我堂姑母, 她做寿,我于情于理是要去恭贺的。”

  “我同你一起去, 说起来咱们到了青州这么久了也没去拜见过她, 实在有些失礼了,”钟荟仍旧蹙着双眉, “你到临淄后弄出那么大动静, 齐王一直按兵不动,到如今有了堂姑母寿辰做由头才顺理成章地请你去,可见是个沉得住气的。”

  “娘子放心, 他即便要发难也不会选在这个时候,这回多半只是先探探底罢了, 我会多加小心的, 气候热了,你又向来懒怠出门,我一个人前去便是了。”

  若真如他说的那般笃定, 又如何会反复劝她推托不去?钟荟说一不二:“说了同你一块儿去,你的堂姑母也是我的堂姑母,无论如何也该去请个安的, 何况是过寿?”

  卫琇拗不过她,只得应允,用指腹轻轻抚了抚她的眉心道:“再蹙着眉该皱出纹路来了。”

  钟荟警觉地瞟他一眼:“莫非皱出纹路你就嫌弃我了?”

  自打上次陈府一事,阿毛就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卫琇也说不上来是好是坏,一边担心她置气,一边又因祸得福地受用了几回,此时也是哭笑不得,忙不迭道:“如何会嫌弃,你就是一脸褶子我也喜欢。”

  他说得极认真,这话听着很是顺耳,钟荟心里甜丝丝的,嘴上还要挤兑一二:“待我一脸褶子的时候你也好不到哪里去,你还比我老几岁呢卫阿晏。”

  “娘子所言极是,届时娘子不嫌弃区区便是大恩大德了。”卫琇说着笑起来,将她一把搂了过去。

  钟荟以为他居心不良,可他只是老老实实地把她圈在怀里,两人在榻上半坐半躺静静地依偎了一会儿,披散的长发不分彼此地交缠在一起,不免就想起有朝一日两人鹤发鸡皮垂垂老矣的模样,尚未经历的年华水一般从他们身旁流过,转睫之间似乎一辈子已经过去,两人都有些恍惚。

  卫琇低下头,眉目在光晕里显得越发柔和,他用下颌温柔地抵了抵钟荟的肩头,似乎有满腹的话要倾诉,却不知从何说起,最后只是低低在她耳边唤了声阿毛。

  ***

  齐王府在东安平,去临淄城不过二三十里。

  寿宴当日一早,卫琇和钟荟便同乘一辆画轮通幰犊车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