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
作者:写离声      更新:2023-04-27 21:09      字数:4295
  因席中都是少女,常山公主命人准备了山中泉水酿的梅酒和西域葡萄甜酒。常山公主自斟一杯葡萄酒,站起身祝道:“今日诸位辱临寒舍,我心之喜无以言表,谨以此杯祝时重至,华再扬,短歌有咏,好乐无荒。”说罢如男子一般以袖掩杯一饮而尽,放下琉璃觞,吟唱起《鹿鸣》来。

  席中诸女纷纷起身举杯相祝,不过喝多喝少都是量力而为,量浅的只抿了抿杯口,也有豪迈的一干为敬,只有那武元乡公主了名的酒量浅酒品差,却偏偏最馋酒,将一觞葡萄酒一口喝干道:“快哉,当浮一大白!”

  浮你娘的胡奴蛋,常山公主在心里骂道,不过当着各世家的面还是得为宗室留点面子,只低声嘱咐身旁的侍女往武元乡公主的酒壶里多搀点蜜水。

  三娘子已将脸上的脂粉洗得一干二净,眼睛因哭过还带着微肿,方才丢了大脸,此时还没怎么捡回来,恹恹的没什么兴致,食欲也不佳,对着面前满案海陆珍馐寻不到下箸处,牛乳髓饼太油腻,鲻鱼脍有股腥味儿,貊炙更不行了,看着那死羊眼睛就吃不下饭。

  钟荟见她无意现宝,倒是松了口气,至少可以安心用一餐饭,不用随时替她圆场,可惜有人偏不这么想。

  “可是饭菜不合胃口么?”她左手边的萧十娘状似好心地问她,“身子舒服些了么?”

  姜明淅从心底升起暖意,感激地答道:“劳萧家阿姊挂心,这会儿好多了。”

  武元乡公主正嫌弃杯中酒寡淡无味,浑身不舒坦,竖着耳朵听着姜家姊妹这边的动静,专等着逮机会拿那两个宰猪丫头燥燥脾胃。

  “哎,我说萧馒头,你倒和姜家娘子很谈得来嘛。”武元乡公主放下银箸阴阳怪气地道。

  时人蒸馒头喜欢用朱砂点个红点,这花名刁钻得很却又莫名贴切,常山公主忍不住笑了出来。

  “殿下说笑了,”萧十娘的梨涡更深了些,眼神却变得更阴鸷起来,“姜妹妹家与我家有旧,照拂一下也是该当的。”

  “哈哈哈哈,”武元乡公主借着三分酒意肆无忌惮地笑道,“难不成你们萧家也在金市上赁了铺子,卖馒头么?”

  钟荟心道这武元乡公主果真名不虚传,不但蛮横粗鲁,还是个敌我不分的蠢货。她放下银箸,抬起眼皮,凉飕飕地瞟了她一眼,世家女因为可动用的面部表情有限,以眼神、眉毛和嘴角传达各种情绪乃是五经以外最要紧的课业,她那一眼颇得钟夫人真传,成功将武元乡公主内心的火焰从一丈搓成了三丈。

  原本互相低声交谈的小娘子们都安静下来,了解武元乡公主为人的见怪不怪,难得回京的秦家姊妹一脸不解,卫十二娘性子柔和,家教又严格,哪里听得这种话,脸涨得通红,紧紧捏着手中的银箸,像抓着一根救命稻草。

  “那倒不尽然,非但是我,在座各位不也都与姜妹妹家有旧么?”萧十娘低头掩口一笑,桃花眼娇媚无匹,“谁家也不是茹素的呀!”

  她口吻似开玩笑,可说出的话字字戳人心肺,钟荟这冒牌姜家娘子听着都火冒三丈,更不用提实实在在的姜家人三娘子了,一天之内接连遭受如此打击,几乎让这六岁的孩子无法承受,有那么片刻她都后悔跟着姜明月来赴这劳什子宴会了。对了,若不是她收到公主的帖子,自己便不用受此屈辱。在凌风台上也是她顶撞了武元乡公主才招惹了祸端。可一想姜明月是为自己出头,心里又怪不是滋味的。

  “萧十!还有你,司徒香,给我住嘴!”饶是常山公主这样的好脾气也被惹恼了,谁都知道萧十娘与裴九娘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而宫里的裴淑媛又与姜婕妤最不对付。

  常山公主和她母妃向来对姜婕妤和裴淑媛之间的暗流汹涌置身事外,可姜家姊妹是她请来的座上宾,不看僧面看佛面,真当她是泥塑的么?

  虽然有常山公主发话,可三娘子还是羞耻得抬不起头来,她是屠户家的小娘子,无论她读多少经史,无论她有多少聪明才智,无论她在吃穿用度上如何以他们为模范,无论她作多少努力,她的出身都无法改变,那些世家小娘子与她有着云泥霄壤之隔。

  有那么一瞬间她甚至怨恨起她阿娘来,为什么好好的要嫁进姜家做继室。可她一会儿又不恨她阿娘了,此刻她只想立即离开这里,立即回到如意院,扑进她阿娘的怀里,蹭一蹭,诉一诉这天大的委屈。

  逃离的念头像野草一样疯长起来,压都压不住,她不由自主地想站起身,却被姜明月一把按住肩头,她听到这被自己视为草包的阿姊在她耳边轻而严厉地道:“你现在若是临阵而逃,此生每一日每一夜都会记着此刻的耻辱。”

  然后她在一片模糊的泪光中看到她的草包阿姊不紧不慢地吃光盘子里最后一块髓饼,然后转过头对萧十娘道:“我们姜家可不敢与贵府乱攀交情。”

  第38章 对峙

  “想来萧家娘子也知道,我们家的宅子是前朝中书监袁大人的老宅。”

  有不知底细的小娘子听得一头雾水,不知这姜家小娘子为何突然提起袁家,更想不通那风马牛不相及的前朝中书监与他们有何干系。萧十娘却是脸色陡然一变。

  钟荟看在眼里,心里冷笑一声,继续道:“尊高祖时任司空,与袁大人同为股肱,又是至交好友,永兴中叛贼周诩为乱,袁大人带着全族数百口以身殉节,那袁家数房十几个在室的小娘子延颈就戮......而萧家阿姊却口厌肥甘,身安罗绮,贵为公主殿下座上宾,实在是令人唏嘘......说起来,今日有幸得与阿姊在此叙旧,也是多亏了当年萧太宰识时务呢。”

  秦家两位小娘子从小在冀州长大,裴九娘还年幼,对这些世家之间弯弯绕绕的故事所知甚少,就算偶尔听一耳朵也不往心里去,都叫那姜二娘绕糊涂了。秦五娘小声问她阿姊:“她前头说萧十娘的高祖父时任司空,怎么后头又变太宰了?”秦四娘不解地摇摇头。

  卫十二娘和裴五娘快到议亲的年纪,于谱学一道研习有年,对萧家和袁家的那段故事都是了若指掌。当年袁大人怒斥周贼,触柱而亡,袁家惨遭夷族灭种,而萧十娘的高祖父司空萧同安却苟且富贵,摧眉折腰以事贼寇,据传当日围攻袁府的人中就有萧同安时任骑都尉的四子萧衡。

  那场兵祸中,都中阀阅几无幸免,钟卫等家都元气大伤,惟独萧家不但安然无恙,还能安享荣华,也是因这曲仕伪朝的经历为人所不齿,萧家门第原本不下钟卫裴荀,如今却只能屈居二流,如今整个萧家在朝堂上能说上话的也就是萧十娘的祖父,尚书右仆射萧简,且晚辈中多飞鹰走犬寻花问柳之徒,偌大的一个家族,竟已有了衰暮之象。

  在乱世中,气节这东西不能太多,多了就如袁家那样,动辄夷族灭种,当年司徒家“欺人孤儿寡妇”,篡郗家天下,四大世家若是学那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如今的朝堂便也没他们什么事了。圣人不也说了吗?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可是也不能一点儿也没有,关于究竟该有多少,也没个定论,总之别人家都在死人的时候你就是凑分子也得死几个,不然像萧家这样,只能同自己玩了。

  她前世的阿翁说过,若是不幸生于乱世,遭逢风尘之警,总是希望儿孙后辈能尽力自全的,这是一个长辈的私心,然而倘得苟安,也大可不必沾沾自喜,更不必耻笑那些殉国之士,死社稷之臣。

  钟荟这番话长驱直入地掀开萧家绚烂华贵的朱紫外衣,将最不堪的老底暴露了出来,萧十娘仿佛裸裎于众人面前,如果说适才对姜家姊妹只是鄙薄唾弃,那么现在已经说得上腐心切齿了。

  “我不过无心打趣一句罢了,姜家小娘子嘴可真利,竟有劈筋断骨之能呢,真是家学渊源,”萧十娘紧锁双唇,微眯着一双桃花眼,嘴角却含笑,眉间那点朱砂越发红得妖异:“不过既然说到此处,敢问姜家娘子,尊祖又是何德何能,有何功业建树,令两位小娘子能够‘口厌肥甘,身安绮罗’,甚而登上公主之堂呢?”

  钟荟几乎忍不住为她搅浑水的能耐叫好,她俯身从案上端起酒觞,抿了一口蒲桃酒,微微一笑,慢条斯理道:“昔日家祖被褐怀玉钓于渭水之滨,归周西伯,佐武王伐纣,受封于齐营丘,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是为齐国。哎,我们这些不肖子孙也不求能光宗耀祖了,只求别为着五斗米向贼寇折腰,丢祖宗的脸面便是了。”

  太不要脸了!在场的所有小娘子都在心里感慨,饶是卫十二娘这样仁厚的小娘子都忍不住对姜二娘的脸皮厚度产生了疑问,可是偏偏谁也说不出个不是来,毕竟姜家没有谱牒,姜大郎的父、祖都是屠夫,大约知道往上数三代都是杀猪的,可再久远一点的传承就是一片朦胧了。

  姜明淅惊喜地瞪大了眼睛,难不成他们家的祖宗真是太公望?

  钟荟得意地瞥了一眼张口结舌的萧十娘,你们萧家不也往自己脸上贴金,号称自己是萧何的后人么?难不成就许你们将家谱一直修进人家祖坟里,就不许他们姓姜的给自己找个拿得出手的祖宗?横竖他们可没有奴颜婢膝背主投敌丢祖宗脸,屠夫怎么了?人姜太公还在朝歌屠过牛呢。

  萧十娘怎么说都是个世家女,平日里不过仗着自己口舌便给,又生得娇俏可爱,占些口舌上的便宜,可遇到口齿比她更伶俐还这么没脸没皮的,就很不够看了,况且那姜二娘是屠户家的小娘子,自己却是自矜身份的世家贵女,与她打几句机锋尚可,真要唇枪舌剑地战起来就是掉身价的事。

  这种时候世家风度全是累赘,浑不如一力降十会的莽夫来得痛快,说起来这席中不巧就有一个。

  “说得好!”武元乡公主站起身,端着酒觞走到钟荟面前,“姜家妹妹好口齿,我敬你一杯。”说着突然发难,将杯中酒朝钟荟脸上泼来。

  钟荟这些时日与姜昙生以及阿花那两只灵巧的胖子斗智斗勇地斡旋,累积了不少实战经验。方才见那搅屎棍不怀好意地站起身就知道准没好事,时刻提防着她发难,连想都未及多想,身躯已经先行往旁边一让,同时抄起食案上放李子的盘子挡住头脸,手上和衣襟上依旧溅上了一片触目惊心的酒液。

  “司徒香你好大胆子!”常山公主心力交瘁,欲哭无泪,天晓得她真的只想找一群赏心悦目的美人下饭而已。

  武元乡公主一击不中,气得七窍生烟,哪里听得进常山公主的话。她跋扈惯了的,对仆役动辄打骂,然而从未遇到过敢跑的靶子,大感有失颜面,夺过姜明淅案上的汤碗再接再厉。

  那可恶的姜二娘敏捷地跳到案上,灵巧地避开武元乡公主连汤带碗的攻击,白瓷碗砸在地上“哐”得一声碎成了好几瓣,继而一股鲜美的气息随着热气蒸腾而起,钟荟抽了抽鼻子心道:真真暴殄天物,可惜了这盅河豚羹。

  小娘子们看呆了,似乎还有谁忍不住喝了声采,裴九娘暗自庆幸自己没有托病推辞,这场面比上元节宫里的百戏还好看,真是不虚此行。与她抱着同样念头的小娘子不在少数,大家面面相觑,一脸难以置信的忧愤,可眼角眉梢都蕴藏着一种隐秘的欢喜。

  只见那武元乡公主恨得直跺脚,姜二娘却咧嘴一笑,冷不丁从一旁呆若木鸡的侍女手中抢过琉璃酒壶,然后一回身,将一整壶酒水浇了乡公主一头一脸,动作一气呵成,叫人目不暇接。

  一旁的小娘子们纷纷倒抽了一口凉气,卫十二娘忍不住悄悄用右手掐了下左手,方知不是身在梦中。

  武元乡公主被浇了一头一脸紫红的酒水,嘀嘀嗒嗒顺着头发流下来,脸上的神情似哭似笑,口中蹦出一长串气急败坏的胡语,席中的小娘子中没人懂胡语,可都感受到了乡公主那滔天的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