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作者:写离声      更新:2023-04-27 21:08      字数:2973
  季氏想了想,也知道是自己理亏,只得住了嘴,心里把二娘子和阿枣一起恨上了,又念及自己尽忠一辈子,近来却是频遭冷遇,竟连二娘子的卧房书房都不怎么能进得了。

  看这光景还不知何时就被撵出去了,难道要落个老无所靠的下场么?虽然这些年摸的一些鸡零狗碎的玩意儿,偷偷拿出去变卖被压着价不说,得的钱还全贴了她那有了媳妇儿忘了娘的不肖子,自己竟没留手些个,恨一回,怨一回,不由自主生出不该有的念头来。

  ***

  季嬷嬷是消停了,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能不能捂得住就不是她能控制的了。

  二娘子不过几日又站到了风口浪尖,姜府上下都在传,二娘子小时看不出来,如今方知恶毒不下她阿兄,竟叫人把乳母架到院门口,打了二十笞杖——也有说三十,也有说五十的,总之是见了血吧,把人打得气息奄奄,趴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下午晌就叫家人接回去,也不知眼下是死是活。

  阿杏说得绘声绘色,钟荟闻言失笑,明明是季嬷嬷自觉没脸,告病出府躲风头了,也不知是谁传的谣,把她说得凶神恶煞似的。

  翌日去请安,老太太倒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直夸她打得好,钟荟一回想,便知她祖母还记着当日她的人被季氏拦在院门外的仇。

  如意院那位就没那么容易打发了。

  叙过寒暄,曾氏面色为难地开口道:“季嬷嬷年纪大,人糊涂,若有什么不妥当之处,你在院中略施薄惩,也是应当应分的,然而她毕竟是你乳母,于情于理该留三分情面,你一个在室的小娘子,传出刻薄乳母的名声,可是好看相?”

  又叹口气,把她揽到近前,抚着她的背道:“你莫怪阿娘说重话,昨日那事,就算放到你三妹妹身上,我也还是要说的。”

  “女儿何尝不知母亲的苦心,”二娘子柔顺地垂着首,“只是季嬷嬷她……”

  “季嬷嬷有什么不是,你尽可以来回我,阿娘也定会秉公处理,”曾氏将她打断,语气中已带上三分严厉,“闺阁小娘子如何能喊打喊杀的?何况还是哺育你长大的乳母。你啊,着实糊涂!”

  阿枣重意气,见到是非在她眼前颠倒难受得紧,心一横眼一闭,也不管什么甲等乙等了,仗义执言道:“奴婢多句嘴,夫人您有所不知,也难怪咱们二娘子怄气,实是季嬷嬷口无遮拦,污了小娘子的耳朵……”

  “论口无遮拦你这奴婢也不遑多让,”曾氏斜睨她一眼,面沉似水地道,“是叫阿枣吧?这里没你说话的地方,看你们家娘子面上饶你一回,再有下次我就不姑息了。”

  阿枣无法,只好磕了个头蓦然站到一边去。

  “小婢子无礼,言语无状,女儿回去定好好作规矩,望母亲见谅。”钟荟说完稽首,袒护之意表露无遗。

  阿枣心里一暖,心说不枉我拼着丢了甲等,替娘子说话。

  钟荟接着道:“季嬷嬷昨日胡言乱语还在其次,罔顾尊卑议论主人才是女儿惩诫她的原因,是女儿矫枉过正,思虑不周。”

  曾氏自然知道季嬷嬷当日说了什么,那妇人看着一脸精明相,没想到蠢笨如斯,然而这些年填了那么多财物下去,一时半会儿也寻不到可靠的人替她,只能姑且先用着了。

  “如今罚也罚过了,纵有什么错处,你看在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担待她一回,”曾氏喝了口参茶道,“你二兄那孩子,也着实可怜,罢了罢了。”

  钟荟本来也没指望仅凭三言两语将季嬷嬷发落了,这种积年的奴婢,没有真赃实犯的把柄是治不了罪的。

  钟荟不过是礼尚往来——你用这刁奴膈应我,我便教训你的人打你脸。曾氏与她对视一眼,立即就看懂了她的意思,几乎能称得上心有灵犀了。

  第20章 卫郎

  催花雨一场接着一场,转眼到了三月头上,钟荟的小院里已染上了轻黄嫩粉的早春颜色。

  三月三日大清早,钟荟就叫阿枣从床上连哄带骗拽了起来。

  她脸颊上带着薄红,揉了揉惺忪睡眼,声音比往常柔软了三分,嗔道:“什么时辰就叫起了,天不是还未亮么......”

  “小娘子忘了今日什么日子了?还早呢,恐怕全京城的女子都已经梳妆打扮停当了,”阿枣一边脆生生地往外蹦字,一边麻利地替二娘子换下小衣,“三娘子先才已遣人来催过一回了。”

  钟荟这才想起来前些时日与嫡妹三娘子约好了上汜去南浮桥边祓禊。

  三月三日按旧俗要去水边祓除鲜禊,祭祀先祖,不过如今祓禊不过是个由头,这一日已成了洛中都人士、君子女嬉游作乐的佳节,届时方轨连轸,朱服耀路,极是热闹煊赫。

  钟荟前世的阿娘怕人多声嚣累着她,很少让她凑这种热闹,多半和姊妹们在自家园子水边浮浮羽觞和绛枣便算过了节了。唯有十二岁那年,卫家七娘子相邀,将那水边的盛景描绘得活灵活现,将她说得意动,缠了她阿娘好几日,才放她去玩了一回,兴兴头地出门,回来便发了一场大病。

  不过出游便出游,为何天未破晓便要起床,钟荟晃了晃昏沉沉的脑袋,无论如何都想不通,打了个哈欠道:“那也犯不着如此早啊,阿花还没打鸣呐......”

  “小娘子说什么胡话,阿花是母的如何会打鸣来!”阿杏端着铜盆走进来,“咱们得赶紧了,去晚了道旁的好位子都叫人占了。”

  这胖子平日最是懒怠,与钟荟臭味相投,今日竟也起了个大早,成了阿枣的帮凶。

  “占什么位子?”钟荟一脸茫然,“不是已有下人半夜三更先驱车去洛水边张幔了么?昨日在如意院还听母亲吩咐下人的呢。”

  “不是那个!”阿枣三言两语之间已拧好帕子往二娘子脸上招呼,“小娘子忘啦?去年咱们晚了一步,叫那沈家人挤在了后面,连卫六郎的影子都没看着。”

  “卫六郎?”钟荟有些难以置信,挑了挑眉,差点把嘴里的青盐吞到肚里去,“所以咱们摸黑起了个大早,就为了去看他?”

  “什么叫就为看他,”这回阿杏不满意了,鼓着腮帮子道,“小娘子没听说吗?洛京上汜老三样......”

  “祓禊、流觞、斗百草嘛,我知道啊。”博闻广识的钟十一娘对京师风物掌故自然是一清二楚的。

  “非也非也,”连一向正经的蒲桃也掩口一笑,脸上浮现出少见的羞怯来,“洛京上汜老三样,掷果,抛花,看卫郎。”

  几个婢子就见二娘子坐在床沿上,微启双唇,杏目圆睁,呆滞了半晌说不出话来。这小子行市倒好,她酸叽叽地想。

  要说这卫六郎,与钟荟也是总角时的交情,不过其时她只盯着卫七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眼里装不下别人,把这未语就带三分笑,与她说不到三句话就脸红的小男孩简单粗暴地当作“卫七娘那呆头呆脑的兄长”忽视了。

  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熟稔的呢?钟荟回忆了一下,大约是某个樱桃将谢,梨花初发的日子,那一身白衣的小小少年攀到树上,折了一枝含苞待放的梨花递与她罢。

  钟荟当时就气得七窍生烟,跺跺脚转身便走,一边走一边揪下花枝上的骨朵扔了一路:这卫七头发比她多,诗文比她作得好就罢了,竟连兄长都比她的强!她的亲阿兄哪里会替她折花,哪里会温温柔柔地与她说话!她十个诨号里八个都是拜她阿兄所赐,他不但取笑她,还捏她脸,揪她的丫髻,真真人比人气死人。

  然后卫七娘的阿兄似乎就常常与他们这些女孩子混作一堆玩儿——更多时候只是安安静静地缀在后面予人方便。

  他们要玩投壶,他便从他阿耶书房里抱了个东汉的越窑青瓷瓶来;他们要扎彩灯,他便拿出嵌着绿松石的金柄小胡刀替他们削竹篾;他们要玩扮花神,他便用一包蜜渍枸橼将他三叔家四岁的十一郎拐过来,弯着眉眼看他们七手八脚地给堂弟梳小辫儿穿花裙,拿鲜花插了他满头。

  再大一些,他便不大能与他们一块儿玩了,钟荟那时还着实遗憾了一阵。

  后来,两家大人便隐隐约约透露出结亲的意思。

  后来,她年幼时的一点不足之症渐渐变成沉疴顽疾。

  再后来,便没有后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