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
作者:月亮上的叶子      更新:2023-04-27 15:44      字数:6944
  此时应该不是正朝议的时候,因为也只有许敬宗、李义府等武则天的人。

  云熙玩味的说:“哦,这是几位大人在密奏吗?唔,那就是在背后算计长孙大人咯。”

  李治气得脸色发青,却又心虚的不敢反驳。阿舅一向不看好他,前有太子,后有魏王。后来他当了太子,阿舅竟然还训斥他,让他善待前太子和魏王之子。明明是他们谋反不对,却不给他好脸色。等他登基之后,好多事情都和他对着来。尤其是废后的事情,作为天子,他难道就不能立自己喜欢的人为皇后吗?他渐渐心生怨怼,越来越不想看见他,这是许敬宗密奏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图谋造反。听到这话,他不否认心里一喜,但面上还是要做做样子的。

  谁知还没有哭两声,皇后竟然来了,还用媚娘及他的子嗣威胁他,他只好让她进来。谁知果真是捣乱的。

  许敬宗上前,拱手道:“回禀皇后殿下,臣等是为大唐天下计,长孙无忌谋反已露苗头,臣担心他已知暴露,会采取紧急措施,号召同党,必成大患。这才希望陛下能果断处理,尽快拘捕。”

  云熙冷笑:“许大人这话好笑,长孙大人是国舅,先帝亲自称赞并托付的顾命大臣,许大人上下嘴皮一碰就说谋反,怎么不说本宫谋反?不说经常出入宣政殿的武贵妃谋反呢?”

  这话陷阱够多,许敬宗立即跪下,道:“臣不敢。”他是想找皇后谋反的证据,可是魏国公窝在家里不出来,他那里找得到?没有证据的事情,其他的大臣也不会相信的,更加不要说民间称她为贤后呢。

  这是李义府上前道:“殿下,这是陛下朝议,殿下不易插手。且臣等已有长孙无忌谋反证据。”然后看向李治。

  李治想起汉文帝杀舅父薄昭,才为天下明主,且古训有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于是下定决心道:“正是,朕心意已决,念国舅功劳,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削去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着沿途州府发兵护送。”

  云熙猛的起身,冷笑道:“长孙大人是陛下亲舅,既是国事又是家事,本宫如何差不得手?且要是我也揭发许敬宗和李义府谋反,陛下如何?”

  第44章 唐李治皇后7(完)

  李治皱眉道:“皇后, 你不要无理取闹, 朝中大事,妇人不要插手。”要不是她名声太大,她又貌似有什么底牌,他早就一杯毒酒结果了她。

  云熙嗤笑一声,看向武媚娘道:“这么说来,武贵妃不算是妇人了?”说完走向案桌, 拿起一个折子,摇了摇,轻笑道:“这朱批貌似不是陛下的字呢。”

  李治上前一把薅过折子, 不高兴的说:“皇后这是长进了,连朕的字都认识了。”

  云熙好整以暇的说:“陛下的字一直在我心中呢, 虽说陛下不愿意见我, 但是我对陛下的忠心日月可昭啊。”想内涵她?呵呵。

  李治虽然已经有了被她毒舌的心里准备,可真听到了还是被噎住了,皇后不是年纪很大了吗?怎么反应还这么快?

  他一边腹诽, 一边说:“皇后,此事朕自有决断, 你先回宫吧。”

  云熙看了眼许敬宗和李义府,道:“怎么?本宫说许敬宗和李义府有谋反的苗头, 陛下都不看看证据吗?”

  李义府实时像李治道:“陛下, 臣要弹劾皇后殿下插手朝政,有牝鸡司晨之嫌,请陛下明察。”

  云熙看了一眼武媚娘, 才道:“李大人这是瞧不起女人?”

  李义府冷汗顿时上来了,他是依附武贵妃才有如今的地位的,且武贵妃的手段他是再清楚不过了,果断心狠,连陛下亲舅都敢拉下马,她还有什么不敢的?且别人不清楚,作为中书令他是知道的,最近的折子根本就是武贵妃的朱批。

  他硬着头皮说:“臣不敢对殿下不敬,只是古语有言,男外女内,妇人三从四德,才能阴阳调和。”

  云熙挑起眉头意有所指的说:“陛下真是明主,可你们这些臣子为何半分都没有学到呢?”然后又道:“本宫也听说古语有言,巾帼不让须眉,男儿外出,内宅女子织布洗衣,照顾老人,到底哪里不如你们男人了?花木兰上了战场,输你们男子吗?再说本宫是谁?大唐皇后,李义府你是在训斥本宫吗?既然懂得三从四德,不懂三纲五常吗?”花木兰还是李治册封为孝烈将军呢。只不过不是现在的李治了。

  众人瞠目结舌,最后一句话才是重点吧。皇族对他们来说可都是君,更加不要说一国之后了。

  李义府只好也跪下。

  李治有心治云熙大不敬,可是张开嘴,却不知道说什么,毕竟刚刚她说的句句在理。倒是武媚娘若有所思的看着云熙。

  气氛有些僵持了。

  许敬宗心里一沉,面向李治道:“陛下,臣请缉拿长孙无忌。”皇后的嘴皮子实在厉害,再纠缠下去,他们的目的就被带偏了。

  李治这才反应过来,他们最先的话题已经不知道离题到哪里去了,就要开口。

  云熙插口道:“陛下不看看我的证据?”说完一招手,一群太监鱼贯而出,每个人手上端着一个托盘。

  她拿起托盘中的一封信,道:“陛下不看看这是谁写的?”

  许敬宗小心的抬起头,脸色立即变了,这是他写给监察御史李巢的信件。而当初为了揪住长孙无忌的辫子,他故意和长孙无忌的好友李巢走得很近,而李巢则是先太子的党羽,在取得两人通信证据,就密告了陛下,谁知皇后却在其中插了一脚。并将当初他故意装作和李巢很亲近时写的出格的信件弄到了手,然后亲自毁了。想到这里,他又心安了一些。

  李治拆开信,脸色都变了,看完了之后,直接扔给许敬宗,怒道:“许敬宗,你敢欺瞒朕?”

  许敬宗吓得身体一抖,爬过去见过信,看到信上的字脑子一片空白,正是他写给李巢的信,一字不差,连他习惯的字都是一模一样,那当初他毁掉的信是什么?这时他想起一个细节,当初他故作害怕让李巢毁掉那信时,李巢犹豫了很久,他着实废了不少口舌,才让李巢答应。

  可李巢却要当着面烧掉,他只粗略看了一下,李巢就一把抢过,然后扔到了火炉里。却原来是骗他的。

  再抬头看云熙,只觉得她嘴角的笑容是那么的可恶,原来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输了,输得一败涂地。

  可是他不甘心,使劲的叩了一个头,道:“陛下,且听臣分辩。臣……”

  还没有说完,云熙截断他的话:“刚刚许大人可没有给机会让长孙大人分辩啊。”然后又似笑非笑的对李治道:“陛下,心里的秤可不要偏得太过了。长孙大人还实实在在是文德皇后的兄长呢。”幸好第一次废后时,长孙无忌全程参与,她说的话他相信,这才能够设陷阱让许敬宗钻了进来。

  李义府喊道:“陛下,许大人并不是真心写这封信的,只是为了取得李巢的信任。其意最先也不是针对长孙大人,可是却实在是长孙大人行迹败露,许大人为了大唐江山,这才不顾身家性命,密告于陛下。陛下,许大人是冤枉的。”

  云熙怒斥:“李大人这才是颠倒黑白吧,照李大人的说法,那长孙大人也可以告许大人和李大人诬告,这些证据可是显示许大人和李巢好得快要穿一条裤子,不光时常同吃同住,私底下还定了儿女亲家,连八字都叫人合了。要是许大人真的是身在逆党,心在陛下,那本宫还真是要为许大人喝彩了,这许大人可是把自己家里的人都当猪狗了,随意就丢弃了。呵呵,对自己的家人都不放在心上,还指望你把陛下放在心上?你说这话你自己相信吗?”

  然后头偏向李治:“陛下敢用这样的人吗?”上位之人可是要看品性的,尤其是对家中人的态度,所以才有百善孝为先,家国天下之说。

  李治怒不可遏的指着许敬宗和李义府:“朕对你们信任有加,视为肱骨大臣,谁知你们却背着朕如此行事,还拆点害了阿舅,叫朕百年之后如何向母后交代?如何像列祖列宗交代?来人,把他们赶出宫去,闭府自省。”

  心里着实有些埋怨许敬宗,他和李巢之间往来,刚刚已经禀告了,还信誓旦旦的说并无漏洞,结果却留下这么多的把柄。瞧着那些托盘,连什么时候见面都有证人。怎么做事的?

  云熙喊道:“慢,陛下刚刚想怎么处置长孙大人的?”

  李治无奈,只好道:“来人,削去许敬宗的官职,流徙黔州。罢免李义府,留待后议。”然后对云熙冷然道:“皇后满意了吧?”

  云熙弯弯腰,行了一个礼,笑道:“陛下,这不是吾满不满意,而是陛下应该去问问文德皇后满不满意,长孙大人满不满意?吾只是尽了皇后劝谏职责。”说完后退离开了宣政殿。

  李治颓然的看着空荡荡的宣政殿,将眼前的醇酒一口喝完,飘飘然中才觉得心里好受些了,再想喝一杯,却被一双素手拿走了。

  武媚娘嗔怪道:“陛下,不过是两个不成器的罢了,何必与他们计较?再说陛下年轻,那些人却已经老衰,听说于志宁病得很厉害了,只怕很快就要乞骸骨了。”

  这是今天的第一个好消息,他打起精神,道:“真的?”

  武媚娘给李治倒了一杯茶,道:“自然真的,奴已经遣太医去看过了,的确是病了。”

  幸好她做了两手准备,就怕这次会出纰漏,果然就让皇后抓住了把柄,许敬宗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只是不知道皇后什么时候知道的?要是从一开始就知道了,那她的实力她要重新评估了。可见她貌似也没有什么目的,要说她想要掌握更大的权柄,却也不见她到宣政殿来。从今天看就知道,陛下对她的旨意根本就无足轻重。那么她的真是目的是什么呢?看来,她需要去清宁宫探探了。

  李治叹了一口气道:“媚娘,朕对不起你,皇后只怕废不了了。”刚刚他从皇后的身上又看到了两只蛊虫,并眼睁睁的看着它趁着侍卫拉着许敬宗的时候偷偷的钻进了许敬宗的身体,他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他的确害怕了。

  武媚娘轻轻的抱住他,道:“陛下,奴说过奴不在意,只要陛下心不变,哪怕奴只是低下的宫女,奴也心甘情愿。”陛下在害怕,他到底想到了什么?可看着陛下的神情,她也知道她是问不出来了。

  李治闭上眼睛,道:“媚娘,我们只有等了。太医说皇后的身体不好,如今只是用好药养着,但又能养多久呢?我们只要耐心点。”他一定会熬住的。既然都是熬,那么老臣们他更是等得起。

  武媚娘乖巧的点点头:“奴听陛下的。”心里却知道李治这是示弱了,皇后……还真是真人不露相啊。

  打消了李治废后的念头,云熙心里放下了一块大石,身子既然不好,那么剩下的时间她就安心的享受大唐盛世的时光吧。

  也因为救了长孙无忌,间接的也救了一些开国大臣,投桃报李,他们也开始不遗余力的宣扬她贤后的名声,现在在民间,她的名声已经完全和文德皇后相媲美了。可见即便她死了,李治和武媚娘也绝对不敢污蔑她的名声,只要王家知情识趣,保住爵位还是没有问题的。再多的就不是她能管了。

  云熙安稳了,可后宫却渐渐不安稳了。

  这日玉笙过来道:“殿下,蓬莱殿这日日灯火通明的,据说是武贵妃受到了惊吓。也不知道受到了什么惊吓这么厉害?婢子瞧着蓬莱殿的侍婢都有些战战兢兢的,听说武贵妃也瘦了好多。”

  云熙翻了翻手中的书,漫不经心的说:“只要蓬莱殿没有主动报过来,我们就不要插手。”

  玉笙点点头,道:“婢子到处去问了问,好多人说最近遇见了好多黑猫,可黑猫也只有承欢殿里那位喜欢,养了一些,可应该也不会吓到武贵妃啊。听说武贵妃在前朝的时候可是亲自斩过战马马头的。”所以她才否定了武贵妃是因为害怕黑猫的论断。

  云熙合上书,笑了,道:“看,你们都落了俗套了吧,谁说胆子大的就不怕猫了?”尤其是心中有鬼的,再被暗示一下,能不疑神疑鬼吗?

  玉笙惊讶的说:“武贵妃竟然真的怕猫?”然后跃跃欲试的说:“婢子不如也去准备几只吧。”

  武贵妃上蹿下跳的废后,殿下那是心善饶过了她,可既然她都受惊了,再多受点也能接受吧。

  云熙摇摇头,懒散的说:“算了,陛下迟早会查出来的,你这是闲日子过得太风平浪静了吗?”不用看李治的脸色,她心里舒坦得很呢。

  玉笙只好作罢。

  果然皇帝想查总是能查出来的,更何况萧淑妃压根没有掩饰。

  在宣政殿的太监到清宁宫求见的时候,云熙还是有些讶异了,她以为她和李治已经达成了默契,各自过各自的,谁也别打扰谁,自然也别暗地使坏。毕竟最近一段时间都是这样啊。

  太监赔笑道:“殿下,是萧淑妃的事情,陛下说后宫乃是殿下职权范围之内,还是需要殿下的意见的。”上次萧淑妃被关押不是这位亲自去接的吗?这次的话要是不经过,只怕陛下又怕皇后殿下不满意,到时候对峙上了,皇后殿下不知道又有什么想法呢?尤其是如今皇后殿下在后宫说一不二,在宫外几乎和陛下差不多的名声了。

  云熙想了想,才道:“带路吧。”李治不会又脑残的吧?难道她还没有把他治好?上次她故意当着他的面让蛊王钻入了许敬宗的身体,她看他摇摇欲坠,瞳孔放大,很明显害怕极了啊。

  好吧,她就是故意的。宫中因为李治开展了灭四害,额,灭蚊虫的活动,她是费劲好大的力气才炼制了两个,也是最后两个了,且因为种类不多,品质就不好了,寿命很短。所以她才抓紧机会吓唬住李治,外力、精神心理齐上阵。看他后面的老实样,她看得出来他是放弃废后了。

  既然病没有复发,那就是真的让她去旁观了?如此云熙更是坦然了,抛开她身体的身份,她自己本身还是很欣赏李治和武则天的才能的,自然他们的糟粕要剔除。

  进了宣政殿,云熙就看到李治端坐在上座,旁边还放着一个位子,而武媚娘则坐在李治的下手。武媚娘可从没有恃宠而骄破坏既定的规矩,从这小事就可以看出武则天相当有自制力且清醒,这样的人才能成功嘛。

  云熙毫不客气的坐了上去,然后叫起了行礼的众人,再看向李治,笑道:“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李治头疼的说:“萧淑妃,你把你的话再和皇后说一遍,后宫之事朕尽托于皇后的。”

  云熙点点头:“陛下说得是。萧淑妃有何事?”

  萧淑妃一扬头,道:“明人不做暗事,在陛下和皇后殿下面前,奴承认那些黑猫是奴故意培训让它们去蓬莱殿惊扰武媚娘的。奴和武媚娘的恩恩怨怨想必陛下和殿下也是心知肚明的。是的,奴就是恨武媚娘,就是要她死。可陛下护着,奴也没有能力杀她,只能做这些小动作了。能害她一点是一点。奴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陛下和殿下看着处置吧。”

  云熙看向武媚娘:“贵妃有什么话可说的?”

  武媚娘抽泣道:“这是淑妃一面之词,奴与淑妃并无深仇大恨,并不明白奴所思所想。”

  萧淑妃呸了一声:“武媚娘,我还以为你多厉害呢,只不过是敢做不敢当的小人。你敢说你没有抢走陛下?没有故意对我的孩儿下手?可怜我的孩儿堂堂公主竟然被赐婚给了泥腿子,皇子被发配到了贫瘠之地。只是一些黑猫,真是便宜你了。”

  云熙饶有兴趣的看着两人一来一往,看得出来萧淑妃完全是豁出去了,而武媚娘虽然处于守势,可是也不落下风,甚至不懂声色的套出了萧淑妃好多话。

  比如萧淑妃被关押在湖心阁楼中时,武媚娘竟然去看过她,还用了刑罚,然后就被萧淑妃诅咒了,“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后为猫,使武氏为鼠,吾当扼其喉以报!”当的烈性。萧淑妃相信她以鲜血下的诅咒是有效的,这才出来之后大肆购买训练黑猫。

  古代人对巫蛊诅咒抱有天生的敬畏和相信,尤其是在李治见识过蛊之后,更是深信不疑。再听到萧淑妃的诅咒之后,他的脸色都变了。

  云熙见萧淑妃越来越来劲,甚至还牵扯她进来了。于是冷下脸,说:“淑妃这也是对本宫不满吗?”什么感业寺故意勾引陛下,她为了削她宠爱才让武媚娘进宫的。看来萧淑妃对她的怨言也不少啊,或者说她觉得她不说话就是怕她吗?

  萧淑妃这才发现自己说过头了,看着上头李治和云熙面无表情的脸,心里就有些怯了,她和武媚娘仇恨大,也能给她找不快,只不过是看在皇后不管的份上。

  这几年她算是看明白了,皇后能两次逃脱废后还能名满天下,叫陛下动不得,这人就不是以前那个懦弱的皇后了。且这两次陛下和武媚娘可都没有讨得好。如今她宠爱不在,要是皇后再翻脸,也许真的会连累到她的三个子女。

  想到这里,她脊背上顿时出了冷汗,忙跪下道:“奴不敢,是奴说错话了,求殿下大人有大量,不要见怪。”

  看了半天不对等的戏,云熙也厌倦了,对李治道:“陛下,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只不过是有什么因种什么果,贵妃和淑妃都有错,这样吧,都禁足半月,日后安分守己,否则本宫严惩不贷。陛下觉得这样处置可好?“

  李治心中有气,以前宠着淑妃的时候觉得她直爽的性子惹人爱,现在只觉得厌烦,可皇后的意见,他却不能不重视。

  于是道:“淑妃禁足半年。朕的事情你也敢说三道四,可见平日里如何嚣张跋扈,且义阳和宣城的婚事及许王的封地是朕亲自选的,贵妃没有多半句嘴。这都是因为你这个母妃上行下效,不知进退,让朕厌恶。皇后说得对,有什么因种什么果,这半年你好好反思,否则日后都不要出来了。”

  云熙垂下眼眸,不去看萧淑妃绝望的眼神,和原主一样,萧淑妃是真心爱慕李治的。只是男人大多喜新厌旧,别看李治在宫中对武媚娘专宠,可是还不是和武媚娘的亲姐姐韩国夫人武顺搞在一起,且连武顺的女儿都不放过。

  只听萧淑妃拜服下去,一字一句的说:“奴谢陛下恩典。”自此她就在承欢殿安心到老吧。眼前的男人不再是那个会喊着她娇儿的男人了,心已死,何必再让自己没脸?

  萧淑妃走后,李治对着云熙道:“皇后,朕朝堂之事已经很忙了,后宫之事不要总来麻烦朕。”老家伙一个个的死了,正是他施展拳脚的时候,被这些事情绊住手脚实在是浪费时辰。

  云熙故意惊讶道:“陛下,武贵妃没有着人来报告我啊?您也知道,后宫之事虽然归我管,可是却也都是伺候陛下的,自然是陛下身心气爽为主要的。”又想按照规矩办,又想宠妃例外,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李治语塞,但却还是为武媚娘说话:“贵妃也没有禀告朕,是朕见她神情憔悴才问的。贵妃就是太贤淑了。算了,今日之事就算了,日后贵妃就不要把苦处闷在心里了。皇后可是贤后,怎么能不会你做主呢?”

  云熙装作没有听出他的讽刺,笑眯眯的说:“陛下金口玉言,说我是贤后那定是贤后了。”反正好处她是得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