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
作者:狐樱玉竹      更新:2023-04-27 05:12      字数:2534
  “怎么了?”李氏终于觉察出一丝不对劲。

  甄知夏拿起木头担子背上:“没事儿,我先去把这还了,还压在货郎哪儿十文钱呢。”

  李氏一把拽住她:“你这丫头,是不是谁欺负你了?”

  八岁大的女娃子在乡下已经能帮着大人做很多活计,但这到底是在镇上,甄知夏长得标致年纪小,偏偏又穿的这么寒酸,要是真被什么人算计上了,那她……

  她简直不敢再往下想下去。

  甄知夏愣怔下:“娘,你莫要哭,我就是刚才在路上遇见五叔了,听见他和同学说话,给气坏了。”

  李氏撩起袖子点了点眼角:“你这孩子真是急死人,但说的不说,碰见你五叔为什么摆出这幅模样,可是他骂你了?”

  甄知夏嗤一声:“他压根没瞧见我,正和他的狐朋狗友商量着去哪儿胡吃海吃呢,听他们的意思,这指不定就是天天在外面打牙祭,咱们每个月替他往学堂交的一百二十文钱,算是白瞎了。还有上回来咱家吃饭的刘公子,神神秘秘的催着他尽快凑钱。

  娘,你可记得,那刘公子来的第二日,奶就把佟家人又叫了过来,直接想把我发卖了。”

  甄知春顿时明白过来,气愤道:“我告诉爹去。”

  李氏摇摇头:“现在说有什么用,你爹每天和刀子斧子打交道,现在告诉他,他万一急起来可大可小,这事儿,等我找时间再告诉他,反正只要我们在镇上就是安全的。”

  甄知夏点点头:“了不起咱们就一直住镇上。”

  李氏点她一下:“孩子气。可告诉你,十天后就是六月十九,到时候就满九岁了,别再镇日仗着年纪小胡闹。”

  甄知夏讶然道:“六月十九是我的生辰?”

  李氏微微叹了一口气:“是你的生辰,而且还是观音菩萨得道之日,照理说你该是个有福的,谁晓得生下来会吃这么苦。”

  甄知春笑道:“娘,那咱们这次好好补偿补偿知夏。”

  李氏笑着摸着大闺女的头:“等明年春天,到了你生辰,也给你好好过上一次。”

  甄知夏心情稍霁:“娘,姐,那我还是先把这木头担子还了去。”

  甄知夏前脚刚走,她爹甄三就来了,李氏把两个闺女学着做卤鸡赚钱的事情告诉他,并没说赚了多少钱,甄三点点头,只说了一句,孩子自己挣的钱就自己留着吧。

  等甄知夏回到院里,甄三已经用方才修好的小推车打了大半缸子井水。

  “爹。”甄知夏喊了一声,又急着跑回屋里:“娘,买菜剩下的钱。”

  甄三放下木桶问道:“你们娘仨在这里住着,钱还够不够?”

  李氏想了想,还是照着小女儿之前反复的嘱咐说道:“够了,但是从赵家管事哪儿借的半个月工钱已经全用了。”

  甄三沉默了一会儿:“行,回去我和咱娘解释。”

  意思是,这钱算是他扛下来了?

  甄知春笑道:“爹,咱们中午还是吃大骨萝卜汤,你今天留下来一起吃吧。”

  甄三笑着摇摇头:“还是回去吃吧,我食量比你们三个都大,我要吃饱,你们就没得吃了。”

  甄知夏道:“爹,以后你别天天过来给我们送水了,你把小推车修好了,我们多跑两趟就成,你别耽误自己的事儿。”

  甄三点点头:“听闺女的。”

  李氏道:“十天后是知夏九岁生辰,我想这次多做几个菜认真过一次,大家伙儿凑一桌。”

  甄三朝着李氏憨憨一笑:“那我到时候过来。”

  32第 32 章

  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赚钱的日子走的尤其快,不觉就到了六月十九,甄知夏已经把东哥儿的两本书翻了三遍,卤汁的配方更是能倒背如流,闲来无事就挽起袖子跟着李氏学做菜。

  打从进赵家小院儿那日起,李氏就未雨绸缪的担心一个月后,大家伙儿得继续过饱一顿饥一顿的日子。为了尽快替两个闺女打好身子骨,那些个卖人参卤鸡赚来的钱大都贴补在食材上,除了保证顿顿白米饭,李氏还绞尽脑汁换着花样做菜,大骨萝卜汤,干豆角土豆炖肉,酸菜炖排骨,辣椒炒肉,洋葱炒猪肝,每日不重样,似乎想把这些年在老宅亏欠下来的,在这一个月内统统补会来。甄知夏姐俩夜夜抽条,晚上静下来都似乎能听到骨头像竹子长节一般的吱嘎声,李氏每日早上一睁眼就忙着给两个闺女量个子。

  果然吃得好长得好,李氏在甄知夏身上比划了下:“你这身量随你爹,以后怕是要高过一般女子。”

  甄知夏想起甄三的虎背熊腰,不禁打了个哆嗦,那不成,她现在的脸长的像足李氏,要是配上甄三那身胚,不就成十万个冷笑话里的哪吒了么。

  她额头顿时冒了一层汗:“娘,你仔细些看,我可能不能像爹啊。”

  甄知春嗤嗤的笑:“这丫头还敢嫌弃咱爹了,我今天一定告诉他去,看他怎么说。”

  李氏见甄知夏苦着脸,不禁莞尔,这些 日子李氏的身子也将养的好了些,比在老宅更添了几分颜色。

  “只是个高随了你爹,骨架纤细随我,只是你以后行走站立,要更注意身形才是。”

  甄知夏想了想,个子如果高了,细瘦些,装不出小巧可爱,也能做出几分风姿飒爽,况且她也是个学武之人,小个子威慑力显然不如高个子。

  一时又嬉笑欢颜,李氏只能笑叹她孩子心性。

  日头挂上城西的树梢的时候,甄知夏迎来了一生首次的生辰宴。

  擦拭的干干净净的松花大木桌,正好四人围坐,正中摆着一只大瓷瓮,里面是足足两斤肉和半斤鱼丸和多种新鲜时蔬熬煮出来的浓汤锅,一盘酸辣土豆丝,半只自制的卤鸡,还有一道李氏从秦家厨娘手上学来的玉子豆腐。玉子豆腐又称蛋玉晶,虽质感似豆腐,却和豆子没半点关系,果冻般滑软,又没豆腥味,甄知夏吃过一次,就爱极了它的口感,天天念想,李氏又在她生辰日做了一次,凑了一桌席面。

  半碗滚汤下肚,甄知夏吃的小脸酡红:“这顿饭欢畅,只是忘记做寿面吃了。”

  李氏和甄三相顾一笑:“才满九岁就想吃寿面,一会儿聪明,一会儿糊涂的,教人瞧不通透。”

  原来在古代,人们对孩子和老人的生日比较重视,给孩子过生日叫“过生儿”,给老人过生日叫“祝寿”。

  古代称“初始的日子”为元旦,每个人的生日都是其“初始的日子”,即其“元旦日”,应该庆贺。传说,刚开始庆祝生日时吃鸽蛋,鸽蛋是个“圆蛋”,“圆蛋”和“元旦”谐音,吃了鸽蛋,就表明人生中新的一岁又到来了。鸽蛋不容易得到,就用鸡蛋代替,所以生日吃鸡蛋被广泛认可。给孩子过生日,把煮熟的鸡蛋在孩子身上滚来滚去,称为“滚运”;给老人祝寿,晚辈都要吃鸡蛋,而且慢慢咀嚼,称为“给老人嚼福”。

  而要想吃上寿面,寿星得满五十才行。

  李氏笑着给甄知夏舀了一个鱼丸,圆圆一粒附在浓白的汤里面,瞧着就有食欲:“早上才给你滚了蛋,吃到肚子又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