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
作者:秦皇      更新:2023-04-27 01:17      字数:5542
  “黄鑫健!你给我等着,看我不告诉你妈!”吴三妮追不上人,只能气急败坏的叫骂。

  拉着雅卿的哥哥黄鑫健愤恨地扭头,旁边刚刚骂人的弟弟黄鑫康回头做了个鬼脸笑道,“去啊去啊,臭流氓!臭流氓!”

  刚骂完就被黄鑫健踹了一脚,“妈大的不是你!”

  黄鑫康做了个鬼脸,哈哈大笑起来。

  这两人是雅卿新认识的朋友,是和赵家住在同一层的邻居。一堆双胞胎兄弟,比雅卿大几岁,乍一看长得确实一模一样但稍微熟悉就能分出来老大是黄鑫健,老二是黄鑫康,两人的性格神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黄鑫康见雅卿和楚文岚好奇,便解释道,“那个吴三妮每次都分不清我两,每次都管我叫黄鑫健,我都跟她说过很多次了,她就是不听。前提我实在恼火,骂了她一句‘傻b’她就告我妈了。”

  黄鑫健满脸愤恨的接口,“然后我妈就把我打了一顿。”

  ……

  雅卿忍不住哈哈大笑,楚文岚也抿起最,眼睛里全是笑意。

  所以说,梁老太太来闹的事情也不算坏事。就像这一对兄弟,原先他们并不认识,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反而知道了洛家。要知道,作为洛家串串香的忠实粉丝,好几天都吃不到简直太痛苦了,没成想竟然是一幢楼里的邻居。

  这件事情反而像一场邻居的筛选,明理的和不明理的,胆小怕事的、忠义仁信的,一眼分明,倒是省了心思去挑选较好的或者疏远的邻居。

  这些全都是洛母社交的加过,而雅卿从一开始也没打算闲着。

  她回头看了看朝着她指指点点的一群人,虽然冷处理这件事情迟早会过去,但她还是想给弟弟妹妹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友善的环境。

  算算时间,记者应该差不多快来了吧?

  第28章 剧情反转

  这天清晨,两家老太太照例寻了左家老太太坐在楼下。经过几天的相处,两人已经能互相听懂对方说的大部分话,交流的似乎更顺畅了。

  她们正说得热火朝天,一辆喷着“晋省晚报”的面包车驶进了小区,在她们面前停了下来。车门打开,穿着白衬衫黑裤子,蹬着一双小跟黑皮鞋的干练女人走下来,脖子上挂着“记者证”的牌子,后头跟着一个同样白衣黑裤的男人,只不过对方脖子上除了记者证之外,还挂着一个相机,这可是这个时代的精英人物。

  女人看到聚在一起的老太太打听道,“请问李花花女士在哪里?我是晋省晚报的记者刘建红,听说她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想采访一下。”

  梁老太太茫然的看向左老太太,有些不知道这些人找她干什么。左老太太眼睛一亮,连忙搀着梁老太太站起来,“这位就是,这位就是。”

  这个年代,上报纸不亚于上电视,上过一次报纸,那是要成红人的节奏。左老太太介绍完却搀着李花花不挪动,显然想着沾沾光。

  刘建红也没辜负她的希望,“看起来你们很要好,方便一起接受采访吗?”

  左老太太点头如捣蒜,脸上都笑开了花。

  稍后梁老太太也在左老太太的解释下知道了这是要上报纸的好事,能让全省的人都知道洛玉芬干的坏事,自己还能出名,左老太太脸上的笑容立刻复制粘贴到了她的脸上。

  小区里来了记者是大事,不少人都围了过来,下面熙熙攘攘的一堆人,雅卿在楼上很快也注意到了。她趴在窗户上看着楼下得意洋洋拍照片的两个老太太,心中不由嗤笑,这时候的记者和后世收了车马费就能随便发稿子的记者可不一样。

  他们每一篇报道都是要认真调查取证的,希望到时候报道出来,这喜人不要后悔。

  九十年代初网络还没普及,能看的电视台就有限的那么三四个,而且新闻或者娱乐也都是按时按点,过时不候,所以报纸是人们信息的主要来源。

  而嫁接了机关报同时又讲究消遣娱乐,全方位的报道本地和埠外新闻综合性报道的晚报发行量非常大,镇上的人家几乎每天都买来看。

  各地晚报曾在十年浩劫的初期被迫停办,前几年才陆续复刊,而《扬子晚报》、《钱江晚报》等报纸的崛起,也让很多地方开始有追赶的目标。晋省自然也下了大力气开办了《晋省晚报》,内容的质量要求都很高。

  楼下的采访足足持续到了下午,只要是梁老太太没什么文化,撒泼唱调很流利,但是说话叙事却没什么系统,语言又不同,还是后来听说了采访的吴苗苗赶紧赶来做翻译,刘建红才终于把他们说的事情弄清楚。

  刘建红抬手看了下手表,下午两点钟了,不知道今天能不能采访完,希望洛家能顺利一点。

  当刘建红打听洛家住所时,左老太太不屑地道,“记者同志,您还要去她家啊……可别去了,小心影响不好。”

  刘建红笑了笑没说话,心里却翻了个白眼。她作为晋城晚报看重的记者,可报道了不少社会新闻,况且她直接赵来这里,也不可能一点情况都不打听。

  就算这两老太太各种美化自己,但梁老太太那种理所当然重男轻女的样子显然其中有更多的内情,错在谁身上还说不定呢。

  洛母早就在家里做准备了,本来看到记者来采访那两老妖婆她还有些着急,但雅卿说记者是她请来的之后,洛母顾不上着急了,赶紧询问是怎么回事。

  “王大爷说了,这个是咱们省里卖得最好的报纸,”雅卿道,“我看到上面有报道友人离婚的事情,然后记者能提供帮助,就给报纸打电话了。我不想奶奶天天骂我和琪琪,记者阿姨也说会帮我们的。”

  即便洛母已经习惯了自家这个外孙女的胆大包天,也还是吃了一惊。知道这事儿是好是坏,但事到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只要不是光听那两个妖婆子的就好。

  洛母伸出食指点了点雅卿的脑袋,“有什么事不能先跟家里人说么?小小年纪自作主张,之后再跟你算账!”

  到底采访的事情更重要,她心里想着一会儿该怎么说话。

  等刘建红来敲家门时,洛母的准备还算充分。先端茶倒水的招待了两位记者,等两人缓了缓才开始询问要采访些什么。

  刘建红总算歇了口气,听到洛母开口,更是心底一松。虽然不标准,但好歹是能听得懂的普通话,不用来回翻译。

  因为时间紧迫,刘建红也不拖拉,直接拿了提纲出来挨着问,洛母娓娓道来。

  当听到留下那个充当翻译的女人是“小蜜”上位,孩子刚刚出生时,双方的对错几乎一目了然。

  洛母苦笑,“这种事情警察也不管,但老太太没什么事情,能每天堵在楼下,我倒是没什么,可三个孩子还小,总不能让孩子们也不出门吧。”

  刘建红看到睁着大眼睛好奇的望着她的琪琪和宝宝,心下也是发软。这样的孩子,应该快乐的长大才对,心里不自觉的偏向了洛家。

  又问道梁红娟的事情,洛母也没多说什么,只给了当初班里这个案件的派出所的电话让记者亲自去了解。

  对比梁太太满嘴的诋毁和谩骂,洛母只陈述客观事实,一句对方坏话都没讲的态度,单品性修养就立见高下。

  说起来,这个还是洛母跟着顾家学得。她虽然不懂大道理,但她知道哪些好哪些不好。顾家的家教让老太太十分推崇,她便从自己开始做起,在面对记者们的时候尤其注意。很显然,有文化的人们对着红品德更加喜欢。

  记者在洛家采访得很快,只一个多小时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清楚了。对比之前的折腾,简直轻松的不得了。

  因为还有时间,记者又走访了顾家、静静奶奶甚至还有赵家等邻居,直到天色擦黑才离开。

  记者走后,小区里的居民们都开始等着晚报。身边的邻居能上报纸,那也是意见稀奇事了。众人的注意力也从洛家的事情转移到了报纸这件事情上,连梁老太太也不讨伐洛玉芬了,而是每天询问报纸的情况,幻想着上了报纸之后自己会成了名人。

  一天、两天……

  按理说晚报的记者们效率应该挺高的,可是采访过去四五天了,还没有相关的报道,可急坏了楼下的两个老太太。左家老太太甚至忍不住还堵了洛母问过,那天采访说了啥?不会是你们不叫人家记者报道的吧?

  洛母心中也纳闷呢,但蛋刀她那无耻的样子,便摆出胸有成竹的姿态,神秘一笑:“你猜?”

  顿时把对方气得半死。

  在两个老太太的诅咒中,洛玉芬从老家回来了。和离开时的偷偷摸摸不同,她回来得很高调。头发剪短,烫了个跟明星张敏同款的波浪翻翘,白色短袖陪着黑色的喇叭裤,几乎盖住整个脚面,只隐约能看到一点皮鞋尖,当然也少不了刘雄的墨镜。

  高跟鞋啪嗒啪嗒的走过来时,谁都没认出她来,左家老太太还忍不住夸了句,“这谁家的闺女啊?一看就是个能干的。”

  等到洛玉芬摘下眼镜,左家老太太就跟吃了死苍蝇似的,脸色难看得让人忍不住发笑。梁老太太也惊得忘了说话,洛玉芬将手中的户口本打开,“您尽管骂吧,大不了摊子我不开了,但是这三个孩子全是我洛家的了。姓都改了,看见没?你要是敢抢,那就是犯罪,反正已经把梁红娟送进去了,再把你送进去也熟门熟路。”

  梁老太太本来还在愣神,待听完洛玉芬的话,立时什么想法都没有了,“嗷”的一声跳起来要打人,“你这个挨千刀丧天良的倒霉鬼!正勇瞎了眼看上你这么个没良心的玩意儿,老天怎么不收了你呦……”

  洛玉芬早就防着,快速后退躲过,点了点吴苗苗道,“快拦住,你带来的可要好生带回去,不然你的勇哥饶不了你。”

  末了又对老太太道,“我要是你,与其在这里耗着,还不如赶紧回去给梁正勇张罗着再取一个赶紧生儿子。反正就是个二奶,又没领结婚证。”

  看热闹的人一愣,不约而同地看向吴苗苗。这女人可是一直顶着梁老太太儿媳妇的名分的,却没想到竟然只是个二奶?这梁老太太也挺绝的,带着儿子的情妇找自己孙子的麻烦。

  梁老太太也顿了一下,扭头看吴苗苗。她还不知道他们没领结婚证的事情,不过老一辈人结婚证倒是其次,他们认定的是结婚仪式,不过梁正勇和她确实也没办婚礼就是了。

  梁老太太不禁去思考洛玉芬说的可能性,而吴苗苗脸色大变。梁老太太可不是什么都道人,但看她对梁正勇跟洛玉芬离婚的事情就能看出来,要是一般明理的婆婆,哪里会轻易让儿子跟媳妇离婚。

  就老太太对孙子的那个执着劲儿,给梁正勇另娶是绝对能做出来的。

  “妈,你别听她胡说。”如今换成吴苗苗张皇无措,“是勇哥一直在工地上忙着才没有去领证的,我们确实是名正言顺的夫妻,我给他孩子都生了……”

  “呵呵,名正言顺的夫妻啊。”静静奶奶拿着一份崭新的报纸走过来,意味深长的看了左家老太太一眼,直接朝着洛玉芬走去,“你妈在家呢吧?呦,这捯饬得不错,哪里做的?”

  “一个朋友帮忙弄的,怎么样?好看么?”

  “好看好看,年轻了十几岁……”

  梁老太太眼睁睁的看着洛玉芬离开,倒是左老太太注意到了静静奶奶拿报纸的样子,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赶忙问道,“报纸,今天的晚报出来了么?”

  “出来了。”有路过的人拿着报纸回来,不过看向左老太太的眼神却有些奇怪。

  左老太太直觉不对,如往常一样开口道,“小刘,这份先给我看看,我给你钱再去买一份吧。”说着作势要掏钱。

  被叫做小刘的年轻人心中嗤笑,这老太太关会装模作样,谁不知道她兜里从来没掏出过钱来?

  往常不过一两毛的便宜,他也不想计较,不过如今嘛,还是离这个老太太远点吧。“阿姨,我这一点急事,您叫其他人帮您带吧。”话音落时人已经脚步匆匆的进了楼。

  左老太太故技重施,但见到她的人基本上都是一副避而远之的态度,就是傻子也察觉出来不对了,梁老太太赶紧打发吴苗苗去买报纸。

  过了好久,吴苗苗才拿着报纸回来,一张脸惨白。

  梁老太太见状伸手就把报纸抢过来,抢过来又忽然发现自己不识字,赶忙递给了旁边的左老太太。

  左老太太快速扫过,待看到最后一篇时,差点喘不上气来。

  楼上稍稍惊叹了洛玉芬的一番打扮之后,也顾不得问多日没见的闺女发生了些什么事,洛母迫不及待的翻开了静静奶奶给带来的晚报,这报纸才是如今的头等大事。

  她翻着整整占了前后两个版面的内容感慨,“怪不得出得这么晚,歇了这么多啊!”

  刘建红作为一个资深记者,自有她敏锐的新闻意识。梁老太太抢孩子这件事情算是社会新闻,但牵扯出来的事情却不少:小蜜的日渐猖狂是一个点,更重要的是大山深处的计划生育问题。从梁老太太口中得知,那边的计生委几乎是摆设,超生罚款之类的事情都没怎么存在。要知道在今年的三月,国家领导人专门召开了计生工作座谈会,重点和难点都是农村,自然抓得很紧。

  还有就是法律意识淡薄问题,抓到小偷不管丢的东西多贵重,竟然从来不报警;已经作家老太太这种自以为是的帮忙,也属于法盲范围了。

  于是她借着这一件事,整合出了一连串的社会现象,可读性非常强。

  《亲生奶奶抢孩子,是不是犯罪!》

  《登堂入室的“小蜜”》

  《大山深处的陋习》

  《盲目的热心也可能是助纣为虐》

  静静奶奶看着报纸好爽的一拍大腿,“看那贺大梅还得不得意?好心?那就好心呗,但也逃不了个助纣为虐的蠢货的帽子。看以后谁还跟她家交好,一个楼层的邻居不说帮着,还专门挑事儿,当别人的傻子呢?”

  第29章 洛玉芬的决定

  洛母本来还想跟洛玉芬说来龙去脉,结果洛玉芬一点都惊讶,笑道:“刘记者联系过我了,我这身打包还是她带我去做的。”

  原来刘建红从警察局那边了解完情况后,觉得大山里面有很多事情有待挖掘,便亲自去调查了一回,得知洛玉芬正好在,便直接联系了她。

  洛玉芬给刘建红当了近一周的向导,两人年龄相仿,刘建后有个和雅卿年纪差不多的孩子,两人便渐渐也熟络起来。刘建红对于洛玉芬带着三个孩子有勇气离婚这件事儿其实还挺佩服的,再看她没有自怨自艾,反而积极筹谋以后的生活,便也心生好感。

  洛玉芬在外一年变化很大,也许因为走出了害怕未知的那一步,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强了很多。刘建红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又见多识广,她说的很多观点都让洛玉芬好像打开了新的视野,因此对她十分推崇。

  大部分人都好为人师,刘建红也不例外。她见洛玉芬认真的吸收自己交给她的东西,也非常愿意给她一些建议。

  当然这些建议不仅仅是衣着打扮上的,“妈,我打算去南方一趟。”

  洛玉芬抱着好久不见的宝宝亲香得不行,口中却说着远行的计划,“这些天,我跟着刘记者到处跑。我看她做事,觉得自己还差的太远,而且刘记者听说我想做串串香的连锁。对,她说我们开很多摊子统一配货叫做连锁。沿海那边比我们发达,早就有人做了,可以去学习学习,能少走不少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