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口信
作者:莫吃      更新:2023-04-26 16:19      字数:3339
  11

  第二天一早。

  天刚蒙蒙亮,远处地天空才渡上一层金边,村里的人已经慢慢醒来。

  一排排精锐的士兵将浮山县的渡河边层层包裹,沿岸每隔一段便有人守着,以防有人劫掠。

  “这些全是番茄,可娇贵着,你们轻点放!”

  “哎哎哎!这筐白菜可别忘了!”

  “说的就是你呢,轻点!别碰坏土豆了!”

  苏明在船边督促着,不时急得直跳脚。

  忙活了一大清早了,才搬完一半的地窖。

  这可还有两个地窖呢!

  左相带来的船都快放不下了。

  幸好,浮现县的码头,摆放着不少船只,因为他们也没有出远门,这些船只就一直停放在此,现在倒是派上了用场。

  这倒不成问题。

  岸边来了许多村民,他们听说云依依一行人要走了,都来送别。

  看着众人都在搬粮食,村民们也参与其中。

  他们一加入,搬运的速度倒是快了许多。

  苏明难得喘了一口气。

  这可太难了。

  他脑子本来就不好,此时数着数着,根本算不清到底有多少筐了。

  “大哥,你看清是多少筐了不?”所幸他还有大哥。

  汪临淡淡一笑:“放心,我记着呢,现在是1200担。”

  苏明咧嘴一笑。

  不光是汪临在数,幕僚也在心里默数,这样才好推出大概的亩产。

  过了会,幕僚数着数着眼睛瞪大如牛,他拽着左相的袖子,颤抖着唇:“左……左相大人……小人……算出来了。”

  幕僚难得有这样吞吞吐吐的时候,左相有些稀奇地盯了他两眼。

  “是多少?”

  “据小人初步估计,大概有8000斤左右。”

  “!”

  左相吓得差点跌倒。

  这还只是一个品种,还没算上其他!

  这也太让人吃惊了!

  他万万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

  左相同样颤抖着嗓子:“这些,全都是那大棚里产出来的?”

  “正是。”幕僚也是吃惊的很。

  那个大棚也太厉害了。

  有个士兵搬运的时候不小心碰到番茄,一个番茄的汁水就爆开了。

  士兵悔恨不已,堂堂七尺男儿居然蹲在地上哭。

  苏明看到,连忙把人拉起来。

  “哭什么?”

  “大人说,这是给百姓的救济粮食,居然被我毁坏了!”士兵眼泪汪汪。

  “只有一个,没事的,你要是在意,你就留下自己吃吧。”苏明无语。

  士兵连忙摆手:“那怎么行?”

  “有什么不行的,叫你拿着你就拿着,别废话。”

  苏明实在看不惯,将那个有些碰烂的番茄一把塞在他嘴里。

  士兵吐也不是,扔掉也不是,赶忙两口吃完,继续去搬。

  在搬运过程中,左相看到还有将士搬着一种奇怪的器具,这东西他昨天就看到了。

  因为见到粮食的时候,太过震惊,一下子倒是搞忘了问。

  他问站在一旁的云依依:“这些是什么?”

  云依依拿过其中一个曲辕犁,边说边给他示范:“回左相大人,这是曲辕犁,一种改进的耕作农具,您看安装了这个自由转动的犁盘,犁架变小变轻许多,便于掉头和转弯,百姓们操作起来更为灵活,可以节省人力和畜力,更快地提升效率。”

  “这些粮食可都是用这样的农具耕作的?”左相眼睛一下亮得惊人。

  云依依颔首:“不错,都是用这种农具。”

  尤其是得知这个曲辕犁也是云依依发明后,左相更是被震惊得有些麻木。

  相信就算现在有人告诉他,云依依能造出火箭,他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

  将士们一筐筐有条不紊地搬运。

  左相带来的人很多,这些都是从抚州兵营里抽调出来的一万多个精锐。

  办起事来,那叫一个干脆利落。

  但是自从得知这些是用来救灾的粮食,一个个小心翼翼地跟什么似的。

  他们是军营出来,当然知道这些意味着什么。

  现在军营里可没这么多粮食,大家都是吃着一些白米菜叶粥。

  像什么番茄、土豆、茭白之类的粮食,根本就从来没有见过。

  一些士兵搬着搬着就开始流口水。

  “左相大人说了,这些粮食会分一部分给军营,兄弟们小心些,别磕坏了!”

  一听这话,本来有些疲乏的将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立马原地复活。

  燕清河本来预计下午之前就能搬完,但是没想到这些士兵太过小心,天快黑之前才堪堪搬完。

  他望着夜色,有些无语。

  村民们举着篝火,站在岸边,依依不舍地挥着手。

  “燕大人,一路保重。”

  “燕夫人,我们会想你的。”

  “夫人,要是京城不好,你们就回浮山县!”

  人群里有个村民大喊了一声,被旁边的人连忙捂住嘴。

  “燕大人,他瞎说的!燕大人前程似锦,希望永远不会有这一天!”

  云依依听着,眼眶不由自主地有些湿润。

  “我教给你们的,你们可还记得?”

  “夫人,我们都记得哩!”

  “我们走后,你们别忘了继续种植。”

  “会的,会的,夫人一切平安。”

  等燕清河一行人上船了,村民们还固执地守在岸边。

  左相看在眼里,心里却是泛起波澜。

  自古以来,只有真正为百姓做事的人,才会有这样夹道相送的景象。

  这燕清河比他想得还深得民心。

  这样的人,以后肯定能在官场上走很远。

  趁着现在他势力还未起来,好好结交才是。

  燕清河站着船上沉默不语,远远眺望着岸边的黑点。

  云依依蒙着他眼睛:“清河,你别不舍,以后等你有空了,咱们就回来看看。”

  燕清河转身握住她的手:“我哪有不舍,要说唯一不舍的就是你了。”

  云依依羞红了脸。

  晚风吹过脸颊,云依依才感觉脸上的温度降了下去。

  “清河,咱们终于要回京城了。”云依依依靠在燕清河怀里,有些怀念。

  也不知道家里是什么情况,孩子们生活的怎么样。

  有没有饿肚子,有没有想她。

  “是啊,总算回去了。”燕清河的声音有些惆怅。

  ……

  皇宫。

  “陛下,该用膳了。”主管太监端上膳食,恭声道。

  皇帝紧皱着眉,头也不抬:“撤下吧,朕不饿。”

  主管太监有些无奈,摆摆拂尘吩咐宫女退下。

  陛下哪是不饿啊,他那是吃不下饭!

  “陛下,左相送信来了。”突然,一个小太监急急走了过来。

  “进来。”皇帝开口。

  很快,一个侍从脚步匆忙地走了进来。

  “启禀陛下,左相大人送的信已经到了,左相大人他找到解决粮产的办法了,他已亲自前往浮山县确认过后才派卑职前来,浮山县的燕清河燕大人成功种植了8000斤左右的粮食,其中有番茄、土豆、茭白、白菜等新作物,不日即将到达京城,可解国中饥荒。”侍从跪下,舔了舔唇,有些激动,“因为左相大人走的时候比较匆忙,来不及给陛下递折子,便说只要收到他的信件,就派卑职前来禀告。”

  “什么?”皇帝拿着笔的手剧烈抖动,一下子掉在奏折上,渲染出一大团的浓墨。

  他也顾不得这些,连忙把人扶起来:“你再说一遍!”

  于是侍从又重新复述一遍。

  巨大的惊喜击垮了皇帝,他失神跌坐。

  主管太监吓得连忙去叫御医,被皇帝叫住。

  皇帝听着这名字有些耳熟,恍惚看向主管太监:“那燕清河可是那个状元?朕把他派到浮山县去赈灾,倒是把他给遗忘了。”

  “回禀陛下,正是京科状元。”主管太监记性好,很快就记起这位大人。

  “没想到他居然有如此本事。”皇帝喃喃叹息。

  一下子就解了这举世难题。

  “这新农作物是他发明的?”

  “不敢欺瞒陛下,这是燕大人的夫人发明的。”侍从连忙把自己知道的全都说了出来,“燕夫人她还发明了曲辕犁、大棚种植等。”

  “这是何物?”皇帝觉得有些新鲜。

  “回禀陛下,这曲辕犁不同于之前的农具,曲辕犁的出现更加便于农耕,而且省时省力。”侍从也不太清楚,只是说了个大概,“大棚种植更是神迹一般的存在,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粮食,没有季节的阻碍……”

  说到这里,侍从也是不敢置信。

  皇帝瞪圆了眼:“你说这些可是真的?”

  “不敢欺瞒陛下,这都是卑职亲眼所见,当日随左相大人前往浮山县的时候,卑职还不敢相信,到了浮山县才知那是一个世外桃源,男耕女织,生活丝毫不受困扰,燕夫人还发明了薯片等其他菜系,左相欲出银两从燕夫人手中买方子,燕夫人分毫不取,直接献出,说是大周的子民,不敢居功。”

  侍从顿了顿,叹服道:“卑职还见到燕夫人随着当地村民一起种植粮食,燕大人存了三个地窖的粮食,左相带去的一万士兵足足从卯时搬运到戌时,而且还是在村民们的帮助下才勉强搬完。”

  皇帝愣住:“那燕夫人当真是奇女子,燕清河是个好命的。”

  侍从点点头,深以为然。

  咕咕咕。

  殿内突然响起一个沉闷的声音。

  皇帝轻咳一声,故作淡定:“快传御膳,朕饿了,朕要用膳!”

  主管太监欢喜地下去吩咐。

  陛下终于肯吃饭了。

  这是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