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节
作者:苏扶苏量子星星      更新:2023-04-26 06:48      字数:4576
  师父慈祥和蔼的面庞重新浮现在眼前,韩沐风把口袋里的瓶子拿出来,下定了决心。

  ——

  郑曜还真打算在自己家里设宴。

  厨师做饭的空隙,纪帆同郑夫人商量林景的作息问题。郑夫人是郑曜工作上的助理,合同扯皮的事就得找她。

  郑曜则把林景请到书房叙话。

  他先从试镜的话题说起,笑道:“你好像对我们这部电影没有信心?”

  林景说:“还没看到完整的剧本,我不敢评价。”

  “这好办。”郑曜直接翻出剧本递给他,让他现场看。

  林景粗略地看了半小时,期间郑曜也不催他。半小时后,他合上剧本,安静地抬起头来。

  “怎么样,现在可以评价了吗?”郑曜问。

  “现在……更不好说了。”

  “一部剧情简单的文艺片而已,有什么不好说的?”郑曜笑道。

  林景说:“郑导,在我看来,电影没有文艺和商业的区别,只有自说自话和讲故事给别人听的区别。”

  郑曜一顿。

  林景说:“这部电影,就是最典型的自说自话。”

  “单看剧本,您究竟试图讲多少事?我来数一数——第一,主角讲了自我意识觉醒的故事。第二,主角的祖父讲了一名电影导演一生的骄傲和遗憾。第三,主角拍摄的戏中戏,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意义,既是祖父内心的写照,又是主角内心的写照,最后还是对人类生命多样性和人性之光的歌功颂德。第四,主角自我意识觉醒过程中遇到的一桩桩事,侧面展示出了电影工业中的种种矛盾。第五,也是最让我心惊的一点……”

  他把剧本翻到结尾处,说:“不知我是否理解对了,您想探讨的是‘电影’本身。”

  故事结局是这样的:已经变成女性的主角,和全戏出现的所有角色一起,进入电影院观看了他们的作品。而他们的作品,名字也叫《美人》。

  林景完全能想象出来,届时将会出现怎样一幕神奇的场景——

  现实,观众坐在电影院里观看《美人》。

  他们面前的银幕上,电影里的观众也坐在电影院,观看《美人》。

  大银幕是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一条笔直的对称轴,倒映着一里一外两个世界,让他们形成惊人的对称与统一。

  银幕后仿佛不是墙壁,而是一块异次元空间,当观众注视它时,里面的人同样在沉默地注视着他们。

  观众会获得两种视角。一种是他们本身的视角——坐在下方仰望银幕。另一种是电影拍摄运用的视角——以银幕的角度俯瞰下方。

  视角错位会带来一种混淆感,这种混淆感达到顶峰的时候,主角会说一句神来一笔的台词:

  “我时常想,如果我们的现实生活是道高墙,电影就是墙上的一个洞,是供人窥伺另一个世界的窗口。”

  “你可以从里向外,窥伺现实之外不知是否存在的世界,也可以从外向里,窥伺人间的真实。你甚至可以撕破银幕,冲出窗口,亲自去寻找那个注视良久的世界。”

  主角身边明明坐了那么多人,但他说这话的时候正对银幕,直接打破了次元壁。

  “你,从窗口中看到了什么故事呢?”

  林景看到了一个疯魔导演的自说自话。

  故事逻辑不严谨,结构散乱,角色又多又杂,还有一部戏中戏公路片穿插其中,整个剧本粗看下来,完完全全的意识流和随心所欲。

  “这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电影,只是一篇随笔罢了。”他定论道,“一名导演从业二十年的牢骚和絮叨。”

  郑曜没想到他真看懂了,“我见过各种各样的人,他们身上种类不一的优秀品质,互相碰撞绽放出的多样性和美好。我见过最冰冷、最虚荣、也最骄傲、最真诚的电影工业。我见过自己的挣扎和决断……所以我想絮叨点人性,又想絮叨点电影,又想絮叨絮叨自己……我还想掺进电影本身惊心动魄的美丽,它的表达技巧、镜头美学、剪辑艺术……”

  “就像你说的,这是一部自说自话的意识流电影,它是我在好莱坞的最后一部作品,是一封告别信。我就想讲些有的没的。”

  最后他说:“没错,我正在全力以赴地拍一部烂片。”

  正因故事混杂、结构散乱、叙述意识流……集合一切烂片元素,唯一还能保留亮点的就是角色,所以他对选角如此看重。

  林景说:“恕我直言,您是打算退圈了吗?”

  “不,”郑曜说,“我打算回国。”

  林景一怔。

  郑曜叹道:“这就是我今天想同你谈的事。嘉上传媒的执行总裁倒台了,公司也受到重创,我打听到一点消息,贾氏有意把嘉上的资源整合给嘉映?”

  林景总算明白了,这位国际大导是来找他谈合作的。

  伴随着江云画的倒台,嘉上传媒垮了一大批人,但原先的底子还在。

  集团各大股东对江云画避之不及,唯恐贾夫人的身份甩他们一手屎,因此扔这个烫手山芋都来不及,没有一位想接手。正好贾元勋开始接触集团事务,就做主把嘉上传媒便宜卖给林景了。

  集团对这个决策还挺满意的,因为嘉上控股本身也是嘉映的大股东,把嘉上传媒的资源整合给嘉映,也算肥水不流外人田。

  林景的势力一跃成为业内顶尖,作为公司老总,他有资格跟郑曜平等合作。

  郑曜不了解国内形势,担心贸然回国会引起电影界各圈的排斥——以前不是没发生过这种事。所以他直接找林景合作,一方面嘉映实力足够,另一方面林景现在也是被各圈排挤的人。

  不过以上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对郑曜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从你身上看到了别人都没有的东西,这个时代缺乏精神,如果能带着那种让人钦佩的精神创作电影,可能会创作出更加惊艳的作品。”

  林景无奈道:“说笑了,我只是个普通人而已。”

  “不,”郑曜斟酌着说,“我的下一个项目,和其他任何公司合作,可能都不会太好,你是最理想的合作伙伴。我还想把你拉入主创阵营,邀请你一起创作这个项目——说实话,《倒计时》震撼了我,我相信你的能力。”

  “我能问问下一个项目是什么吗?”

  郑曜拿出手机,把一个通知文件亮给他看——“光影与和平·国际电影百年大赏”

  林景当然知道这个活动,他还和纪帆讨论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在后年举办百年国际电影节,其中一项参展单元令宣传部格外重视,专门下发文件,从各大公司选片。

  他有些惊讶,直言道:“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说白了其实是让各国自己拍形象宣传片,拿到国际影展上给自己打广告,你不会不清楚?回国第一部 作品选这种题材,你想好了吗?”

  郑曜反问道:“难道国内没有相关立项?”

  “倒也不是,但你知道国内的尿性,都抓住这个机会拍爱国主义热血枪战片,硬掰一个维护和平的口号。”林景说,“政策扶持,能讨上头欢心,还能捞钱,还能赚口碑,这个题材太万能了。”

  “你对参展一点信心都没有吗?”

  林景摇了摇头,“官方拍的《大国之路》是实打实国家形象宣传片,太正统;民间的项目又太套路。我不看好展映成绩。”

  “所以我们要自己拍。”郑曜静静地说,“我想拍一部特殊的、不一样的电影。”

  “如何不一样呢?”

  郑曜说:“我……不知道。”

  林景:“……”

  “但我能定义出成片的效果。”郑曜说,“它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足够震撼,能抓住所有观众的心。《倒计时》是近期给我带来最大震撼的作品,我不仅希望获得你的投资,还希望你能加入主创组,和我一起,把一个足够震撼的创意碰撞出来。”

  林景沉默片刻,说:“每个人都想拍震撼的电影,可是那是很难的。你知道《倒计时》为什么会有那种效果吗?”

  郑曜知道,“是啊,《倒计时》取巧之处太多了。”

  《倒计时》的震撼是多种层面、多种意义的,精密的构思,前所未见的反转,悲喜剧之间巨大的对比……最重要的还是现实的力量,纪录片的反哺加成,作品本身带有的传奇性。

  如果去掉那么多加成因素,单看剧情,虽然也能体现生命不屈的震撼,但效果会大打折扣。

  郑曜也想拍出那种震撼的效果,但他手边没有别的素材,只能从电影本身出发,从剧情和技巧方面设计。

  甚至他连技巧也不想顾及,“如果拍一部正儿八经讲故事的电影,仅从剧情层面,能不能带来那种震撼呢?”

  林景说:“郑导,我说句实话,人类文化诞生这么多年,世间的故事几乎被写尽了,我们的观众见多识广,什么样的剧情是他们没看过的?”

  “想做一部震撼的电影,从题材上就很好找,前人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经验——人性的诡谲与阴暗,星空深处的神秘和不可思议,精密严谨的构思和诡计,悲痛者的救赎,小人物的挣扎,卑微又怒放着的生命,伟大而隐秘的牺牲……”

  “单从剧情层面上,震撼观众很简单,但真正的震撼太难了,因为那些故事他们全都看过,那种震撼转瞬即逝,不会产生震到哑口无言的效果,只是收割一波廉价的感情而已。”

  “真正震撼的故事,要求创作者感同身受、发自内心。它必须先从故事出发,而不是先宣扬‘我要震撼’,当你带着这个思路创作的时候,其实已经被限制了。我很不能理解,为什么非得强调‘震撼’两个字?”

  郑曜理解他说的一切,但还是不甘心,他说:“你知道我为什么想要回国吗?”

  “为什么?”

  “待在这里太没意思了。”他叹道,“在好莱坞,我已经爬到了亚裔的顶端,被种族隔阂的板子压在头上,不得寸进。我固然可以在一部部作品中凝练自己,享受拍摄的乐趣,但这种乐趣哪里享受不到呢?”

  “于是我开始想,为什么我会在美国发展事业?哦,是因为国内的行业太落后了,这边有更多学习机会。”

  “惭愧地说一句,现在我发达了,想回去兼济天下。”

  但他同时也很害怕,怕自己多年打拼出的名声陷落在国内的泥潭里,不但没做到想做的事,反而会失足摔下,前半生心血付之一炬。

  所以他需要一部作品打开局面,这作品不必多么有内涵,但必须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影体验,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选择百年电影展的机会,也是因为一旦在中宣部挂了名号,就相当于有个护身符,他就彻底有把握回国做事了。

  林景说:“我会跟你合作,也会尽力去想点子,但不敢保证一定能有好点子,这东西太捉摸不定了。”

  “我理解。”郑曜说,“来,带你看些东西。”

  他绕到一排书架后面,这里有个小小的暗门。

  林景走进去,发现里面竟是一间古董收藏室!

  一件件古朴的旧物安静陈列于静室之中,其中不乏元青花这等价值的珍品,虽整体是灰暗的颜色,却仿佛透出奇光异彩,不疾不徐地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知道那种惊艳的点子很难想,所以准备了备用方案。”郑曜说,“这是一个海外古董回归祖国的故事,虽然有点老套,但观众应该会买账的。”

  林景听他讲了一遍,说:“如果是这个故事,对入选参展也有好处,大概率会被选中。”

  “我回国的那天,要把它们全带回去,捐给故宫。”郑曜叹了一声,“其实,我也只是为了挣一个名声,让某些人产生顾忌不敢妄动,我回国想办的那些事,没一件不得罪人。”

  “这样就很好,”林景说,“郑导,我们完全可以加深合作。”

  第70章 深渊在侧

  郑曜的剧组尚在筹备, 林景需要先回国参加《大国之路》的拍摄。

  国内娱乐圈并不平静, 江云画事件的余波远未结束, 毕竟许由咬出来的可不只几个黑幕评委而已, 更有那一长串吸毒艺人名单。

  韩铎最近就在忙这件事。他要最大限度把能石锤的那些赶紧锤死,为林景的后续计划清理娱乐圈资源,也是给自己无疾而终的警察生涯一个交代。他准备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手上的证据不是一般的多。

  林景每每看到韩铎的动作,都会有心惊之感。有些事就是这样的, 你自己做的时候天不怕地不怕,换成在乎的人, 却变得千怕万怕。尽管韩铎手腕老练, 每次都把自己的操作痕迹处理得很好,他仍旧不放心,甚至提醒他动作放缓一点,不要太在乎结果。

  韩铎对他笑道:“我好开心, 那么蛇皮的景景竟然会为了我产生焦虑的情绪。”

  林景:“……你是在夸我还是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