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有疾 第28节
作者:妙利      更新:2023-04-26 05:23      字数:8823
  虽元修总是吐槽阮虞太过幼稚, 但阮公子能成为大儒秦钊的关门弟子, 首辅赵简力荐的年轻俊杰,实则是有些真本事在身上的。他方入永昌郡时就察觉到有些不对:不仅只是蜀地的城池破败百姓艰难,且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

  他本想细致调查,实在不行干脆亮出身份向当地郡守进行询问。然就在他们一行人找到客栈住下的当晚, 队伍中的高手便告诉他, 自他们踏入庆城的第一时间就有许多探究窥视的目光遥遥跟随, 直到这会儿依旧在客栈周围徘徊。

  定是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阮虞当机立断放弃了寻找郡守的想法。能大肆派出人手监视入城人员的势力绝非寻常宵小, 若这些人就是郡守所派, 那郡守一定有问题, 找他无异于自投罗网。若这些人并非郡守的手下,那只能说明郡守已经被架空甚至自身难保, 此时去找郡守便是打草惊蛇。

  索性阮家为他安排的身份绝无破绽,随行的护卫中有几人更是历年跟着阮家掌管西南生意的大管事跑这条路子的。阮虞顶着大管事之子阮富安的名头走这一趟, 只需行事小心谨慎,应当不会路出马脚陷入危机。

  阮公子心怀忐忑的在客栈里住了一夜,幸而一夜无事,并没有什么半夜偷溜进来检查他们行礼或是往他们房间吹迷烟杀人越货的事情发生。不过他这口气尚未松的太早, 一张请帖便送到他面前——发出邀约的是庆城一位生意颇大的药材商, 根据护卫所说, 他们在西边的药材生意有接近三成是与这位齐老板做的。

  看来是要试探身份了。阮虞四书五经读的贼溜,论做生意是真的不会。好在他不傻,知道不懂装懂是绝对骗不过这些老狐狸的,便与护卫们如此这般商量了一回,确定没有大的破绽才带着人出发。

  阮公子的应对角度其实很简单但也很有效:你不是要试探我是不是来做生意的吗?那不好意思,本“阮富安”根本不想做生意,来西边都是被老爹逼的,咱就是个读书读傻了只会掉书袋还自视甚高的呆板书生。

  是以齐老板在等到这位“阮富安”软阮小爷如期赴宴,你来我往了几回后也整不会了。齐老板跟他说今年药材涨价,他能从“子曰”背到《礼记》——这一条勉强还算能听明白,大约是鄙夷齐老板不守信用。齐老板问为什么大管事不亲自来而是把这么重要的生意交给他来处理,除了第一句的“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后头晕乎乎的一通之乎者也只差把齐老板给催眠了,愣是一句也没懂他在说什么。

  最后还是趁阮小爷离席方便之际,一脸菜色的护卫小声给齐老板告罪:总而言之就是我们小爷一直以家里公子为榜样,希望拜名师考科举,因此读书读魔怔了。偏他本不是读书那块料,只知死背不会活用,阮家老爷私底下都和老爷说,小爷考科举实在不是明智之选。老爷也是没法儿了才硬逼着他出来跑生意,就是想让他历练历练,没想到他出门了非但没正常点儿,反而更魔怔了……

  家有不孝子嘛。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嘛。缺乏社会的毒打嘛。齐老板一个生了一串儿子的中年男人瞬间懂了大管事的痛。自己生的能怎么办呢,一次生意没谈好还可以下次再谈,但调丨教儿子这种大事绝对刻不容缓啊。

  不过很可惜,以齐老板看来这阮小爷的性格要扭过来怕是比登天还难。齐老爷看向护卫的目光顿时少了几分警惕多了些同情,等阮小爷继续顶着他那张冰清玉洁高不可攀的隽秀脸庞回到席间,齐老爷稍稍再试探几轮无果后就选择放过了。

  许是在齐老爷这里得到了身份认证,监视阮虞一行的人手立刻少了一大半。阮虞既是立好了人设,倒是不急不缓起来,索性就这么扮演一个“不知变通不爱做生意但为了孝顺父亲不得不心不甘性不愿的走这一趟”的商界新丁,大大方方在庆城住了两日后按照计划继续往西去。

  而越往西边,空气中的焦灼不安就显得越明显。百姓脸上渐渐有毫不遮掩的恐慌,四处巡视的兵勇捕快也越发密集。阮虞一行从一开始的被暗中监视到后头直接被拦截搜查,甚至干脆禁止入城,无一不在揭示着整个西边已经发生了不为人知的巨变,而因某些人的可以阻拦,竟然连消息都没有往外泄露出分毫。

  这是要出大事的节奏啊!眼看巴郡与西面边防交界之处近在眼前,阮虞终于抛弃了傻读书人的伪装,骑上快马与护卫们一路冲到了西桂城城下。

  西桂城是镇西军的大本营,亦是整个西边防线最重要的一处要塞。看了眼城墙上依旧完好的“程”字大旗,阮虞勉强松了口气,拿出圣旨和御赐令牌验明正身,便被一路请到了府衙之中。

  阮虞原有几分受宠若惊:虽他假假是个二品的钦差,但在实权的将军们面前着实没什么太大的分量,以礼相待就算给面子了,能这般奉为上宾实在是想都不敢想的待遇。

  及到了府衙坐上高位,阮虞就知道了这位置不是这么好坐的。原来前段时日西辽人突然对镇西军发起攻势,镇西军原本固若金汤的防线在这一波进攻对战中却轻易被击穿。西辽人几次偷袭都正好打在布放的薄弱处,以至于各处守军不得不调度支援,疲于奔命下更加不?????是气势汹汹以逸待劳的西辽人的对手。

  镇西将军程誉并不是个妄自托大的人,吃了几次败仗后立刻上书请求京中支援。然奇怪的是八百里加急的战报发出去半个月了,京中竟然一点儿回复都没有。程将军和众位将领商议一轮,排除陛下故意放任镇西军不管的可能,约莫是有人故意在暗中拦截,使消息根本无法传递出去。

  既有此猜测,他们自然继续派人试探,果然是从西桂城到巴郡到益州郡,从官道到各处小道,都有凶悍的“匪徒”专埋伏过路的信使。这些人虽穿着普通人的衣裳,但从动手的招式和手中兵刃看来绝不是普通山匪,更像是军伍中练出来的好手。

  程将军立刻就怀疑到了前蜀王的残部头上。可惜前方战事紧急,程将军光顾着战场就已经分丨身乏术,后头送信这事儿只能交由后方西桂城里的守军解决。这些天他们又试了好几回,都没法儿将书信战报顺利传出,没想到朝廷的钦差居然能到这里,可不是盼着希望了么?

  饶是阮虞早已料到西边不太平,可听到这些变故依旧是彻底傻眼了。镇西军与西辽人拉扯了几十年,绝不可能突然溃败的毫无还手之力,再结合渝州各郡还有景人帮着西辽人拦截镇西军的战报,硕大的“通敌卖国”四个大字立时在阮虞脑子里来回刷了无数遍。

  留守的镇西军将领亦是苦笑:“我们防线被击溃时就猜到是有人把布防图偷偷给了西辽,因此一边迎敌一边查证,才怀疑到一位曾与前蜀王交往甚密的偏将头上,正要抓人的时候他先带着部下直接投敌了……”

  阮虞:……

  行吧,虽说这肯定也有镇西军自己的问题,至少一个管理不善是逃不掉的,但这些都是秋后算账再讨论的事,当务之急是把战报和求援信送到临京,并在援军到来之前尽量守住西桂城不破。

  “送信之事我来想办法。”阮虞脑子转了几圈已经大概有了主意。算是他运气好的用了商队的名义一路招摇着过来,且为了以防万一并没有将所有随从都带进西桂城,而是让阮家的护卫留守在距离西桂城六十里的一处小镇,依旧打着收购药材土产的幌子正常活动。

  如今这层身份正好派上用场。他立刻挥毫写了封信交给一旁的侍卫,又接过将领递上来的信件一并交给他:“如何遮掩你们肯定比我有经验,总之咱们不是往京城送信,而是和庆城的齐老板生意往来。咱们也没来过西桂城,是在石方镇采购到同品质的药材却比他那儿给的价格便宜了一半,因此问问他到底是何意给咱们阮家随意涨价,是不是故意为难本小爷,是不是不给阮家面子。”

  侍卫心领神会,揣了两封信转身去了。而阮虞刚坐下喝了口茶,就见一名士兵跌跌撞撞的冲进来,来不及擦一擦脸上的血污,跪倒在地嘶哑泣道:“庞将军,我们……又败了,程将军在战场上受伤不知所踪,西辽军已经打到西桂城下了!”

  第45章 北门激战

  原本固若铁桶的西桂城在西辽人无休止的进攻中渐渐变得岌岌可危了起来。

  与阮虞介绍情况的庞将军已是西桂城守军中的最高将领, 既是仗打到了家门口,他自然没法儿再坐得住,只匆匆与阮虞打了个招呼便披挂上阵带着亲兵登上城楼亲自守城。

  隔着不算远的距离, 厮杀声呐喊声听的人心里直发慌。阮虞也是坐不住了, 招来留下侍奉的小兵问道:“我可以去城头上看看吗?”

  小兵愣了愣,有些犹豫道:“大人要去自然是能去的, 只是城头虽然相对安全, 但偶尔会有流矢射过来,且看也没什么好看的,都是一片血肉模糊……”

  小少年显然习惯了他口中所说的“血肉模糊”, 而是担心阮虞受不了。阮公子顿时心中愈发不得劲,挥了挥手坚持道:“麻烦小哥, 带我去看看吧。”

  少年小兵只知这位年纪轻轻的书生是京城来的大官, 连庞将军都要对他行礼的, 且他刚刚还想法子替镇西军送信了, 自然不会违逆阮虞的要求。随着一步步走上城墙, 扑面而来的血腥味直冲的阮虞脸色发白, 往日里只在书本中一两句话便写尽的一场战役,只有亲身体会才能知道其中的残酷与悲壮。

  阮虞并没有去打扰庞将军指挥作战, 他亦知道自己在这里帮不上什么忙。镇西军镇守大景西垂多年,哪怕失去主将依旧能沉着冷静的应战, 箭矢如飞蝗般射向护城河对岸的敌人。然前仆后继的西辽兵只比镇西军的箭矢更多更密,乌压压一大片根本望不到头。

  “其实那些不是西辽人。”一旁的小兵突然轻声道:“一小半是他们从别的部落掳的战俘,一小半是从咱们大景掳过去的百姓,再有一小半是原本边境附近村落的村民, 这些人被西辽人拿来推在最前面消耗咱们的武器, 等咱们的箭射的差不多了, 他们的精锐才会上来攻城。”

  “那不能不射吗?”阮虞知道自己问了个傻问题,但还是没忍住问出了口。

  小兵果然摇了摇头:“如果不射箭,他们会让这些人立刻在护城河上搭浮桥,那就能直接攻城门了。好歹是拖延一下他们的脚步,咱们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

  小兵假意轻松的扯了扯嘴角安慰阮虞:“大人放心,虽然这次仗打的艰难,但这两年朝廷从没缺镇西军的补给,咱们箭矢兵器都有呢。”唯一不够的其实是人手,先前战场上已经折损了太多将士,不久前连主将都折了进去,镇西军如今非但兵士不足,士气更是岌岌可危。

  阮虞默默了闭了闭眼,跟着小兵往回走,忽然驻足问他:“西桂城除了军人,内城应还有不少百姓壮丁,可否招募他们一起守城?”

  小兵小小年纪却是十分稳重,想了想点点头,看向阮虞的目光多了几分肯定和敬意:“其实边城的百姓多是有这份自觉的,只不过咱们西桂城太平了二十多年了,往年就算有些小打小闹也都在边境那头,从未扰到内城去。此次情况危急,先生若是要进内城招募兵勇,小的便去和将军禀告一声,想来将军会同意的。”

  阮虞看着少年伶俐的跑走,心中愈发五味杂陈。一时觉得自己果然百无一用是书生,平时自负国士之才是多么可笑;一时又莫名涌起一股义气,是愿意与这些将士们和西桂城同生共死的信念。

  他武艺一般,更不会带兵打仗,也没法变出一支大军救西桂城于水火。但至少动员演讲这种事他可以做啊,安抚百姓情绪,让他们成为镇西军的助力而不是拖累,或许就是他能帮上的最大的忙吧。

  如小兵预料的那样,庞将军完全同意阮虞在城中动员,但不必现在就将人带到战场,而是先做好动员和组织。为此专门派了位偏将过来协同,阮虞负责讲道理,偏将负责紧急训练,力求在需要百姓们上的时候他们至少可以大无畏的走上城头将手里的刀捅进敌人身体里。

  阮虞的口才确实是很有一套。别看他在元修和赢天青面前总是吃亏,实则学问做到他这个程度,逻辑表述也绝不会差。他咬文嚼字能文绉绉的让齐老板当场睡着,娓娓道来能触类旁通的让皇帝陛下连连点头,若要接地气的喊口号煽动情绪,他也完全可以做的完美。

  花了两三天时间讲话讲到喉咙沙哑,得到的成果也确实不负他的努力。内城的百姓被镇西军保护这么多年本就对镇西军有极强的归属感,如今镇西军战况危机,他们帮助镇西军也就是帮助自己,他们不仅是为国而战,他们也是在为自己的生命而战。

  协助的偏将对这位年纪轻轻的钦差大人也难得的另眼相看起来。虽然真到了必要时刻不必阮虞提醒他们也会要求城中百姓参与守城,但和现在这样百姓们气势激昂恨不得立刻上场杀敌、大妈大娘主动包揽了一应洗衣做饭等等杂事、城中富户更是立刻就把所有护院小厮打手全部拉出来塞给镇西军的场面相比,那种强迫上战场的场面到底是比如今这样要难看的多。

  有了百姓们作为后盾,阮虞虽疲惫却也满足。这一夜好歹是睡了来到西桂城第一个好觉,只没想到清晨天未亮,急切的梆子声就将全城都惊醒了。

  西桂城北门告急,其余各处守军亦吃紧无暇分丨身救援,只有让临时组成的百姓兵顶上了。

  这可比阮虞和负责训练百姓的偏将预料的早了太多。阮虞咬咬牙跟着一块儿换了套软甲,提着刀背着弓就往城头上跑去。

  心中突然冒出的想法却是:还好当初与表弟赢天青斗智斗勇时?????跟他学过一些实战的招数,真到打仗时用剑的效率可太低了,不如狼牙棒锤或者大砍刀劈来的痛快。

  他那时对狼牙棒和大砍刀这种既不君子也不优雅的武器是十分嗤之以鼻,然而被赢天青狠狠收拾过一回,不得不承认小表弟说的有道理,愿赌服输的学了一套据说招数简单但十分实用的近战刀法。阮虞捏了捏刀柄打起精神来,如若真到近身搏斗的地步,就好好检验一下自己的刀法有没有退步吧!

  厮杀声就在耳边,借着晨曦微光看去,护城河上已经搭起浮桥,西辽人凶悍的撞击着城门。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并没有装配云梯,否则上下夹攻更难以支应。

  “用弓箭没用!石头呢?砸下去把浮桥砸断!”一名将领嘶声叫喊。

  “来了来了!”一连串脚步声杂乱却坚定的冲上来,一块块巨石由一双手传到另一双手,最终重重砸向护城河上的浮桥。

  “火油!火折子!烧死他们!”

  “再来一个!”

  “看准了再砸,别浪费了,诶你们是哪个队的?怎么这么面生?”

  阮虞看着回过头来对他咧嘴笑出一口白牙的中年汉子,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却是一旁的另一个大汉——阮虞认出他是内城最大酒楼的大厨——同样回以一个爽朗的笑,朗声应道:“我们是内城队的,有我们在,咱们镇西军就不会输!”

  那中年士兵大约想了想才明白过来什么是内城队,只还没来得及继续说话,又是一阵喧嚣声,好容易砸毁了一座浮桥,在西辽兵不及伤亡的疯狂进攻中又有一座浮桥即将被建起,而城门已被撞的开始摇摇欲坠。

  “弓箭手射人,把撞门的赶紧弄死,剩下的继续砸浮桥,大家不要停!”

  将领们扯着嗓子指挥,底下无论士兵还是百姓都绷紧了神经,生怕自己慢一点,就让西辽人多一分可能。

  元修甩了甩搬石头搬到酸软的胳膊,拿起长弓拉满弦,三支箭同时发出,城门口推着攻城车撞门的西辽兵立时倒下去三个。

  “哟,箭法不错!”指挥的将军冲他比了个拇指,给他空出位置:“来,就是你,继续,干这帮狗娘养的!”

  阮虞咬着后槽牙站了过去,三支箭射出,又是三支箭,只这回下头有了准备,一支箭落了空,倒是反射过来一支箭,若非旁边的将军眼疾手快拉他一把,估计他的脑袋能射穿一个洞。

  阮虞惊出一身冷汗,一旁的将军不以为意的拍拍他的肩膀,自己也拿起长弓和对面对射,一边安慰他道:“没事继续,除了会射箭还得会躲箭,你这还有的练呢。”

  阮虞被他带着伤口血水的手一拍,狂跳的心竟莫名就平定下来。挪了个位置重新站好,依旧弓弦拉满,毫不犹豫的将底下的敌人射个对穿。

  时间慢慢溜走。直到天光大亮,西辽人终于发现占不到任何便宜,悻悻的选择暂时退兵。阮虞大松了一口气力竭的瘫倒在地上,一直在他身边游走指挥的将领笑着过来蹲下:“你小子真不错,怎么之前没发现咱们队还有你这么个人才,要不要给本将军当个亲兵?”

  与此同时,晚一步才知道钦差大人居然亲自涉险上战场的庞将军终于赶到,才找到阮虞倒在地上的身影吓的差点儿心脏停跳以为陛下钦差交代在这儿了,就听到手下季将军这么一句招揽的宣言,两枚大白眼差点儿没翻上天。

  第46章 点兵

  阮虞在西桂城随将士们搏命之际, 皇帝陛下也终于收到了历尽艰险送到临京的密函奏章,而从福元坊抓捕的西辽人与蜀王旧部在经历过一轮又一轮严刑讯问后,终于吐出了更多有价值的消息。

  大景的西侧防线已然岌岌可危, 派兵驰援刻不容缓。最近也是最简单的办法是让驻扎京郊的征夷军前往, 然而元修才提出这个想法,就遭到朝堂上的一片反对。

  甚至征夷将军萧斌也是不赞同的。缘由亦很直白:打仗未谋胜先谋败, 万一征夷军因某些原因并未在第一时间击溃西辽人, 或是西辽人突破的速度过快正好和征夷军错过,那临京就将直面西辽大军,仅靠二十万禁军和不到五万的五城兵马司根本抵挡不住西辽铁骑的冲击。

  西线失守是大景无法承受的损失, 但临京失守更不能接受。征夷军必不能动,即使要动也须得前方战局稳固后确定临京的安稳再动。

  那么剩下唯一一个选项就是镇北军了。早两年北晋边军几乎被赢威赢天青父子锤爆, 之后又有陛下逼着北晋将自家大将李儒深下了大狱, 这两年镇北军除了打打马贼土匪就是休养生息。而陛下对镇北军向来优待, 给的给养只有多的没有少的, 两年来镇北军积极练兵扩充实力, 如今除了新兵的战斗经验尚且不足, 其余已完全不输于之前巅峰状态的战力。

  元修不知道让镇北军去更合适吗?他当然是知道的,他只是不想让阿青又一次离开。战场上随时随地都有意外发生, 谁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来。

  他害怕,甚至因害怕而违背了帝王因遵循的原则。只是朝臣并没有给他任性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他亲封的镇北军统帅、如今的忠烈王“赢青玥”在朝堂上自请率军救援,请陛下勿要耽搁战机,如今每多浪费一刻钟, 就意味着西桂城和整个渝州的百姓多一份危险。

  元修只能同意了。眼神紧紧缠在那挺拔的身影上, 有太多话想要交代她, 要她承诺保护好自己绝不上去拼命,要她承诺就算打仗打输了都没关系但人一定要好好活着回来。

  但他知道这些没用,哪怕说了她也只会敷衍点头,而事实是,他的阿青从来向往的就是战场,为家国而战哪怕马革裹尸亦是光荣。

  说那些话,岂不是让她当一个没用的将领,当一个不负责任的军人?他的阿青不会的,他又何必说这些屁话为难她呢?

  于是皇帝陛下只看着她,良久才艰难找回自己的声音,轻声却坚定道:“拟旨,忠烈王即刻赶往镇北军领军西援,一应辎重补给由赵卿亲自负责不得有误,六部皆以此次战事为准,凡有推诿刁难办事不利者决不轻饶。”

  赢天青迎着他的目光,给了他一个镇定的微笑。她知道元修的心,而她同样知道元修亦知她,会放她去做她该做的事情。

  京中琐事不必赘言,赢天青和青玥带着陛下圣旨和一队人马快马加鞭赶往镇北军驻防的列城。如今镇北军最高将领是老忠烈王赢威的副将狄将军狄秋,他早一步接到京中加急传来的圣旨,已然整理好队伍等待主将的审阅和选拔了。

  以及,他内心还有一丝紧张,或者说保留。虽说赢天青和赢青玥都是他们看着长大的,但赢天青跟着老将军赢威上过许多次战场,其中作为领将指挥作战的次数亦不少,对于他的布战智慧大伙儿绝没有二话,都是心服口服的。但赢青玥大多时候都只是跟在赢天青身边,或是做斥候和刺杀的任务居多,大家认可她是镇北军继承人不假,但上手就要带着镇北军精锐去并不熟悉的西境战场作战,对赢青玥的能力实在是个巨大的考验。

  虽是心中忐忑,但狄秋仍是忠心耿耿的准备好了一切。他也想得清楚,赢青玥并非是个妄自尊大的人,既是在战场上实打实拼过,便知道行军打仗不是儿戏,若是青玥自己没把握,定会向他们这些叔伯好好请教,他们也只管用心教导就是。

  然终于等到赢青玥到来,遥遥看着高头大马上挺拔身影越来越近,狄秋并一众将领的眼眶却越来越热越来越湿。其中几位粗糙汉子甚至忍不住揉了又揉泛红的眼眶小声问道:“这……真的是青玥?怎么看着和咱们小世子那么像啊?”

  可不是太像了?赢世子那套熠熠生辉的特制明光甲穿在如今的忠烈王身上同样服服帖帖大小合适,手提一把长槊亦是赢世子惯用的。背上背的是赢世子那把紫衫木金弓,便是□□骏马亦是赢世子亲手养大的三匹骏马中那一匹性子最高傲然速度最快最聪明的踏雪。

  除了那张脸——赢天青和赢青玥的相貌到底是不同的,前来迎候的皆是对他们兄妹二人极其熟悉的赢家旧部,对着那张脸看了又看,终于踏实又有些遗憾的确认,这位着实是换上男装的赢青玥无疑。

  至于跟在赢青玥身后披甲蒙脸的亲卫就理所当然的被大家伙儿给无视了。行礼参见宣读圣旨过罢,回到军中同样兴奋不已的忠烈王与各位旧识少叙几句,转到军帐列位坐好,立时开始商量起前往西桂城的事宜。

  赢天青一上来并没有急着部署行军,而是先询?????问起兵力后勤补给。只这一条就让包括狄秋在内的许多将领放心了一半:可见她是个稳重沉着有成算的,并没有想着一股脑儿往前冲。

  对军中战力有了大概了解,赢天青默默点头,倒比她预料之中还好些。接着便是一条重点:“本王此次要带走近乎一半的兵力,包括贺将军的前哨先锋军,狄将军的左营三十万人,斥候营一半人手以及整个麒麟军。其中斥候营由本王的亲卫阿碧负责,麒麟军由本王亲自率领。”

  赢天青环视帐中众将,见他们脸上并无诧异或反对,便点了点头继续道:“家里由龙将军、戚将军与常将军留守。大军拔营的动静瞒不了对面,三位将军需小心应付,别在对手面前露了怯。”

  被点名的几位将军纷纷站起来拱手应诺,这般配置与他们之前商议的并无不同。先锋军行军迅速灵活机动,最适合快速奔袭增援西桂,狄将军为人沉稳各方面能力十分均衡,只需先锋能拖住西辽人一日左右,他便可以带领左营押后赶到,给西辽人一个包饺子待遇。斥候营既是镇北军压箱底的镇军之宝,如此重要任务自然少不了他们出动。那位沉迷莫测沉默寡言的阿碧姑娘,观其动作明显就是从斥候营里练出来的,由她带领斥候营便十分妥帖。

  而麒麟军是直属镇北军主将的精锐中的精锐,如今赢青玥入主镇北军,也需要带领他们参与实战多多磨合,将来才能在战场上发挥他们真正的力量。

  至于留守家中的三位——龙将军、戚将军和常将军三位各有所长互为犄角,同时也是互相制衡。当然,最大的便利是对面如今正乱成一团糟,自李儒深被调走后北晋一直没有找到一位能够真正服众的将领主事。镇北军趁着这空当发挥优良传统往对面的聊城撒了一大把密探,最新传回来的消息是李儒深走后北晋朝廷派来的第三位督军刚刚憋屈的离开,城中将领一边勾心斗角争权夺位,一边已经准备好了联手架空即将到位的第四位督军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