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有疾 第24节
作者:妙利      更新:2023-04-26 05:23      字数:6871
  众侍卫:……

  ……要不要这么拼?就最后一支箭了,明明用刀砍断或者用枪挑飞都可以的,犯得着拿自己的命来挡吗?

  而那张年轻面庞缓缓倒下之际,依旧瞪圆了双眼执着的张开口,努力嘶哑着喊出那句话:

  ——“有刺客!护驾!”

  作者有话说:

  赢天青:这人怎么抢我的戏份!

  元小修:抢得好!谁挨箭也不能是咱俩

  ****

  第35章 将计就计

  皇帝在猎场遇刺绝对是了不得的意外。好在皇帝陛下安然无恙, 却也大发雷霆的终止了狩猎,让三司并平国公萧斌一同彻查此事。

  原本热闹的氛围顿时阴沉焦躁了起来。侍卫们在林子里找到了刺杀陛下的凶器,是一套做工精细的连丨弩机关匣, 由极细的天蚕丝缠在扳扣上, 另一头连接在陛下行进的必经之路。从树上的痕迹看来安装到触发约莫不过一盏茶时间,应是逆贼先看到陛下往这边来才装上机关匣, 只等陛下路过时便有十数支箭在一瞬间自动射出。

  侍卫们的回忆也能佐证这一推断。事发突然, 大伙儿都觉得是冲着陛下来的,其实回过头想一想,箭矢发射只是一个方向, 并没有全部瞄准陛下要害。除了第一支箭尤为强劲,后续箭矢的速度一支比一支慢, 力量也逐渐变轻, 显然不像人力所为, 倒和机关的效果相符了。

  “那里有树木遮挡, 正好形成一处死角, 换防和巡逻的守卫并未察觉有人经过, 周围也无其他打猎的队伍。”负责报告的大理寺少卿战战兢兢,他们这位皇帝陛下可不是个好脾气的, 这许久连个人影子都没摸着,一顿训斥怕是躲不掉了。

  元修却没像他想象中那样无能狂怒, 而是踢了一脚地上的匣子问道:“这可不是随意哪个首饰店或玩器作坊能做出来的,工部呢?将作监呢?他们统管天下手艺匠人,就查不出一点儿信息么?”

  周少卿面上更苦,头垂的更低:“这机关匣上有残存的铭文火印, 乃是收录宫中的前朝遗物, 按说——”

  他停下来沉默, 元修就明白了:“你是说这东西按说应该在宫里,就算流传出去也是宫中赏赐,该从内库记录中查?”

  少卿大人点头。

  “那就查。”元修并不避讳,给了陈公公一个眼神,自有人前去查验宫中的账册。

  “除了这些就没有别的么?”皇帝陛下语气还算松弛,可少卿绝不敢丝毫放松,想了想道:“林中痕迹混乱,要分辨出刺客的行迹还需时间。不过臣倒是想去找刘公子聊聊,不知……”

  “怎地?吴少卿难道怀疑我儿?”

  皇帝陛下还没出声,先有一人忍不住怒道。众人转头一看又默默的转回来:原来是救了圣驾的刘公子的亲爹太常寺卿刘大人,老子为儿子鸣不平,那就没事了。

  周少卿不卑不亢,只坚持道:“臣并没有怀疑刘公子什么,不过是想与刘公子聊聊罢了。且臣听说刘公子受的不过皮外伤,另有些惊着了,倒不妨碍与臣说说话吧。”

  他一句没说怀疑,实则处处是怀疑。刘公子是个文弱书生而非习武之人,却跟着陛下狩猎的队伍走——总不是为了让陛下看他平平无奇的箭法或抽冷子吟诗拍马屁的,这是第一重怀疑。遇上刺杀箭雨后非但没有吓坏了他,还让他正好“截”住杀伤力最弱的一支箭以轻伤换来救驾大功,这是第二重怀疑。最后还有这一匣子箭矢,好歹是为了刺王杀驾用的,居然连个毒都不淬,实在是非常说不过去,非常值得怀疑。

  与其说这是一桩形同儿戏的刺杀,倒不如说更?????像是为了博个救驾之功特意设下的局。若非心知刘公子乃至刘大人一家都没这个胆子也没这个能耐,这会儿少卿大人就不是去和刘公子“聊聊”,而是要将刘公子拿下处以严刑了。

  周少卿实有把握,刘大人却是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自家儿子几斤几两他能不知道?真有这能耐闹出这么大动静早该当上状元郎了,还能落榜两回在家蔫儿吧唧的苦读?

  不过看着陛下的神色,显然是被周少卿诱导着有了疑虑,刘大人便不好直接拒绝周少卿的要求。“哼”了一声生硬道:“周少卿要问便问,只是我儿性子单纯又有伤在身,少卿可别故意折腾,让他懵里懵懂的认下什么莫须有的罪名来。”

  “刘大人放心,臣以项上人头担保,绝不会让公子蒙受任何冤屈。”周少卿拱手致意,心中却默默加了一句:“但也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犯人。”

  “既如此,那就去聊聊吧。”皇帝陛下一锤定音:“刘公子救驾有功,朕会让御前女官随行伺候,刘卿放心就是。”

  有皇帝陛下作保,刘寺卿再无不满。不用再面对陛下龙威的周少卿亦是逃出生天的错觉,行礼转身疾步往刘公子暂且休息的行宫后殿走去。

  跟着他一块儿的还有陛下身后一位赭石色骑装的女官——便是最初跟在陛下身边的两位蒙面女子中的一位。早有消息灵通的朝臣已经打探过,两人中有其一是乾元宫的掌事女官,唤做阿碧姑姑的,实属陛下心腹,地位怕是比陈公公都略高一筹。另一位不知姓名职位,亦有小道传闻说是陛下特意给阿碧姑姑找的贴身侍女,据说武艺极其高强,能轻易掀翻十几个侍卫,是阿碧姑姑这次狩猎特意带出来捉刀的。

  想来这会儿跟着去的那位就是阿碧姑姑,另一位既是武艺高强的侍女,留在陛下身边护驾倒也周全。这些许旁枝末节的信息在诸位大臣的脑中划过又被他们弃之脑后,有这功夫不如先琢磨琢磨到底是谁活的不耐烦了干出刺王杀驾的事来。

  那要说嫌疑人也真不少。先是明帝一脉,从禁在皇陵里的两位庶人到各路被贬被抄的宗亲就没有不恨陛下的。其次是陛下登基一年砍杀的各家豪强,总有同气连枝的亲朋好友对陛下的雷霆手段心存不满想要报仇的。若是再加上北晋西辽南越诸国的虎视眈眈,听闻陛下出宫便秉承着“就算弄不死你也要恶心你”的想法故意来这么一招也不是不可能——

  这么一想,要陛下命的仇家还真不少呢。不过无论哪一条仿佛都与刘家和刘公子沾不上边:刘寺卿虽不算陛下心腹嫡系但也是个直臣忠臣,刘公子更只是个普通文人,无论是已经圈禁的前王爷还是树倒猢狲散的曾经权贵,更或是远在天边的异族敌国,似乎都没法儿和这父子俩扯上关系。

  难不成刘公子真能靠着巧合做成今天的举动么?众位大臣苦苦思索。要说嫌疑最大,那还得是守陵的那两位前任王爷,俩人虽然被贬被圈,但到底在地方经营日久,陛下派去收编周地与蜀地的官员到如今都还没能彻底摆平两位王爷留下的烂摊子,要是他们真和藩地的死忠心腹联系上了策划刺杀陛下,还真有可能让他们得手。

  唯一的破绽在于,此事只可成功不可失败,既是有这能力,绝不该把手段做的如此粗糙……

  “陛下。”女子清脆嗓音打断了大家的思索,才去了不久的阿碧姑姑和周少卿已经联袂而归。周少卿脸色略复杂,说不好是惊叹还是感慨还是无奈。倒是阿碧姑姑一拱手直接道:“刘公子一无所知,应当不是作案之人。”

  “哦。”皇帝陛下点点头,就这么没了下文。

  刘寺卿自是大松了口气,不少朝臣亦露出点儿礼貌的轻松笑意来。唯有刑部和别的几位精通刑讯的官员皱了眉:女官这话看似洗脱了刘公子的嫌疑,但真追究起来,“一无所知”和“不是作案之人”,可跟“与本案全无干系”不是同一回事啊。

  到底是女官言语缺乏谨慎还是背后另有别的深意?几位大佬下意识的瞅了瞅陛下的表情。却见皇帝陛下仿佛发起了呆,过了一会儿突然道:“时候不早了,虽查案要紧也不能饿着各位爱卿,要不让膳房传膳吧。”

  这就……传膳了?各位大人完全被陛下的神转折打蒙了,不过心思一放松,也察觉到时候着实不早,他们都已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三司的搜证还没结束,各位大臣暂且忍耐,在行宫休息片刻。”不然要是身上夹带了关键证据的,一旦回家可有的是办法销毁,到时三司再有怀疑也极难查证了。皇帝陛下继续下令道:“女眷就在隔壁殿用,请贵太妃多加关照。至于三司的诸位——”

  皇帝陛下轻描淡写道:“连朕在内的这么多人等着你们给个结果,想来你们是吃不下饭的吧?既如此就别吃了,赶在晚膳结束前,多少要让朕听到点儿有用的消息。”

  这时限一出,别说陛下不让吃,就算陛下让他们敞开了吃,几位主官也确实吃不下了。急忙起身行礼应喏,又向周围同僚讨饶的拱了拱手,一撩衣摆的一溜烟儿往现场跑去。

  就算眼神不好看不出嫌犯的行迹,难道还不会监工么?早一刻查到证据就早一刻解脱,真要查到最后都一无所获,陛下的处置可不是开玩笑的!

  皇帝陛下先行落座,倒是不再搭理诸位朝臣,反而关心起阿碧姑姑来,颇为好脾气的问道:“你是在这儿陪我用膳,还是去隔壁女眷那边?”

  阿碧姑姑小声回了句什么,便被陛下拉着手同坐在他身侧。饶是此时此刻所有人脑袋里都塞满了关于刺杀案的各种细节和推测,也不免被两人熟稔的动作惊呆了。

  莫非这次非但有陛下遇刺,还能再见证一位贵人的上位吗?这可他爷爷的太刺激了吧?!

  作者有话说:

  元修:嘿嘿,还有更刺激的再后头呢

  第36章 人赃并获(捉虫)

  朝臣们苦中作乐的探究八卦并未持续太久。约半刻钟后, 就听殿外一阵凌乱的脚步声传来,原是大理寺卿带着几名捕快打扮的人疾步走了进来。

  大理寺卿王大人年近古稀,早已是半养老的状态, 如今的大理寺大部分公务皆是少卿周大人在管着。大伙儿看着须发花白的老大人气喘连连满头大汗的模样都不禁有些同情起来——着实是老大人点儿背, 正碰上陛下心情不好将三司一块儿发落了,老大人一把年纪了还得饿着肚子在外头奔波。

  王大人本有些驼背, 这会儿因喘的厉害愈发佝偻着。向陛下行礼毕, 老大人苦着一张老脸期期艾艾禀告道:“林中发现了歹人的脚印和些许随身信物,须得请陛下过目才好。”

  正等着听进展的大人们一愣,心中暗付:怎地, 这还涉及机密了不成?也不知是宫闱呢还是宗亲呢?宫闱应该没什么,毕竟陛下的后宫连根毛都没。至于宗亲——

  想想这会儿正苦哈哈守陵的那几位, 各位大人在心中摇头:陛下可从不掩饰对那几位的厌恶, 要是真能石锤了宗亲更好, 非但不必藏着掖着还得广而告之昭告天下, 正好有理由把人给办了。

  元修闻言眨了眨眼, 一瞬间露出个复杂的表情。赢天青在一旁看着, 说不出是哑然多些还是惋惜多些。便听皇帝陛下淡淡道:“事无不可对人言,卿只管说来就是。”

  王寺卿脸上更苦, 一滴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在行宫的地砖上砸出一团浅浅的水渍。下意识看了看左右, 试图再劝陛下一句:“此事……实在是,要不陛下您还是亲走一趟吧?”

  元修是个什么人,拉着不走打着倒退的主儿。他越是这样说,皇帝陛下越发往后头一靠, 一副“你能拿我怎地”的欠揍表情道:“王大人要是不愿说, 就带着人继续查, 查到能说为止吧。”

  这是杠上了呢。大臣们不明所以,哪怕真涉及什么皇家秘闻之类,陛下都不在乎泄密或是丢脸,王大人索性就成全他呗?

  王大人死死皱眉,犹豫片刻到底是选择了妥协,不过仍是向前走了两步,压低了声音道:“臣等方才在林中……”

  老头儿声音本就含糊些,这一低声,可真听不清在说什么了。陛下有些不耐烦的起身作势往下走,旁的大人们也恨不得竖起耳朵来听个真切。然就在瞬间风云突变,聚精会神听着的大人们只闻得“叮当”几声脆响,晚一步在反应过来自己眼中看到的到底是什么!

  在陛下往下走的同时,王老大人身侧一名捕快突然暴起,另有一个黑雾般的人形仿佛是从王大人身下?????的影子中突然冒出一般,后发先至竟比捕快还迅速,皆是直冲陛下面门而来。

  与他们同时发出的是他们手中的暗器。于各位大人眼中所能看到的是若隐若现反射的烛光,却根本看不清楚有多少是什么,快的直让人避无可避。

  淬毒的骨钉与飞镖,以及一前一后奔袭而来闪着寒光的匕首。近处的侍卫尚来不及呼一声“护驾”,甚至有两位惊的呆住,原本坐在陛下身侧的蒙面女子却已经从不知何处抽出一把大刀,几个刀花将暗器全部打落。随即又有几个黑衣人凭空出现,与另一位站在陛下身后的蒙面女子一同出招,飞快的将两名刺客打翻在地。

  他们打人可不止是打倒。两个呼吸间便把刺客的全部关节连同下巴都给卸了,熟稔的像是练过千百遍,又镇定的仿佛早已预知到这一刻。

  这一系列变故看似复杂,实则不过短短一瞬。及诸位大人们回过神,刺客已经躺在地上连□□声都发不出来,而侍卫们唯一能做的便是跪地请罪,背生冷汗几乎湿透了衣衫。

  “呵,果然是南越遁术。”

  脆生生的女声带着些自信笑意,轻松愉悦的打破了凝重的气氛。众人循声望去,便见那位蒙面的“阿碧姑姑”讥诮的用刀背拍了拍其中一位刺客的脸颊,看着黑衣暗卫熟练的将刺客牙齿拔了把牙缝里的毒囊取出。明明是血腥残暴的一幕,连些许朝臣都忍不住皱了眉,她却施施然收刀入鞘,武器随手丢给身后的黑衣暗卫,大咧咧掏出块帕子擦了擦手,坐回原位端起茶杯喝了起来。

  一旁的皇帝陛下竟也笑了。先伸手执壶给她杯中续了些茶水,才转头看向台阶下乱糟糟的场面。

  侍卫们护卫不利,回宫后少不了惩罚敲打。简单吩咐两句将人挥退,元修看向瘫软在地的王寺卿,眼神像是在看一个死人。

  “王大人可有什么话要说?”

  王大人蜷缩在地,死死的闭上眼睛。他本不想赌的,可是有把柄在那些亡命之徒身上,逼不得已作此一搏。他亦以为在被逼起事时已经想明白后果,可当真被抓个人赃俱获,他心里唯有恐惧,无边无际的恐惧彻底将他淹没。

  元修显然没有这个耐心等他慢慢磨蹭。

  “王大人年纪不小,昭狱的刑讯估计是受不住。”皇帝陛下居高临下的看他,说的十分体贴,语气却冷如寒冰:“大人尽管慢慢想好怎么编,朕有的耐心等。”

  他忽而轻浅的“哼”了一声,像是笑了:“想来看着你一家老小将昭狱的刑法都挨上一遍,就知道该怎么说了吧?”

  “臣——”王大人猛地抬头,颤抖着须发抖落不知是惊惧的冷汗还是悔恨的泪水,哑着嗓子悲戚:“臣招,臣什么都招了!”

  事情其实并不复杂。他一边说,大人们已经差不多能猜出全部。

  王大人是当今陛下从厉帝手里“继承”来的重臣。老头儿为官还算不偏不倚——或者说“油滑”更合适,哪怕在厉帝大肆清洗文帝一系老臣的那段日子,他也并未旗帜鲜明的站在厉帝这边,手上也没沾染什么罪孽。

  于是到天庆帝登基,他并未受到什么牵连,依旧当着他的大理寺卿。然而陛下和许多朝臣并不知道的是,他的嫡子早已和先蜀王交好,原是蜀王放在京中打探消息的一枚闲棋,等到蜀王被圈禁,又成了蜀王联络外界密谋造反的中流砥柱。

  老王大人就这么被拖下了水。先是为了保住儿子不得不暗中向那些蜀地和周地潜伏而来的死士透露些许消息,随着消息透的越多便越发深陷了下去,但凡这些人被抓去审讯,老王家绝对逃不过一个抄家流放菜市口问斩。

  他一直知道这些死士意图刺杀陛下,好在宫中守卫森严难以下手,他暂时还算安全。直到这次陛下突然宣布外出狩猎,蜀王他们哪怕猜到可能是个陷阱也并不肯放弃这个好机会。总归两边都是将计就计,端看谁布置的更严密下手更狠辣刁钻了。

  为了这次的计划,蜀王周王一系的全部力量可谓倾尽全力,先是花大力气顶替了猎场和行宫的侍卫下人,安排了大量刺客,还派出周王手下一位研习过遁术的隐匿高手确保万无一失,定要让陛下有去无回。

  且他们也并不是纯然孤注一掷,而是另安排了几条后路。没想到陛下知晓的信息显然比他们认为的更多,自萧国公先一步将围场的侍卫全部换了个遍,他们就知道事情约莫是不成了。

  萧国公干的可不仅是换防,还将围场连同所有侍卫仆人分开关押统统搜查,用不了多久就能搜到他们准备用来刺杀的武器和行头。而他们准备好撤退的路线也都安排了征夷军巡视,唯有其中两处十分隐秘的丛林小道无人把守。问题在于萧国公把所有人的动向盯的死紧,一有妄动立刻拿下,必要时先斩后奏,他们根本找不到借口逃离!

  要么是等死,要么是铤而走险。死士虽不畏死但没人想死。他们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制造混乱趁机溜走,而猎场上最好的混乱不就是皇帝遇刺么?

  仅靠唯一一个修习遁术躲过征夷军搜查的死士杀手是不够杀死皇帝的。遁术虽能隐身,然一旦近身就会完全暴露在人前,甚至只要动了杀念,有些敏锐的侍卫光靠杀意都能察觉到他的存在。

  好在他这回的任务也不是要杀死皇帝,而是随意制造一次意外再随意牵连进几个不相干的人,无论陛下是立刻回京还是着三司来人搜捕,他们都能获得一线生机。

  他们这样做了,也几乎成功了。刘公子懦弱耳根子软,轻易被哄去了“救驾”,陛下着调查此案,随着人员奔走,他们终于想法子次第逃出生天。

  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以为的逃出生天,其实是这天罗地网的最后一环。两条僻静山路不是无人看守,反而是看守的人比他们的能耐更上一层,顺着他们回程的路线摸到了他们的藏身之所,几个黑衣人仿若死神降临,将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而随后跟来的征夷军大部队手中通明的火把,更是将他们最后一丝侥幸彻底毁灭。

  ——后头这些王老大人其实并不清楚。他所知的是那位来无影去无踪宛若鬼魅的杀手突然出现要他带着自己和另一位伪装成捕快的刺客前去面圣,与陛下越是靠近越好。他虽猜到这两人的打算,但刀子抵在后腰,他到底是屈服了。

  作者有话说:

  皇帝在赢天青确定有刺客后把可能遇刺的消息临时告诉萧国公,就是为了打乱刺客的部署逼着刺客逃跑,这样才能找到他们隐秘的藏身之处把人连根拔起。

  其次是逼他们刺王杀驾当场抓住刺客审讯出幕后黑手坐实两位前王爷谋反的罪名,所以暗卫抓到人后第一时间要卸胳膊腿儿卸下巴防自杀。

  能把他们朝中的内应当场牵扯出来是最理想的状态了,很显然,这次他们的运气很好,目的全部达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