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节
作者:假面的盛宴      更新:2023-04-26 00:00      字数:5452
  “给人让路吧,死者为大。”

  换着一般权贵本就觉得晦气,更是不会轻易让路,但九娘从来不是一个不讲理的人,就如同她所言,死者为大,活人难不成和死人抢路,那不是更晦气了。

  莲枝点了点头,便又探出头吩咐了下去。

  马车缓缓的动了,似乎往一旁移了过去,乐器吹打声和凄厉的哭嚎声更加近了。

  小木木被九娘抱在怀里,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声音,被吓得有些发愣。九娘方才没注意到儿子的表情,这会儿发现赶忙就去捂儿子耳朵,可是已经晚了,小木木哇哇的哭嚎起来。

  九娘本就心情烦躁,儿子一哭,心里更烦了。可她又舍不得拿儿子泄气,只能满脸恼怒的让莲枝出去催那出殡的队伍快点过去。

  她一边哄着儿子,一边焦急等待外面动静赶紧过去,哪知不见声响消去,反而更加大了。

  九娘正想发怒,莲枝回了来,一脸又气又怒:“主子,又来了一队出殡的队伍,两家正好撞了正着,都不让路,在外面吵起来了。”

  这到底叫个什么事!

  九娘简直想回府拿本黄历翻一翻,是不是今日不宜出行,竟然让她碰上了这种倒霉事。

  不宽的一条路上,楚王府的两辆马车已经靠在街边停了下来,王府一行护卫将两辆马车团团护住,道路正中央一左一右各是一队出殡的队伍。

  两家出殡的阵仗都差不多。前面开路的是两个身穿孝衣的家丁,沿路抛洒引路纸钱,之后是仪仗以及各种纸扎和吹打班子,后面跟着几个披麻戴孝的男丁,扛着的引魂幡和条凳 ,然后才是手持丧棍的孝子 ,孝子之后是八人所抬的棺木,棺木后面跟了一群或披麻戴孝或衣着素淡的男男女女。

  此时,这两家人已经吵了起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倒最后互不相让。其中有一家的孝子孝媳似乎是个脾气暴的,眼见说不通,便破口大骂起来。另一家也毫不退让,跟对方对骂。

  一时间,场面极为混乱。

  这条路就这么宽,已经被九娘这一行人占去了一小半,若只是过一队人,自然可以通行无碍,可若是过两队人就十分勉强了,光那八人抬的棺木就错不过去。也就意味着只有一个解决方法,其中一队人必须退回去,让一方过去了,再过来。

  可时下出殡是有讲究的,一是棺材不能落地,要一路不歇气送到坟地。二是不能走回头路,也就是所谓的抬尸忌走回头路。

  为什么不能走回头路呢?这与流传多年的老规矩有关,也是人们迷信。不走回头路是为了不让死者留念人间,也是为了吉利,让死者早登极乐世界。

  这也是为何这两家人互不相让的原因所在,不光是对家中死者的孝道,也关系家里的脸面和以后的运数。碰到这种事,换谁都不会让,除非一方的权势能稳压一方。

  可惜九娘听莲枝说了,这两家门第差不多,都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但也不是什么贫寒小户。两家似乎都是商户,好像以前在生意上还有点小矛盾,所以才会互不相让,连商量都不商量,便吵了起来。

  乐器吹打的声音和哭嚎声,早已停了下来,只剩下争吵声和叫骂声。听这动静,若不是出殡有所忌讳,恐怕两家早就大打出手了。

  今日是王兴领头护着王妃小主子出门的,他在楚王府的地位虽不高,但也算是楚王心腹得用之人。碰到这种晦气的事早已是让他心情烦躁,用眼刀子刮了无数次方才前面探路的护卫,那护卫也觉得十分委屈,明明之前这条路好好的,谁曾想就碰到了这种事。

  王府规矩素来严格,这次回去挨鞭子是少不了的了。

  王兴骑在高头大马上,耐着性子等两队人商议出个子丑寅卯,好让大家都能过去。谁曾想两家人刚对上,便粗了脖子红了脸,争吵了起来。方一开始只是一两个人的争吵,很快就从后面涌上来一大群披麻戴孝的人,互相跳嚣着对骂。

  这到底算是个什么事!

  换着以往,王兴自然不吝于拿王府的权势来压人,可这是出殡的死人,还是两家,拿王府的权势来压死人,别说车里王妃还没发话了,让王兴自己觉得都不是那么回事。事情传出去,别人该要笑话楚王府了,出行撞上出殡,晦气也就算了,还拿权势去压屁事不懂的小民,且对方还是出殡的队伍,这件事大抵足够别人议论上大半个月了。

  “头儿,怎么办?”一个侍卫问道。

  “找个人上去让他们别吵了,赶紧将路给让出来,态度放好点儿,别提咱们是王府的人。”

  很快,便有人得了令,上前去劝架了。

  可也不知是劝架的人态度太好,还是这些人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没认出这劝架的人衣着不同寻常,身上还带着刀,反而将劝架的人也给骂上了。

  那劝架的侍卫气得脸发紫,可对方男女老少其上阵,他一张嘴根本说不赢那么多张嘴,且上面人说不准闹大了,他只能强压着怒火,又‘滚’了回来。

  此人的窘境早已落在众人的眼里,王兴倒也没斥他,只暗骂了一声:“这群刁民!”

  可不是刁民吗?

  在长安城里讨生活人们,哪个眼里没有点水儿,在这掉下块儿牌匾都能砸死几个小官的地处,即使是一般平民老百姓都知晓谁能惹谁不能惹。两辆马车上这么明晃晃楚王府标志在上头,还有他们这一众护卫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身着清一水的护卫服,腰里还别着刀。他们居然视而不见,亦或是根本没有看到?

  反常即为妖。

  王兴这会儿已经意识出来有些不对了,可眼前这一切除了这点异常,其他都非常符合常理,且两家也是赤膊上阵真在吵架,只差没动手。他只能压下心中的疑惑,使了个眼神命一众护卫警戒起来,同时又命人上前处理这件事。

  这次可不像方才那般温和了,而是几个侍卫上前就亮了刀,直接将所有不和谐的声音全部掐止。

  车里,九娘一面哄着儿子,一面听着外面的动静。看着怀里哭得脸红脖子粗的儿子,九娘恨不得冲出去将那些人都拖出去打死。

  “莲枝,外面到底怎么样了?”

  车门被推开,莲枝进了来:“王护卫已经在处理了,这起子人真是给脸不要,方才咱们命人去劝和,他们不听反而把人骂了,这会儿直接过去来硬的,倒所有人都被吓住了。”

  说话途中,外面的动静已经消停下来,整条街上鸦雀无声。

  “你们想干什么,这可是天子脚下!”一个披麻戴孝的男子,壮着胆子上前说。

  一个五大三粗、满脸胡子拉碴的护卫,晃着手里的刀:“别跟老子说什么天子脚下,惊了我家主子,你全家人命陪都不够。都赶紧的,把道给让出来,爷爷们好言好语跟你们说不听,非要爷爷亮刀子!”

  这群死者的家人倒是还想分辨点什么,无奈这些护卫长相太过凶恶,手里的刀也太过铮亮,方才吵架的那股劲儿都不知上哪儿去了,个个都一副鹌鹑样。

  “给你们一炷香的时间,再不清道,咱们帮你们清,到时候死了伤了,可别说咱们仗势欺人!”

  丢下这话,这护卫就退到车边去了,但铜铃大的眼睛还盯着这处。

  那两家人也不敢耽误,一家出了一个人上前商议,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大家各退一步,都退回去,改道走。死人再大,也大不过活人,总比丢了小命强。

  场面顿时乱了起来,一片铺天盖地的白呈退散状,往两边退了出去。

  王兴这才松了一口气,驱马去了马车旁。

  “王妃,路已经清出来了,您和小主子还好吧。”

  九娘望着怀里已经停下哭泣,却不时的打着嗝的儿子,叹声道:“回府吧,今天不进宫了。”

  儿子哭成这副模样,再去宫里折腾一番,九娘可舍不得,尤其她本来就不想进宫。

  *

  李虎是守永安门的一名羽林军。

  说是羽林军,其实也不过羽林军中最低等的小兵卒,每日负责在各大宫门前负责安防事宜。

  李虎以往不是守永安门的,也是最近几日才被抽调过来。自打守了永安门以后,他见过不少从永安门进出的贵妇贵女们,可是大饱眼福了一番。当然,也就是饱饱眼福而已,其他的让他想也不敢想。

  天很冷,阴沉沉的,似乎又要下雪的样子。

  李虎一身制式铠甲,和同伴们站的笔直,伫立在永安门两侧。

  当然这只是表面情况,实则这些看似威武的羽林军,都在有一搭没一搭的小声说话。若不然这种天气,这么长的时间,可是不好熬过去。

  远处,几名骑着高头大马的护卫簇拥着两辆马车往这里行来,一看这架势就不是寻常人,定是哪府的贵人。待这一行人到了门前不远处,护卫便退开了,那两辆马车停都未停的便从李虎眼前呼啸而过。

  李虎扬手正想说什么,身边的同伴拽了他一下,“叫唤什么,没看见那是楚王府的马车?”

  不管是哪家的马车通行,也是需要检查的,这是规矩!这话李虎虽没有说出来,但脸上表情就是这么表现的。

  他同伴嗤笑一声,摆出一副‘老人’的样子教导他:“这是楚王妃的马车,隔两日就要进宫一趟,咱们大伙儿都认得。不过是楚王妃带着楚王府的小主子,和两名侍女罢了,都是女眷,搜查个什么。你知道她们是去上哪儿吗?”

  李虎被问得一愣。

  “是去东宫,如今楚王府的小主子可得太子殿下的眼了,据说因为楚王府小主子的陪伴,咱们太子殿下身子骨一天比一天好。你还敢搜查她们不成,小命儿不想要了?!”

  太子殿下啊?

  那可是平日里李虎想仰望都仰望不到的存在。

  作者有话要说:  ps:瞄了下昨天的评论,见很多亲对阮灵儿意见很大。

  其实阮灵儿有些被冤枉了,她的一些幻想‘例如这孩子要是她和太子该多好啊’,这只不过是人求而不得的一种幻想,并不代表她是真的那么想。就好比当初太子刚大婚那会儿,他娶了王嫣儿,但是过得很不如意,很累,便不免联想到若是他娶的是萧九娘,想必不会是如今这副样子。这只是一种常人惯有的思绪延伸罢了。

  因为这些思绪的延伸,让他不免待九娘另眼相看了一些,但并不代表他对九娘有什么想法。包括阮灵儿起初的一些误解,和太子相处久了,她大抵也是明白了,才淡化了那点妒忌的小心思。

  阮灵儿从始至终没想要别人的孩子,她对木木好,只是喜欢而已。就如同上一章太子最后说的那句话,喜欢不一定要抢别人的,可惜这个道理,皇宫里的人很少会有懂得的。

  ☆、第158章 157.117.42.0

  ==第156章==

  马车一路畅行无阻到了东宫。

  打头先从车里跳下来一名侍女,车夫放下马凳后,侍女便伸手搀扶了一个裹着披风的女子下了马车。后面那辆车上也下来了一名侍女,两人搀着女子便进了东宫大门。

  守东宫大门的小内侍见来人并不熟悉,本来想拦下的,那女子头一抬露出风帽下的娇颜,小内侍顿时放下手,连连躬身行礼:“见过楚王妃,王妃大安。”

  楚王妃对他点了点头,拉下风帽继续往里行去。

  这内侍心中还有些疑惑,怎么楚王妃今日来东宫竟没带上楚王府的小皇孙,要知道这段时间每次楚王妃来的时候,都会带着小皇孙一同。不过这毕竟是主子们的事,与他也没甚关系,倒也没有过多质疑。

  浩然殿这里早早就烧起了地龙,一踏入进来,整个人便暖了起来。楚王妃最近是浩然殿的常客,上上下下都认识她,远远见她快到门口了,便有人进去通报,所以当她刚踏入殿门时,阮灵儿已经迎了过来。

  “九娘,你来了,这种天气没说在家里歇着。”满脸笑盈盈的她,在没看到预想的那个小人儿,眼神黯淡了一下。徘徊在口中的疑问,在嘴里打了个圈,最终还是咽了下去。

  她笑容不变的上前拉着九娘的手,“走,跟我进去暖暖去,我方才刚让人煮了杏仁茶,浓浓的喝上一碗,也可以驱驱寒气。”

  九娘笑着点了点头,在侍女的服侍下褪了外面穿披风。

  望着一旁那两个脸生的侍女,阮灵儿有些疑惑问道:“怎么今天莲枝没同你来,你身边换人服侍了?”对于九娘每次进宫带的那两名侍女,阮灵儿虽不是多么熟稔,但还是认识的。

  九娘答:“你说莲枝?她得了风寒,所以没来,小翠和她同屋,身体也有些不舒服。”

  “你的声音?”

  九娘用帕子掩着嘴,咳了两声,哑声道:“我这两日也有些不舒服,所以才没有带木木来东宫。”

  阮灵儿不禁埋怨道:“你也真是,既然不舒服,不来就是了,又没有谁会怪你,身体要紧。”她一面说,一面拉着九娘就往里头去了,“若真是病了,我和殿下心里都不会过意不去的。”

  九娘浑不在意道:“我没有你想得那么娇弱,今天本是准备带着木木来东宫的,可惜在路上碰见了一点儿事,孩子受了惊。我想着多日未来了,派人传话总是有些不好,便来和你说一声。”

  “孩子受惊了?到底怎么回事?”阮灵儿急急问道。

  九娘也没遮掩,将之前在路上发生的事情述说了一边。阮灵儿又气又急,即气那两家人太不识趣,又担忧孩子还小,会不会有事。还是九娘再三解释说,木木没有什么大碍,就是哭累了,她想着儿子精神不好,抱来东宫只会平添烦扰,所以就将儿子送回府,自己亲自来东宫一趟。

  听到这话,阮灵儿的心顿时被一片愧疚填满。

  九娘为何会抱着病体还要带儿子进宫,甚至木木受惊之后,还要坚持亲自来一趟东宫的原因,她十分清楚。

  那日太子提及抱养木木的事,之后她便一直忐忑在心,还是太子见她连着几日都魂不守舍,才告诉她事情内里究竟如何。原来竟是陛下有这种打算,想将木木过继到太子名下,知晓殿下于心不忍,才会命九娘频频带着儿子来东宫,打着先建立感情的主意。

  知晓这一事情后,阮灵儿再见到九娘之时,总是有些坐立难安,她总觉得自己和殿下好像做了对不起九娘的事。

  可皇命难违,陛下的命令从来不容人辩驳,且以太子如今身体情况,若是能将木木过继过来,是件两全其美的好事。阮灵儿虽不算太聪明,但还是对当下形式有几分了解的,这些了解来自于多年未曾和她联系过的亲爹,阮成茂。

  阮成茂生为尚书省右仆射,想往宫里递话并不是太难的事,他让人给阮灵儿递话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把当下的局势分析了一遍。其实暗里的意思,也是希望太子能过继一个子嗣到名下的。

  一边是太子,是整个东宫的顶梁柱,是她的天,一边是九娘,两人有着多年的交情,阮灵儿十分为难。她不敢去问太子是如何想的,又不敢将此事和九娘明说,才短短没多少日子,人便瘦了一圈。

  只是她日日在太子身边服侍,旁人也只当她是劳心劳力造成的,承元帝因此还赏了她不少东西。在当下太子妃被禁足,阮灵儿在东宫一时风头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