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
作者:假面的盛宴      更新:2023-04-25 23:55      字数:6732
  因为太子身体原因,以及屡屡拒绝了承元帝为其选妃行径,早已让人们陷入了一个误区,太子是不娶正妃的,即使是娶,也早已有内定人选。所以当圣旨当场宣读开来,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萧皇后和刘贵妃,包括孟嫦曦。

  承元帝指了王家的嫡女王嫣儿为太子妃,择吉日完婚。

  看着那个愣在当场,又是吃惊又是高兴,心情似乎复杂的丰腴少女,九娘的目光闪了闪,依稀和上辈子那个消瘦沉默的太子妃对上了号。

  直到宴散,许多人都依旧缓不过劲儿来。可是缓不过来劲儿大家也知晓,这下王家要出头了。

  王家本就是顶级世家之一,素来处事低调,给人的感觉甚至还不如萧家。这番家中出了一位太子妃,可不是连孟家都要望其颈背。

  有些明眼人吃惊之余,不免有些看孟家笑话的心态。至于孟家人是什么心情,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次日,这个消息便在长安城内广泛流传来开,所有人都知道王家的女儿被选为太子妃了,太子殿下要大婚了。

  这个消息比想象中的更加影响深远,不提外面情形如何,至少安国公府内里是骚动了一下。

  王嫣儿的亲娘王大夫人是朝霞郡主的亲姐姐,也是朝霞郡主的亲外甥女,昌平公主是王嫣儿的外祖母。

  听到这一消息后,朝霞郡主顿时笑了。

  *

  “你要去国子监念书?”

  安国公夫人眼神复杂的看着眼前的这名少女。

  少女一身素净的烟翠色短襦,配着月白色长裙,显得格外的清丽脱俗。她眼睑半敛的站在堂中,态度恭敬而又不失仪礼。不管是从样貌还是从气质仪态上,安国公夫人都不得不承认,眼前这名少女已经成为萧家女儿中较为出类拔萃的一个。

  那日赏月宴上发生的事,安国公夫人虽是没有去,但也了解了许多,虽是有些遗憾自己家中无人被选上,但崔氏禀上来的事,则是让她心绪颇为翻腾了许久。

  萧九娘竟然和太子赵王等人同行,看模样似乎熟稔?

  安国公夫人不禁联想甚多,甚至感叹萧九娘年纪太小,若不然说不定此番萧家便能出个太子妃。

  这种想法若是让外人得知,大抵会认为安国公夫人痴心妄想,白日发梦。实则所有人都不知道,当日萧九娘的名字确实出现过承元帝的脑海,且让他斟酌了许久,太子看似平易近人,实则拒人于千里之外,这么多年来,能让太子另眼相看的贵女,除了一个孟嫦曦,便只有一个萧九娘了。

  尤其儿子之前失踪了一会儿,却是和这个萧九娘在一起,虽从内侍口中得知,太子和萧九娘只是偶遇,但太子能出言让九娘同路,对承元帝来说已经是让其吃惊的事了。

  承元帝有一瞬间,生出想点了萧九娘为太子妃的念头。

  可惜这个念头很快便压了下去,萧九娘年纪太小,连十四都还不到,这么小的年纪又如何繁衍子嗣。之后选了王家的嫡女王嫣儿,所有人都浮想联翩,甚至因此猜测承元帝是不是有什么大动作。无人知晓,承元帝之所以会点了王嫣儿,不过是看她体态易于生养,且身份也不低罢了。

  这一切外人自是不知晓,九娘不知晓,安国公夫人也不知道,不过却并不影响她对萧九娘的欣赏。

  这种欣赏是看出了九娘日后的潜力,也是看出了她日后可利用价值,尤其此时因为王家突然崛起,再说明白点,昌平公主又可以得意起来。安国公夫人本就在为朝霞郡主与萧九娘之前的事头疼不已,此番萧九娘提出去国子监念书,不禁让其赞赏对方的心志,也为她解了一项难题。想着九娘如今年纪还小,也不会耽误日后之事,安国公夫人很爽快的答应了。

  “你的想法是好的,这样吧,祖母会命人去操办此事,你且静候佳音。”

  有人代劳自是好的,想着袖中那张楚王的名帖,九娘觉得也没有拿出来的必要。

  *

  安国公府办事的速度很快,很快九娘便收到了安荣院那边的传话。

  同时而来的还有一套国子监的常服,与镂刻着萧九娘之名的学牌,以及允许入学的批文。

  知晓九娘要去国子监念书,萧家的小娘子们尽皆是钦羡不已,萧三娘当年也有这种念头,可惜萧家无人关注此事,她素来秉性柔顺,也不过是自己想想罢了。

  在萧家人的想法里,女儿养大了,就是拿去联姻的。外貌和学识不过是附加值,有那点功夫还不如多去参加一些各家的筵宴,争取博得个好名声,日后也便于出嫁。

  又过了两日,九娘入学的时日到了。

  一大早,翠云阁里便忙碌了起来。

  用罢了早饭,莲枝几人拿出那身颜色素淡的国子监学生常服,服侍九娘穿上。

  衣裳刚拿到手上,莲枝便露出不愉之色,一边服侍九娘穿上,一边抱怨:“娘子,这衣裳也太丑了,虽是料子不错,但颜色黯淡,还不如还不如咱们家奴婢所穿的衣裳。”

  确实如此,这学生的常服以苍青色为主调,上身是一件短襦,下身是条同色的长裙。若是男子穿这种颜色,大抵还是不错,但像九娘这个年纪的少女,哪个不是红啊黄啊,再不济也有个翠色,衣裳上的刺绣更是花样繁多。这一水的苍青色,连个绣花都没有,也难怪莲枝会抱怨不已了,觉得委屈了自家娘子。

  “好了,既然是学生服,肯定大家都是如此,本就是去念书上学,又不是争芳斗艳去的。”

  莲枝想想也是,倒不在出口抱怨。只是帮九娘梳发之时,免不了在其头上动了些心思。

  太过颜色鲜艳的珠花鬓唇是不能用了,太过花样繁多的发髻也是不配这身衣裳,莲枝便帮九娘梳了一个反绾髻,只是在两边各缠了一串米珠的发绳,脑后别了一支蝴蝶玉簪,耳上也带了一对玉蝶耳珰。

  这么一打扮,倒是看起来俏丽不少,素净中带着一抹这个年纪应有的稚嫩。抛去了华丽婀娜的打扮,这才是十三岁少女应有的模样。

  之后,莲枝和小翠两人一人提着九娘的书囊,一人随侍在后,先坐了软轿去侧门,之后换了马车往国子监而去。

  马车在国子监门口停下,莲枝将书囊递给九娘,这可不是在自家族学中,什么婢女仆妇却是不能带去的。仅有一名安国公府的管事随同九娘进了国子监,也是带着九娘去所属学院的。

  九娘被分在太学院,国子监分为六学,所谓六学,便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其中律学、书学、算学置学生一千人,学生皆为八品以下官吏子孙及庶人学子。四门学置学生八百人,学生皆为七品以上官吏子孙,至于太学院置学生五百人,皆为皇亲国戚以及当朝三品以上的官吏子孙。

  先不提安国公府乃是国公的爵位,光九娘身负从二品的县主之位,就足够进入遍布世家贵族子弟的太学院了。

  一路进了太学院,太学院的建筑大多朱颜碧瓦,虽无层楼叠榭,但屋舍也是林立分明。走过几排教舍,入了后院便是一栋两层小楼,管事领着九娘入了小楼,来到一处房间前敲了敲门。

  “进来。”

  得到允许后,推门而入,就见一间布置整洁的书房中,迎面正对门的方向摆了一张大书案,书案之后坐了一名须发花白的老者,看年纪约莫有五十多岁的模样,此人正是太学院的掌院博士司马宏宇。

  管事上前恭敬的和司马博士客套了几句,便引着九娘上前施礼。之后管事离开,司马博士则是领着九娘来到旁边的一间屋舍,让一名姓秦的典学领着九娘去教舍。

  到了第二排第一间教舍,此时方是第一堂课上罢,第二堂课开始的时候。见到秦典学到来,教舍中的男女学生俱是主动起身问好,秦典学一边点头一边来到正前方一张书案之前,站定,道:“今日有新学生到来,希望大家以后能和睦相处。阮灵儿,待会儿散课后,你带带新学生熟悉一下学院情况。”

  “是,秦典学。”教舍中靠右侧后方的位置,一个长相乖巧的少女应道。

  秦典学侧首看了下萧九娘,道:“萧妧,你可以去自己的座位上了。”

  偌大一间教舍,只摆了横五竖六一共三十张矮案,每张案后各有一坐席,席上覆有软垫。九娘抬眼望去,见靠右后侧空了一张矮案,便拿着书囊往那处行去。

  行走之间伴随着一阵阵好奇的目光,不多到底有授业的秦典学所在,大家都是比较收敛的。

  来到自己书案前,九娘发现恰巧一旁的座位上,正是那名秦典学所说散课之后带她熟悉学院情况的阮灵儿,便对她善意的点头笑了一下。

  阮灵儿生得娇小玲珑,和九娘差不多大的年岁,却是颇为腼腆害羞的模样。见九娘对自己笑,不禁小脸涨得通红。

  秦典学已经开始在上面讲课了,九娘听了几句,知晓秦典学讲的是《礼记》,便将之前备好的书卷拿了出来。

  太学院课程繁重,《论语》、《孝经》、《尔雅》是必修课,然后便是五经中的《周易》、《尚书》、《毛诗》、《左氏春秋》、《礼记》,必须选修两门。此外儒家六艺也是必修。未来到国子监之前,九娘还不觉得,方才行走在来教舍的路上,经过秦典学一番讲解,九娘现在头都是大的。

  要知道她在兰陵族学中那两年,加上上辈子的杂学,也不过只学了《孝经》和《尔雅》,《论语》只学了一点,现如今不光除了将这三门重新学起,还要选修五经,还有儒家六艺,想起六艺中的射、御,九娘就不禁打个寒颤。

  可是人已经来了,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学下去,免得惹人笑话。更何况入国子监以来,九娘觉得里面的这种氛围还不错,在这里总好过日日在家和人争斗不休,且也能避开一些上层贵女们之间的一些社交场合。鉴于上辈子的经历,九娘其实并不喜那些所谓社交的场合。

  九娘在下面心思纷乱的磨蹭着手里的书,上面讲课的秦典学目光移到这处来,不禁摇了摇头。

  *

  差不多过了半个时辰的样子,院中响起一阵钟声,秦典学说了一句散课,才转身离去。

  待秦典学离开,教舍中的学生俱都开始收拾着自己的东西。这太学院的课程安排很是松散,每日不过四堂课,上下各两堂,此时正是第二堂课结束,待下午再上课,便要等到未时了。

  九娘望了望窗外天色,现在也不过巳时三刻的样子,离下午上课还有近一个半时辰。

  “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叫阮灵儿。”

  身旁响起一个细小的声音,九娘侧首望过去,就发现那阮灵儿一副踌躇不前,十分犹豫的模样。

  这个少女胆子有些小,这是九娘的第一印象。

  “我叫萧妧,在家排行九,你可以叫我九娘。”

  阮灵儿似乎非常吃惊九娘的和善度,小脸更红了,不过到底鼓起勇气道:“秦典学让我带你熟悉学院的情况,这会儿离下午上课还早,你饿吗?若是饿了,我带你去饭堂用饭,若是不饿,我就带你四处逛逛。”

  “我现在还不饿,咱们走吧。”

  两名少女各自提起自己的书囊,离开了这间教舍。

  ……

  国子监占地面积很大,不提其他作用的屋舍,光是上课的学院便分了五处很大的院落,太学院是其一。

  过了五处学院,靠后方右侧的方向是学生们日常用饭的饭堂,以及住宿的宿馆和一处供学生课间闲暇时休闲的后花园,不过学院中少有学生会在宿馆住宿,这些人的家大多都在长安,且贵族官吏子弟遍布,会在宿馆住的学生不是家中不在长安,便是一些庶民家的子女。

  阮灵儿带着九娘到处看了看,便领着她往后花园去了,这花园与一般大宅邸家中的花园并无不同,唯一不同的就是没有那么精致华美,以简洁为主,不过面积倒是挺大,草木葱郁,隔几步便有石桌石凳,以及供休歇的凉亭。

  此时花园之中有许多人,有身穿国子监常服的男学生拿着书卷摇头晃脑不已,也有女学生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说话嬉笑,九娘和阮灵儿夹杂在一众学子中,并没有惹得旁人注意。

  在园中逛了一会儿,阮灵儿和九娘讲了许多国子监学生都知晓的常识,见时间差不多到了正午,便领着九娘往饭堂去了。

  这饭堂只是简称,从外表看去颇为不俗,楼高三层,占地面积不小。第一层是普通学生用饭之地,在此处用饭是不用花钱的,膳食统一供应,不可点菜。第二层比第一层要高档一些,有菜单可点菜,但用饭需付钱。至于第三层比第二层又是高档一些,三楼全是雅间,只有那些出身极为富贵且注重排场的学生才会结伴来此处用饭。

  九娘见彼此只有两人,且初入学不易太过惹眼,便领着阮灵儿往二楼上去。

  这少女领着她在国子监逛了许久,不光不见厌烦,且极为有耐心,请人吃顿饭这是必须的。可是阮灵儿却是连连摆手,说道在一楼吃便好了,二楼的饭菜太贵。

  九娘心中疑惑,她虽是初入学,却是了解一些基础情况的,能在太学院念书大多非富即贵的出身,太学院只收皇亲国戚及三品以上大员的子孙后辈,这阮灵儿的行为举止着实不像出身大宅门的贵女。不过这是旁人家的事,初次见面也不宜多问,九娘的好奇心其实并不太多。

  且九娘发了笔横财,平日里那些钱除了让莲枝拿去收买下人,大多是用不上的,好不容易有个使钱的地处,岂能让自己不尽兴。更何况她是真心想感谢阮灵儿,见多了世家贵族那些个心眼多的贵女们,甫一见到这么实诚的少女,九娘不由便心生好感,硬是拉着阮灵儿上了二楼。

  其实阮灵儿之所以会推拒,不过是天性不想给人添麻烦,见九娘态度坚决,便也不再推拒跟着她上二楼了。

  作者有话要说:  ps:承元帝是个渣爹,不过对太子来说是好的没话说。(*^__^*) 嘻嘻……

  幸好咱们九娘小,要不然这次该被拉郎配了,所以小也有小的好处。本章有点平,过度性质,从下章开始剧情就会展开了,男女主互动会大幅度增加,以后会以培养感情为主,顺便斗个渣为辅。

  关于楚王的态度问题,面面再解释一下,怕有的亲有些看不明白。不过如果将前面的剧情结合起来看,其实不难懂。

  九娘未回长安之前,形势是承元帝将楚王捧了起来,楚王之前所有的谋划俱是为此,自然顺水推舟。在外人眼里楚王非常得宠,势头不下成王赵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势不光是表面虚的,也有自己的班底)其实楚王自己的处境自己心里清楚。承元帝为何会捧楚王呢?救太子是个契机,为救下太子自己残废,是博得承元帝和太子的另眼相看。

  承元帝的态度大家应该明白,反正就是吊死在太子一根绳子上了,就太子一人是儿子,别的都不是→.→,他一直没对太子身体死心,但是顺着赵王和成王日渐长大,又有皇后和贵妃妈,还有强大的外家,这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情况,哪怕承元帝自认自己可以掌控一切,但太子因为身体原因,除了他的偏爱,其实什么都没有。太子的权势是建立在承元帝宠爱之上,没有任何实际的。

  这时候楚王就显现出来了,能力不错,残废,有外家却是不睦(参考之前萧家对待楚王的态度,且楚王的娘死的没那么简单,再加上之前去兰陵路上那一出)。再也没有比楚王更好辅佐太子的对象了,且不怕他反太子(一个残废反了也当不了皇帝),所以承元帝是把楚王当辅佐太子的一个工具来看的,【承元帝多疑,这也是之前为何楚王会不想和九娘扯上关系的原因之一】,其实承元帝想的很好,即使太子不成了,要是能生个儿子出来,也是可以的,他多熬几年,楚王继续当帮手培养,然后移交给小皇孙【这是承元帝的想法,咱们都是知道他的想法是不会成的→.→】

  再来便是和孟嫦曦有关了,孟嫦曦是个香饽饽,至少之前是,能娶孟嫦曦,就是把孟家拉到身后了,且和太子和承元帝都扯上千丝万缕的关系。承元帝对几个皇子,除了楚王,大多都是没什么好脸色的,连对孟家都不如,所以赵王和成王有这种想法并不为过。而孟家,鉴于太子身体,鉴于种种,有了自己的想法,早期吊在太子这根绳儿上,这么多年也该为自己打算打算了。例如承元帝年纪大了,太子身体不中,早先肯定有让孟嫦曦巴着太子的想法,可是这种想法随着时间的过去变了。

  之前文中有提过楚王心悦孟嫦曦,以及孟嫦曦心悦楚王之说【都是从旁人口里出来的,所以并不代表是真相,也可能是有人放出来的幌子】,自从有了这个幌子出来以后,赵王和成王齐王就跳出来了,跳出来为何,肯定是为了孟嫦曦。

  太子一直表现出不娶妃的态度,孟嫦曦又突然心悦楚王或者楚王心悦孟嫦曦,这就促使了赵王和成王胆敢出来招惹孟嫦曦。鉴于楚王和太子亲近的关系,这两人抱着一种想法,既然楚王和孟嫦曦扯上什么都没事,自己肯定也没事,就想跳出来截胡。可实际上是太子确实没有想娶孟嫦曦的想法,但是皇帝还有这种先入为主的态度,【也因此孟嫦曦太跳动,承元帝表现出恼怒的模样】。可惜赵王成王不知道这一切,所以可以想象出来,是楚王坑了两人。→.→卑鄙的楚王!

  那么问题就回到之前了,楚王既然在坑人,中间肯定会利用到孟嫦曦,但孟嫦曦一直表现的对他非常热切(先不管是真是假这个问题),那么突然冒出来个九娘,九娘会好吗?以九娘此时的处境来看,牵扯进来,绝壁是内忧外患不止,还得提防两个不折手段的赵王和成王。(再说一次,男子和女子对付人的方法真不一样,)

  至于楚王改变态度,现在孟嫦曦已经不是香饽饽了,而是烫手山芋,且有些东西过犹不及,做太过明显就会招来承元帝的猜忌,尤其自从九娘回来,扯出了许多事来,让楚王已经盖不住了。既然盖不住,索性就不盖了,且之前九娘的一些遭遇也让楚王颇为烦躁,一次受伤一次险死还生,他可是自己说好要护着对方的,(再加上还有个梦的干涉)。

  其实楚王已经变了不少,上辈子和九娘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他利用起九娘来可是一点都不犹豫的,现在明明有很多可以让九娘去做的,他却选择了让九娘避开,或是让她离得远远的。【例如之前进宫,九娘问楚王有什么可以让她做的,例如这次让九娘去国子监念书】

  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大家别烦了。若是烦了,就无视吧。

  ☆、第62章 42.0

  ==第6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