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
作者:天行有道      更新:2023-04-25 16:36      字数:6045
  济慧狠狠地剜了她一眼,暗恨她胳膊肘往外拐。济慈却只能沮丧地道:“兰妩姑娘说的有理,如此,贫尼便代先师收徒,为娘娘赐一号‘济元’,济元师妹,你若是不计较,就请向着先师的牌位叩一个头罢。”

  厉兰妡当然不计较,她既能对活人折腰,也肯向死人低头——只需要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她就能在辈分上压过那些小尼僧,无需怕她们对自己指手画脚。

  仪式结束后,济慈一个眼色,济慧悄悄将妙殊叫到一边,叱道:“妙殊,你是在这庵里长大的,你忘了是谁把饭你吃,竟这样帮着外人?”

  妙殊睁着无辜的大眼睛,“监寺师叔,济元师叔虽是奉旨离宫修行,照说与宫里再无瓜葛,可您想想,若咱们个个苛待于她,难免使其心中生出怨恨,恐怕恨透了咱们,倒不如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如此才更好成事不是么?”

  济慧听得眉开眼笑,“想不到你这小妮子竟这样有手段,我素日倒小看你了,也好,就这样办,虚虚实实,她们才没有防备。”

  妙殊舒了一口气,也陪着笑意,她心中另有一番计较:济慈和济慧奉了宫中主子的嘱托,才想百般折辱厉昭仪,她纵然帮着作践,也只是锦上添花,得不到上头重用;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帮助厉昭仪——厉昭仪毕竟生下了皇长子,未必没有翻身之机,万一真有那日,自己的功劳可就大了。

  赐号之后,厉兰妡正式成为庵中一员,妙在她算长辈,那些小尼僧见了她还得半恭不敬地称一句师叔,寻常粗重活计也劳烦不动她,厉兰妡每日只需要装模作样地做做功课即可,日子过得清闲无比。

  数日之后,厉兰妡就发现自己命兰妩新加的那道门闩悄无声息地损坏了,她也没命人修理,只是听之任之,仿佛浑然没有瞧见。

  至晚,两人正在熟睡,门吱呀一声推开,一道人影悄悄溜进来,那人熟极而流地滑向门边的桌案——两人的包袱就放在那上头。

  她正要将包袱打开,油灯倏然一下亮了,厉兰妡笑盈盈地从床上爬起,“济慧师姐怎么这样晚还不睡,反而有兴来看我?”

  来人果然是监寺济慧。她面露尴尬,“我才瞧见有个人影在这边,因此过来看看,恐怕有窃贼偷入。”

  厉兰妡笑得更欢,“原来如此,难为监寺师姐还穿得这样齐整。”

  济慧一看身上,从里衣到外裳一应俱全,的确不像刚从床上爬起来的样子。她不免更加局促。

  厉兰妡轻轻掩上门,由衷道:“监寺师姐的意思我也明白,可惜师姐打错主意了。”她将包袱解开,里头的东西尽数抖落在桌上,却只有几件干净的衣衫,别无他物,朴素得令人心疼。

  济慧不禁露出几分失望,口中道:“师妹,你这是什么意思,莫非在怀疑我么?”

  厉兰妡径自道:“我此番出来得匆忙,身无长物,没什么可以孝敬师姐的,只有这一样——”她从枕头下取出一个赤金项圈,“勉强可以入眼,还请师姐笑纳。”

  那项圈做工精巧,金光耀目,一看就是值钱之物。济慧面露喜色,忙推辞道:“师妹这是什么意思?我可不要你的!”一双溜滑的手却不自觉向项圈伸过去。

  厉兰妡顺水推舟地递给她,“一个项圈值得什么,我初来贵地,往后还得多劳师姐照顾,权当一片心意罢了。”

  “既是妹妹诚心,我也只好却之不恭了。”济慧将金项圈在衣襟上擦了擦,忙揣进兜里。她的眼睛格外尖利,又瞧见枕头的缝隙下另有一样金绿璀璨的物事。

  厉兰妡察觉到她的目光,笑道:“那是一对翡翠鎏金镯,我带出来的只有这两样,那一样与了你,这个是打算在太后的千秋上作为寿礼的,却不好请师姐笑纳了。”

  济慧见她赧然,自然而然地想到端由:这厉昭仪大约是想讨好太后,以此达到回宫的目的。伸手不打笑脸人,她满口里道:“这是自然,师妹放心,我不是那等婪索无度的人。”话虽如此,她仍依依不舍地望了那镯子两眼,恨不得用目光将其融化。

  厉兰妡热情地送济慧出去,回头冲兰妩眨了眨眼:鱼儿上钩了。

  济慧得了一只项圈,又想着那对镯子,回去后一夜没睡好觉,又是高兴,又是不舍,睁着眼直到天亮。好容易听到鸡叫,才眯了两眼,却是兰妩匆匆将她叫醒:“监寺师傅,不好了,我们房里出事了。”

  济慧一骨碌滚下床,三脚两步赶到厉兰妡住的禅房中,厉兰妡指着床上,神色焦急:“师姐,那对金镯不见了!”

  济慧比她更焦急——她是有些手眼的,知道那对翡翠鎏金镯比项圈更贵重十倍,一时大为肉疼,忙问道:“究竟怎么回事,昨晚不是还见过么,怎么这么一点功夫就不翼而飞了?”

  兰妩哭道:“我也不知道,今早服侍娘娘——济元师父出去梳洗,想着一时半刻的不打紧,因没关门,谁知一回来就成了这样。”

  济慧气得脸色发青,“咱们寺里竟然出了这样的事,简直可恶!师妹放心,倘若叫我查出此人,我绝不轻易放过。”

  她气鼓鼓地待要出门,厉兰妡劝道:“监寺师姐若是追查,宁可悄悄儿的,究竟不是什么体面的事,若当面锣对面鼓地闹起来,不是伤了彼此和气么?更会惹得寺里没脸,说咱们窝里斗,让人笑话。”仿佛一片诚心为慈航庵考虑。

  济慧一听有理,也便应下来。出去后她想了一想:自己昨晚来过后,不过几个时辰就丢了东西,想来多半是在清早被人偷去。不过她们这寺里风气懒怠,只有她和住持为表勤谨,每日起得最早,她自己当然可以排除,那么,莫非竟是济慈?

  心念一动,济慧二话不说赶到住持房里,一眼瞧见当中一个蒲包仿佛鼓出一点,模样正是两个交叠的环形。

  济慧上前利落地掀起蒲包,眼前赫然是那一对昨晚才见过的镯子,不禁锐声道:“果然在这里!”

  济慈正在窗前记账,闻言立刻回头:“什么在这里?”再一瞧,“咦,怎么这里多出一对镯子?”

  济慧冷笑一声,“师姐装得好糊涂,济元那里才丢了东西,立刻就在你这里瞧见了,若说是巧合,委实叫人难以相信!”她本来以为厉兰妡或者贼喊捉贼,直至现在人赃俱获,才断定济慈暗中动手。她倒不是从道义上加以谴责,而是觉得自己吃了亏,对方占了便宜,心中老大的不服气。

  济慈情知被人暗算,忙辩道:“你莫非以为是我偷的么?我也是才从外边回来,回来尚未打坐,因此没有瞧见,谁知竟被人做了手脚!”

  济慧哪里肯相信,忿忿道:“师姐您说这种谎话,连自己也很难骗过去罢?济元统共只有两样值钱的物件,昨儿才将一个项圈与了我,这一对鎏金镯原是要进献太后的,谁知就被你拿去,你胆子也太大了!”

  济慈听出端倪,“怎么,你昨儿竟跑去向济元要东西?也不知会我一声?你也太自作主张了吧。”

  济慧情知说溜了嘴,仍不甘示弱道:“你有脸说我,你自己还不是自作主张地抢了镯子,这倒算光明正大了?”

  济慈终究比她有涵养,因沉着脸道:“我可不像你这般眼皮子浅,区区一对镯子我还瞧不上,你若是喜欢,只管拿去好了,少在这里吵吵嚷嚷的,扰我清修!”

  “是,我是不如师姐有能耐,所以上头再派下什么,师姐自己完成好了,别叫我拖累了您!”济慧砰地一声关上门,老大不忿地走开——她当然没有忘记带上那两只镯子。

  回去她只跟厉兰妡说,庵里人多手杂,各人有着一副心眼,她一个人独木难支,实在查不出什么,同时设法挤出一副抱歉的腻笑。

  厉兰妡当然再三道谢,表示自己愿意善了——反正太后不见得看得上这份寿礼,丢了也就丢了罢。

  送走济慧后,厉兰妡向兰妩问道:“你那会在外边偷听,可知道里头说些什么?”

  兰妩告诉她里头吵嚷得厉害,并将两人的对话一五一十地说与她听,连语气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厉兰妡微笑起来,“我还以为她们感情多深厚呢,原来不过如此。两件首饰就能将她们分化掉。”

  “也亏得妙殊愿意帮咱们的忙,悄悄将那对镯子送进住持的住处,若是由咱们自己动手,难免困难重重。”兰妩道。

  “所以我也送了她一对珍珠耳环作为谢礼,不过她好似不太在意——这妙殊师父也不知是真热心帮忙,还是另有所图。不过也罢了,咱们现在的处境,多一个帮手总不是坏事。”厉兰妡沉吟着道:“济慧性子急躁,倒是好对付,不过那住持济慈心思深细,未必容易打发。”

  “但眼下她两人生出嫌隙,对咱们总归是好事。”兰妩笑容满面。

  “也是。”厉兰妡点头。

  住持和监寺之间的暗流汹涌人人都有所察觉,尽管不清楚所为何事,总觉得这两人不似以往亲厚了。自然,上头人的明争暗斗影响不了底下的秩序井然,众人并未因此而懈怠,厉兰妡也一样——虽然她根本没什么事做。说是来潜心修佛,她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每日打打坐,念念经,循规蹈矩地度过漫长的一日。

  兴许是清闲的生活太过无聊,厉兰妡主动提出要去后山拾柴禾,济慈和济慧自然一口答应——既然她愿意用体力活折磨自己,旁人何不成全呢?

  于是厉兰妡带着兰妩优哉游哉地来到后山,她让兰妩悄悄沿山脚的小路下去,到镇上换些零钱,自己一个人承担了拾柴的工作。

  一场大旱令许多草木亦干枯而死,地上尽是枯枝败叶,又干燥又耐烧。厉兰妡很快就拾满一箩筐,她擦了擦额上的汗,找了块树荫躲避烈日,准备一边歇息一边等兰妩回来。

  忽见一个身段风流的男子款款向这边而来,天这样热,他的衣着也极尽繁复精美,仿佛只考虑美学而不考虑天气。他脸上也衔着一分恰到好处的微笑,确保自己能以最动人的姿态吸引别人的眼球。

  这粉面朱唇的人物正是肃亲王萧池。

  他才走近,厉兰妡先闻到一股酒味夹杂着脂粉香气,甜腻而醉人的气味,这肃亲王没准又喝了花酒回来。肃亲王愉快地同她招呼:“小王见过厉昭仪。”

  “是济元师太。”厉兰妡纠正他,“王爷从哪里来?”

  萧池坦白地道:“才出了诸芳阁半个时辰。”

  厉兰妡没听过这名字——想来不是什么正经地方。她面上仍保持良好的微笑:“王爷真有雅兴,天下大旱,人人都恨不得闭门不出,王爷却如蝴蝶留恋花丛,倦不知返。”

  萧池乜斜着一双醉眼,“厉昭仪——哦,不,济元师父何尝不是如此?您不在宫中安养,反而跑来偏僻寺院为太后祈福,如此孝心委实可敬。”说到太后的病,他一点也不着急,可见他是知道内情的。

  “是啊,贫尼现在只盼着太后能尽快好起来,贫尼还想快点看到她老人家呢!”厉兰妡叹道,“可惜这一片衷肠竟无人可诉,唉,要是王爷能代为致意就好了。”

  这是要他帮忙说情呢。萧池笑意更深,“本王倒觉得不必。”

  “哦,为什么呢?”虽然在意料之中,厉兰妡还是觉得有几分失望。

  萧池一手撑在树身上,嘴里的酒气几乎喷到她脸上,“因为小王私心不希望济元师父回宫,倘若师父不再是师父,小王和师父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

  这算树咚吗?一口一个师父,搞得跟不伦之恋似的,厉兰妡可没工夫跟他*,只能冷着脸应对这场调戏:“王爷家中已有娇妻在侧,还这样没个正经,甄侧妃知道了怕是会生气。”

  “她不过是个妾。”萧池不以为意,他将脸贴得更近,“好了,咱们不提她了,济元师父,你不喜欢我不正经么?”

  这个萧池,真是给点颜色就开染坊,厉兰妡忽然轻笑起来:“我倒是无所谓,就怕有人不喜欢——譬如甄贵妃。”

  萧池脸色一变,“你说什么?为何提起甄贵妃?”

  “嗯?我说甄贵妃么,我说的是甄侧妃。王爷别是心神不定,听岔了吧?”厉兰妡轻轻瞟着她,“哦,我倒是忘了,之前在围场时,王爷与甄贵妃仿佛有一段故事,怎么偏记不得了呢,王爷您能说与我听么?”

  萧池的额上隐隐有青筋暴起,是怒气发作的前兆,就在厉兰妡以为他会控制不住脾气时,萧池突然恢复笑意:“济元师父,和您说话真的很有意思,可惜我今日没有时间,咱们改天再叙吧。”

  他迈着轻快的脚步离去,厉兰妡情不自禁舒了一口气,她本以为适当的激怒可以逼他说出真话,岂料萧池的控制力比她想象中强。不过这样也好,萧池尽管平时很有绅士风度,生起气来没准也会打女人的,她可不想成为挨打的对象。

  萧池才走片刻,兰妩就一路小跑地回来了,她将换得的零钱交到厉兰妡手上,一边问道:“方才那人的背影仿佛肃亲王,我还以为自己看差了。”

  “你是看差了,那不过是个不相干的人。”厉兰妡平静地道。

  萧池这条路子看来是走不通了,他们终究没有多少交情,虽然他偶尔表露出一点调戏的兴趣——厉兰妡知道那只是出于萧池风流的天性,并不代表他对自己有意。何况之前漠北草场的事,萧池虽不知是谁暗中做的手脚,没准已经疑心上她,更不可能放虎归山。

  然则萧池是太后的亲生子,要说服太后,他无疑是最好的人选。除了他,还有谁能帮自己的忙呢?

  厉兰妡茫无目的地向前走着,脚下忽然一顿,背上的柴禾险些从竹筐里飞出。她脑中闪过一个电火般的念头:太后的亲生儿女并非只有一个肃亲王,事实上还有一位,和嘉公主萧姌。

  ☆、第48章

  不管厉兰妡心中有多少盘算,她终究只能静待时机,不同于之前一路过关斩将的好运气,这回她的福气似乎坏到低谷。太后的病势固然在一日日好转,而伴随着一场秋雨的倏忽而来,遍地的旱情也极大缓解。

  都是些好消息,唯独对厉兰妡不利。

  兰妩起初见到下雨,尚欢喜道:“老天爷总算没有做得太绝,这一场雨解了多少燃眉之急。”

  厉兰妡望着窗外淅淅飒飒的雨点,叹道:“只苦了咱们,才离了宫就下雨,岂非坐实了慎儿的不祥之说,咱们要回去更难了。”

  兰妩悟出这一层,也跟着愁眉苦脸起来。

  厉兰妡想起系统那回的赤字警告,她本以为是指的新人入宫,抑或贾素莺之死,现在才觉出那根本算不了什么,真正的危机在于老天爷都不肯帮她,她恐怕得困死在宫外了。

  慈颐宫中,萧越坐在床前,亲自服侍太后用完汤药,温然道:“母后近日可觉得身子舒坦些么?”

  太后点头,“好多了,倒是难为你费心。”

  萧越道:“母后对儿子有养育之恩,朕自当竭力奉养。”

  贾柔鸾乖觉地开口:“说也凑巧,陛下正在为旱情的事忧心,可巧下了一场豪雨,而太后的身子也渐渐康复,果真一荣俱荣,偏偏这些都发生在厉妹妹出宫祈福之后,莫非寂空禅师和高大人的话真有几分道理?”

  太后淡淡道:“寂空禅师乃得道高僧,高芝阳也是多年老臣,两人一向忠心耿耿,自然不会胡言乱语。”

  萧越在一边听她们一唱一和,只沉着脸不说话。

  须臾萧越仍回去太仪殿,太后便看着贾柔鸾道:“你瞧皇帝是个什么意思?”

  贾柔鸾柔柔道:“臣妾瞧着,陛下似乎不怎么相信这套说辞。”

  太后哼了一声,“信不信也没奈何,话是从哀家口里说出的,他还能顶撞不成!”

  “太后说的是。”贾柔鸾谦恭地垂下头。

  太后看着这个外表柔柔弱弱的侄女,忽然冷笑道:“厉昭仪出了宫,皇帝身边该没个可心的人,怎么我瞧着你还是这副半死不活的模样?”

  贾柔鸾红了脸,“是臣妾无用,可是也不止臣妾,陛下这些时日总不见召幸谁,唯独往幽兰馆去得多些,也是为了看几个孩子。”

  “纵然如此,那也证明傅书瑶比你有能耐些,不然何以她能得皇帝首肯,而你却备受冷落?”

  贾柔鸾低低地道:“母后放心,臣妾定不会输给她。”

  烟雨如织,明玉却自顾自地在屋檐下作耍,玩得不亦乐乎,毫不畏惧沾湿鞋袜。跟着她的侍女有些腹痛,忍不得去了茅房。谁知这么一眨眼的功夫,眼前就有一位容长脸儿的女子悄然出现,蹲下身道:“明玉公主,你父皇想要见你,命我带你过去,你跟我来好不好?”

  萧越这些日子忙于政事,见明玉的面少了些,明玉自然欢喜,二话不说便牵起女子的手。

  女子擎着一把淡青色的油纸伞,伞面很大,足以容下两个人。她小心地避开坑坑洼洼的积水,领着明玉向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