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节
作者:黍宁      更新:2023-04-25 14:53      字数:1650
  “看书院。”

  王韫上前,云雾缭绕,旋开既合,也能将书院顿时尽收眼底。

  青山绵长,白墙青瓦的屋子鳞次栉比,错错落落,好像就建在云间。

  不知是为什么,或许是罗安泰太像少年的荀桢,温柔的神情,完备的礼节,和当初的他简直如出一辙,此时再看,王韫竟差点落下泪了。

  罗安泰站在王韫身侧,“师娘,”他弯了弯唇角,“你看到了吗?”

  王韫阖上双眼,风穿过她的指间,穿过她的发丝,亘古、遥远、浩渺。

  她看见了荀桢,看见了神清骨秀的少年始见经纶,自此书山学海,山高水长,他不曾回头,目光坚定。

  她看见了他曾秉烛达旦,博览古今,在官场上纵横捭阖。

  除了荀桢,她看见了方才行礼的几个学子,看他们俯仰宇宙,自有慷慨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和当初方以默他们的样子竟然如出一辙。

  王韫深吸了一口气,抬手擦了擦脸上滑落的眼泪。

  纵使饱经风霜,荣辱浮沉,纵使物换星移,他依然风骨耿正,他到死都是个君子。

  他是书院,书院就是他。

  而大学书院,如今终于学子聚集,四方辐辏。

  王韫心中五味杂陈,不知是难受,不知是慨然。只觉得一直以来胸前一团郁气忽然被山风吹了个烟消云散。

  “多谢你,长庚。”

  或许,从此以后,不论经历多少个春秋她都不会再这么麻木了。

  因为,她真正的看到了,当日的鲲鹏。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这是我理想中的结局,真的,我觉得到这里就够了,我自己都没法用言语写出来我心中的感觉orz

  只能凭着点儿感觉,写点天地浩渺,挣脱樊笼,和天地融为一体的豪气,以及先生思想的传承_(:3」∠)_,很多很多,不想单单只是写生离死别。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我特别喜欢这句话。

  好歹终于和十九章呼应上了。

  估计我以后都不会这么写网文了,太伤肝了,毕竟是第一篇,还是投入了很多感情的,就是笔力不够,文笔太差,情节安排太乱,没真正写出自己想写的感觉。

  ——————

  不过既然答应了你们壮年先生,我还会继续写壮年先生和阿韫的,放心。

  第110章

  心境的改变往往只在一刹那, 只一刹那间, 一切都烟消云散, 一切都释然了。

  她一朝穿越, 没白活, 够了, 已经足够了。

  三日后, 李茂冲找到了王韫。

  王韫的脸色已经没有了荀桢去世时的憔悴不堪, 这段日子来,荀桢的离去,确实让她飞快成长了起来。

  没有说明来意, 王韫也已经明白了一切。

  请李茂冲在她面前坐下,王韫提起茶壶不紧不慢地为他倒了杯茶。

  李茂冲没有喝茶,只是把茶搁在了手边, “我已经准备妥当, 若你愿意离去,我便能送你回到你该去的地方。”

  王韫垂眸望着水柱注入茶杯, 在杯中激荡起小水涡,“道长, 我能问你个问题吗?”

  “但问无妨。”

  王韫搁下茶壶, 抬起头,双眼直视着眼前的老道士,““既然你能把荀桢带回来,把我送回去,你能否……”

  “你能否把我带回荀桢……年轻时。”

  李茂冲脸色一变, “你说什么?”

  王韫眼中没有任何闪避之色,“我知晓此举确实为难道长了,只是。”王韫声音滞涩,“我只是太对不起他了啊。”

  诚然,她无比想要回到她的家里,但荀桢做了这么多,已经让她和这里产生了这么多牵绊。三日来,她不是没有想象过李茂冲来找她时的场景。她想过她回到家中,也想过她回到书院。

  最终她想到了此举,即使有一线希望,她也要试试,能行则行。若不行……

  想到罗安泰带她去的以德亭,王韫面上不自觉地带上了抹笑意。她也没有遗憾了。

  李茂冲仿若也察觉到了自己脸色不好看,过了一会儿,才生硬地缓和了面色,冷冷地问,“你知晓自己在说些什么吗?”

  “我明白。”王韫眼神不卑不亢,“道长是最注重天地秩序的人,此举确实为难于你了。”

  窗外的落叶簌簌落下,正午深秋的日光晒在人身上温暖地令人微醺。

  “你可知晓,为什么你会没有任何记忆,而桢干却记得一切。”

  李茂冲问出了王韫以前最想问的问题。

  “为什么?”

  “天行有常,既然有人破坏了规则,天道自会修复,其中牵涉的一切风波都会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