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
作者:黍宁      更新:2023-04-25 14:47      字数:2069
  张氏笑道,“你二伯和你观珏弟弟都是王家人,何来占便宜一说。”

  王韫道,“到底是有二房三房之分,”她轻轻叹道,“若是翎儿再大些便好了。”她弟弟人也聪慧,再大些,未尝不会被荀桢欣赏,收为学生。

  张氏轻笑,“你便能保证再大些,荀大人会收他做学生?”

  王韫笑道,“怎么不能呢,翎儿那么聪明。”她对王鹤轩是有信心的。就是她弟弟年纪太小,讨论此事也太早。

  王韫和张氏都默契地揭过不再提。

  想到来不及给王高涣的青布囊,王韫又笑道,“不说这些了,此番回门,夫君为爹爹准备了一礼。”

  王韫迫不及待想把画卷交给王高涣,王高涣喜爱丹青,也喜欢林惟懋,常常叹惋自己不能收藏少艾居士的画作,若是见到布囊里包着的东西,他指不定会高兴成什么样子。

  张氏微微吃了一惊,美眸一睁“荀大人为你爹爹准备了什么礼?”

  王韫笑眯眯地轻声道,“待会儿娘亲便知晓了。”

  王韫和张氏的咬耳朵被离两人最近的王高涣听得一清二楚,他也不转头,表面上依旧关注着荀桢和王观珏两人,事实上却竖着耳朵仔细听着,特别是听到他时,更是频频扫来眼角的余光。

  王韫和张氏被王高涣别扭的行为逗得忍不住发笑。

  王观珏和荀桢之间的客套一结束,便到了荀桢考校王观珏之时。

  王观珏脸上不显任何惧色,嘴角仍旧噙着淡淡的笑容,气定神闲。

  王韫知晓王观珏不是寻常的酒肉饭桶,是有真才实学之人,但到底只是听张氏等人提起,真正的才学她未曾见到,她好奇王观珏到底有几斤几两,此刻也不禁收敛了笑意,专心听两人之间的问答。

  荀桢问道,“那我便开始了,你可准备好了?”

  王观珏答道,“学生准备好了,先生尽管发问,若有什么见笑之处,还望先生能多加指点。”

  荀桢含着温和的笑容,缓缓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此意何解?”

  这问的是《论语·公冶长》中的一句,全文为“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其意是,孔子说:“大道如果不能在天下推行,就坐着小竹筏到东海漂流去。”既然不能行道于中国,就道行于蛮夷。

  荀桢此问,问的不是晦涩的老庄哲学,都是些王观珏自幼熟读的四书五经,并无什么太难的,只是要解出新意却不容易。

  王观珏没有着急回答,而是垂头思考了一会儿。

  顿时,室内安静得只能听见啁啾的鸟鸣,王韫等人都在等着王观珏的答案。

  等王观珏再抬头时,他脸上已满是自信之色,他拱了拱手,答道“依学生愚见,上下之士俱安于巢是谓无道,天下之道不行则公理未明,不明则乱,乱必至灾,灾则祸。”

  王观珏声音清朗,有条不紊,敲破了一室寂静。

  王高溶听着王观珏不疾不徐,一一道来,脸上也浮现出了一抹为之骄傲的喜色,频频点头。

  “祸非一人之力可解也,唯天下俱行道义。夫子之道为天下,然天下不从至使乱生,身之察察,不容于世,不若弃之,泛舟东海以避世患。”王观珏一顿,又负手微笑道,“由此,道可保全,未尝不能再行之天下。”

  一言毕,王观珏桃花眼弯成了月牙儿,志得意满地笑着拱手道,“都是些学生上不得台面的拙见。”

  荀桢眼含着笑意,却并未作出什么点评。

  王观珏不急,王高溶带着喜色忍不住道,“小子献丑了。”

  荀桢终于开口了,他只是微笑着吐出了一个字,“善。”

  单单一个字却时王观珏眉目飞扬,喜不自胜了起来,他又行了一礼道,“先生谬赞了。”

  荀桢淡笑,“主簿此子日后必有所成。”

  王韫凝神望着荀桢,心里并未因为荀桢赞扬王观珏而气愤。她能感觉到荀桢的微笑只是出于礼节,而不似他和卢恺之等人相处时发自真心。

  短暂的考校一结束,众人又谈笑了一会儿便都离开室内,领着荀桢去府内转转。

  王韫乘此时扯着荀桢的衣袖小声抱怨道,“只是夫子一句戏言罢了,他却能白白扯出这么多,要我说,便不是这样。”

  她受够了王观珏志得意满的模样,那样子她瞧着都有些手痒痒。

  应是察觉到两人有话要说,其他人此刻都未再打搅。

  荀桢放慢了步子,跟着王韫走在后面。

  听到王韫的嘟囔,他莞尔一笑,“小友可有什么见解?”

  王韫被王观珏之言激起了争论之心,有些不吐不快,当下便道,“我曾听一位先生,名唤钱穆。”

  “嗯?”

  “他曾注解‘海上风波险恶,岂可乘桴长游’,欲济无舟楫,何来他所说的泛舟东海以避世患?夫子周游列国,抱道救世,正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与决心,有此可见,此言不过是夫子一句戏言罢了,他却只求新意,不顾夫子心中所想为何。”

  王韫自己一人巴拉巴拉说了一堆,见荀桢一直未言,她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她平常就爱看些相关的书,自己的见解往往是藏着掖着很少同人探讨。

  “先生,”王韫问道,“我和王观珏比起来如何?”

  荀桢哈哈大笑,“王观珏不如你。”

  作者有话要说: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此意何解?”和下文有关。

  至于当中的见解也是作者菌和基友瞎瘠薄讨论的。→ →

  王观珏的回答其实有点圆滑吧,但有的时候推行自己心中的道就应该有些执拗。荀桢讲王观珏日后必有所成,也不是没道理。

  第24章 交锋

  如此看来,荀桢是不会收王观珏为学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