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天意
作者:躲雨的麻雀      更新:2023-02-28 03:59      字数:3018
  好消息传来,川贵兵二月初便可出关,刘铤喜不自禁,喊来魏四痛饮相助。

  这也难怪,他现在的兵来自四面八方,可以说是乌合之众。川贵兵可不同,随他多年,能征善战。

  魏四心想杨镐未必会把这批兵分配过来,却不愿扫了他的兴致,举杯邀酒,说了些恭喜的话语。

  杨镐还没时间考虑这些问题,他正在得意地向康应乾讲叙自己昨夜的突发奇想,“若努酋被吓住,主动请降,不动一兵一卒便可大获全胜,岂不妙哉!”

  康应乾没有与老师一样兴奋,小声提醒道:“恐怕努酋不会轻易就范。”

  “不去做怎知成不成。你要写出我天朝的威风气势,将他吓得哆嗦。两个时辰的时间够不够?”杨镐不耐烦地道。

  恐吓信的原则就是天马行空,云山雾罩,是最容易写的信,更何况康应乾也是进士出身。不到两个时辰,他便交到杨镐手上。

  杨镐阅着,不断称好。阅毕,小声道:“此事暂不可让李如柏知晓,派谁去赫图阿拉为好呢?”

  康应乾当然不想去,万一努尔哈赤发怒,这脑袋可能就会留在那。思考会,道:“老师,冯大人随你来辽东后,片功未立。去年迎接钦差,也被阎鸣泰抢了风头,很多人在背后说老师您太过维护他。”

  “你是派冯盛明去?”杨镐问。

  “冯大人诚实可靠,绝对是最佳人选。”

  杨镐赞同,立刻叫来冯盛明。当听闻要去赫图阿拉,冯盛明吓得浑身哆嗦,慌忙推辞难以胜任。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冯大人,放心好了。”康应乾在旁安抚。努尔哈赤是什么人?是虎狼,是猛兽,至于他会不会按这规矩来,就不是我所考虑的了。

  杨镐面容严肃,“看这辽东,本经略信任的人也就你俩。应乾还有更重要的工作去做,你再不去,我还能指望谁呢?冯大人,你可不要让我失望哦。”

  “只是……”冯盛明仍不敢答应。

  “我再派八人护送你,夜间出发,不要让沈阳那边发现。记住没?”杨镐的语气变成命令式。

  冯盛明带着八个随从一路惊魂不定地趁夜赶往赫图阿拉,当然是被押到的,刚出境,便被金兵拿住。

  “……而今我大明猛将精兵四十七万齐集辽东,将于三月十五后分兵九路齐向你巢穴。天威浩荡,你唯有俯首称降,方可免得一死……”在努尔哈赤的威严目光下,在金文武大臣的虎视眈眈下,冯盛明打着哆嗦念完,浑身大汗淋漓。

  “哈哈,来人,将这几人拖出去斩了,首级挂城头十日示众。”努尔哈赤大笑道。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冯盛明吓得伏地大呼。

  “哈哈。”众臣大笑。

  “别人杀不得,我能杀得!”说话的是代善。他已站起几个大步到了跟前,伸手拎起冯盛明,便如拎只小鸡。

  冯盛明大喊:“饶命,饶命!”

  皇太极本想起身阻拦,抬头见父汗满脸笑容毫无杀气,便停止。父汗这是故意吓唬这位明使者的。父汗为什么要恐吓他呢?难道想从他嘴中探出明军实情以证明我情报的准确性?

  不错,两天前皇太极已得到明军的进攻方略,并献给父汗。内容很是详尽,包括分兵四路,主将名单,兵力分配,行军路线等等,这些除了杨镐、李如柏几人外,其他大明官员尚不得知。努尔哈赤不是怀疑四子的能力,只是太逼真,让他不敢相信。明使的到来正是时候,可以一探虚实。

  “代善,将他放下。”

  冯盛明被扔在地上后连磕响头,以示感激。

  “我且问你,你若有半句虚言,便要了你的脑袋。”努尔哈赤看出冯盛明的胆小,见目的达到,厉声喝道。

  “大汗且问,大汗且问。”冯盛明还在磕头。

  努尔哈赤笑笑,“停了。”

  冯盛明很是听话,立刻停下。

  “你方才说你大明在辽东有多少人?”努尔哈赤的语气婉转很多。

  “四十七万。”

  “实际有多少?”努尔哈赤猛地一拍扶手怒问。

  “臣,小的……不知道。”冯盛明吓得差点尿流。

  努尔哈赤又温和地问:“具体的不知道,你在经略府做事,大概多少总有个数吧。”

  “大概……”冯盛明心中在激烈计算着,“约莫也就十万吧。”

  和情报相近,努尔哈赤望向皇太极,微微抬起下巴。皇太极立刻反应过来,对冯盛明笑道:“冯大人无需紧张,只要老实回答,父汗不会为难你的。”

  “是,是。”冯盛明感激望向他,没想到这荒蛮之地也有知书达理之人。

  “十万兵分九路,呵呵,也太可笑了吧。再说到我赫图阿拉何来的九条路呢?冯大人,你说对吗?”皇太极带着笑容道。

  大殿内的文武哄堂大笑。

  虽还未公布,但大家都说是四路。冯盛明先抹额头汗珠,颤颤巍巍答道:“好像是四路。”

  听到此处,努尔哈赤“哈哈”大笑两声,站起:“现在放你回去告诉杨镐,他要来攻只管来攻便是,我在赫图阿拉等着他。”

  冯盛明捡了条命出殿,被金兵押到边境,让他自行回去。八个随从呢?他不敢问。

  为了能让他回去后编制谎言,努尔哈赤已杀了那八人。

  冯盛明仓皇回到辽阳,在杨镐面前哭诉自己的凄惨遭遇。努尔哈赤听得劝降信后,大怒杀了那八人,要杀他时,他视死如归,据理相争。努尔哈赤见他大义凛然,便劝他加入大金,并允诺高官。他又是一番义正言辞,明其忠明之心。努尔哈赤被他感动,这才放他回明。

  杨镐不关心这些,他关心的是努尔哈赤看信后的反应,“你谁说他大怒?”

  冯盛明先点一下头,一想如果这样回答岂不让他失望,转而道:“但我看出在他愤怒的背后是恐惧,对大人雄才大略的恐惧。”

  “哈哈,好。”杨镐很是满意,“即使不能招降,给他一个下马威也算不错。”

  杨镐期待的不战而胜到二月初仍未实现,而朝廷的催促文书一封接着一封。不能再等了,他与李如柏再一次把人员安排探讨一番后,决定二月十二在辽阳西城校场召开誓师大会。

  这日很快来到,风骤起,天空乌云翻滚,略显压抑。校场周围旌旗飘展,参加誓师大会的各部士兵早已站立等待,魏四也在其中。

  誓师大会与军事会议不同,要有士兵的参与,所以各部将领纷纷挑选精兵来到。

  杨镐一身金甲金胄,披大红披风,配宝剑,在经略衙门接受文武官员参见后,被簇拥着跃马来到校场。礼炮响起,坐骑上的他昂首挺胸,身躯虽略胖,依然威严无比。在他的引领下,众人巡场一周,接受士兵们的欢呼。

  下马上了将台,风更紧,旗帜猎猎作响。

  杨镐在当中交椅坐定,众文武按职位高低分坐左右。向下望去,士兵们铠甲闪亮,长枪林立,精神抖擞,威风凛凛。他满意点头,雄心壮志在胸膛膨胀,千军万马奔腾不息直捣敌巢,杀声震天,努尔哈赤伏地求饶等等场面在眼前不断浮现。

  李如柏斜眼瞥他一下,心中冷笑。自作聪明,自取其辱,当我提着努尔哈赤的人头入京时,你就嫉妒吧。他已知杨镐偷偷给努尔哈赤送去劝降信之事。

  时辰到,杨镐率众人离开将台,去向西北方向的神坛拜神。大腹便便的他移动缓慢,象只披着盔甲的肥猪。

  风更紧,黑云更加低,神坛下有牛羊猪等活牲,屠夫执刀而待,只等令下便屠杀祭坛。

  负责此次祭坛的宋文刚见大帅已下将台,立刻下令屠宰牲畜。这时突然一阵怪风而来,屠牛的那位老屠夫不禁闭眼。这当口,那只牛知死期来临,拼命挣扎,竟挣断缰绳,在场上狂奔。

  霎时整个校场乱成一团,士兵们纷纷“嗷嗷”大叫,宋文刚惊慌着大喝手下快些拦住那牛,杨镐等停下脚步,惊惊看着这一切。

  牛四处乱冲乱撞,见到有人马上转方向,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将台附近。或因将台少有士兵,竟冲了上去,士兵们纷纷大喝着围上去。

  在嘶喊声中,牛低头乱拱,“咔嚓”一声,把高高飘扬的帅旗旗杆拱断。顿时,所有人都惊呆住,校场内寂静一片。

  祭旗断旗,此乃凶兆。杨镐面孔苍白一片,双目露出恐惧。其余将士皆大呼不妙。

  牛终于被制服,帅旗再次挂起,然每个人的心境都变了很多。

  杨镐例行公事,在神坛上率众人叩首打拜各路神明保佑出征顺利,而后跪诵祝辞。

  “……努酋大奸大恶……三军受命,长驱直入,所向披靡,扫魔除妖,努酋之期命终矣。”

  接着又按礼数献上牲畜,杨镐领头,众文武立下杀敌誓言,方才结束,重新回到已整理好的将台。

  来自现代的魏四不信鬼神,但这旗断确实邪乎。不由心叹,莫非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