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作者:梦里故事      更新:2023-02-09 06:00      字数:2943
  根据前身的记忆,自己如今身体也才满八岁,三年前亲母病故,停一年父亲便续娶了现在的王氏,又一年生下幼弟。满姐儿自两岁就随母启蒙认字,三岁就可记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虽只是个女儿,父亲却也是极为疼宠,然正应了那句俗语,有了后娘也就有了后爹,自弟弟出生,父亲就很少亲自教满姐儿读书,满姐儿终日无聊,只得日夜同村里幼童玩耍厮混,那日不慎掉入池塘,这才有了李曼附身一说。

  李曼不比先时的李满儿,幼童无知,只粗粗结合脑中所记之事,便瞧出王氏定是伪诈之人,只因如今万事不明,只好每晚偷来窗下听父母夜话。原本心里也藏着些小期待,在现代,李曼幼时就因着一场事故同时失去父母,如今有机会重拾父爱,虽是半路出家,却也万分渴望,然这点子期望在如今瞧来却也是奢望了。那秀才虽不是冷心冷情,却也狠心的可以,女儿的终生自由竟不如几本书来的重要,她虽对这川国了解不多,但一些常识却还懂得,凡签了卖身契的,也就终身不能由人了,若命好卖到大户人家还能勉强存身,若不好,吃苦受罪还在其次,就怕将来流落到风月烟花之地,那时还不如直接死了的清净。

  又有这几天从书中的了解,川国户籍管理及其严谨,不论男女,出生便要在本族中备案,待到成年以后,还需到官府中重新备案,发放身份证明,她如今无凭无依,就是拼着性命逃走,想也逃不过被人拐了发卖的命运。如今又听得父亲有了卖女的打算,她除了徒叹奈何,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可想不成?迄今为止,被卖为奴竟成了一条退无可退的绝路。

  面对前方未知的命运,李曼只得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一一分析眼下自身的处境。继母对外一向示人以慈,至少面上不会做的太过决绝,父亲终究是这身体的血缘亲属,心中或还能留有一分的顾念,她必须让自己这几天乖巧孝顺起来。

  除了愈加地听话之外,她终于求得父亲能够进入书房的权利,且在父亲的书堆里淘到一本看起来很古旧的医书,里面药方药草记载很全,且还有一些病理的阐述及一些相对简单治疗方法,古代医疗落后,在这个一场感冒就可能要你命的古代,能粗通些医术总是保命的手段。因是医书,不干科举,父亲也或者心有愧疚,难得允许她将此书带出书房之外让其能闲时翻看。

  沙漏流转,时光飞逝,转眼便是三天后的晨间。堤边岸柳,夏风轻扬,千丝万缕,却是几天来难得的好天气。

  李曼和李裁缝家的女儿李圆一齐被带至村东头的渡口旁,只见那里正有几艘乌篷小船停在渡口。年轻鲜活的生命竟能卖得十两纹银,远比李曼想象中多出几倍,且听李圆她爹暗中嘀咕,这还是少了得,若是能到城里去卖,怕还能多收几两不止,李曼从未如现在这般意识到她已处在人命如草芥的年代。

  船坞渡口伤离别,自然就会有许多离人的眼泪,有人默默隐忍哽咽,有人跪地悲天泣嚎,有人哀求有人劝慰,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一艘永远不会回来的船,李圆被她母亲抱在怀里,小脸哭的花猫一样,李曼却猛地松开了自家爹爹的手,睁大眼眸用力瞧着父亲,眼睛里满是哀求。李秀才只是硬起心肠背过身去不再看女儿,李曼见了,脸色蓦地一暗,眼里已是静如止水,转身慢慢踏进了岸边的小船。那小船里已有三五个小姑娘,年龄大概同她一般皆在七八岁左右,正是干活利落且年龄又不大的好时候,李曼沉默地选了个空地,身体蜷缩地躲在角落里。

  一时船身微晃,篷船缓慢地离岸而去,狭窄的舱内,小姑娘们挤挤挨挨地碰在一起,小脸上都是无法掩饰地害怕与无错,又兼大家几乎皆是第一次离家,未来又不知在何处,一时间,整个乌篷船里弥漫着懵懂的悲伤。

  李曼所在的乌篷船队一直沿河北上,间或停船补给,这时大多又会有新的孩子加入船队,等至行到扬州渡口时,船上的人已经增加到百十人,后弃小舟登大船,至此一路不停北上。

  约行至三月之久,暖暖的夏风转为微凉的秋风,秋风吹过,涟漪散开,柳叶打着旋的落在河面上,刚要顺水漂走,便被迎面疾行的船只劈开一条水路,冲散柳叶,继续疾行。前方,迷雾渐渐散开,灯塔的微光若隐若现,深蓝的天幕启明星高悬,燕京渡口迎来了今天的第一位来客。

  李曼睡梦中被叫醒,赶紧抱紧不多的行李,迷迷糊糊地下了船。紧接着登上早已停在路边的马车,又忍受七八日的颠簸,终于在只剩半条命的时候到达了目的地,或者说是贩卖人口的集中营。三月之久的赶路生活,饶是吃惯苦头的穷苦小孩也差不多到了极限。

  眼前是一座很大乡下庄院,间或有护卫巡逻走过,管事的妈妈安排好住处,只说让今天好好休息,等明天再进行职业培训。李曼和李圆因是同乡被,倒是被分在了一处,两人找了大通铺的角落紧挨着躺好,仿佛这样就可以在陌生的异乡找到一丝的认同感。

  在大船上时,管事的周嬷嬷已经对她们将来可能的主家做了详尽的描述,根据天朝律法,她们中只有那些三代以内身家清白,五服之内无作奸犯科的女儿才可以卖入亲贵世家,次之则卖入普通富户,更有那犯官之后罪臣之女则只能卖入青楼楚馆等腌臜之地。

  天朝为了吏治清明民风淳朴,有一系列严格的惩罚制度,最著名的便是那连带责任制,采取互相监督互相牵制的方法,一旦犯罪牵连整族,甚至是之后五代的前程,天朝氏族的权威因此日益加深。

  李曼本身算是书香之后,身份度牒里家族谱系很是干净,算是根正苗红的清白人,若丫鬟培训不是太差,板上钉钉的会进入勋贵世家,前周嬷嬷说,越是有身份的世家对丫鬟越是看重,一旦进入就算是世家中的人,都会接受重点培训,因此更不会对自家培养的人动则打骂,除没有自由外到比那普通的富户还要好些。

  那三代以内身家清白,五福之内无作奸犯科的人哪是好找的,单这次百十人就只有十位符合条件,其他或多或少身份上有些瑕疵,且那世家却更看重这清白的身分,怪道自己的卖身钱比别人多个将近一倍,像是李圆这样来历的也只卖得五两的银子。之后几天又有另外的管事嬷嬷系统地教授了一套所谓的丫鬟守则,其中坐卧行走不一而足,以及一些作为丫鬟仆役们以后必须严守的规矩礼仪。

  燕京城,天朝神都,历朝皆为北地之心脏重地,总分内外两城,内城乃是皇族居所,外城则是以皇城为中心,向北皆是勋贵世家与朝廷重臣的居所,向东则是一些乡绅富户及商业集散地,西边则是普通平民聚集区,而整个南区则只坐落着一家燕京书院。

  这燕京书院始建于战国时期,曾历数朝更跌却依然屹立不倒,一直皆以传道授业为己任,以传承华夏文化为宗旨,乃是目前天朝国内历史最为悠久、底蕴最为深厚、藏书最为丰富的书院,且又经过数代的修缮与拓展,如今更是全国最大的书院。

  燕京城外围蛛网辐射点布许多卫星城镇,星罗拱卫着天国之心脏。京畿大营的旗帜自顾竖立飘扬于神都之北方,城内百姓无不是抬首即见。燕京既为国都,慢说如何富贵风流,且说客商云集,人往熙熙,最是人世间第一等繁华富庶之地,旗帜飘扬下的国都正上演着千年未现的盛世繁华。

  一束晨光隐现,温柔唤醒沉睡的千年古都,古老的城门缓缓开启,亘古的城墙伫立不语,微露的斑纹记录着曾经失落的繁华,相似的故事已经上演千遍,而今能够看懂者又有几人?今日的燕京又将迎来新的遇见,一辆辆稍显简陋的马车缓缓驶过城门,演员也许没有任何的准备,但新的故事却已经开始悄悄上演。

  古朴的大道渐露苍凉面目,一辆马车缓缓碾过,不留一丝痕迹,不时有疾驰的骏马飞过,昂扬的像个出征的战士。转过,是一条梧桐守卫的岔道,秋日晨光肆意挥洒,梧桐树叶终于抵不住秋天的召唤,离开母亲投入大地的怀抱,来不及发出离开母亲的忧伤,一辆马车无情碾过,徒留下红尘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