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霜冷(一)
作者:九州流云      更新:2023-01-10 18:38      字数:2426
  书包vip www.shubaovip.com,最快更新赤唐最新章节!

  更新时间:2012-12-01

  “各位军爷好运气来的时节早这祡水啊还没结冰。边郡比不得京师气候寒冷冬天呀入得早。往往刚落下第一场寒霜紧邻着就得降雪。等皑皑白雪把山坳子都填瓷实了这祡水也早已变为厚厚一块冰板!”

  老汉解开拴在岸边木柱的麻绳用力一脚将渡船踢离岸边用杆子顶了顶土剖子嘿嘿笑道。

  “老大爷这是为何?若是河水结了冰我们不正好骑马踏过祡河吗?”李括微微一笑诚然问道。

  众人了渡船都是心情大好一艘渡船能载人马三十余这家渡户恰有三艘渡船已经运送众人往返两岸六七次这船啊算是最后一趟了。

  “哟那可使不得!”老汉连忙摆手道:“军爷啊你有所不知咱们岷州可比不得关外(注1)。虽然气候寒了些可这冰啊却结的并不厚实。看去亮光亮光的保不准一脚踩下去就是一个冰窟窿。这冬ri的祡河冰面到处都是吃人的冰窝子。小老儿我可见多了沿途贩货的商人为了图省事强行渡河十个有九个都陷了进去连个漩都不带起的!”

  “噢!”李括轻应一声不再言语。

  凭栏远望悠悠青山环绕河谷滔滔水流而起卷起几多豪情。

  “老大爷我们渡过这祡水还要走多久才能到金城(注2)?”李括沉了沉声缓缓问道。

  “这可得看脚程。”老汉摸了摸下巴思忖了片刻:“翻过前面几座山谷便是大来谷。若是一人一马许是几ri便能抵达长城堡(注3)。但小老儿我看与您同行的还有一队商贾怕是得拖些时光了。”老汉不敢把话说满给了个两不着调的回答。他啊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若是误了行程这责任他不敢担也担不起。

  “多谢啦。”李括冲老汉抱了抱拳却是话锋一转笑道:“老大爷我听手下弟兄说您是靠打渔为生怎么也间或做起了渡船的营生?”

  那老汉闻言长叹一声:“还不是ri子逼得吗?我祖世代居住在廓州(这4)靠打渔为生。ri子虽然过得紧张些倒也充实。只是自打开元末吐蕃人便大肆东进抢掠。我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小子都被吐蕃人掠去做了牧奴。您是不知道那帮吐蕃人都是禽兽。汉人到了那里都会沦为最低贱的奴隶替吐蕃主人放羊牧牛。稍有差错便一阵鞭打若是害了病或者企图反抗便会被立刻处死人头被砍下来挑在旗杆示众!”

  老汉一阵哽咽好一阵才调整好情绪:“小末儿虽则去鄯州参军躲过了一劫可前年他们团校尉派人送来骨灰盒子。当时王忠嗣大帅和吐蕃蛮子在绥和守捉干了一仗撤退时他们旅奉命殿后。他心眼实诚不知道逃跑折在拔延山的坳子里。听他们旅率说这孩子去的时候身就一身半旧的皮甲我们爷俩到头来连最后一面都没见...”说着说着老汉脸框涌下两行热泪顺着满是褶皱的面颊淌了下来。

  李括只觉双眼茫然仿佛正有着数十万吐蕃骑兵挥师东进与大唐的陇右男儿一决高下。

  战鼓隆隆号角连天…

  千里扬尘却也掩不住铁与血的冲撞。

  两军中军相遇没有过多试探却是那最残酷的肉搏。弯刀高举伏尸具具。

  残阳下鲜血染红了石堡浸透了湟水。

  千里血河万里伏尸黄沙滚滚却也掩不住那具具白骨。

  伶仃苦楚西风呼啸。

  幽幽孤魂何处归家?

  “对不住了!”李括没想到自己触及老汉伤心之处赶忙赔罪。

  老汉擦了擦眼角的泪珠挤出一抹笑容道:“没什么都过去两年了我这眼泪也算哭干了。不知今儿个怎么就犯起来病怔。”微顿了顿老汉接道:“廓州的百姓都着了慌即便是对那一亩三分地无比留恋的庄户人也不得不举家乔迁。我带着孙子顺着逃难人流沿着湟水而下跑啊跑啊直到了这祡水边才落了脚。小老儿我举目四望除了滔滔河水就是霭霭青山。四处无亲我悲痛yu绝抱着孙子就是一阵痛哭。可是再怎么难ri子还得过不是。我就编起了渔网扎起了木筏做起了老本行。可是这祡水不比廓州的水洼洼河流太湍一天下来收获并不算好。好在此处经常有些商队经过为了果腹我就寻思着要不做起渡船的营生?”

  “原来如此您真是太难了。”李括心中似被什么堵住压抑难耐。

  “谁又不难呢这世道能活下去就不错了小老儿还敢多求什么?若不是被逼到了极处谁又舍得了脚下那几抔黄土呢?”老汉却很是知足的摆了摆手释然一笑。

  是啊李括心中默叹。每个人存在于世都有他们需要承担的责任。帝王将相贩夫走卒。很难说谁比谁更快乐但他们只要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个国家就能昌盛兴隆国祚绵延。

  “官军就不管吗他们就眼看着吐蕃蛮子举起屠刀残杀自己的父老乡亲?”濮大锤大怒声音近乎嘶吼。

  老汉喉结动了动似想说些什么却终是叹了口气:“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一共就不到八万儿郎十二州要布防哪里守得过来?”(注5)

  “去他娘的守不过来就不守了?吃着朝廷的米粮却看着异族屠戮乡亲还他妈是不是男人。”濮大锤却管不了这许多喋喋骂道。顿了顿才发现老汉的三小子也在陇右参军想说些什么补救却终是默然不语。

  “老大爷你放心朝廷要对吐蕃用兵了那些吐蕃蛮子将会永远从我大唐的土地滚出去。拿了咱的让他赔回来吃了咱的让他吐出来。这笔账陛下记着哥舒大帅记着陇右河西每一个大唐军人都记着。终有一ri要叫他们血债血偿!”少年眸子寒光一闪一一顿。

  犯我国威者则必击之;辱我百姓者则必讨之;侵我疆土者则必伐之;乱我国祚者则必诛之!

  这是大唐的军规这是大唐的国策。这是一种承诺大唐男人的承诺。

  想我泱泱大唐泽及四海威传百邦怎能受蛮族异邦如此凌辱?

  翘首西望十四万身着戎衣的河陇男儿总有一两个站着?

  ................................................

  注1:关外:这里指玉门关遗址即在今ri玉门镇往西。

  注2:金城:即今ri兰州市。

  注3:长城堡:重要堡塞在今天临兆一代。

  注4:廓州:今ri贵德一代唐天宝时为与吐蕃交界重镇。

  注5:陇右驻军75000人马10600匹主要任务是防御吐蕃东侵。大家想想这么些兵马分散在陇右大地如何够用?

  ps:我一直以为古代时人活下来就是不容易的。至于什么爱情、富贵对于这些穷苦百姓来说无疑太过奢侈。可是就连一碗饱饭的权力都被残忍的剥夺一丝生存的希望都被无情的熄灭。这一点一是由于外患二是内部剥削。于是才有了浩瀚的农民起义才有了后来的烽燃山河。写这章写的我心里很闷故而啰嗦了些勿怪。

  嗯那个军规我编的是不是很解气?求收藏!<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