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第143章 上访老户
作者:黎九天      更新:2022-10-20 11:42      字数:2562
  书包vip www.shubaovip.com,最快更新警中剑最新章节!

  第八章上访老户

  应该说,是青城市知名的上访老户。

  林有材上访,进过国-家-信-访-局,到过天安门广场,省委省政府常来常往。

  每逢大事,必出青城!

  上访出名也必有过人之处,还有些传奇。

  他对国家政治大事极度关注,就连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行踪都能分析个八九不离十。

  地方政府对他的各种稳控办法,丝毫不起作用。

  他老婆是他上访的忠实伴侣和坚定支持者。

  他上访的问题,一点也不特定。每次都会反映新的问题。

  至于外出上访的费用,他的门路很多,资金也很充足。

  因为,他在部队上曾经做过侦察兵,反侦察的办法多的是,只是因为他在训练中头脑受到伤,考虑问题与常人不同,对外出上访有着极度的成就感。

  他在部队上负伤算是因公负伤,成为残疾军人,每月都发着补贴。

  更为关键的,他尽管年过半百,身体依然健壮如牛。

  他承包着村里不少的闲置土地和荒滩,因为他会驾驶拖拉机,把这些土地和荒滩整理得肥沃不说,还种些别人不敢试验的新品种,收获后当种子卖。

  种地的利润,有时丰富,有时亏损,他都不在乎。

  他自己身强力壮,机械化耕作,种地从来不用麻烦老婆。

  他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一个嫁到镇上去,一个住进城里头,女婿也都是好样的。

  他的老伴是他从小的崇拜者,貌美如花,痴心追遂,不弃不离。

  当他受伤时,两人早就生米做成熟饭,随后就是冲破家人的阻拦干扰,结婚生女。

  数十年如一日,林有材与老婆相敬相爱。

  他老婆把家里收拾得光鲜整洁,照料得一双女儿茁壮成长,小日子过得比其他人家强百倍。

  然而,就是这么美满幸福的生活,林有材却上访成瘾。

  姜山调阅过林有材的上访案卷宗,二十余年,足足三百多份各种材料,非常详实。

  他了解了林有材上访经历,感到非常难以理解。

  有着民政上的补贴与照顾,在农村生活也是富足美满,林有材上访似乎没有根源与由头。

  林有材最早的第一次上访,因为村里把他承包的果园,承包期到了,未征求他的意见,就承包给了别人。

  这让他气愤难平,把村民委员会告到镇上、县上,都没有解决问题,全都支持村委会的做法。

  他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气,当兵的部队驻扎在北京的郊区,对北京熟的很。

  一气之下,他领着老伴,到了北京上访。

  先在北京游玩了个遍,然后打听着到有关****部门去反映了自己的问题。

  没想到,这样一折腾,县上重视了。

  县上责成镇里派专车专人,好言好语,好吃好喝的,把他与老伴接回到家里,并答应给他解决问题。

  第一次上访,就搞出这么大动静来,让林有材真的感到自己太有才了。

  县上花钱买平安。

  在县里的分管领导主持下,进行了调解,由镇里负责给林有材的大女儿在镇办企业里安排了合同工。

  同时,还减免了小女儿的学费,答应小女儿高中毕业后,再给安排工作。

  村里的三提五统全部减免,逢年过节,还到他家扶贫济困,送米面油肉。

  这让林有材很有面子,还长了见识,内心对进京上访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

  他安生数年,当小女儿因为家里生活条件好些,初中毕业就不想上学了,要求象姐姐一样到镇上工作。

  这时,镇办企业全部改制了,成了私营企业。

  再安排工作,也只是临时工性质。

  这让林有材大为不满,于是把陈年旧事重提,继续上访。

  而且,他还罗织了一些上访事由,增加了镇里为阻止他上访,支使人暗中侵犯他的隐私,把他的身份证借支取补贴之机扣押,故意弄丢,等等。

  理由充足,林有材继续带着老伴先坐大客车到了省城,直接到了省委省政府等地方,扫了一圈,然后在省城游玩起来。

  直到镇里的专车专人到了省城,他与他们藏猫猫玩够了,林有材发挥专业技能淋漓尽致,拖拉得镇里的人精疲力竭。

  当镇上的专车专人找到老两口时,他们已经把省城游玩得差不多了。

  可不能全玩完了,因为林有材在内心里埋下了种子,以后还得再来上访,每次玩几个地方就行。

  把人接回去,自然就是解决上访诉求。

  林有材的小女儿如愿以偿地进城,到国有企业做了合同工。

  上访有利的想法越来越偏执,在林有材受过伤的大脑里生根发芽,根深蒂固,越长越大。

  渐渐的,他也成为青城知名的上访老户。

  上访的问题,总能随时随处寻找到,除了涉及到自己的陈年旧事,还有关系到全村或者全镇老少爷们的种种问题。

  林有材关注着各级的新闻联播,随时随地地发现和挖掘上访的问题,并且乐此不疲。

  尤其是两个女儿出嫁后,再无牵挂,他更是成年累月痴迷此道。

  在他眼里,村里的其他人和猪没什么区别,除了土里刨食吃,就是睡大觉。

  他瞧不起他们,他正从事着自以为豪的上访事业。

  甚至在县上、镇里这些小地方,那些出面接待他的人,那些对上唯唯诺诺、对下公事公办的嘴脸,他都瞧不起。

  他瞧得起的只有省里和京城里那些有水平的****接待人员,和颜悦色地认真登记上访人的问题,然后雷厉风行地指令下级前去接人解决问题。

  每当那时,林有材心里的痛快和舒爽,是别人无法理解的,只有他老伴会陪着他,分享着他的快乐。

  随着他不断地上访,他在村里成为孤家寡人,也不屑于与村人打腔说话,没有了共同语言。

  他视村人一群蠢猪,村人视他一只癞皮狗。

  他的上访心路历程,基本上就是在村里受气,在镇上县里受压抑,然后到省里和京城里暴发,一泄千里,真是爽快!

  每年都要出去几次,成了林有材的必修课!

  特别是每逢春暖花开,全国或者省市两会召开之际,每到中秋佳节,举国欢庆国际交流频繁之时,都是他最为活跃,最为兴奋的大好时机。

  姜山看见林有材,一下子激发出这么回忆与感慨。

  他细心地发现林有材略显佝偻的身板,站在路灯下,依旧有着做过侦察兵的训练有素痕迹。

  年轻时楔进骨子里的东西,一生都难改变。

  他到省纪委来,上访什么事情?

  难道他也有需要到省纪委上访的问题?

  上访老户反映问题,尽管表面上看有些啼笑皆非的成份,从全局去看属于鸡毛蒜皮,但是在个体身上却是事关一个人的终生命运,从而影响一个家庭的前途命运。

  林有材机缘凑巧,才有了这种上访人生。

  姜山却是另有想法的,上访的怪现象,如自己的仕途风险不也如出一辙。

  上访是“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

  仕途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

  仕途上,风险担当随时随地,没担当就不能挑重担,不挑战就只有失败,不进攻就只有被动。

  心念至此,姜山对林有材上访大感兴趣,想了解他的更多想法。

  于是,他就安排秘书王辉下车,悄悄把林有材带到附近的小饭馆里,管他吃顿饭,交谈交谈,或许会有新的收获呢!

  不管是事关青城的哪个方面,或者只是对人和事的理解上,姜山都有着强烈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