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5
作者:卜做人了      更新:2021-03-29 03:34      字数:2490
  毛披风,道,“颜色斑驳,也有斑驳的好处。”董琦儿又要劝,却听仆役来报,陈安之前往探视,便止住话头,在炭盆中多加银丝炭。一时陈安之走了进来,董琦儿行礼,道,“见过公主。”

  陈安之含笑道,“董内司。”道一声辛苦,褪下腕中金手钏,“劳你照拂我九哥。”董琦儿慌忙推脱,陈望之道,“长安送你,你就着。你累了,怕是一晚未睡。我们兄妹说几句话,你且去歇着。”董琦儿只得接下,又郑重行礼,缓缓而退。陈安之坐到陈望之腿边,道,“这是沉水香。”

  陈望之“嗯”了声,道,“他赐的。”

  陈安之指着满地大大小小的箱笼奁匣,道,“他赐了这样多的东西,也是要感激九哥助他一臂之力罢。”

  陈望之道,“谢渊告诉你的?”

  陈安之轻声道,“谢郎只告诉我大概情形。寥寥数句,已是万分凶险。幸而九哥机敏,这才逢凶化吉……”

  “机敏?”陈望之看向妹妹,似笑非笑,“长安,你心里果真是这样想的么?”

  陈安之迟疑一瞬,道,“我就是不明白”

  “你不明白我为何要帮他,是不是?”陈望之自嘲地晃晃头,“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陈安之道,“我知道九哥是有苦衷的。”

  “我的苦衷,”陈望之张开手,掌心微微刺痛,“最近我时常恍惚,总以为还在宫里。你记不记得我们幼年之时嬉闹玩耍?我住的章华殿下有一窝燕子筑巢,我就带着长平和你,坐在廊下,瞧着大燕子喂小燕子,仰着头颈瞧啊瞧啊,后来,你们俩都睡着了,我的头颈酸了,可是我还是看个不停。再后来太阳落山了,萧贵妃急疯了,以为长平掉进湖里。合宫上下翻天覆地寻找,月上中天才发现咱们三人抱成一团睡在地砖上。长平起了高热,父皇暴怒,命人把那燕子窝毁掉。我拼命哀求,却眼睁睁地看着燕窝化为泥土草屑,雏燕被那些内监踩得血肉模糊,蚂蚁在那堆血肉中往来穿梭。我吓坏了,做了很久噩梦。”

  陈安之其时年纪极幼,对此事毫无印象,用手掌包住陈望之的指尖,道,“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九哥,忘了罢。你的手又这样冷……”

  陈望之笑道,“会忘的。”

  “谢郎告诉我,章先生说,九哥的病,大抵是心病,需以静养为上。虽然这些年日子难熬,终归,咱们兄妹还是在一起。”陈安之含着泪水,陈望之抬手拂去,道,“我不想了。还能见到你,我很高兴。”

  午后,风雪骤然转急。宇文彻却不畏严寒,顶风冒雪探视。清晨独孤明处传来消息,陈望之再感风寒,宇文彻恨不得立刻插翅飞到谢渊宅中,对秦弗道,“要他进来住,偏不听。谢府虽为佳宅,终究比不得宫里。万寿宫一有温泉,二有地暖,起居最是方便。朕苦口婆心地劝了又劝,他就是死不松口,非要把自己折腾病了方肯罢休!”

  秦弗赔笑道,“这……毕竟是宫里,广陵侯身为臣子,住进来么……确乎不妥。”

  宇文彻长叹,道,“什么时候了,总惦记这些。罢了。”心中也知,万寿宫千好万好,陈望之亦断然不肯入住。“他还是记恨月奴的事情,憎怨于我。”心不在焉地处理案头的政务,一边思回念转,总是放不下陈望之。等到用了午膳,再也压抑不住,乘车出宫。见了陈望之,检视房中,只见被褥华美厚重,虽白日仍高燃烛火,且暖香宜人,这才稍稍安心,清清嗓子,道,“听说你病了”

  “风寒微恙,何劳陛下挂怀。”陈望之拱拱手,“多谢。”

  这声“多谢”,与翠微宫中的道谢,口吻大相径庭。宇文彻道,“我来,可没别的意思,你不要多虑。”

  “臣没有多虑。”陈望之咳了几声,宇文彻急道,“咳成这样,还说是微恙!你……”忽瞥到他手上缠着布带,疑道,“这手的伤不是好了?怎地又”

  陈望之将手藏到被中,淡淡道,“不小心蹭破皮而已,都是长安大惊小怪。”

  宇文彻失落,一腔兴奋登时化为乌有,“他终究记恨于我。那日我实在不该用高玢激他。”正襟危坐道,“阿隆虽死,但也不能堪称一劳永逸。眼下我手头有几件紧要之事拿不定主意,想听一听你的意思。”

  第116章

  “不过,你病着,就不先劳烦你了。”宇文彻唤进董琦儿,吩咐几句。又对陈望之道,“你好生休养。之前,我把高琨派到襄州去,做鹰扬将军,品阶不高,总算一方镇守。但是他想回来见你,我琢磨了琢磨,他远离故土多年,再派出去确实不近人情,就将他调回。调令已经发下去,就是近日大雪,赶路不便。估计二十天左右才能回来。还有,”说着叹口气,“你好生照顾自己,就在这里静养罢。”

  陈望之道,“我听长安说,你重修了大报恩寺。”

  宇文彻一愣,“大报恩寺本是古刹,香火极盛。我命人重新修葺一新,等春天到了,请福安寺的惠林禅师前来讲经。”

  陈望之道,“好。长安还告诉我,你命大报恩寺为高家做七日水陆道场。”

  “这个,”宇文彻“嗯”了声,“确有此事。”他根本不想离开,便挪动双膝,向陈望之道,“你说,请惠林禅师来讲经,讲什么最好?”

  陈望之也不追问为何给高家做道场,只垂着眼睛,道,“讲《无量义经》罢。”

  “好,那就按你说的讲。”宇文彻根本没读过几本佛经,在心中默默记下。陈望之又道,“讲《金光明经》……或《仁王经》,皆可。”

  宇文彻一一记住,然后说,“我也不知如何入门,最近开始读《普门品》,不过读不很懂。你读过么?”

  陈望之缓缓道,“读过。但也只是泛泛而读。现在仔细咂摸,其实经书里有些话十分有道理。”

  宇文彻见陈望之眉目略微舒展,不禁窃喜。陈望之道,“我记得,凉人崇奉天神,有巫师可通天地。”

  “你说‘罗巴’么?”宇文彻笑道,“如今京中就有一位,叫段天赐。我请他做过几次法,很是灵验。”窥着陈望之的表情,慢慢道,“以前……狸奴生病了,总是啼哭不止,吃药也不管用。我就请他入宫,说来也奇,狸奴立时便止住啼哭,也能服下药去。病很快痊愈,再没发作过。”

  陈望之听到“狸奴”,心头微微一动,然而很快屏住意念,淡淡道,“果然大有神通。”

  宇文彻借故提及狸奴,也有试探之意。但陈望之不为所动,就讪讪道,“你不信罗巴。若是信,叫段天赐来做做法,说不定病能好得快些。”再向前挪一挪腿,道,“这里暖是暖和,就是太过狭小。”

  陈望之道,“同台城相比,自然是狭小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