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1
作者:宁雁奴      更新:2021-03-28 14:10      字数:2464
  的郎卫,才知对方被周防御叫走了。

  “防御大人?”郁容不由得看向自家男人,“他们都姓周?莫非……”

  聂昕之说:“周防御出自邹良周家。”

  郁容恍然大悟,他记得周祯自我介绍时说是来自邹良,话说回来……

  “邹良周家?听起来耳熟,”他略作回忆,遂轻呼了声,“想起来了,雁洲的铁官,就是邹良周家的。”

  数年前,周姓铁官给了他一副帖子,曾言及如有所求,可找邹良周家寻求帮忙。

  有聂昕之这个后台,郁容哪里用得着找别人帮忙,自是没多久便忘了帖子一事。

  如今……

  陡然发现,前前后后,认识的周姓人,居然是一个家族的,感觉挺微妙的。

  “邹良周家是不是很厉害?”

  聂昕之颔首:“累世大儒之家,邹良学院桃李满天下。”

  郁容了然。

  一路闲谈,没走太多的路,便到了营地。

  所谓“营地”,即是“疫病防控中心”,除了聂昕之及其手下的逆郎卫坐镇于此,所有前来救援的医者,都住在这里。

  没多少工夫,便到了周防御暂宿之地,果真看到了周祯。

  数日不见,其人清减了一些。

  想到自己做了好几晚的噩梦,郁容不心生一丝担忧。

  遂见,周祯亦步亦趋地跟在周防御身后,大概听到,其被训得狗血淋头。

  面相非善类的青年,小鸡啄米似的,周防御说他一句,便点一下头。

  迟疑了片刻,郁容终究没过去打扰这一对……伯侄?

  不过……

  郁容跟他家兄长咬耳朵:“听说,周兄本名叫小红。”

  拿人家名字取笑不厚道,但真的有些忍不住偷偷地,在心里不带恶意地笑,应该不算缺德吧?

  周小红什么的,远不如周祯有气势。

  很没营养的话题,聂昕之仍是认真地给出了回应,点头附和。

  看他这样子,郁容轻咳了一声,觉得自己太无聊了。

  男人当即有所反应:“药在哪?”

  郁容连忙说明:“没什么,就是嗓子痒,不用吃药的,”他这咳嗽,也是使用系统救助之后的“后遗症”,吃药没用,“调养一段时间就好了。”

  聂昕之直道:“回去歇憩。”

  郁容笑着点头。

  回去即上了聂昕之的床,大白天的一时睡不着,辗转反侧,郁容无聊之极,又被禁止看书什么的,最后只好盯着忙于公务的男人看。

  发呆了片刻,忽而意识到一件事。

  “聂家皆以日取名?”

  聂昕之分神应了声。

  “怪不得,”郁容嘀咕了起来,“兄长名普,字昕之,二公子叫聂暄,差点忘了赵是……含日的字,会不会不够用?”

  聂昕之淡声道:“聂氏历代皆子嗣单薄。”

  倏而想起了,英王所说的,聂家人多短命,小孩不容易长成,长成了的也往往寿短。

  郁容阖上了嘴,下一刻就想到,聂昕之也是聂家人,对方还比自己大九岁,心里莫名慌乱了一把……

  “怎了?”

  落入到熟悉的怀抱,郁容也不在意大夏天热不热的,贴近了过去,遂抬目细细打量着这男人的面容。

  半晌,他笑着摇头:“没事。”

  真是想太多。人之一生,原就是无数意外与巧合构成的,早早便忧虑寿命什么的,杞人忧天。

  “国的也从日字,莫非是凤翔于苍的意思?”郁容转移话题。

  聂昕之应道:“然。”

  郁容感慨:“你们家真喜欢‘日’这个字。”

  便猛地想起……英王唤官家为“晓明”。

  莫非,官家全名聂晓明?不对,官家的名应该是一个字,所以……

  “晓明”到底是表字,或者小名?

  不想还好,一想到这个问题,心里就像有猫在挠抓。

  然而……

  到底是帝王,不好直问其名讳,便是问聂昕之,对方也是他的长辈。

  “容儿哪里不适?”

  郁容忧郁地回了句“没有不适”。

  也没说谎,不过是好奇心无法满足,被想问而不能问的问题憋得难受……罢了。

  关键是,这“想问而不能问的问题”,怕永远是没人能给他解答的一个“问题”了。

  第92章

  一时睡不着觉的郁容,注定没法继续睡这个觉了。

  他放置在家的成药制备工具,终于被经过雁洲的郎卫带到了这里。

  有了那一套装备,制作避瘟丹什么的,效率就能大大提高了。

  经常进出疫区的郎卫,加之诸多医者,包括那些不确定是不是感染者的疑似病人,拢共有好几千人,哪怕每人只分上一两枚,需得制备的丹药数量也多得离谱……以传统手工方式,速度慢,成药数量低,着实供不应求。

  “你在做什么?”

  听到这几分熟悉的嗓音,忙碌中的郁容头也没回:“准备制药。”

  周祯顿时来了兴致:“这些……怎么用的?要我帮忙吗?”

  熄了锅炉的火,郁容总算有空抬头,看到青年面容略带几分苍白,神气却还不错,不由得心里稍安,听到他的问题,原想一口拒绝,转而注意到对方目光明亮、眼露期冀的模样,默了下,颔首道:“不如帮我清洗一下器皿?”

  缺乏帮手确实不方便,别看这儿人多,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忙的事主要是,这一回制药为临时之举,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有空暇打下手的。

  周祯也不在意被支使着“打杂”,撩起袖子,兴致勃勃地忙活起来。

  一段时日没用制药工具,郁容花了不少的时间在清理、消毒上。

  其后,正式开始制备起药丸。

  尽管一时人手不足,好在为了方便用药,调集过来的药材一直有专人在处理。

  铡轧、切碎等等,无需郁容再做这一套琐细的工作了。

  直接取处理好的药材,诸如可治呕泻的藿香,杀温消菌的雄黄,清热解毒的苍术、麦冬等,总共十多味的药材进行细加工,研为末。

  捣碎的生姜滤出汁液。

  按照一比三的比例,将生姜汁与药末搅拌,炼蜜成丸。

  再飞净朱砂为衣,即成避瘟丹。

  这一类避瘟丹,多用于表征为热证的霍乱热证病人的数量最多根据具体的症状、轻重程度不同等,配合着薄荷汤,陈皮汤,或者淡姜汤什么的,服食用下。

  另有,以甘草、苍术、细心以及降香,加入些许石膏,同样是碾细药末,混合红枣肉,炼制梧桐子大小的避瘟丹。

  此类避瘟丹,是作防治疫病、杀毒驱邪之用,用的时候直接焚烧熏烟即可。

  配合石灰、雄黄消毒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