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
作者:宁雁奴      更新:2021-03-28 13:41      字数:2484
  看装什么,要是装水,可就有点麻烦……”

  郁容微微一笑:“只要能照着样子做出来就好,不用管漏不漏水。”

  虽然他也觉得这个东西,技术难度应该不大,不过以防万一,没去找村里的木工,直接找这位擅长制桶的桶匠。

  桶匠陈爽快道:“行,包在我身上。”

  “要是方便的话,麻烦陈伯你把这个先做一个。”

  “没问题!”桶匠陈拍着胸脯保证。

  郁容便也放松了神色,又与桶匠陈细细说明了一通,目的已达到,便要告辞了,却见桶匠陈有些犹豫的样子,不由得问了声:“陈伯可是还有什么忧虑?”

  桶匠陈忙摇头,然后不太好意思地抓了抓头:“我就是纳闷,这个木桶是干什么用的?”

  郁容坦然道:“这是火桶。”

  桶匠陈有些茫然:“火桶?”

  郁容也不藏私,复又展开图纸,耐心说明道:“冬天的时候,从这个活动门,用土盆装着炭火放进去,人坐在这火桶里,腿上搭个衣服或者小被,就能取暖了。”

  这里不兴什么火炕,普通人家也没条件弄地龙,天冷了除了尽量多穿衣服,闲时就在锅灶边烘一烘火,没什么专门用来取暖的装置。

  火桶不是什么复杂的装备,却是寒冬里,可以让老人小孩取暖的“神器”。对这玩意儿,郁容挺熟,本人没用过,但是亲眼见过、晓得用途的过去的生活条件差,在他老家,家家户户都有这东西。

  新安府的地理环境,跟郁容的老家相像,所处的位置不尴不尬的,说冷比不过北方,说暖又不像岭南舒适宜人。反正,对本地人来说,冬天真的很冷。

  国到底不是天朝,总体而言,气候要更寒冷些。

  郁容尚且没在这边过过冬,只大体有些感觉,却没细想过取暖问题……要不是惦记着给老里长送个礼,无意间在系统商城上看到了火桶的图纸,一时半会儿根本想不起这东西的存在。

  老里长毕竟年纪大了,有了火桶,冬天想必更好过些。

  于郁容来说,也是意外之喜。畅想一下,屋外寒雪飘飘,屋内他坐在火桶上看书,配上小零食,多惬意啊……咳,谁让他怕冷呢!

  桶匠陈听明白了火桶的妙处,面上狂喜,下意识地搓着双手:“小郁大夫,这、这个火桶……我能多做几个吗?”

  中年汉子说着说着,声音小了许多,黝黑的脸色隐约可见发红,显然是很不好意思的样子。

  郁容心领神会,笑道:“陈伯你随意,这火桶原本也不是我想出来的。能多做几个,当然好了。”

  除了他这样的孤家寡人,谁家没个老人或者幼子,多个取暖的东西,不那么容易被冻着,少了生病的,也就少了某些憾事。

  郁容虽靠行医吃饭,可也不会因为多了病人,感到高兴。医术终究有限,不是什么病都能被治好的,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他根本不想总是体验。

  桶匠陈千恩万谢,弄得郁容不太好意思,就像他自己说的,这个东西又不是他发明的。

  不过桶匠陈承诺一定以最快的速度给他做好火桶这件事,还是让他高兴了一下……他是没想过什么藏私其实没必要可到底是一份给老里长的心意,要是送这火桶的时机,反而落在了人家后面,总归不太好意思。

  与桶匠陈客气了几句后,郁容就告辞了。

  离开了陈家坪,依然没回青帘,而是往更远的地方去了。

  陈家坪向南九、十里外,渐渐出现几个小丘尽管海拔不过百米上下,这里的人都习惯称作山山山相连,往南就多了起来,一座比一座高了。

  这一片丘陵,被当地人称作“小儿山”,最高海拔应该超过了三百米。过了小儿山,是真正称得上山的“大恶山”。大恶山已不算在新安府的地界内了。

  郁容穿越的第一落脚处,其实是在大恶山脚下。

  当时一看大恶山山高无路,便往小儿山行去,就在小儿山一个山坳里,遇到了老里长……

  郁容今天可不是故地重游去的。他的目的地是小儿山脚下的和平村。

  安家落户,总得需要家伙什。趁着新房子在建的这段时日,正好准备这些家当。

  现在时机不错,刚好过了农忙,冬小麦大多数也下了田,匠户可以专心做工了。

  郁容请了本村的木匠打桌子、橱柜和床什么的,又另外拜托桶匠陈专做桶盆……光是木制品当然不够,竹制品也是农家必不可少的。

  和平村在山边,山上多竹子,村民们多少会些编制手艺。其中有一位篾匠,工艺十分了得,郁容想请他做些物件。

  运气不错,篾匠正在家。

  和平离青帘远了不少,篾匠也不认识什么小郁大夫,不过上门的买卖不可能不要。

  直奔主题。

  郁容需要的东西多,大到竹床,小到竹勺,笤帚、扁担、圆簸箕,药篓、菜篮、竹簟子,椅梯笼屉,箩筐筛匾……还有专门为制药“定做”的用具等,但凡想到的,可能用到的,一口气全订了。

  真真是大生意,可把篾匠乐坏了。

  双方很快契了合约。

  郁容很大气,直接先付了一半工钱(包括材料钱)。篾匠也是利索性子,直说一家子赶工,定然在两个月内,把东西做好了直接送上门。

  郁容听了,十分爽快,也不担心篾匠食言。早先他就打听好了,方圆十几里,篾匠不只这一个,可这家人实在。再者,他们是契了约的,心里有底气。

  下完了“订单”,郁容带上篾匠额外赠送的现成的竹篓,沿着山脚的小路,往东行去。

  这一躺的目的地是镇子。

  镇子就在青帘正东,顺着官道直走,不过五六里的路。从和平村出发,绕了二十里不止。

  没办法,锅碗瓢盆什么都没有。郁容是打算明天去城里购物,但小东小西的,就近买些暂时用用。

  镇子上有一家药铺,正好补充些药材药材质量还可以,就是药铺小了,种类不太全,多是本地常见的草药,有不少就是附近的药农从小儿山与大恶山上采下来的。

  郁容一边赶路一边琢磨着,等忙过了这段时间,他得亲自上山采些药。草木凋零的时节,正适合采集某些药材的草籽、果实,或者根茎,入了冬有些可就没了……

  天色昏晦,星辰初现之时,郁容背着竹篓,终于满载而归了。

  从官道岔口,顺着小路往前走一截,就是村口的客栈了。

  “小郁大夫,你出去啦?”隔着十来丈远,老板娘眼尖地发现了郁容的身影,扬着大嗓门,爽利地呼道,“你快赶紧回去,有人去村里找你看病了。我当你在家呢,还给指了路。”

  老板娘的幼子在一旁比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