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9
作者:云长歌      更新:2021-03-25 06:22      字数:2469
  意,纵然李从嘉是皇帝,在士大夫都集体反对,或者是暗中抵抗的情况下,这个计划也只能胎死腹中。

  兔国为什么能够成功?那是因为兔国经历过破而后立,所谓的贵族世家已经几乎消失殆尽,当时人才极其缺乏,比李从嘉现在少多了。

  偌大一个国家迫切的需要人才来发展,哪怕是学者阶层也没办法抗拒这种事情,而且那段时期的学者也更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出现,来发展国家。

  如今的大唐并没有面临那么严峻的情况,可以说这些年的征战,真正遭受很大损失,难以恢复的是老百姓,士大夫阶层基本上得以保存。

  给李从嘉八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大摇大摆的告诉这些人,老子要拆你们的利益去分给老百姓,如果真是这样怕大唐刚安稳下来,就又要有人造反了。

  所以他只能一点点来,从简化文字开始,反正文字一旦简化到一定程度,学习起来容易了,那么去学习的人就会多,这样也算是间接达成了李从嘉的目的。

  至于让天下人都识字这种事情……在扫盲率那么高的后世兔国都做不到,他就不要再去挑战自我了,留给后人挺好的,比如他就很看好李仲寓。

  不过让李从嘉在意的是范质提出来的一些文字的传承,李从嘉脑海里的那些简化字的确已经简到了极致,其实文字也是一个不断淘汰的过程,如果有的文字的确不适合再使用,那么淘汰它们李从嘉也不会觉得多么可惜。

  他只是忽然由这件事情想起了另外一件事,从古至今许多史料和传承的丢失有的时候并不是因为文字,而是因为战火的损毁,毕竟总有那么一些丧心病狂的家伙,一旦占领了宫殿什么的,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放火,这一把火,就不知道烧掉了多少典籍。

  民间就更惨一点,传承的断绝是因为没有记载,然后人死的太多,许多手艺也会失传,如果能够推行简化字,让这些人将自己的手艺记录下来,那么将来就算再遭遇战火,总也有保存下来的可能。

  李从嘉让范质他们去搞简体字的总纲之后,他转头就发布了一个命令:他要集天下书籍,不论类型!

  第169章

  说实话要不是讨论简体字讨论到了有关书籍的记录,李从嘉很可能就想不到集天下亡书的事情。

  现在想起来了,他立刻就准备写诏书,这年头的书都很珍贵,但是再珍贵也挡不住老百姓不认识字,然后将很珍贵的孤本什么的拿去垫桌脚啊,烧火啊。

  这种事情真的有还不少,李从嘉写完诏书想了想就把这件事情扔给了礼部去搞,这种事情要交给专业的来。

  李从嘉现在开始琢磨的是土地问题,不得不说,历代王朝的更迭基本上伴随着土地问题的改革,一般也正是因为朝廷对土地的控制力度逐渐减弱,然后出现军阀割据,这才是天下大乱的主因。

  说实话,朝廷加强对土地的控制,全天下的土地都归国有,然后租借给老百姓或许才是最有力的控制,然而……李从嘉想了想觉得他是做不到这一点的,除非他能把所有的爵位全部废除,并且以后都不再封爵,然后他自己手上的那些地盘也都交出来。

  不过,这个办法李从嘉也就是从脑子里过一下,连认真想一想都不肯,他没兴趣牺牲自己改变世界,尤其是就算牺牲他自己或许也做不到这一点的时候。

  兔国的土改是建立在一种破而后立的基础上的,他现在达不到那样的条件,就别作死了吧。

  这样的话,土地怎么分就是问题了,其实李从嘉很想回有功名能够税这个特权,但是又怕被怼,想了想决定从最低等级的秀才修改一下,秀才就等同于基层公务员,考试难度降低,但是不能在减田税。

  不过这是个大事,不能他一拍脑袋就干,至少要跟内阁商议一下,内阁在听说李从嘉要动秀才的利益的时候,所有人都很淡定。

  李从嘉之前已经稍微透露出过对于特权人士税的有些不满。

  增加名额同时去这部分特权,这都是一体的,就算读书人不满意也没用,他们要不要做官?做官就必须考秀才,有本事你啥都别考啊。

  王溥对这件事情也接受良好,只是问道:“陛下不怕天下离心?”

  李从嘉笑道:“离心?为什么离心?只是秀才不田税了而已,别的没有改,有本事就继续往上考,读书人怎么能没有当进士的梦想呢?”

  周宗无奈说道:“这些人的嘴可都很利的。”

  李从嘉很光棍:“爱骂就骂去吧,千百年后总有人知道我这么做的好处。”

  “不怕他们跑了?”徐铉忍不住问了一句。

  李从嘉反问:“往哪里跑?契丹?还是南周?南周岌岌可危,如果他们觉得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过去就能够帮助南周反败为胜,我这位子干脆让给他们算了。”

  众人瞬间闭嘴不说话,李从嘉既然已经这么坚定,他们也觉得这样改革没什么不好,反正现在国家百废俱兴,虽然国号为唐,却也并不是完全传承唐朝的各种制度,破而后立正当时。

  就是破的没那么厉害而已。

  李从嘉见大家没反对,很开心的跟大家开始讨论税问题,首先是鼓励大家种田,老百姓的田税可以适当降低。

  结果他这句话一说出来,直接就被拍了回来,现在国库本来就不充盈,再降低税,日子还过吗?

  他们制定的税已经不高了啊。

  李从嘉十分遗憾,觉得有必要鼓励商业了,现在这个时代整个国家都是靠着田税和一些杂七杂八的税来维持,不过田税是主体,所以想要改这一方面很难。

  于是李从嘉开始迂回,他制定了一些列的商税,只不过他原本对商税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只能提出一个大体的框架。

  只是现在的商人太少了,毕竟国家刚刚稍微安定一点,商人们还不是很多,再加上长途行商路途太遥远,之前又没什么保障,一般人都选择了做些小本买卖。

  可是小本买卖能交多少税呢?税的大头在关税和一些其他的手续契税啊。

  李从嘉盯着自己的小本子,觉得十分纠结,释雪庭看他这个样子只好说道:“苛捐杂税不宜太多,秦二世而亡,隋二世而亡,这都是前车之鉴。”

  李从嘉叹了口气:“我就是不想给农民加重负担,这才想要搞商税,可是商税也要有商人啊,头疼。”

  释雪庭说道:“路途不便,除非修路。”

  李从嘉听了之后,灵光一闪说道:“对哦,修路,为什么没想到呢?”

  释雪庭赶忙拦着:“你别犯傻啊,修路要怎么修?得花多少钱?现在需要休养生息,让百姓吃饱穿暖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