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5
作者:金钱到家      更新:2021-03-22 18:51      字数:2490
  。授予先锋之职的朱高煦更是亲自率领锐铁骑冲锋陷阵,斩杀都督瞿能。

  建文二年时,朱棣兵败东昌被围,大将张玉战死的情况下。朱高煦率军赶来。不但将身陷重围的朱棣救出,还击败了建文帝的南军。

  建文四年时,朱棣大军在浦子口被建文帝大军所败。朱高煦再次率领八千铁骑及时驰援。击退了建文帝的大军。再次救了朱棣一命。

  当时本以为败局已定的朱棣,在屡次三番被朱高煦这个次子所救后。甚至拍着朱高煦的肩膀勉励道“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这句话。

  这短短的九个字,时到今日。依旧被朱高煦铭记于心。甚至让朱高煦一度认为。朱棣会改立他为世子。正是仗着这般彪悍的战功。汉王朱高煦一直以那盛唐时的“唐太宗李世民”自居。二人都是次子,二人同样拥有盖世之功。自然而然的,朱高煦也想成就唐太宗那般名垂千古的帝王。

  可是在那夺嫡的大戏之中。常年药不离口,一直病病殃殃的朱高炽。却以一副仁孝兄长的模样,以退为进。在朱高煦挟功自傲被成祖皇帝朱棣屡次更改封地贬罚时。朱高炽屡屡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替朱高煦求情。成为了最后的赢家。甚至在登上九五之尊后。对他汉王朱高煦也是厚赏不

  诚如自己的心腹谋士枚青所言,起兵之时再次打出“靖难”的旗号。能够给自己增加不少成功的砝码。可是在朱瞻基才刚刚登基却并未对天下藩王下手的情况下,这“靖难”的名号,又能使多少藩王会保持中立呢?

  汉王朱高煦呼出一口浊气,压制住心中的怒火。对着一旁那名四十岁上下,面白无须。体态修长的宦官问道“陈炳如果不靠那血狼会,出动王府中的死士。击杀朱瞻基这个黄口小儿,有几成胜算?”

  叫陈炳的宦官,原本乃是一名身具二流修为的绿林大盗。早年间犯案时,被几名门正派下山历练的弟子重伤。最后被朱高煦所救。

  性命虽然保住了,可是当时被那些伏击自己的名门正派弟子,一剑将其左肾刺伤。失去了生育能力。这些年来,感念汉王朱高煦的救命之恩。陈炳便以宦官内侍的身份,侍奉其左右。汉王府中百名死士,便是陈炳这位二流武者亲手训练出来的。

  听到汉王朱高煦的询问,陈炳拱了拱手“回王爷的话,如果朱瞻基那黄口小儿。真调配千名锐禁军护卫随行。就算我王府内死士尽出,配上强弓硬弩的话最多最多只有三成把握”

  如果有五成胜算,一生戎马的朱高煦自然不介意搏一把。可是当听到对自己忠心耿耿的陈炳说出,最多只有三成把握时。那么实际情况。恐怕连两成把握都不到。这种情况下,贸然开始半路截杀朱瞻基的计划。又怎能成功?

  可是六十万两黄金换算下来,相当于六百万两白银。这笔钱财足够武装起十万锐人马。而夺嫡失败后的朱高煦,一心想要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苦心谋划积累下。整个汉王府,不过拥有将近一百万两黄金罢了。一旦战事一开,粮草、兵马哪一点离得开银钱?让其拿出将近五分之三的钱财。又着实让朱高煦心疼不

  想了想,朱高煦开口问道“陈炳本王相信,天下之大奇人异士定有不少。除了这藏头露尾的血狼会之外。江湖之中还有何人能够将朱瞻基诛杀?”

  陈炳苦笑道“王爷容禀,想要在千名锐禁军之中。诛杀朱瞻基。其武功修为至少需达到一流之境。并且非十名抱着必死之心的一流武者。恐怕难以办到。江湖中的一流武者,哪一个不是一门一派之主?让他们冒着灭门绝派的风险诛杀当朝太子。恐怕再多的金银也无人愿意。当然,江湖中还有一位武功超越一流,成就那传说之中先天境界的武者。那便是西南苗疆日月神教教主东方不败。如果是东方不败肯出手的话。或许一人便可在千军之中,取朱瞻基首级。不过此人现在正率领日月神教攻打五岳剑派。日月神教跟五岳剑派之间的血海深仇,已有百年。这个时候想要请得他出手,恐怕也实属不易啊。”

  出身皇族身份高贵的朱高煦戎马半生。自然不会将江湖草莽放在眼中。在朱棣在位时的永乐年间。谋划夺嫡的朱高煦也将力放在拉拢朝中大臣、搜刮金银这方面。毕竟在其眼中,江湖势力?不过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罢了。

  如今看来,自己忽略的东西。反而成为了掣肘。如果早点招揽一些武功高强的江湖人士。或许现在不用求那狮子大开口的血狼会。便可在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平的途中。将其诛杀。

  “这么说,除了这血狼会。本王想要除掉朱瞻基。还真就别无他法了?六十万两黄金!哼这血狼会保证一定能成功取下朱瞻基首级?这血狼会幕后之人也太贪心了吧?”朱高煦不满道。

  出身江湖的陈炳拱手解释道“王爷,这血狼会大概是在永乐十七年时才出现在江湖上的。跟血狼会一同出现的,还有一个名叫白狐苑,专门贩卖情报为生的组织。江湖中谁也不知这‘血狼会’以及‘白狐苑’的真正底细。也不知这‘血狼会’、‘白狐苑’幕后的主人是谁。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么多年来。只要有足够的金银,‘白狐苑’贩卖的情报从未出错过。那‘血狼会’多年来所接到的目标,也从未失手过。正因如此,多年来江湖上便流传出‘没有白狐苑弄不了的人’这两句话。”

  眉头紧锁的朱高煦思索着陈炳的话语,呢喃说道“永乐十七年就出现了么?‘没有白狐苑弄不了的人’。还真是好大口气啊这两个组织的幕后之人,难道是赵王?不对想要创立这般组织。前期投入就不是一笔小数目。赵王当时没这个可能。也没这个魄力!”

  第140章、天下大乱()

  朱棣打着“靖难之役”的旗号,硬生生的从其亲侄儿朱允手中。将皇位抢了过来。得位不正这一点,即便朱棣登上九五之尊后。励图治,苦心开创的永乐朝,国泰民安。也无法粉饰这一污点。

  而这场“靖难之役”又使得多少人妻离子散?使得多少家庭破碎?使得多少妻子失去丈夫?使得多少父母失去孩子?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更何况是想要问鼎那九五之尊的宝座?

  并不是朱高煦心中多么体恤黎民百姓。而是朱高煦知道。朱瞻基乃是法理正统。倘若朱瞻基不除。既是他朱高煦贵为汉王。学着他老子朱棣,再次打出“靖难之役”的旗号。也会被世人冠以乱臣贼子的恶名

  大明皇朝虽然没有兄终弟及一说。但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如今贵为当朝太子的朱瞻基的子嗣还尽在襁褓之中,不过百天罢了。试问,一个还处在襁褓之中的婴儿。岂能有所作为?就算满朝文武,再如何推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