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3
作者:女王不在家      更新:2021-03-21 14:51      字数:2497
  ,也跟着笑:“叫啥芬兰啊,这国家咋起这个名儿啊!”

  大家听她这么说,越发笑了。

  顾老太早拿出钱来,让冯菊花去买肉,现在他们镇上就有卖猪肉的,都不用粮票的,直接过去骑着自行车就能买,她让冯菊花割十斤肉,回来大家吃个痛快。

  “咱现在生活真是比以前方便了,现在猪肉不用票了,布票什么的听说可能以后也不用了,只要有钱,啥都能买到了。咱村里还要弄一个供销点呢,你哥正说要选个人过去来干供销点,好几家子都要报名!”

  很快猪肉买回来炖在锅里,大家吃着瓜子和煮花生,说着孩子们的学习。

  “猪毛今年是不是也参加高考?”

  猪毛比蜜芽儿牙狗他们高两级,本来蜜芽儿正常来说今年应该跟着牙狗他们考高中的,而猪毛应该是升级高三了。

  不过大家伙一般都会高二先参加高考,试一试。猪毛学习好,肯定被学校选中去试考的。

  猪毛听自己奶提起自己:“是打算今年先考考,能考个好学校就走,考不上的话就再考一年。”

  他爹顾建党今年为了他上学的事,还特意回来过,给他提了很多种建议,希望他考北京的大学,他自己也是愿意去北京的。

  顾老太听着满意:“行,这就行,你们爹那一辈是被耽误了,你们好好学,年纪轻轻就考上大学,比你爹强!”

  一时之间又说起了牙狗,自然是激励牙狗,要让他向蜜芽儿学习,向猪毛学习。

  牙狗故意哼哼声:“不要不要,蜜芽儿这是非正常人物,我不要和她比!”

  大家看他那认怂的样子,忍不住都哈哈笑起来。

  顾老太摸着牙狗的脑袋:“咱牙狗好好学,也考去北京,到时候你爹,你哥,蜜芽儿还有你,全都去北京,多好啊!到了北京,可得替我好好照应着咱蜜芽儿。”

  老太太这一句话,可是把大家逗乐了。

  “行,咱都去北京!干脆以后我也去北京卖鞋得了!”

  陈秀云早就听说了,现在好多人在北京卖家里缝的土鞋,竟然挣钱了。

  她就感慨啊,咋到了北京,啥都能挣钱,土鞋也有人花钱买。

  冯菊花却是另有打算:“人家去卖土鞋,咱未必也去卖土鞋,依我看,我们可以去卖棉絮套子。”

  棉絮套子就是棉被里面的那层白棉花胎,听说有人把家里的棉花弹成套子,背到上海去卖,就沿街这么叫卖,可挣了不少钱。

  “人家去上海卖棉絮套子,咱就去北京,这都是大城市,去哪里都有钱捡。”

  大家伙一听,都觉得这主意靠谱,热火朝天的讨论起来。

  最后讨论来讨论去,都有些心动,那眼看着,仿佛一大家子都要搬去北京了,最后大家一看看小村子的土房子,都不由乐了。

  “对了,建国不是帮人盖房子吗,之前还说想要去参加银行宿舍的招标,这个到底咋样了啊?”顾老太突然想起了之前顾建国提过的事。

  顾建国连忙说:“正写标书呢,这个可麻烦着呢,人家说得正规,走正规流程。这不是我让建党也帮我参谋参谋,他说他去请教他同学了。”

  顾老太点头:“是,让建党也帮着看看,好歹给你把这招标书弄明白了。不行就让他回来一趟。”

  这些年,顾建国帮着顾建党照看猪毛和牙狗,也是了不少心血,顾建党心知肚明,所以为了顾建国的事,点事,不算啥。

  童韵听了,笑着说:“为了建国的这点事,可是把四哥麻烦得不轻!这段时间我光顾着照顾蜜芽儿,也没操心建国那点事,多亏了四哥帮着参谋呢,光最近他们兄弟俩来往的信,都老大一摞子了。”

  顾老太满意:“兄弟间,就该是互相帮忙,这是应该的。”

  ~~~~~~~~~~~~~~~~~~~

  回到村里一家子齐聚一堂的时候毕竟是少,大家伙还有各自的事业和前途要奔忙。蜜芽儿随着爹娘回到了县城,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前往北京的事。因为要换季了,蜜芽儿如今十五岁了,以前的衣服不是小了就是旧了,再说十五岁已经是大孩子了,不能像以前那样随便穿,童韵便逛了好一番百货商场,给蜜芽儿买了几套新的换洗衣服带着。

  北京的童父童母知道蜜芽儿要过去北京参加集训,还要参加这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还可能去芬兰,那这是乐疯了,来信一个劲地让童韵早点出发,早点去北京。

  蜜芽儿还给小舅舅写了信,小舅舅知道这事儿自然也替她高兴,来信各种鼓励她,话说要腾出时间回北京一趟,顺便处理点事。

  就在这一片欢喜期待之中,童韵准备带着蜜芽儿前去北京了。

  因为顾建国这边要忙着弄投标的事,没办法离开,只能说童韵请假。

  原本支行的事也忙,这假不好请的,可是童韵是去干啥,是陪着蜜芽儿参加奥数竞赛。

  奥数竞赛这个事,可是宣传大发了,县里的人都知道他们县又出了一个能耐人,县委书记都亲自过问这个事儿了。

  银行行长自然也高兴,他们银行系统员工的孩子竟然这么牛大发了,他在官场上和人说起来也是倍有面儿,童韵的假当然也就痛快地给了。

  特事特办。

  本来陈月梅之流,还羡慕下蜜芽儿这孩子学习好,后来看什么奥数竞赛,还有什么去北京集训去芬兰,越听越觉得不太明白。

  人家这成绩,都到了自己孩子听都听不明白的份上了,还能说啥?所以童韵被特批请假,大家伙竟然啥都没说,没一个人碎嘴嫉妒的。

  万一有哪个惊讶下人家童韵的长假,马上就有人甩过来一句:有本事你家也养个这么出息的娃啊!

  有本事你家也养个这么出息的娃……问题是,没本事啊!

  那还说啥,认命吧。

  就在众人的羡慕和赞叹之中,童韵拾东西,让顾建国订好了火车票,打算第二天出发。

  这几年假期的时候,童韵偶尔也会带着蜜芽儿去北京看自己父母,平均一年一次。所以这条路对于童韵和蜜芽儿来说,也算是比较熟了。

  可是谁知道,就在出发前一天,出现了一个谁也没想到的意外。

  原来这筒子楼里,冬天是不会有后来那种暖气的,这个时候人们的取暖工具就是煤炉子。各家各户都会有一个煤炉子放在屋门口,临睡前往里面塞两块蜂窝煤,再把炉子给闷上,让它慢慢烧,这样就能烧一晚上。

  在那个时候,这种炉子经济实惠,一个煤球才两分钱,像蜜芽儿他们一家,舍得烧煤,如果不说做饭,每个月也就是要300个煤球,就能把屋子里烧得暖暖和和。

  这样算下来一个月也就是六块钱而已,绝大部分人都用这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