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3
作者:女王不在家      更新:2021-03-21 14:34      字数:2497
  这时候,各村里不少正要砖要盖房子呢,听说这个,都赶紧要来买。

  这次烧出来的一批是五千块,一块砖卖四分钱,成本是两分钱,这一下子就是卖二百块,有一百块的利润。

  一百块,对他来说是一笔大钱,可是却并不够。童韵攒下的那几百块已经差不多也花光了,而他还拖欠着工人的工资。

  他必须赶紧烧下一批砖。

  于是他几乎是没日没夜的干,和小工们一起赶制泥坯,等着下一次出砖入泥坯。

  而顾建国这边七八天就能烧出一窑砖的事很快传来了,周围的生产大队纷纷过来预订,有大北庄的人表示顾建国照顾下本生产大队的人,能不能都先卖给大北庄的。甚至公社里也有人过来问情况,说是公社也需要砖。

  没办法,如今的农村正处于一个蓬勃积极向上的时代,经济体制的改革让一部分农民打了粮食,粮仓满满,腰包里也多少有了点钱,有钱了干啥,就得盖房子啊,给儿子盖房子,将来才能更容易娶媳妇。

  顾建国这边只要把砖给烧出来,是不愁没有销路的。

  顾建国早看清楚了眼前的形势,干脆一边烧窑,一边加雇人手,又建了一处八卦窑,两个窑一起烧,轮换着来。

  小工人们一看这样真能挣钱,顾建国又许了高工资,这下子大家伙都是拼命地帮忙干啊。

  加班加点制泥坯,这边的窑洞放入泥坯烧起来,那边就开始出砖再制作泥坯。

  两个窑洞,平均四天就能出五千块砖,等于一个月大概出三万六千块砖,一个砖的利润两分钱,那就是一个月的利润就是八百块!

  八百块的利润,减去雇佣的小工的工资约莫有四百块,一个月顾建国净落下四百块。

  一年十二月是四千八百,再减去得上缴给公社的一千块,那就是顾建国一年挣三千八百块。

  三千八百块,在这个年代意味着什么,想一想都兴奋。

  蜜芽儿也是怕第一次不成功,真是提心吊胆的。

  后来终于看着红砖烧出来了,一切都很顺利,她才算是松了口气。

  爹这次,真是大胆有魄力,该着爹发财呢,赶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看来是要做农村第一批万元户了。

  而顾建国的成功,自然是让很多人惊得眼珠子要掉出来了。

  顾家的陈秀云和冯菊花看得啧啧称赞,简直是不敢相信,一个劲地说:“建国这次真能耐了,能耐了!”

  顾老太笑:“当初你们还拦着呢,现在知道了吧,有时候男人要干事,那就是大事,那就得让他们放开手脚干。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就是这么个道理。”

  陈秀云和冯菊花听得心服口服,暗地里都怂恿顾建军和顾建民去干,可是顾建军一心当生产大队长,顾建民一心当人民教师,两个人也没有顾建国那门路,谁也不想干啊。

  另一个震惊的人自然是陈胜利,他是看死了顾建国这个大傻子,认为顾建国必然后悔,他甚至找了公社里,看看到时候通融下,别逼死顾建国这个傻子啊。

  可是最后的结果让他几乎不敢相信:“他真烧出了砖?什么,八天?八天就能烧出?你哄谁呢?不信不信我不信!他怎么可能懂得烧砖?他又不是神仙他八天就能烧出砖来??”

  后来他自己来到了砖窑厂,一看那环形窑,顿时被镇住了。

  “这是建国你造的?”

  顾建国擦擦手上的泥灰:“是,这个叫环形窑,是连续作业窑,可以充分地利用……”

  顾建国开始科普自己的环形窑。

  陈胜利听得目瞪口呆,过了老半晌:“你还是我认识的那个顾建国吗?”

  上学的明明是童韵,怎么顾建国仿佛脱胎换骨了?

  ~~~~~~~~~~~~

  就在顾建国轰轰烈烈的环形窑烧砖大挣钱的日子中,这一年时间已经到了1981年,蜜芽儿十二岁了,十二岁的蜜芽儿要参加才升初中的考试了。

  按理说正常应该升入公社里的初中,可是当然也有一些心气高的,认为公社初中不好,老师也只是中学毕业生,自己都没学明白就开始教学生。

  甚至三不五时的还会号召学生们去地里帮自己干活。

  顾家的这群孩子,立勇立伟都是在县城里上的,说那里教得好,粪堆粮仓是在公社上的,没怎么学好,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就在家里务农了。

  再往下墩子猪毛黑蛋,唯独猪毛好学,自己考上了县里的初中,住校,一星期回来一次,回来的时候要备足一星期的干粮,用个尼龙网兜提着去学校。学校里有大灶,可以帮学生们热干粮。

  蜜芽儿看看现在的情况,就有些犹豫。其实她去公社里上学还是去县城,对她来说都没大区别。她又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到了哪里不是一样学。

  去县城里上初中固然是好,可是她想留在大北庄,这样还能多陪陪爹。毕竟娘现在不在家里,自己在的话,还能时不时给爹做点好吃的送到窑上去。如果自己不在,爹就真是彻底没人管了。

  当牙狗和刘燕儿知道了蜜芽儿竟然只想考公社的初中时,都表示反对。

  “咱公社里的初中是啥德性,你又不是不知道,干嘛去那里读,读不出啥出息!”刘燕儿这么嘟哝说。

  刘燕儿的命是童韵救的,刘燕儿一心想着对蜜芽儿好,她希望蜜芽儿和自己一起考大学,

  “你平时不是总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考大学吗,怎么到了自己,就不知道往前努力了。”

  自打蜜芽儿向牙狗科普了钢笔水和未来学物理的关系后,牙狗还真是一改往日不求上进的作风,开始好好学习了。

  面对这两个小伙伴的疑问,蜜芽儿也没有多做解释。

  后来她把这事儿说给自己爹听,谁知道爹竟然是强烈反对的。

  “当然得去县里,必须去县里!”

  “爹,我不想你一个人在窑厂。”

  “咋是一个人呢,那不是有多少工人陪着我吗?你看你爹我在这里挣钱图啥,还不是为了你,你跑到公社里读中学算是啥事儿,咱必须得去县里!”

  顾建国就这么拍板了,拍板后还把这事儿说给了顾老太。

  虽然分家了,可是顾老太在顾家几兄弟中的绝对权威还是在的,顾老太知道这事儿,直接把蜜芽儿教育一顿:“你牙狗哥哥都想考县里的初中,你怎么还要去公社?县里中学能住校,又有你牙狗哥哥和你猪毛哥哥照应着,比公社好。”

  公社里的初中是没宿舍的,那就得每天早晚来回,好歹也七八里地呢,夏天还好,冬天回来的时候天都大黑了,她一个姑娘家,家里人当然不放心。

  蜜芽儿听了,想想这情况,也就准备考县里初中了。

  这个时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