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2
作者:女王不在家      更新:2021-03-21 14:15      字数:2448
  家嫁过来以后有啥不痛快的,还不是怨怪你这媒人!”

  童韵点头,她知道顾建国说得是对的:“这我当然知道,不过瑞华不是别人,我打小就认识她,自然真心盼着她能嫁个好的,你说那一家子四个光棍的麻子脸,还外送一个瘫痪老娘,她嫁过去,那得过啥日子啊,我怎么也得为她想想。”

  她回头有时间再试探下吧,如果能成,那自然是最好。刘瑞华性子各方面都不错,真嫁过来,妯娌四个都能处好,比那苏巧红强。

  可是谁知道,童韵这边还没来得及再去试探刘瑞华呢,就开始秋了。

  秋来了,棉花高粱玉米土豆啥的都要了,又是一个忙碌的季节。

  小孩子们照例放了十五天假,也拉开架势准备跟着大人大干一场,陈胜利照例开了一个全生产大队的动员大会,强调了这次秋的重要性,什么战略性布局什么为了四个现代化什么为了新中国……他才从县里开会回来,一堆的新鲜词往外冒,听得大家晕头转向。

  最后终于有人受不了:“说那些没用的干嘛,不就是要秋吗,棉花高粱土豆玉米,咱都干了这么多年了,不用上面说,咱都知道!”

  陈胜利:……

  不过想想也是,大家伙也都不傻,当然知道得赶紧秋,秋了大家才有更多粮食吃。现在一年两季,初夏麦子深秋杂粮,交了公粮后都是大家伙的,谁能不卖命干活啊?

  于是他也干脆不做啥了,挥挥手:“散会,秋开始啦!!”

  秋的内容比起麦来要丰富太多了,有些是劲的,有些比较轻松,比如玉米需要掰玉米然后再用头把玉米秧子给一撅头一撅头地凿出来,这就需要力气,一般人真干不了。当然了也有些省力气的活,比如喜闻乐见的摘棉花,妇女小孩都能干。

  大北子庄生产大队位于北方平原地带,棉花种植颇多,秋时候,摘棉花就成了她们重要的秋内容。

  金秋十月,生产大队外一片片的棉花地,棉花地里的白棉花像小白云一样,开得柔软蓬松,雪白如絮,在太阳底下发出耀眼的光。

  童韵带着草帽,挎着一个背篼,后面背着快一周岁的蜜芽儿,开始和妯娌以及侄子们一起摘棉花。

  其实童韵很喜欢摘棉花这个活儿。她在城里的时候,从不知道棉花朵可以开得这么白而暄,摘棉花的时候用手捏着那软暄暄的棉花往外轻轻一拉,柔软蓬松的棉花就到手里来了。当然了这个时候你得用巧劲,不能傻扯,要不然会有根部的棉花絮残留在棉桃荚上,虽然只是那么几根根棉絮,可就怕积少成多。

  用陈胜利的话是,这里浪一点,那里浪一点,社会主义的根基就这么被浪没了。

  陈秀云消息灵通,开始散播小道消息:“今年棉花大丰,我听胜利说了,今年麦子上缴了公粮后,上缴指标已经差不多够了,咱们棉花可以少交一些,到时候各家都会按工分来,分几斤棉花。”

  她这话一说,大家伙都振奋了:“真的?分了棉花,那咱家可以弹棉花去做被子了,我那被子好些年了!”

  冯菊花也说:“如果能多分点就行了,咱家人多,缺布,要是能多分点就好了。”

  虽然说有城里的谭桂英给顾家带来立伟立勇穿过的旧衣服,可是一茬一茬地往下传承这衣服,家里都是男孩子,调皮捣蛋的,难磕磕碰碰,这衣服传两三个人就不太成样子了。

  如果能多分点棉花,到时候弹了棉花纺线织布就好了。

  他们农村人,轻易不能弄到布票,也不可能总去买布,还是家里的老粗布耐用结实又便宜。

  蜜芽儿靠在自己娘背上,早被这暄软雪白的棉花给吸引地挪不开眼,这个时候听到说弹棉花纺线织布的,不由睁大好奇的眼睛。

  这恰好被旁边的陈秀云看到了,不由噗嗤笑出来:“瞧瞧,咱们大人盼着分棉花,那里有个小人儿,瞪着两眼也盼新衣服呢!”

  大家伙被她这么一说,凑过去看,果然见蜜芽儿水汪汪的眼睛盯着白棉花团团满是期待向往的样子。

  当下大家都忍不住笑起来:“快分棉花吧,给咱蜜芽儿做新衣裳!”

  ~~~~~~~~~~~~~~~~~

  这一年,大北子庄的棉花算是大丰,玉米棒子土豆啥的也都有了好成。全都交到了生产大队的仓库里,这就到了算一年账的时候了。谁知道恰好生产大队的会计孙利民病了,好像是感冒,一个劲儿地打喷嚏,头晕眼花的,算账那是需要脑袋清楚的,他硬撑着了一两天,进度缓慢,说不行,让大队长陈胜利再找个人来帮忙。

  可这一时半会哪里找帮忙的去,别的生产大队也是有会计,可人家也得算账啊。

  陈胜利正急得跟什么似的,来找顾老太讨主意,顾老太当时正吃饭呢,摞下饭碗直接说:“这有啥愁的,现成的不是就有一个!”

  陈胜利眼前一亮:“谁?”

  顾老太指了指正打算拾饭碗的童韵:“童韵,你还能记得以前的记账常识不?”

  第44章

  第44章童韵当会计

  现在这时候,学校课程除了常见的《语文》《算术》《地理》《自然》等科目,还有诸如《记账常识》《手工业制作》等。

  但是农村里教师资源匮乏,那些什么花里胡哨根本用不上的记账常识啊自然地理啊,大家都认为是“邪门歪道”,或者称作“副科”,一般都不会用心学习也不用心教,都主要把力放在《语文》和《算术》上,主要目的是以后能认字不当睁眼瞎,以及卖买个东西不至于让人骗,那就是不错了。

  可是童韵是城里上的学,人家那里是全面发展,不光追求个识字读书,《记账常识》这种,也就有专门的老师来教,学习质量各方面都不是农村能比的。

  “这个我倒是学过,现在多少记得一些。”童韵手里捧着一摞子要洗的碗说:“不过这么多年了,怕是忘记了,再说我也没实际经验。”

  陈胜利哪管这么说,他想着童韵这人心细又有文化,性子又好,耐心,比起那孙利民当会计强多了,现在趁着这个功夫,还不如干脆把童韵培养起来,以后也是个得力助手,自己的亲信!

  “得,有没有经验的就那回事呗,你知道啥是借,啥是贷不?”

  “这当然知道,基本的概念嘛,借就是了多少,贷就是出去多少。”

  “这不就行了!”陈胜利一拍大腿:“妥了,你赶紧别洗碗了,跟我去,我让孙利民大概给你讲讲,你就赶紧开始给我算账吧。”

  熬完这个秋的账,从此你童韵就是咱大北子庄生产大队的会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