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4
作者:元月月半      更新:2021-03-20 09:55      字数:2431
  服。”

  太医不知道天家父子搞什么鬼,便低头称是,随即又给胤开几服药。至于皇上会不会喝,太医就不管了。

  胤并没有喝,直接命宫人倒马桶里面。

  晌午,弘到景仁宫见只有石舜华一人坐在正堂,连忙问:“汗阿玛呢?”

  “在屋里歇着,你小点声。”石舜华道。

  弘连忙降低声音:“汗阿玛怎么又病了?”

  “京城天气每年都是这样。”石舜华道,“我今儿还跟你汗阿玛说,你如今能独当一面,建议他去江南,那边不干不燥,有利于调养身体,你汗阿玛不乐意。”

  胤病了,弘也没多想:“那就去江南,京城有儿臣呢。”说着话往东次间看一眼,“汗阿玛是不是不放心儿臣?”

  石舜华朝他脑袋上一巴掌:“谁都可以这样说,就你不可以。你汗阿玛真不放心你,会准你自有进出乾清宫?”

  弘不好意思笑笑:“那什么,史书上都有写皇家没亲情。汗阿玛这些日子天天命儿臣读史,说什么华夏有几千年历史,熟读史书,以后遇到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的事,都能在史书上找到类似事件作为参照。儿臣看得多了。”

  “仅此一次。”石舜华道,“你汗阿玛答应给你的两个嫡子开蒙,到时候我们把他们也带上,记得告诉太子妃。”

  弘:“儿臣知道,什么时候去?”

  “这事得问你。”石舜华道,“你犯懒,你汗阿玛就算到了南海,心也在京城。”

  弘立即举起手:“儿臣发誓,儿臣这次绝不偷懒。”

  二月二十日,胤下江南,因几个儿子都不在京城,就命雍亲王胤,十七贝勒和十六贝勒随行。

  五月底,胤回来,便封儿子们和成年的弟弟们郡王,参与朝政的侄子贝勒。弘看到大封的圣旨,直觉不好。翰林院起草出圣旨,庶吉士退出去,弘就迫不及待问胤:“汗阿玛,您是不是打算退位?”

  “朕的头发全白了,你还忍心朕操劳下去?”胤反问。

  康熙驾崩那一年头发只白了一半,以致于弘每次看到他汗阿玛的白发心里就堵得慌,胤这么一说,弘险些落泪:“汗阿玛,儿臣不孝。”

  “现在还不晚。”胤道,“朕想着多活几年多教你几年,省得你一觉把自己的皇位给睡丢了。”

  弘面色发窘:“才不会呢。”

  “过几天给永和永种痘。”胤道,“等他们平安度过,朕和你皇额娘带他们去塞外,你留在京城?”

  弘很想跟去,抬头看到胤头发花白,微微叹气:“您放心,儿臣会看好家。”

  胤看到他远在南方的嫡子弘晖被封贝勒,便去问胤祉,胤是不是打算退位。

  胤祉如今还是内务府总管,他并没有接到赶制龙袍的消息,便十分肯定的告诉胤,皇帝二哥并没有退位的打算。

  胤其实很想退位,只是弘晚熟,这两年才认真处理政务,他不敢太快放手。

  和平二十年,九月,胤和石舜华从塞外回来,胤便颁布传位诏旨。直到第二年开春,新帝登基大典结束,石舜华才移宫,直接搬到太上皇养老的慈宁宫。胤的四个嫔妃住进西六宫。

  在外的王室宗亲全部赶回来参加新帝登基大典。而在新帝大典结束的第五天,胤就和石舜华搬去畅春园,同去的还有永和永。

  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

  新帝登基后,文武百官都等着新帝升自己的亲信,贬太上皇一朝的老臣,而直到元年结束,新帝都没有任何动静。

  除夕家宴前一天,胤和石舜华回到慈宁宫,胤等人前去给他请安,见着胤就抱怨弘特别懒,大事小事都推给他们。

  胤冲八岁的孙子招了招手,把永拉到身边,转向胤等人:“你们再忍他十二年,就不用再忍他了。”

  “臣弟还能活到那时候?”胤没好气道。

  胤笑道:“能,咱们都能活到那时候。永说是不是?”

  “是的。”小孩想也没想,“孙儿要一直陪着皇玛法。皇玛法,咱们明年还去江南吗?”

  胤拍了拍额头,瞬间死心:“算了,臣弟还是多忍几年吧。”

  “吃瓜,暖棚里种的。”石舜华走进来,身后跟着两名宫女端着两个盘子,“我们永不是贪玩,只是没去过江南。”

  胤那一块瓜,嗤一声:“一年一次,皇嫂,您的记性啊,看来也老了。”

  “说得好像你不老似的。”石舜华道,“我们这次不去江南,改去海南。”

  胤眼中一喜:“臣弟愿随驾侍候皇兄。”

  “朕这次不带你们这些老家伙。”胤道,“朕得带小辈们去,如今在尚书房读书的,有一个算一个。”顿了顿,“朕得给永培养些帮手。”

  小孩一喜,转身打个千:“谢谢皇玛法。”

  “这孩子倒是个鬼的。”胤笑道,“只要不像他爹那么懒,皇兄,臣弟的几个嫡孙,您全带过去臣弟没任何意见。”

  石舜华看他一眼:“说得好像你敢有意见一样。”

  “皇嫂今儿说话怎么这么呛人?”胤皱眉道。

  胤:“这才是她的真面目,以前啊,你们看到的她都带着一层伪装。以后有你们受的。”

  “二哥好像已经习惯了。”胤故意说。

  胤:“总好过你们一个比一个怕她。”

  “真热闹。”弘的声音从外面传进来,“聊什么呢?”

  胤:“正在跟朕说你有多懒。”

  “儿子懒,该做的事一件没少。”弘搬个绣墩坐到石舜华身边。

  石舜华:“你的叔叔们还说,赶明儿随你汗阿玛去南边。”

  “去呀。”弘答应的干脆,“把堂兄和侄子们留在京城就行了。”

  众人一阵无语。

  胤扑哧乐了:“老四,舍得吗?”

  “有什么不舍得。”胤当即就说,“什么时候去?”

  弘转向石舜华,诧异道:“都去?”

  “你以为我跟你开玩笑?”石舜华好笑,“正在缠你皇玛法带上他们呢。”

  弘摆手:“这可不行。九叔,别瞪朕,你们兄弟十几个,朕把丰台大营搬上船,也保护不过来,更何况还有朕的阿玛额娘和嫡子。”

  胤掐指一算,一人不说多,六个侍卫,四个伺候的人,十几个兄弟就得上百号人,算上厨子、打杂的奴才,以及行礼,至少得两艘大船,想低调出行都不行:“兄弟有点太多啊。”

  “您现在才知道?”弘道,“每年上百万俸银朕都没听见个响声就没了。你还时不时嘀咕汗阿玛小气,连个‘铁帽子王’都不舍得。朕想大方,可惜国库不允许,叫你们干点活就说朕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