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
作者:黄家小仙      更新:2021-03-13 16:23      字数:2493
  题,多少祖辈兢兢业业,依旧无法攻克这个难关。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攻克这个难题,咱国家的发展绝对能上一个台阶,人民群众能解决相当一部分的饥荒问题。

  但问题就是,全世界那么多国家,组里留洋回来的老师,各个都是竭心尽力,却束手无策。

  在钟林之前,已经有科学院的骨干发现脑垂体悬液注射能让家鱼发情,钟林学习了脑垂体催情技术,并已试验两年,目前仍未有进展,发情到产卵还需要一个契机。

  钟林提到这,不由叹了口气,苦笑:“陈同志,是不是觉着挺复杂的?”

  当然复杂啊,他们这些新兵上手的时候也一头雾水呢,组员们只觉得钟老师这话问出来好笑。

  陈珂顿了顿,摇头。

  试验小组组员看那陈老太一脸茫然的模样,露出“果不其然”的表情,纷纷窃笑

  突然,听到陈老太舒缓的声音:

  “哎不复杂啊,这就跟人一样,人想发情也是靠脑子传达命令,这鱼要发情当然也得靠脑子,老钟同志,你可别当咱们村里人都是傻的,这知青下乡多少年啦咱无聊也借过书看。”

  陈珂淡淡一笑:“我给概括一下,你刚才说的啊,就是雌鱼在你那脑垂体激素作用下能生殖的地方发育成熟了,可原本发育成熟了就能产鱼卵,但现在这池子里的鲢鱼不成功,你们以为是环境水质的问题所以到处跑试验,可是这样?”

  话音刚落,全场人都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大得能吞整只鸡蛋了!

  李卫国李卫城惊了,这钟组长说的是这个意思吗?看大家反应好像是……咱妈说对了?

  老太太瞥了一眼这个把月就挖出形状的池塘,慢悠悠继续说,

  “钟同志啊,咱这池塘你给挖成了有排水口的模样,好像和我那老头子不一样。对了,你们是做科学研究的,我老头子就是挖鱼来吃的,性质就不一样!原来池子里水是活水,就好像没那么流动,你这一弄,倒是有点像小河了……”

  陈珂一边说着一边茅塞顿开,她眼睛渐渐睁大,水流原来是这回事?

  那么就是说,钟林已经摸到边儿了?那怎么没成功呢?

  陈珂疑惑地望向钟林:“你们这是把水池子当做小河来试验吧,”她好歹理科出生,曾经学过的知识冒上心头,“难道是给这些鱼,一个和能产卵环境相同的环境,来做试验?”

  陈珂说着说着自己也激动了,她好像是摸着边儿了。

  她扑闪着褶子下沉的苍老眼睛,那眸子里关不住的好学光芒简直刺瞎了众怀疑自己智商的组员眼睛:

  “哎钟同志,是这样吗?”

  试验小组众组员沉默地同时转头看向他们组长钟林。

  钟林顿住,没回神,恍惚了一下,他咋觉得自己脑子不好使了呢,这眼前言笑晏晏的老太太还是农村人吗?

  咋皱纹里面都写着科学进步四个字呢?

  钟林点点头,睿智的眼睛里闪烁着复杂的光:“陈同志,你说的完全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能通过这构造,就看出他们在做什么,钟林倒是没和他的学生助手一样受打击,而是心想,这么聪明的老太太,若是能够继续上学,那得是多么杰出的科学人才啊,祖国的发展就是需要这样心思敏捷,观察仔细,举一反三的人才啊!

  试验小组的组员们被打击得乌云笼罩,看向浑身散发着渴望知识光芒的陈老太,他们突然有些不对味。

  他们是领导下的科研骨干,可这些日子的颗粒无让他们焦躁,甚至竟然起了一身矜傲,看不起村里人了。

  组织供他们衣食无忧,难道是要他们不用心专研,去欺负人民群众的吗?

  陈老太的渴望知识和睿智,简直就和一巴掌一样扇在他们的脸上,陈老同志是村里人,文化不够,生活条件差,却能全心全意为了国家科学发展进步而用心学习。

  他们有条件,有能力,有知识,在做什么呢?

  陈珂完全不知道她一时的触类旁通能点醒这些试验小组的年轻组员们,她完全沉浸在学到了新知识的快乐中,知道了钟先生是怎么做的,她就更有办法通过空间系统的提示帮助试验小组加快脚步啦!

  第20章

  孩子们都去上学后,老李家的劳动力骤减,哪怕李思静下午放学会帮春花一道耕地,到天黑才勉强干完,回来的时候都是灰头土脸的。

  春花心疼大闺女,白天原先耕她自个的地,现在还加把劲连自家闺女的也一道努力。

  李卫国又心疼媳妇闺女,这天天起早去鱼池里挖泥,晚上还摸着黑一道耕地。

  老大家的真是除了饭点,基本不在屋里。

  小宝小丫放学的早,陈珂跟着他们喂喂母鸡,时不时见到杜娟坐在她那屋门口,一会儿到处走,一会儿又眺望远方一副惆怅的模样。

  全家都忙活得不行的时候,杜娟的无所事事就显得格外出挑了,尤其说好啥都不干只负责横躺教字的陈老太,都时不时动动筋骨去试验小组看看风。

  村里,黄大嫂不禁拉住带孩子玩的陈老太,瞥了眼坐门口晒太阳的杜娟,小声说:“你家二媳妇,就这样啥都不干?你也不说说?”

  陈老太一挑眼皮子:“说啥,她有啥问题有她男人说去,现在又不吃我家的。”

  老二家来大房吃饭还是少数,因为家里俩男人和春花大丫勤劳,分家又是中途分的,两家的粮食都还不缺,老二那儿足够吃到下次发粮了。

  杜娟到大房屋就心惊胆战怕被老太太骂,所以宁愿不吃白米饭了,在自个家里烧火做高粱米和馍馍,等男人回来一道吃,她也有小心机,老太太对小宝好,小宝没和他们吃差的,吃的是大房的白米饭。

  杜娟以为自己想得挺好,她自个都没吃白米饭呢。

  但李卫城每次下了鱼池,看到老大家三口子努力耕地,时不时传出欢声笑语,好像是在说大丫读书里的趣事时,他的心里就不好受。

  杜娟没有居安思危的想法,李卫城有,他是和大哥一样过过苦日子的。

  他于是也跟着大哥一家一起耕地,就想或多或少也弥补点减半的工分,

  但忙了一天摸黑回来,小宝不在屋里,在隔壁大哥家,而自个家里等着他的干巴巴的野菜馍馍时,李卫城更加失落了。

  吃过了白米饭,谁想吃这东西。

  两三天还好说,可这都多久了,杜娟怕被妈说不干活所以拉着他一道不去大哥家,但他是干活的,小宝时不时会带着白米饭回来,说:“是奶担心爸干活累,所以叫我带回来的。”

  杜娟一把端过碗连忙藏起来,说明早喝粥吃。

  李卫城淡淡地看了找地方藏的杜娟一眼,不说话,回屋了。

  大房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