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1
作者:渔小乖乖      更新:2021-03-12 08:47      字数:2500
  在,忙领着两个孩子行礼。十一公主和十四皇子的性子都不活泼,在皇上面前总有些拘谨。好在很多人都会在皇上面前表现得拘谨,也就不独显得他们二人胆子小了。皇上叫他们起身,然后走到书桌前拿起顺嫔刚刚给孩子们的故事书。咦,这书上怎么每一页都是画儿啊?

  顺嫔小声解释了两句,说这是她娘家送来的连环画。连环画是给孩子们看的,十四皇子才刚刚启蒙,认识的字不多,这样的书最适合他了。事实上,十四确实很喜欢连环画,连睡觉时都要抱着它。

  皇上隐约想起来,他似乎听皇后提过,十四喜静,顺嫔为了叫十四能变得活泼些,就托宫外的娘家人给十四准备了好些玩具。皇后这是想告诉皇上,顺嫔对十四很用心,好落实让顺嫔养十四的事。

  “你用心了。”皇上说。

  顺嫔忙说:“妾身愧受。”

  皇上低头翻连环画。书上的文字本来就不多,又因为是给孩子们看的,用词用句都尽量简单,皇上没一会儿就把整本书翻完了。抛开故事的情节不提,这里头藏着的很多大道理让皇上非常感兴趣。

  不难发现,忠孝的思想贯穿了全文。最难得的是,忠孝二字并不是突兀地显出来的,而是在字里行间一点一点透出来的。由此可以看出,写故事的人分明是把忠孝真正装在了心里,落在了行动里。

  站在皇上个人的角度来说,他其实对儒家的很多思想都是不屑一顾的。比如说,儒家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皇上在至高的位置上坐久了,他内心其实更偏向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然,他只允许自己这么想,至于别人,最好一个个都守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线,否则是要被治罪的。皇上一直把儒家的思想当成是一种非常好用的工具。为君者都习惯用儒家的思想来统治国家、统治百姓。

  所以,尽管皇上本身对于儒家思想持有一定的批判态度,但是当臣子用儒家思想来自我约束,当像十四皇子这样的没有继承权的小皇子用儒家思想来作为行事做人的准则,皇上是非常乐意看到的。

  比起成家人的别有用心,能给十四皇子进上这种连环画的边家人就显得非常可爱了。

  皇上对顺嫔说:“你娘家人向来都是好的,日后再有连环画进上来,记得给朕送几本去。”

  顺嫔闻言有些惊讶,没想到皇上竟然喜欢看这样的小儿书。不过,她娘家能得皇上一句夸赞,这总归是一件好事,侄儿们的前程说不定都有了。于是,她微微笑了一下,赶紧把皇上的话应了下来。

  等到夜间就寝时,皇上还在想着连环画的事。

  皇上现在年纪大了,招人侍寝时,已经不怎么做那档子事了。顺嫔并没有睡着,却把呼吸刻意放轻,就好像她已经睡着了一样。顺嫔太过小心,她每回侍寝时都不敢真睡着了,唯恐伺候得不周到。

  皇上在脑海里琢磨着太子的事。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显武帝这个做父亲的太过强硬了,太子这当儿子的就被衬得有几分软弱。若说显武帝对太子会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唯一可能的就是太子的性格有些软了。当然,这性格软弱也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太子是个彻底扶不起来的人,显武帝肯定早就放弃他了。太子只是没有显武帝那般强硬而已。事实上,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太子日后是能够做好一位守成之君的。但,万一有意外呢?

  有人将内宅中的事一言以蔽之,不是东风压过了西风,就是西风压过了东风。其实,朝堂上的事也是一样的,不是主弱臣强,就是主强臣弱。在显武帝这儿,很显然是主强臣弱,他是个很强势的皇帝。等到太子继位后,若是有厉害的臣子拿捏住了太子性格里的弱点,怕是会出现主弱臣强的局面。

  这时候就需要有护主的忠臣了。

  君辱臣死。

  就算真有奸臣想独断朝纲,只要朝中还有忠臣,只要忠臣的能力不逊于奸臣,那么哪怕皇上的性格再如何软弱,他也能高坐钓鱼台。只是,忠臣不易得啊!谁知道今日的忠臣不会是日后的奸臣呢?

  显武帝在脑海中琢磨着安平伯府送上来的连环画。他已经知道画册中的故事主要是靠边静玉弄出来的了。故事写得好啊!他想,边静玉是块璞玉,仔细雕琢下,未必不能是个心存儒家大义的忠臣。边静玉如今未及弱冠,好好培养个十年二十年,三四十岁的边静玉正好身强力壮,可以为太子所用。

  也不独是边静玉一人,显武帝又在脑海中来回扒拉了几回,又扒拉出几个他觉得合适的人选。

  这就是他为太子预留下的班底了。

  也不怪显武帝会早早打算,实在是他的祖宗里少有长寿的人。即便显武帝恨不得真能万岁万岁万万岁,他心里清楚,他能活到六七十岁往上就是上天保佑了。此时再不为太子打算,还要等到何时?

  第二日,顺嫔一早服侍了皇上离开,就立刻命人给娘家送了话。

  得知边静玉为十四皇子编得情节粗浅的连环画竟然入了皇上的眼,边嘉玉恨不得能钻到弟弟的脑子里去好好看一看。这脑子到底怎么长的?明明是给十四皇子弄的玩具,怎么就投了皇上的喜欢呢?

  安平伯虽然也觉得次子很有些厉害,但他还守着老父亲的矜持,努力装出一副淡定的样子,教训长子道:“你弟弟让你弄的连环画,你千万要记得好好弄,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了。圣上要看的!”

  “我什么时候不用心了?我把沈二画得很好看的。”边嘉玉有些委屈。

  一个都已经当爹了的成年男人竟然做出了一副委屈的样子,简直让人没眼看。边静玉恨不得能把红薯的尿布糊在边嘉玉的脸上,说:“我没想到圣上这么快就注意到连环画并且还真的起了兴趣,本以为皇上只是略看看就算了的……已经画好的部分,我再检查检查,若是有什么错漏,也好及时改正。”

  安平伯道:“确实应当再仔细检查一番。”

  亲爹和亲弟弟发了话,边嘉玉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干活去了。

  时间过得飞快,新的一年很快就到来了。在皇庄上秘密培育了一年的玉米终于公之于众。皇上先祭天,再祭祖,后写圣旨昭告天下。玉米作为新粮种,没有一下子面向全国推广,而是先在几个地方试点种植。只要试点种植中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玉米会在接下去的三到五年内被推广到全国各地。

  因为献新粮种有功,沈怡被封为新诚伯。他作为发现了新粮种的人,得一个爵位并不过分。除此以外,沈德源升任了吏部尚书,这固然和沈德源的能力、资历有关,但不可否认也有新粮种的原因。

  因为培育新粮种有功,安平伯府的爵位再升一等,由伯府晋升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