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9
作者:两看相厌      更新:2021-03-10 23:42      字数:2483
  像,因为这段时间瘦了点,也是被几个官兵轮流的仔细看了又看,才算通过。

  进了考场,因为叶长青、王大成、李铁球三人同行,所以也就被分到了一个组里面。

  第一场马射,叶长青看着场上箭靶摆放的位置,也就知道了这府试和县试的不同了,显然府试的难度要大一点,同样是三箭中一箭就可以参加下一场考试,但是这射箭的难度就大了,因为这箭靶的位置不但摆放的是一个弧形的,而且距离也比县试的距离远了许多。

  所以看着前面上场的考生的失败率明显比县试那会儿要多了,射中三箭的寥寥可数,射中两箭的都不多,三箭都不中的倒是很多。

  “好厉害的箭法!”看着场上突然出现的连中三箭的考子,叶长青情不自禁的感叹道。

  那考子的箭法明显要比其它连中三箭的考子厉害多了,毫不拖泥带水,一看就是又狠又准,仿佛他射的根本就不是箭靶,而像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那就是咱们青州城县试时唯一超过你的考子,上次放榜时,我不是还让你看过吗?”很明显李铁球也注意到了那人,为叶长青解释道。

  “原来是他,我不及他!”

  叶长青刚说完这话,就听到场上有喊他名字的声音,轮到他出场了。

  他走到马匹前,选了刚才那人骑的那匹马,一个飞腿就上了马,勒紧马绳就向前面跑去,拉起弓箭盯住目标就是发射一箭。

  马儿跑的飞快,疾风呼呼的吹着,下一个箭靶在一个地势低端地方,他坐在马背上俯身向前又是一箭,一个回旋又向在左手边的另一个箭靶射去。

  三箭都中!

  在场的人看着他优雅的下了马背,有了前面一个连中三箭潇洒利落的身影,此时对他的连中三箭也没有多大的惊讶了,只是好奇这个少年的身姿为何会如此优美,这个少年年岁几许?

  下一个是王大成上场,不管如何叶长青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实力,就跟着引路的官兵去参加下一场考试了。

  这一场是步箭,五中二即可,虽然府试的难度有所增加,射箭的距离也加大了,但是叶长青连续四箭都是正中靶心,只有最后一箭却不是发挥的很好,没有射中靶心但也中了环的。

  虽然有所遗憾但是叶长青还是出了考场,不一会儿王大成和李铁球也都出来了,还好两人也都顺利晋级,可以参加下一场明天的考试了。

  至于后面两场拉弓、舞刀和举大石还有文试,对于叶长青来说都没什么难度了,拉弓、舞刀和举大石他都选择了比考场规定增加一个个级别的来考,至于文试,他只觉得面对这样白痴样的考题,他能把字写成这样简直就是对不起他上一辈子书法圣手的名号。

  叶长青完美发挥,王大成和李铁球也不错,每一场都晋级了,王大成虽然心中有所忧虑,但是对自己的本场考试还是很满意的,然而李铁球却对自己的文试很不满,虽然本场考试按照惯例只用默写《孙子》、《吴子》上面的一段话,但是李铁球还是有个别字没有记熟。

  但是他的外场还是考的不错的,叶长青安慰了几句,三人就回到了客栈,叶长青按照先前的打算,提笔就写了四个字“宾至如归”给那掌柜的。

  那掌柜的愣了半秒才接了过来,笑笑道:“我还是喜欢你用刀刻的字。”

  叶长青也是有点愕然,他这字写的不好吗?要知道上辈子他的一副字最后可是炒到了千金,他也是靠着偷偷卖了几幅画,才够给儿子娶媳妇和嫁女儿的本钱!

  第64章傻子16

  四月底正是油菜花开的正艳的时候,乘着这兴奋人心的花香,府试的成绩就从牡丹府传到了青州城来,叶家因此处于一种喜悦当中。

  叶长青这次武举又是案首,至于文举虽然也过了但是排名很靠后,基本是掉在了名单的尾巴上,然而云矿倒是考的不错仍然是三十几名,要知道府试可是包括了十几个县的学子统考,他能以县试的三十几名的成绩考到了府试的三十几名,可见这两个月很是下了一番心血的。

  是以他那看着就令人晦气的脸色也好了许多,然而没过几天又开始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钻进了书海闭门造车去了。

  叶长青已经习惯把他当作空气了,因为王大成和李铁球也都过了,特别是李铁球是险过,排名在孙山的前一个,三人出来跑了一趟马后,王大成就表示要回家苦练准备明年八月的院试,而李铁球也是意识到武举文试的难度了,也要回家啃书本了。

  而叶老爷见叶长青文举又过了,而且武举还连着两次都是案首,在这青州城可是独一家了,很是自得了一阵子,最后反应过来还跑到隔壁死对头的家中显摆了一番,也许大概是口齿不够利索,什么都没捞到,反而被气得一头包回来。

  “哼,不就是小三元吗?儿子你给我好好考,争取院试再考个案首回来,闪瞎那老匹夫的眼睛。”

  叶长青…..觉得自己有点苦逼,他貌似成为了叶老爷和别人怄气的筹码了,就因为老爹被人酸了回来,他的功课就增加了一倍不止,是以他几乎没有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尤其是给自己设计的那身衣裳还没有做起来。

  每天习完武后已经累得像狗一样了,晚上还要点上油灯,偷偷摸摸的来做衣裳,或者是鸡还没打鸣他就悄悄爬起来缝两针。

  就这样每日忙得脚不沾地的,终于在六月底的时候把自己的那身白衣海棠底的衣衫做好了,就在这个时候将军府的大公子夺得了本次武举的状元郎,骑马簪花的回到了青州城,将军府一片喜气洋洋。

  然而这还不够,距离青州城十万八千里的京城也传回了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

  新科会试之后,已稳坐皇位五十年的当今圣上忽然意识到科举文武分途,不利于造就兼备人才,朝廷已经三十几年没有出过杰出的将领了,他深刻反思之后就颁发了一道诏令,允文武举人可以交叉考试,武科举人可以改考文进士,文科举人也可以改考武进士。

  文帝认为:“如此则各得展其所学,文武两途,皆得真才矣。”

  叶长青听到这诏令的时候却只是无声的笑了笑,文帝这政策的出发点很好,这是由中央朝廷传来的一个信号,鼓励文武兼修,响应此政策的学子将来必定更会受到文帝的青睐和重用,会多一个出头的机会。

  然,自古文人不武,武人不文,这是根深蒂固的思想,尤其是一些根深树大的清流文人更不屑于和武人为伍,而那些上阵杀敌的粗莽武夫又见不得文人那满肚子的花花肠子,你想让这两者融会贯通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是所有人都像叶长青这样有思想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