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2
作者:延琦      更新:2021-03-02 06:12      字数:2488
  母女领到此处,主宾分别落座后,叫人烹茶。

  几杯香茶过后,客气话也说的差不多了,静瑶便咳了一声,同王后道,“请恕我失礼,其实今日邀王后前来,还有一桩要事相商。”

  “哦?”

  其实一听她说这话,王后便有预感了,点头道,“娘娘客气了,请但说无妨。”

  作者有话要说:咳咳,为了感激众仙女们的支持,今天微薄相册又更新啦2333。

  为配合严打,中间某省略段落,移至微薄延琦l相册《蜜里调油》。

  作者君:鱼儿,你还是要相信亲妈的,一出场就给你发一辆豪车。

  皇桑:没。过。瘾。。。。。

  第一百零九章

  见大理王后应下,静瑶便道,“去年三公主来我大梁做客,我们相处过一段时日,心中十分喜欢公主的率真坦荡。我一直有个私念,今次难得见到王后,想征得您的应允。”

  “我娘家有个弟弟,如今正是弱冠之年,别无长处,胜在品貌尚且端良。去年在科考中得了功名,如今有幸得陛下赏识,在朝中任职。今日斗胆,想代他向王后提亲,求娶三公主为妻,不知您意下如何?”

  其实这些情况,不仅那日段菁菁亲口交代过,王后这几日也私下调查过,确定李尚林确实是个难得的好青年,她心里也放了心。

  方才静瑶说有事相商,其实王后便猜的差不多了,心间有所准备,此时不慌不忙,笑答说,“娘娘过谦了,李公子着实是个人才,菁菁大了,这婚事也是该提上日程。只是有件事不知娘娘是否了解,我大理国自建国一来,一直奉行一夫一妻,男子除过妻子,不得有其他的女人,否则会以通奸罪受处。菁菁从小在此种环境下成长,我们自然也希望她的夫君能遵从我们的章法,娶了她后,绝对要敛心性,不可处处留情。否则,就算大梁富庶繁华,我们也绝不舍女儿远嫁。”

  王后也算实在人,并不多周旋,这番话是娘家人该有的态度,也是他们大理王室的底线。

  王后其实很满意李尚林,尤其昨日听闻,李家跟着这惠贵妃一同受了封,心间便是了然了,看来这大梁皇帝也是有意促成这门婚事。

  既然李家已经成了侯门,又有贵妃及皇长子在宫中支撑,想来这荣华富贵的基石也已经够硬了,门第没有了问题,方才所说的那一点,就成了她仅存的忧虑。

  在王后眼中,这大梁哪哪儿都好,就是三妻四妾实的陋习叫人难以接受,菁菁从小到大都没吃过苦,若是在这样的大事上吃了亏,那她非得心疼死。

  所以得先说好,若不能保证对她的女儿一心一意,那谁也不用谈。

  王后亮出了自己的原则,语气或许有些微微的硬了,但静瑶并不介意,她也是女子,也是母亲,非常理解王后的想法,甚至……有些羡慕段菁菁。

  她点头道,“我甚为认同王后的话,此前也专门同舍弟提过此事,他亦深知贵国此项风俗,曾在我面前保证,若能尚三公主,定会一心一意对她。”

  大理王后点了点头,有了这个保证,还算满意。

  自古求亲之事急不得,需要给人考虑的时间,静瑶明白这一点,也没打算大理王后当即就能应下。

  说完这个,她主动举杯道,“怀恩候府诚意求娶,万望王后能认真考量。我饮酒不便,只能以茶代酒,这一杯,敬王后。”

  王后也应声举杯,道:“贵妃客气了,我会同国君好好商议,一定尽早给您回复。”

  静瑶道了声谢,喝过这杯茶,此事就算先搁下了,她已经表达诚意,成不成,就看王后的意思了。

  终于进展到成亲这一步,段菁菁忍不住在心底雀跃欢呼,只是碍于母后在旁,不敢轻易显露欣喜,任凭着静瑶同母后商议,自己并不插嘴。

  知道棠梨宫里有小婴儿,段后也没有过多打扰,简单用过一些酒菜,便带着段菁菁告了辞。

  回程的轿辇上,王后神色如常,看不出有什么情绪波动的模样,虽然知道母后一贯淡定,但事关自己,段菁菁却无法按捺。

  母后是怎么想的?刚才惠贵妃已经将话说的十分诚恳,母后究竟同不同意呢?

  她在旁边觑觑母后的脸色,欲言又止。

  王后察觉到了,半阖着眼皮瞧她,淡声问,“怎么了?”

  段菁菁抿抿唇,酒窝闪了闪,厚着脸皮问道,“母后,您告诉儿臣,您是怎么想的……”

  瞧这副沉不住气的模样,王后叹了口气,“一看就叫人吃得死死的,往后成了亲,可怎么好?”

  往后成了亲……

  这叫段菁菁眼睛一亮,顾不得害羞,先兴奋问道,“母后同意了?”

  王后睨她一眼,似笑非笑,“同意什么,你的终身大事,不必问你父王的意见啊?等有空了我同你父王去信,看看他怎么说。”

  母后没有直接否定,必然是有戏的,段菁菁高兴起来,一不做二不休,决定继续厚着脸皮黏缠,抱着母后的胳膊道,“惠贵妃还等着呢,咱们不好叫人家等太久的,您别等有空了,回去就去信,好吗?”

  哎,这小女子动了春心,可真是一刻都留不住。

  王后叹了口气,轻点女儿的额头,却终是没说不字。

  罢了,她也年轻过,能理解女儿的心情,倒还好,看来这李尚林,倒像那么回事。

  ~~

  眼看着自己的寿诞在即,却冷不防的到晋封李妙淳的消息,此时的太后甚为诧异。

  当着诸位宗亲,太后还强撑着,等这福宁宫里清净下来,老太太的脸色就没法看了。

  临近晌午,前来请安的人终于散了,侍茶的春桃送了莲子羹来,瞧见暖榻上的太后脸色阴沉,一股子怒气要发作的模样,吓得大气不敢出,匆忙搁下碗盏,便匆匆退了出去。

  韩嬷嬷心里头暗叹,上前请示道,“娘娘,甜羹做好了,您吃一碗吧。”

  太后终于肯出声,却是冷笑一声道,“陛下可真是愈发厉害了,封个贵妃就跟家常便饭似的,连招呼也不打一声,眼中大约没有哀家这个母后了。”

  韩嬷嬷虽是太后的人,却也清楚着呢,皇帝敢同太后打招呼吗,以太后对李妙淳的看法,封妃都是不该的,更何况现在是贵妃。

  但心里头就算清楚,也不敢明说,韩嬷嬷试着劝道,“陛下甚是喜爱皇长子,常言道母凭子贵,此次册封,大约念在惠贵妃生养皇长子的功劳。太后这几日宫里热闹,陛下此举,是喜上添喜啊……”

  “荒唐!”

  韩嬷嬷话未说完,只听太后打断道,“哀家做寿就做寿,这个节骨眼儿,叫李妙淳来凑什么热闹!你甭为他们说什么好话,哀家心里清楚,他这是因着那日哀家给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