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传第93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28 07:27      字数:11787
  有其独特的情绪宣泄方式,矫情并不是一种罪过。从黄鹤楼上俯视全城,一座城都在股掌之间,如果将目光向南放得更长远,此地高屋建瓴,极目望去整个湖广广袤的大地都将囊括胸怀之中。

  朱恒穿着一件飘逸的长袍,头戴幞头,背着手远眺前方,谁也不知他此时作何感想。一阵大声的诗歌吟诵过后,楼上还有一阵大音希声的古筝声音,军乐队的陈老头闭着眼睛正陶醉地拨弄着怀中的琴弦。此时此景让张宁偶然生出些许感概。..

  就在这时,只听得楼下一阵人声嘈杂,将清远的古筝音乐意境也破坏了。张宁走到楼边向下看去,一个武官已经带着一队人阻挡了上来的人群。

  楼外飘着小雨,寒风簌簌,那年轻武官好像穿得很薄,也没着甲,瞧背影好像是周忠,就是周梦雄的儿子张宁的小舅子。周梦雄的儿子之前一直没有从军,直到周梦雄出任“武昌营”指挥使节制常德近左府县军政之后,他的儿子才到朱雀军中任职,并追随湘王北伐,其实就相当于人质。

  张宁当然不想作为人质周忠意外战死在战场上了,所以任命他做了一个侍卫长,只需要待在安全的中军。所以周忠现在连盔甲都没穿,身上穿着一尘不染的军服领子洁白,一身打扮如新郎官一般整洁,作为武官却完全不像打仗的人,腰上按着的佩刀也等于是装饰。

  不过此人的腰杆听得笔直,和一般武将五大三粗的样子完全不同,仪表很有一番风骨。周忠阻挡人群时的表现更让张宁有些刮目相看,十几岁的儿郎竟能怒目自威,口齿清楚地在人前喝道:“未得湘王允许,任何人不得靠近黄鹤楼,敢强闯者,格杀”

  他的口气和姿态都露出一股不可侵犯的样子,手下只有十几个军士听罢把手里崭新的火绳枪抬了起来,吓唬人壮声势,但枪里面估计没弹药,这帮新兵会不会用火枪还是问题。

  张宁见状回头对陪同的将官说道:“虎父无犬子。”

  上来的人群里一个穿着红袍官服没戴帽子的人走了上来,大声道:“要杀便杀我等有负朝廷重任,丢城失地,今ri就是来求死的”

  黄鹤楼上,一个文官听罢冷哼道:“惺惺作态这帮人等不及了,是要来试探王爷的态度,如何处置他们。”

  张宁没开口,转身走到摆着纸墨的案边,提笔极速写了几行字。他拿起纸吹了一口气,回顾左右,目光在朱恒的长子朱升身上停留下来。他遂招了招手示意依然只有十几岁的朱升过来,将纸条交给他,叫朱升给下面的地方大员拿去,并嘱咐了他说几句话。

  因为张宁刚才当众赞周忠虎父无犬子,朱恒难免有点攀比之心,便在一旁咳嗽了一声,提醒道:“升儿,你传的是王爷的话,下面那些人无论多大的官现在都怕王爷。”

  “是,父亲。”朱升忙应了一声,便带着一个年长的小官和两个书吏走下黄鹤楼。

  他让周忠的人让开一条路,大步走到那些人的面前,抬手做着手势示意那些人消停,但一帮官僚见来人是个胡子都没长得小子便未理睬只顾嚷嚷。朱升便道:“湘王亲笔手令,你们要不要”

  有人在说“要亲眼见见湘王”,也有人说“先看看是什么东西”。一个官僚上前接了纸张,其他人纷纷过来看,有人读道:“严令各营将士,不得擅自侵扰诸武昌官府及家室财产,违令者以阵前抗命治死罪。”众人这才陆续停止了嘈杂。

  “湘王还有话要带给你们。”朱升道,“我们不应是敌人。如今也不是该诸位悲愤的时候,想想崖山的士人罢;湘王是我大明朝太祖的嫡系子孙,身上穿着一样的汉家衣裳,行的是一样的礼法大道,望诸位士人大夫以国家百姓为念。”

  众人听罢怔了原地,抬头看向楼上,隐约有个身影正在那里;上面没有弹冠相庆的笑声,只有一阵古典苍凉的琴声

  不两ri,朱恒以文字的形式进言:未有经营江防而不治水军者。

  如今摆在张宁面前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建立一支水军,不求能纵横于整条长江所向披靡,只要水军有能力在特定的地点阻断长江,对形势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议部拿出了三个实行的大步骤,选择战船和新造战船;征募水军人员;制定水战战术和训练。但归结起来必须要找到各种内行的人才,不然一切都难以着手。

  想到水战,张宁当然是条件反shè地想起前世印象里那种风帆战列舰,几十门弦炮一起开火在水上简直是人挡杀人船挡沉船,在这个时代恐怕连岸上的军队阵营也能轰杀掉但眼下也只能想想而已,显然很难造出来。

  他能设计出枪炮并不断改良达到实用的xing能,毕竟初级的火药枪炮技术要求并不算高,构造也相对简单;但战船不同,它本身就不是一件武器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战斗平台,要考虑的技术细节太多,没有经验的人几乎无法设计。最靠谱的法子还是找到这个时代有经验的水军人才,模仿和利用现有的技术。

  就在求贤若渴的时候,终于有了眉目,汪昱给张宁带来了好消息。

  汪昱前阵子奉命去拉拢原岳州巴陵知县徐子新,不想二人年纪相当志趣相投,徐子新后来便动心yu和汪昱一起谋事,加上张宁打的仍是大明旗号在占领区的所作所为并没让士人百姓抵触,就给士大夫阶层改投门面降低了很大的心理负担。终于徐子新愿意投奔过来了。

  后来参议部在内部发文要寻造船和治水军的人才,还在岳州的汪昱便上书举荐了徐子新。

  岳州处于长江和洞庭湖畔,历来就是大明水师的一个重要基地,当地管理造船业也是官府很重要的一项政务。徐子新任巴陵知县近三年,管着辖地上的战船制造,不仅懂这一行,而且认识许多懂造船和维修的商人和工匠头目。

  张宁闻讯后与朱恒商议,认为建立水军最好的地方是岳州。只要阻断洞庭湖入江口,战船就能在不受威胁的情况下在洞庭水面训练水军;等到成军,通过湖口又能轻易驶入长江。于训练和实战为一体的好地方。

  于是他便让朱恒及参议部一部分人留在武昌主持大局,自己带着一些人返回岳州张罗水军的事。返回岳州后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接见徐子新,问及战场选择等事宜,朱雀军手里还有一批船只可以挑选出来充当战船。

  徐子新提出了许多建议,但他投过来急于立功作为见面礼,建议还在其次而是毛遂自荐要为张宁拉来一批水军将领。

  此时官军在荆州那边的水军中,一大批人是从岳州调过去的,家眷财产全在岳州,而岳州又在朱雀军手里,他们都回不了家也担忧家眷的安危但问题是一般人特别是外来的人谁也没有水军将领的名单,也无从入手;而知县徐子新就有下手的地方。

  显然当初张宁攻下岳州后一系列的安抚政策,到现在终于见到实质的回报,所以张宁当初才愿意亲自和当地官吏名士一起游岳阳楼。如果朱雀军一来就大肆劫掠把当地人都得罪个遍,往后得不到岳州官民的支持配合,许多事都没有头绪。

  张宁立刻将徐子新任命到参议部,新设水军司一个部门,让他担任主事职务,全权负责筹建。前期主要是拉人,徐子新先锁定一些官军将领,派人打探清楚他们的家室,拿到其家眷的信物或书信,然后潜密使混入江北,寻机与官军将领取得联系。

  经过不长一段时间,有的武将回绝了,也有想回来的;但暂时无人将密探揭发,大约大伙儿没人想把事做得太绝,毕竟家眷在别人手里,被捏着短处。

  张宁很快就有了一些懂水战的人才,也接收了官府的船厂找到了管事的和工匠,筹备工作进行得还算顺利。但他需要一个重要的人才坐镇水军,掌握兵权否则新建的水军兵权都掌握在官军降将手里,到时候万一反水,岂不是白忙活一场为他人作嫁衣

  这个人得和周梦雄一般有足够的威望和身份,也要关系较近的,才能交给大权。他想到了一个人,姚和尚。

  第三百二十九章 外戚

  腊月,一份参议部“邸报”到了常德府,直接送去了武昌营营署。内容最重要的一条是通告文武,新设水军第一营,并任命姚芳姚和尚为指挥使。

  其它还有一些琐碎的军政之务,如改变编制称号,把以前繁琐的左哨前哨等难以分辨的称号改为第一哨第二哨,每营依旧四哨编制。

  时湘王集团最重要的目标是军事方面,下属机构精简也未发展完善,无法实行文官行政;故一向是以军治“国””“。免去了许多动辄掣肘的复杂关系,效率挺高,不过也难以避免地有掌兵大将职权过大的现状。比如常德府的周梦雄,职位是武昌营指挥使,实则节制包括常德府辰州府等洞庭南岸的府县军政,地方官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相当于明朝及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为一身的大员。参议部的邸报也是直接送到其中军营署内。

  这时时间已过酉时下午六点,周梦雄已经收拾了东西准备离开回家去了,临走前还是大致看了一遍新来的邸报。

  他坐在轿子里琢磨了一会儿,很快发现了其中或许有些玄机。周梦雄是认识那姚和尚的,二十多年前确是当过锦衣卫的官勉强算是武将,不过多年以来一直就在一个山嘎嘎里当村长,不知道有什么大能耐。

  不过这老小子有个特别的身份,他是姚姬的兄长,也就是湘王的舅舅;而周梦雄自己是湘王的岳父。都是外戚,只不过姚姬那边的亲戚明显是“母党”;姚和尚平素很少露面言论,不过他确实在湘王集团很有势力,除了身份和他儿子是朱雀军中的掌兵将领外,军中老将老兵多与他有些渊源,比如永定营指挥使韦斌等人。

  这么一潭水生生给张宁布置起制衡格局来,周梦雄想到这里不知该欣慰还是担忧。欣慰的是女婿确实有些能耐,大伙儿不至于全然看不到前程。担忧的是一有制衡就有失衡,有可能将来出现倾轧成为牺牲品;当年建文还是皇帝的时候,短短四年时间这种事没少见过。

  周梦雄回到家里,先到茶厅里一坐,自己宠爱的那个十七岁的小妾筠娘就抱着他的小儿子上来请安了。却没看到自己的老婆周李氏,往常一回家都能见着她的。周梦雄一问,才知道女儿二娘回家来了,娘俩正在里面顾着说话。

  周梦雄听罢面上微微一喜,立刻站起身来,但很快又作起了漠不关心又严厉的表情来。作为父亲怎能和她娘一样长长短短的他先找了个由头把小妾给支开了,犹自一个人坐在这儿喝茶等着,周二娘回家来总得主动来见父亲的。

  果然没一会儿,李氏就拉着周二娘从偏门进茶厅来了,娘俩现在还手拉着手。二娘见到周梦雄那个样子,并没有像外人一般被吓着,反而悄悄对李氏伸出舌头做了个鬼脸。

  然后她才规规矩矩地走到椅子跟前,屈膝执礼道:“二娘问父亲大人安好。”

  周梦雄只是点了下头,威严地“嗯”了一声。以前他只有在家里才能找到做男人的感觉,如今内外都有了尊严,他虽然板着脸心里其实感觉良好。

  他的长相其实挺吓人的,一张刀削般的长脸,一点笑容都没有,满嘴大胡子,长得高大魁梧。可惜两个儿女都不太像自己,周忠和二娘都更像他们的娘,骨骼细长没什么气势。特别是眼前的二娘,长了副瓜子脸模样柔弱得很,丝毫没有人姚姬那种端庄大体之感。

  李氏将屋子里的丫鬟屏退,很快就开始在丈夫面前替女儿诉苦:“二妹二娘成亲都好几个月了,一点动静都没有,也怪不得她,着实是夫婿太过风流。他还没有成婚时,就有好几个侍妾,刚成婚就把其中一个扶上了次妃的位置”

  “你们是说徐文君”周梦雄皱眉问了一句,答案显而易见,他顿时拉下脸道训道,“那徐文君娘家已经没人了,二妹和她有什么好争的老徐在常德之战中战死尸骨不存,你且不说应该同情她;就考虑到徐文君无依无靠,不正是你拉拢她的时候吗徐家人丁单薄,在王府根本没有什么势力;但是徐家是跟着湘王从起初同甘共苦过来的,湘王对她肯定有情。你不拉拢,难道等着”

  周梦雄停顿了一下,缓一口气正色道,“你作为王妃,正因恩泽下面的人,得到人心。这是仁,也是礼,我教过你的。”

  二娘是个十分聪明的小娘,听到这里脸上嬉笑的神色已经完全不见了,代之以严肃的神情,她沉默下来,好像在思索着什么。

  李氏见状责怪道:“好好的一家人能唠唠家常,老爷一回来就大声小声骂她,快消停了罢,你要把闺女弄哭你才高兴”

  周梦雄好像也渐渐心软下来,停止了教训,转头看着门外撸了一把下巴的大胡子。门外正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雨天让天地间的一切都仿佛变得婉约而纠缠起来,就像这内宅的妇人。

  他缓下口气,回过头来看向周二娘,好言道:“大户人家都愿意人成堆,那四世同堂的也不在少数,孤零零地过活的人不是什么好事。但这人一扎堆呐,免不得有喜恶,看得惯的看不惯的,就会有争;可只有那市井小人才唯有争,真正识大体的妇人,同样懂和。争与和,唉”

  “女儿明白父亲的教诲了。”周二娘一本正经地柔柔说道,“您总不会说歹话害我,我懂的。”

  “好好”周梦雄顿时大感欣慰,虽然雨天的空气冷飕飕的,但他好似一下子很暖和一样。李氏也不住点头,疼爱地不住抚摸着二娘的背,眼睛都有点湿润了,这妇人就是如此,明明是高兴的事也能整出一副婆婆妈妈的样子。

  曾经做过武将在“靖难之役”中杀人无算满手是血洗不净的汉子,此时渐渐变得温情起来,好像想表现出有个女儿真好的意思,却拙于言辞,只有好言好语地唠叨着:“世上只道有忠臣孝子,没有忠臣孝女的说法”

  李氏立刻就驳道:“老爷是怎么说话的,女子不能当官为臣,所以才没有那个说法”

  周梦雄只得改口道:“老夫就是想说,儿子孝顺母天经地义,湘王与姚夫人也是子孝母慈,你要多注意和姚夫人搞好关系”

  他又沉吟了片刻,拿捏着分寸道:“所谓争,有必要争就要争能争赢就争;所谓和,你要表现出争是为了和,不能虚假,要做出和的诚意”

  李氏道:“老爷该去讲禅,绕来绕去的,句句好像有道理可句句都似是而非。”

  周梦雄拉下脸道:“二妹比你懂”

  周二娘笑道:“好了,父亲说的都是大道理,治国平天下的。我要去厨房,亲手做两道菜给二老尝尝。”

  “什么时候学会庖厨了”周梦雄道。

  二娘道:“在王府上自个学的,可没人虐待我,你们放心罢。”

  周梦雄恢复了威严和严厉:“你明天一早就回去,湘王虽不在,但你是泼出去的水,别三天两头就跑回娘家来腻着。”

  等娘俩离开茶厅,周梦雄望着门外的雨帘养了一会儿神,转头看向墙角的岸上横放的一把腰刀,目光渐渐变了。那把刀搁在那里已经沾上了细细的一层尘土,虽然丫鬟们打扫房间时也会擦一擦,但平素是没人动那种刀兵凶器的,也只有周梦雄这样的武人才把这玩意摆在家里的茶厅里。

  或许又到亲手杀人的时候了,他仿佛从雨幕中看到了遥远的长沙城。朱雀军主力在北方长江一线,恐怕难以抽身去平定南方各府,这份大功是送到周梦雄手上的。要攻伐湖广各府,首战就应该是长沙重镇,打下此地,其它地方或许可以兵不血刃。

  第二天雨还没停歇,周梦雄却照样整装披甲来到了校场上亲自督管兵营将士的训练,他的腰上换了一件兵器,本来是剑现在挂着一把刀。刀鞘已经十分破旧了,修修补补仍然不太美观。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细节,只有走得比较近的一些部将才注意到。

  冰凉的小雨中,周梦雄也陪着站在雨地里,将士们纵觉得苦也没法抱怨,大伙儿自家再精贵能比得上年已中年的主帅精贵

  各哨先列队后,周梦雄便在雨中说了几句简单的训词:“本将治军没有别的弯弯绕绕,就一个严于律己令行禁止同甘共苦,平素老子把你们当亲儿子一样对待,可无论是谁敢违抗军令,犯在老子手里,就算真是亲儿子也绝不讲情面还有那些敢喝兵血的贪生怕死的,最好小心点别撞到老子手里。”

  周梦雄长得一般人足足高半个头,满嘴大胡子,凶神恶煞的一张脸,说话的声音如洪钟,顿时吓得一帮士卒在雨地里呆若木鸡动都不敢动。

  “在校场上挨鞭子别怨,上了战阵就是丢脑袋受不了趁早滚”周梦雄一手按在刀柄上,想了想便挥了挥手道,“说完了,各哨按章法训练,晚上炖红烧肉。”

  听到红烧肉,下面一帮人这才稍稍有了些活气。校场渐渐在鼓哨声中热闹起来。

  第三百三十章 硝烟的气息

  武昌营却在常德府指挥使周梦雄密奏,请兵用于长沙等地。理由一为开辟富庶的地区以为钱粮补给,二为通过实战让新军获得真正的战斗力。

  时朱雀军包括新建水军总共有四大营兵,军队人数加上一些后勤人员超三万。大军除了从新占据的岳州武昌获得资源,后方补充全靠常德一府,至于辰州府几乎是负收入,爆发饥荒后还要靠常德府输送粮食。而且朱雀军的兵力构成非常消耗钱财”“。

  步军主要是火器部队,为了满足战兵的后勤,从业火绳枪的枪管钻磨火炮制造维修监督开矿堆硝及装备弹药运输的人数是军队的数倍。岳州新设火器坊制造大口径野战炮,虽然他们使用了铜芯铁包中空冷却铸造技术,在这个时代已经非常先进了,但依然无法只用铁就造出长管火炮,仍然需要大量的铜;恰好湖广不缺粮却十分缺铜,要弄到这些金属物资,不仅费劲还费了金银财物无算。

  参议部预算的收支尽是扯东墙补西墙,早就是在勉强支持了。张宁听说周梦雄的新军可以上战阵,已然十分动心。

  这时参议部有幕僚隐晦地提醒,周梦雄在南部的权力过大,如今又单独负责攻城略地,恐尾大不掉不过朱雀军的掌兵大将权力过大的问题一直就存在,不是一天两天才有的事。

  张宁只好当着众人的面这样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今我朱雀军刚刚起色,外敌环视,正该团结一心击败强敌的时候。”很快他就答复了周梦雄的书信,赞成他在时机恰当的时候开拓地盘。

  朱恒写信建议正该扩充重组参议部的时候了。目前的参议部不仅要在战争时负责筹措方略和临阵谋划,还要管理军务和后勤,此前采取的方法是个人负责法,由参议部商议出一套条呈,确定后指定个人负责每一件具体的事。但地盘扩张人数增多后,这种办法常常造成职权不清主次不分等混乱的格局。

  朱恒建议仿照朝廷官府分设六部,扩充文官体系。如此一来就能收回军中将领的财政后勤供应人事等权限,一则可以让武将专一带兵打仗,二则也有了分权制度防患于未然。以后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权力,治军和兵权分离,完善章法制度,完全杜绝武将拥兵自重的局面发生。这一套东西自宋以来好几百年已经比较精妙了。

  张宁并不太赞成在主要战场上还没取得优势的情况下,就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但朱恒提出的六部分司的建议已到迫切必要的时候。

  可就在这时,武昌报来了新的消息,京营神机营一部已到达黄州府。附带斥候营密探的原文禀报是旌旗蔽天人马成千上万,行军连绵数里不绝。却未有兵力人数的确切信息,连个大概都没有。战争的气息再次浓烈起来,那么朱恒的书信提出改组参议部的建议就只能搁浅了。

  另一份来自建文党的咨文里,有关于朝廷此次调动的情报,比较详尽一点。据说从扬州过来的这股京营人马是神机营中军和左掖二军,由此可以通过情报估算兵力:神机营下编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中军独掌四司,其他各军各掌三司,情报上西进的二军就是七司;而神机营总共战兵约六万人不含五千下营马兵团,按比例粗略估算兵力应在两万五千以上。

  不过来自建文党的情报可靠度未知,而己方密探只能凭借眼睛看到东西没有确定情报。目前能确定的事就是京营已经调兵朝湖广来了,到了黄州府。

  他们是要就近在黄州意图渡江进击比较薄弱的九江府,还是继续西进到荆州对付朱雀军,暂时都不清楚。京师三大营的人马已经靠近湖广,让张宁不得不分外重视。

  大明朝三大营,初设于洪武年间,完善于永乐时期。目前这支军队是永乐大帝南征北战留下的精锐中的精锐,此时的京营完全不同后期,它比目前的九边军队还要有战斗力,连蒙古骑兵也只有望风丧胆的份。完全可以说是大明整个帝国内最善战精锐的部队,恐怕放在全世界野战也是所向披靡的存在,因为当今世上还没有哪个王国能负担起一支战兵数量达二十万装备精良久经沙场后勤充足的军队。

  京营其实包括京师三大营和南京京营,但是南京京营已经起义响应汉王了。其战斗力也远远比不上京师三大营,所以勇猛如汉王的人才会丢了江淮,依靠长江不敢出线。

  张宁决定尽快离开岳州,亲自前往武昌坐视事态发展,同时准备苦战。岳州目前有水军一营和常德营,主要还在洞庭湖上训练水军。水军第一营指挥使姚和尚,常德营指挥使姚二郎,父子俩在这地方。张宁一走,此地显然就是姚家父子说一不二。

  不久前才有幕僚揶揄周梦雄权力过大,眼下姚家父子在岳州的势力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张宁根本无法在这节骨眼上拿出有什么解决法子,只有这样了。他唯一做的就是叮嘱姚家父子,妥善经营岳州,谨防朝廷军将来以荆州为根基南渡;除此之外什么权力分配根本顾不上,与其坐等被朝廷军灭掉,不如便宜自家人。

  数日后张宁就从岳州到了武昌,一队骑兵从城门飞奔而入,没有什么礼仪也无人迎接。因为上午他们距离武昌城还有近百里,下午就到武昌城了,没有给人预留准备的时间。

  在参议部见到了朱恒等人,又有一新的情报。细作在夜间靠近神机营营地,潜伏至天明就近观察,看到神机营装备了大量新造的火器,与以往明军的火器大为不同,单兵火铳疑似火绳枪。

  半年多以前朱雀军兵器局的机密就泄露了一部分,因为兵器局有人叛逃。以明朝的国力和成型的军火制造体系,半年多时间完全足够大批生产出来了。而且神机营本身就是专习火器的部队,战术传承自云南镇南王沐英,训练起来也相当简单,他们只需要熟悉怎么使用新装备的火器就可以了,没有用惯了笨重性能差的火门枪之后抗拒使用更好武器的兵。

  因此张宁等人都觉得这个探报比较可信。他知道皇帝朱瞻基可不是傻子,下面一帮大臣更非昏庸之辈,得到了火绳枪之后,他们为什么不仿制装备明朝统治者可不是信什么弓马骑射无敌的人,他们连传入中土的几何等东西都能迅速接受。

  “目前这股人马从扬州出动时,原本的意图是援救武昌城,只是城破得太快,援救没来得及。”朱恒分析道,“人数估算是二万五千,不算少,但同样也是孤军。老臣不认为他们会径直渡江孤军作战。”

  张宁点头道:“我赞成朱部堂的看法,不过攻陷武昌也有一段日子了,其援兵神机营在武昌失陷之后没有东撤,仍然进至黄州,定有其意图。”

  他一面说一面走到参议部临时官署的墙边,观摩上面挂的一副大图。上书:大明帝国形势图。称谓却是有些怪异,因为在中国朝廷一般都不称自己是什么国,根本就无须有国的概念,除了中原王朝已知范围内都是“臣”区别只在于别人愿意不愿意,皇帝只有一个,所以就无所谓有多少个国家了,只有多少番邦来朝的概念。

  一张图上三个位置已经确定了参议部的方略,澧州岳州武昌。岳州和武昌都是张宁重点经营的要地,湖西岸的澧州是交给周梦雄,目前周梦雄正在准备率主力南进长沙。张宁的目光停留在澧州的地方思索着什么。

  朱恒在一旁说道:“眼下只有按兵不动,先看看官军究竟作何打算。若是神机营之后还有兵马陆续西调,就说明朝廷的战略已经向西移,我们不幸成了首当其冲的靶子,汉王那边轻松了;若是只有神机营前来,它应该选一个地方部署作战,要进攻必须大量船只瞒不过咱们;要守应该去荆州,那里才是咱们最可能反击的地方。”

  张宁回头道:“最好趁早寻机找一场小规模遭遇战,一试就知道神机营的战斗力,也能试出他们究竟装备了哪些火器,做到知己知彼。”

  相比之下朱恒看重的是势,张宁却更关注武器的装备情况。

  “隔江相望,要遭遇小战却是不易。”朱恒道,“还不如先设法广派细作探马去摸底细好,打探不到才到战阵上去试探。”

  “朱部堂言之有理。”张宁很快就同意了他的说法,心里想到了姚姬新改编的“内侍省”,以前那些辟邪教分坛的人无所事事,或许该叫他们干点打探军情的事了,不能光分地领钱一点用都没有。

  朱恒眼尖,见张宁的目光老是在澧州那边停留,便问:“周梦雄把重兵南调打长沙府,湖西空虚,不能防荆州,主公是否有收回成命之意”

  张宁道:“神机营才到黄州,还不知道去不去荆州。我觉得周将军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先让新军上战场打一仗,比总在校场上训练有效。”

  第三百三十一章 御前事

  在扬州北城河附近的园林水榭里,正在进行一次寻常的御前会议,参与的人数不超过十人。这样的议事规格再普通不过了,但这回却从早上一直到下午都没结束,人们犹自争论不休。

  皇帝端坐在正位上,眼睛闭上了仿佛在闭目养神,许久都没说话了。侍立一旁的宦官是司礼监掌印王狗儿,他才是真不容易,皇帝和朝廷重臣都可以坐着,大臣们也就是发言的时候才站起来,可他王狗儿是一站就是一整天。不过王狗儿自然没有怨言,能站在这里参与军国大事不是谁都可以的就像郑和可以吗

  前阵子皇帝觉得宫里有对他不忠的人,王狗儿脚踏两只船自然心虚害怕,好在他已混成了宫中权位最大的太监,小的们谁也不敢说他的坏话。王狗儿便找到了个替罪羊,成功地把宦官郑和给拖下水了。

  郑和长期督管各船厂和海军西洋事,本就不常在宫中,又在永乐驾崩后经历了两次改换皇宫主人。别瞧着太宗到仁宗再从仁宗到宣德皇帝两次皇权交接在外界都还算风平浪静,宫里是一朝天子一朝人,掌权的那些人早已物是人非。郑和就算名声大,却在宫里因疏于经营已经没什么党羽了这样一个人不整,非得去动那些树大根深的干甚..

  而且许多太监都对郑和没什么好印象,主要出于嫉妒心,识点字有点见识的太监都清楚,这家伙要名垂青史了;大家都是没根的太监,为啥就他一个宦官能芳名流传,而大伙儿死了就跟条狗一样进焚尸炉但对于郑和这样有名气的人,寻点小事整他不好下手,须得一些实质的方面。

  王狗儿主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是说郑和是伊教徒,根据是他出身于回族家庭,从小就信;还有一次下西洋的时候去朝拜了伊教圣地,所以他悄悄地信伊教。在大明基本是宗教信仰ziyou的,只要不会危及统治的宗教,朝廷官府管你信什么;但独独对伊教有防范,原因较多都是从实际利益出发的主要应该是西域“绿化”后,甘陕地区ri渐贫瘠负担不起大军所需,明军无法西进,只好被动抵御伊教东扩;如果任由伊教向东传播,会危及大明帝国的统治。

  郑和对此事也有所耳闻,在海军舰队驻扎南直隶太仓港口时,一面修佛寺,一面出钱大量刻印金刚经,到处宣扬自己对佛祖是如何虔诚。因宫中嫔妃宫女太监多信佛教,郑和又把从西洋带回来的一些佛教珍宝四处送礼。

  宣德皇帝把这些事都看在眼里,同时觉得这个把明帝国的福音传播到四海的出名人物是他祖父和他脸上的光彩,没必要说人家是伊教硬要把光彩往外推,这事儿就算了。

  此计不凑效,王狗儿还有另外一计。锦衣卫多方密查,认为“湘王”叛军依仗的火器技术是舶来品,并有了不少人证物证。明帝国舰队纵横海上,可身在内陆的反贼不仅多年未绝而且竟然能得到海外的东西;王狗儿指使人暗指是郑和与反贼有勾结,通风报信,背地支持。

  没有真凭实据直接能给郑和定“勾结反贼”的罪,但这些东西足够让皇帝生疑了朕一家子费了那么多银子下西洋,究竟是在养哪家

  宣德帝不想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就动郑和,危害皇祖父的功绩。但是原来打算让郑和再次下西洋,宣德也想分一点光彩的打算,现在已经彻底打消了。一则因为国内战争情况恶化军费不足,二则和不再信任郑和关系莫大。

  郑和躺枪之后,王狗儿便能松一口气了,所以现在仍旧可以站在军国要事的廷议现场,并继续寻机会给建文党羽通风报信。只要这事儿没被戳穿,将来无论哪边赢王狗儿都有功劳当然如果倒霉到是汉王赢的地步,王狗儿只好认了。

  上位的朱瞻基仍旧闭着眼睛,他当然没有睡着,只不过一帮人引经据典地论述,时间长达整整一天,他确实有些累了。

  目前朝内终于达成一致的方略是战略重心西移。因为在下游被困江淮地区长期不能突破,皇帝和军方的许多人都失去耐心了。而且湖广接连战败,建文余孽的势力已经从小疾演变成大患,再这样下去情况不堪设想。

  兵部尚书杨荣已经说到了西进之后的布局:“神机营前锋在部署开始后进军到荆州府,并调襄阳等地官军协助,先固守荆州;等到四川的大军顺流增援至,再从荆州渡江出击。京营自扬州绕过大别山进河南,再南下至黄州,渡江先占九江府。两路渡江之后,便能两线出击,数十万大军先定湖广。湖广既定,顺江而下,再攻南京”

  有人提出异议,说京营尽数从江淮撤军,地方官军必不能挡汉王,等于把好不容易得来的江淮地区拱手让人。杨荣道:“可立刻调宣大jing兵回内地,随后向江淮抵近。”

  水榭一时议论纷纷,战争持续到现在,大伙儿已意识到情况的不堪,连九边军队都要回援。

  杨荣这样等级的大臣提出军事主张,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他建议调宣大jing兵入援,为了保障北边安全,只有提前拆关外藩篱独守长城一线这就涉及到国防国策层面了。所以这次御前会议才能从早上一直议论到现在,实在涉事太多。

  大明的北部防线国策一直在演变,永乐大帝时期武力强盛,不存在守的问题,皇帝数次亲征,都是大军主动出击,处于进攻时期;但到仁宗和现在宣德时期,已然不能主动进攻,策略是在在长城外设据点在宣大屯重兵随时驰援,力图在关外野战将入侵之敌聚歼于长城脚下。

  不过在内战爆发之前,已经有了全面防御的言论,当时朝臣认为应该尽力罢兵与民生息,要裁军同时继续裁撤长城以北所有的藩篱据点。这种趋势似乎无可阻挡,从永乐末期开始就裁撤了两个最大的据点,到宣德年间无疑要继续下去只不过眼下杨荣的言论,让一切更加突然。

  这时杨士奇忍不住再次旧调重弹,他在这个节骨眼一开口,还没说出来大伙儿都知道他要说什么了。大臣的政见坚持很重要,如果朝三暮四一天一个调子,无疑会给人不可信任的印象。杨士奇就是一直抱着反对裁撤长城藩篱的政见。

  “无论是今番的内乱,还是此前要休养生息,都是一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