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新文化之话本
作者:吾谁与归      更新:2021-02-28 04:55      字数:3895
  这场闹剧终于收场,而赵桓也感觉到了守旧力量的强大.&p&

  五千人的死士,在京中作乱,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活动了这么久,居然自己毫无察觉。&p&

  赵桓犹豫了很久,才对李纲说道:“稍复章惇之策如何”&p&

  赵桓说的是章惇的言论管控,控制言论,由百姓互相检举,朝堂的人力物力毕竟是有限的,但是百姓的力量是无穷的。&p&

  赵桓想要的并不是文字狱,而是发动百姓的无穷力量来帮助自己,完成对守旧派的打击。&p&

  李纲的脸色很难看,稍复章惇的策略,李纲就得被史书写成奸臣了。毕竟皇帝是不会出错的,所以,他这个宰相得背锅。&p&

  他不愿意青史留下污名,但是现在看来,想要基构鼎新,哪里有那么容易&p&

  “臣附……”李纲俯首想要同意赵桓的决意,不就是个污名吗&p&

  李纲决定背了,多大点事。&p&

  反正虱子多了不愁,自己之前在京中杀的人头滚滚,其实污名已经跑不了了,这点污名,其实无所谓。&p&

  青史留名呀,自己要留名奸臣传了。&p&

  只是他没说完,就被赵桓的话给打断了。&p&

  “不妥,不妥。”赵桓连连摇头。&p&

  这口子不能开啊!&p&

  虽然万刀刘,刘建之事,敲响了他心中对守旧派的警钟,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啊。&p&

  况且万刀刘的事,也没有让他噎住。&p&

  “不妥。不能如此。”赵桓再次否定。&p&

  他现在正式推出了三国通俗演义章回体的小说,旨在推动大宋的文化进一步升华,他这么一个控制言论的政令下去,这推动大宋文化,就成了无稽之谈。&p&

  他的目的是要发动百姓的力量,而不是制造恐怖政治的行径。&p&

  发动百姓的力量的方法很多,比如用钱。&p&

  悬赏可以配合自己的扫黑除恶行动,对自己实际控制区域内进一步的筛查,举报查实一百贯。&p&

  就这么干了。&p&

  反正自己穷的只剩钱了。&p&

  “李太宰,朕决疑准备五百万贯的赏钱,可检举涉黑势力不法行径。不知李太宰以为如何”赵桓觉得自己的主意不错,笑着问道。&p&

  李纲想了想,明白了官家的一些担忧,政清人和,其实很难做到,但是还是要尽力做到。&p&

  朝堂里乱了,整个大宋就乱了。&p&

  倒是这个政策,除了花点钱以外,好像没什么不好的地方。&p&

  “臣觉得可以。本来臣在想能不能分田,后来一想,防止帮派流匪的报复,还是不均田,以奖励钱为第一要务,同样要做到监察,防止检举之人被报复。”李纲回应道。&p&

  赵桓点头,保护检举人的安全,做好保密工作,也是自己政令的补充。&p&

  “那就这么定了。”&p&

  流匪帮派们没想到赵桓和李纲在朝中,三两句话,就把整个流匪帮派们给安排了。&p&

  流匪帮派都很滑头,流匪深居山中,巢寨极难寻找,而帮派做事手脚干净,很少留下手脚。&p&

  但是,若想天不知,除非己莫为,显然群众们对每条有价值的线索,查实后赏钱一百贯非常感兴趣。&p&

  特别是有蒙面人真的切实领到钱的时候,更多的人投入了这场狩猎之中。&p&

  赵桓看着各州府上的札子,今日探明了几处流匪营巢,昨日抓了些意图谋反的帮派,除了自己的腰包憋了点以外,没什么坏处。&p&

  赵桓非常满意自己的这个政令。&p&

  当然各州府挂名的皇室书坊大宋书坊,也在各地纷纷改了名字,而汴京来的精装版的三国通俗演义的销量,也让赵英笑开了花。&p&

  虽然钱不是他,最后要归了国库,但是他依旧满是成就感。&p&

  特别是无数的书商要与大宋书坊进货的时候,赵英更是让个书坊工坊加紧印刷。&p&

  “福建路的范汝为递上了札子,上请官家准许建阳刊印三国通俗演义,建阳的余家时代经营书坊,手中书坊八十多家,官家。”赵英将一本札子放在了案上。&p&

  这本札子,本来是余德写给大宋书坊东家的信,只是建阳余德并不知道大宋书坊的大东家,是皇帝。&p&

  所以,这封信写到了赵英这里。&p&

  赵英让范汝为上了札子,让官家裁决此事。&p&

  “可以。”赵桓想了想同意了这个想法。&p&

  三国通俗演义这种老少皆宜的小说,其根本目的还是提高社会对武人的认可。&p&

  而福建路和江南地区,都是赵桓大宋书坊的薄弱点,有了建阳余家的帮助,赵桓的思想建设工作,可以更快一些。&p&

  “这是余家最新写的目录,说是建阳书坊这些年攒下的一些比较好的话本,请官家过目一下,如果可以的话,可以联袂刊印。”赵英又摸出了一本札子。&p&

  赵桓打开书目看了半天,最后的总纲里有107本话本,其中醉翁谈录等书,赵桓以前就看过。&p&

  “最近李邦彦是不是还在书坊做事”赵桓问道。&p&

  赵英点头,说道:“士美的书坊,上周是各大书坊的榜首,出了好大的风头。”&p&

  “你让他把这107本的话本仔细研读一下,加上标点,让其更加通俗易懂些,然后分门别类的进行刊印。”赵桓将札子扔给了赵英。&p&

  他给大宋书坊找了个总编。&p&

  李邦彦很显然是不能出仕了,他现在还在汴京,并不是赵桓还有心杀他,而是害怕李纲出事,没有替换的人手。&p&

  而现在中书舍人赵鼎的种种表现,足以让赵桓放心,所以李邦彦起用的机会更加渺茫。&p&

  但是这么个一肚子的墨水的前太宰,就这么放着也不是事,做个书坊的总编,也是不错。&p&

  一百零七本话本,分为灵怪、烟粉、传奇、公案、兼朴刀、杆棒、妖术、神仙等八种。&p&

  但是其中有些是不适合大宋书坊刊印发行,这里面的度,就需要李邦彦去把握了。&p&

  “小说者,虽为末学,非庸常浅识之流,有博览该通之理。”&p&

  “着令李邦彦,按照言非无根,听之有益的基调去做。”&p&

  赵桓还是做了指导,改编不是胡编,戏说不是胡说。&p&

  要对大宋民众有益,才值得去费劲的发行。&p&

  他相信李邦彦会明白自己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把事做好。&p&

  赵桓最近也接触了不少的国政,其实做一个贪官满难的,上下打点,人情世故一个不拉,都要处理好,否则做不了大贪官。&p&

  李邦彦无疑是个大贪官,但也是一个有才华之人,经过此次大起大落之后,他也相信李邦彦明白这次机会的难得。&p&

  如果要是自误,那赵桓不介意砍了他。&p&

  反正陈东和欧阳澈这些太学生,也不是不能用,大宋书坊离了李邦彦不是不能过。&p&

  如果李邦彦能够切实把大宋书坊办好,李邦彦就可以改名李榜样,作为浪子回头的榜样。&p&

  赵英眼珠子一转,掏出一本书来说道:“士美这东周列国群雄演义快写成了,全文十多万字,臣觉得不错,带在身上,官家要不要看一下”&p&

  “李邦彦不是抄家抄的一干二净吗他还有钱贿赂你”赵桓啧啧称奇的说道。&p&

  大宋皇城司的察子们,掘地三尺的功夫还是不到家啊。&p&

  “这次官家误会臣了,臣就是见猎心喜,这书还没写完,就被臣拿过来,倒是没有收钱。”赵英笑着说道。&p&

  赵英这不贪污,朝臣们还以为赵官家又要大发雷霆呢,保持内廷和外廷和谐,靠的就是畸形的行贿受贿。&p&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赵桓已经停止了宦官的招纳,在自己死前,彻底取缔了这种畸形的政治制度。&p&

  “你也抢了李邦彦的东西”赵桓嬉笑的问道,自己抢了赵臣夫送的红石头,赵英抢了李邦彦未写完的书。&p&

  楚平王无道行不义,不该父纳子的妻,金顶轿换成银顶轿,满朝文武谁敢提伍子胥父上殿把本启,怒了奸党费无极!在深宫定下了一条计,可怜那伍子胥,一家老小三百口,一刀一个血染衣。&p&

  赵桓看了一段,写的是白话文,用的是新标点符号,赵桓不是很懂韵脚,他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p&

  话本本来就是为了勾栏里的评书人说书用的,赵桓看的倒是蛮有趣。&p&

  这说的是伍子胥为何反出楚国。&p&

  楚平王强行纳了自己太子的太子妃做皇妃,扒灰这事满朝文武没人吭声,伍子胥的父亲在殿上怒斥楚平王。&p&

  被楚平王设计,杀了伍子胥全家老小三百多口人。&p&

  太子流放,伍子胥投奔了楚国太子。&p&

  赵桓仔细看了看这本话本,就知道这李邦彦即使不在朝堂,还是行劝谏之举。&p&

  李邦彦是从河东路归来的,他对河东路的战事比较清楚,现在临潢府有两万捷胜军,孤军驻扎在临潢府。&p&

  李邦彦虽然表面上写的是话本,但是实际上,还是说的当下的时事。&p&

  当然赵桓又不是十全老人,他才不会做出文字狱这种没卵的事。&p&

  对于王禀的事,李邦彦实在是多虑了。&p&

  自己可是让其奉诏投降的皇帝啊,哪里能搞得忠臣投敌&p&

  自己这边是准备了筹码换回王禀的捷胜军,可惜王禀不同意,王禀给他的答案是,就是死,也不投降。&p&

  “这不在朝中当宰相了,浪子倒是回了头,可惜这天下没有回头路哟。”赵桓将这话本放下笑着感慨了两句。&p&

  赵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听不懂,但是不妨碍他将这话原封不动的转述。&p&

  赵桓的书坊办的有声有色,而且还有大量的新话本跟随他的脚步,一起推动此事,让赵桓非常欣慰。&p&

  这正统的名分,就是好用。&p&

  可惜没有了正统名分的赵构,算是彻底慌了神。&p&

  江南东路也反了。&p&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