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大宋这颗树,实在是太老了
作者:吾谁与归      更新:2021-02-28 04:43      字数:2639
  赵佶也只有叹息,童贯于汴京离开,找到了自己,也算是个忠臣了。&p&

  自己还能多说什么&p&

  复政远远没有他想的那么顺利,蔡京、白时中等人每日聚集在一起,饮酒作乐,只把临安当成了汴京一样。&p&

  让他极为头疼的是,他们全无北归的想法,沉迷烟花之地。&p&

  秦淮河畔是自己这群臣子们最常去的地方。&p&

  怎么回到汴京!自己要再次君临天下!&p&

  可是自己臣子毫无作战之心。&p&

  “找到九皇子了吗”赵佶又问道。&p&

  童贯摇了摇头,九皇子就是康王。&p&

  康王赵构自汴京金兵大营消失以后,就杳无音讯,前几日有传闻出现在了淮南南路的盐商陈家之中。&p&

  他也曾派人前往陈家,陈家言未曾见过。&p&

  童贯想了想,没有把康王出现在淮南南路的说法告诉太上皇,这事真假未定不说,万一太上皇让自己兴兵问罪,逼问陈家。&p&

  自己该如何做&p&

  淮南南路最大的盐商是这陈家,而且这些盐商世代姻亲,错综复杂,牵一发动全身,于太上皇想要重新君临天下的想法不利。&p&

  高邮军、涟水军两处禁军军营的钱粮还指望着这些盐商们出呢。&p&

  “诸事不顺啊。”赵佶叹了一口气,紧了紧身上的大氅,最后贪恋的看了一眼西湖潋滟湖光,又看了一眼那落日余晖。&p&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这一句是欧阳太师所写,此诗应景。”赵佶慢慢走向了文华楼的楼梯,笑着说道。&p&

  童贯搀着,想了想说道:“老臣以为,欧阳太师写得另外一首,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更贴切些。”&p&

  赵佶停顿了一下,细细品味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残霞夕照西湖好,恩,应景,你说的有理。”&p&

  “对了,陈家送来的瘦马还有几匹再让陈家送来几匹!些许养的女子,扣扣索索,这是不舍财物”赵佶脸色非常不悦的说道。&p&

  童贯点头称是,说道;“陈家自然不敢,老臣这就催陈家多送些来。官家正值壮年,区区几匹瘦马,怎么能够官家小心楼梯,路滑。”&p&

  赵佶哈哈一笑,指着童贯笑骂道:“净挑着好听的话说。谗臣也!”&p&

  “不行了,老了。老了,不中用了。当初在甜水巷,师师姑娘那里,朕可是百战不殆,师师姑娘连连求饶,现在老了啊,不中用了。”&p&

  ……&p&

  赵桓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庭院,庭院的围墙很高,大门半掩着,能看到外面军卒的走动的步伐,还有站在门口的亲从官的甲胄。&p&

  门外种着一颗老槐树,树干上有很多的节疤,应是这老树幼年时,主人家为了其长的更为高大,做了修建,高是高了,也留下了鼓鼓囊囊的节疤。&p&

  时值冬日,枯枝丛生。&p&

  繁乱的枯枝密密麻麻,曲折的伸向天空。如同向天空撒了一面巨大的渔网一般。&p&

  如此繁杂的枝丫,或许是主人家失去了修剪的兴趣,因为枝丫实在太过繁芜。&p&

  亦或者是主人家随着树干越长越高,已然对繁芜的树冠无能为力。&p&

  这老树,像极了现在的大宋,它老了。&p&

  庭院的围墙很高,只能看到四角的天空,阴暗的天空笼罩,站在老槐树枝丫的乌鸦在放肆的嘶鸣着,肆无忌惮。&p&

  若是把这门关上,这庭院,就成了一个囚字,若是把这门打开,就成了一个闪字。&p&

  不管是囚,还是闪,寓意总是不好,所以半掩着,让其不成一字。&p&

  这庭院,像极了现在大宋的局势,内外交困。&p&

  历五代十国的战乱,五十三年时间里,经历五朝的恐怖交替速度,让大宋的开国之臣君,对这颗树干做了很多的修剪。&p&

  那时的君王可能想让历经沧桑的老树,变的更加挺拔,能够触摸到天穹。&p&

  雄心万丈的在老树身上留下的节疤,那就是他们曾经存在过的证据。&p&

  随着一代一代的君王对大宋这棵老树的修剪,越来越繁芜的枝丫,君王或者对修建枝丫没有兴趣,或者是对修剪枝丫无能为力。&p&

  这颗老槐树,也终于到了变个模样的时候。&p&

  只是如何让枯木逢春&p&

  赵桓心里只有一个简单的规划。&p&

  积重难返这四个字,岂是那么容易&p&

  就是自己依仗的种师道,到了这个古来稀的岁数,才开口说了两句不是很重的话。&p&

  对如何修建大宋这棵大树,依然忌讳莫深。&p&

  他又能依靠谁这大宋该何去何从呢&p&

  积重难返的大宋朝堂,已然是如同这老树一般了。&p&

  几个名臣,几个能将,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需要从方方面面进行彻头彻尾的制度上的变革,才有枯木逢春的可能。&p&

  如何彻底改变大宋的困局,还得他这个皇帝,这片土地上名义上的主人,大宋朝的皇帝去思考。&p&

  没有人可以帮他,唯有他自己。&p&

  每一步他都很小心,也很谨慎,即使如此,还是引来了刺客!&p&

  既然不管怎么做,都不能让所有人满意,是不是可以用些猛药,治治这病入膏肓的大宋&p&

  赵桓推门而出,脸上的愁容已经尽数消散,自己也是怪哉。&p&

  居然对着这老槐树和这寻常的院落,感秋伤怀起来。&p&

  这不像自己,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五好青年,怎么能感秋伤怀&p&

  踏踏实实做事才是硬道理。&p&

  他的脸上带着严肃,上了大驾玉辂,今天还有大段的路赶,他准备在车上,和种师道商量下这兵制变革之事。&p&

  在车上,他指着太行山麓下的一大片山林,说道:“种少保,朕欲在此,兴建一处练兵场,大宋禁军的战力是在不堪,行军十里修整不说,军纪涣散,军容不整。”&p&

  种师道摇了摇头,看着赵桓问道:“官家,禁军战力孱弱,其根本不在禁军本身,其根本不在甲胄不全。也不在操练懈怠之上。”&p&

  “那是因为朕的禁军都未曾见过血吗种少保,你看那五营,都是陈州门之战的百战老兵,多次守城,其军纪严明,军阵整齐,行军速度也仅次于亲从官。”赵桓问道。&p&

  不懂就问嘛,自己又不是全知全能的人,这兵制之事,还是得问懂行的人。&p&

  “官家,他们现在这样,是因为官家在。可是到了战场之上,不做逃兵都是好的了。百战之兵皆为兵痞,战场腾挪,保命为先。官家,禁军孱弱,并非未经历死战。”&p&

  哦&p&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