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1
作者:幸运萤      更新:2021-02-21 13:02      字数:2537
  三考生来讲,“复读”无异是最毒的诅咒。

  霍泉不怒反笑,“哈,你就这么舍不得我,非要我再陪你一年?”

  他往她倾了倾身,“要不我复读四次,等你一起高考?”

  始终低低且平静的腔调听不出是玩笑还是认真。

  程心站起来捡书就走。

  图书馆安静,人人都低着头。

  她不想搞出太大的动作,霍泉也正有此意,所以蛮配合地往前移了移椅子,腾出空间容身后的人一闪而过。

  第82章第82章

  桂江公司这趟北京之行没有白跑。

  早在出发之前,他们就将目标定为寻找能支撑整个学校运营的个人或企业合作。

  毕竟隔行如隔山,卖别墅都没搞明白,又要再办教育,实在不过神来,索性找专家或专业团队联手合办。

  前后拜访了几家学校,辗转认识了一位从香港去北京办教育产业的香港人蔡先生,母语沟通事半功倍,大家一拍即合。

  他们商量了许多问题,包括学校的招生对象如何定位。

  桂江的原意是办专门给富人子女读书的学校,而这个“富人”,是指本地有钱人还是在内地做生意的港澳台有钱人。

  前者接受国内教育制度,后者不吃国内那一套。

  搞清楚到底要招谁的子女做学生,直接关系到学校要走什么样的教育模式。

  与此同时,哪一种模式更容易吸引生源,也是必须要考虑的。

  桂江一时三刻给不了答案。

  斟酌期间,蔡先生提了另一个问题:“你们打算办小学还是办中学?”

  阿爸:“办小学。我们考察过省城的私立学校,几乎全是中学,而且本地已经有不少优秀的公立中学。要与众不同吸引生源,得办小学。”

  “那学校的硬件你们准备好了?”

  “对。”

  以桂江的建筑经验,两三个月起一幢教学楼出来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他们希望使用原有的资源来减少成本支出,比如北苑别墅那几幢闲置的会所。

  别墅卖不出去,会所等同报废,倒不如拿去做学校。

  等将来北苑旺了,再重建会所也来得及。

  桂江向蔡先生展示图纸与实景图,可见建筑物面积不少,新净又牢固,还带些欧式风情。

  蔡先生边研看边喃喃:“这个可以试试。”

  桂江:“就用这几幢楼吧,不然赶不上9月开学。”

  蔡先生一愣,“你指明年9月抑或今年9月?”

  桂江:“当然是今年9月!”

  等明年?恐怕桂江到时被供应商拆得连渣都没了。

  蔡先生恍然:“既然如此,不要纠结办哪一种教育模式了,我建议两种都上!两种有钱人都抓住不放!针对本地的,我们可以与北京的名校合作,针对港澳台的,我们找香港的名校联手。不用担心,这方面的资源我都有。”

  桂江一片和应,这五十五十的方式好!

  有心办事和有能力办事的人聚在一起,事情很快就会商议出结果。

  他们做了许多决定。

  当中有将学校定名为“桂江学校”,学校划分“英部”与“国际部”,每部每级只设三个班,每班30人。

  这和当时公立学校每班动辄五六十人的规模相比,算是小班教学了。

  而且设的班少,一来减轻运营与招生的压力,二来营造“物以稀为贵”的效果。

  有了大方向与细节,资金硬件以及软件资源一一到位后,桂江学校又快又稳地在平地冒了出来。

  有供应商定期来桂江催货款,他们发现了异样。

  以前桂江恨不得他们消失,推三推四不见不接,拖拖拖!

  现在,他们居然几个人出来迎接,并且热情好客地问:“家里有孩子吗?上几年级了?”

  供应商:“……”

  知道桂江要办学校之后,供应商更懵了。

  是不是走错地方了,这里有第二家桂江?

  拿塞过来的宣传单看了看,又看了看,当即破口大骂:“叼你桂江!学一年6万,还要30万储备金?我储你老母!”

  桂江笑嘻嘻的,示意他们仔细阅读宣传单上的内容

  “英部”,与北京瑞兴小学合作。瑞兴小学什么名堂?介绍上写是北京十佳名校。

  没听说过,不知真伪。

  但“国际部”,与香港圣莎学院小学部合作。顶,这个他们懂!

  天天看新闻的都听过香港圣莎学院的大名,那是许多香港名人的母校啊,中学部还盛产会考10a资优生的香港老牌名校。

  由此推彼,看来瑞兴小学的来头假不了。

  “叼你桂江,欠我七八十万不还,竟然还想我掏几十万出来报名读书?鬼知道你是不是想再捞一笔然后跑路!”

  供应商骂骂咧咧,坚决不上当。

  好在蔡先生有一手,他对于学校的宣传推广很在行,人脉丰富,几个广告一出街就引来不少电话咨询。

  到了学校落成,剪之日,北京瑞兴小学与香港圣莎学院的校长都出席了,本地报纸因此大肆报道,新来的“桂江学校”霎时在坊间名声大振,招生出乎意料的顺利。

  报名的最后阶段,有好几个供应商拖着子女来求学位。

  这些供应商来催货款时一个比一个说得惨,帮子女掏学时则一个比一个豪爽。

  有人和桂江商量:“反正你们都欠我钱,储备金就别了。我两个儿子,一共60万储备金,给了,就当你们还清了那70万欠款。”

  桂江谦笑:“一码归一码,欠款是欠款,学是学,不宜混为一谈。”

  桂江不是没想过用储备金的方式来抵消所欠供应商的货款,这一步到位解决问题的方法简直魅力无穷。

  但蔡先生强烈反对,他解释,这种操作方式一旦传出来,会令学校形象受损,因为不够纯正不够严谨,容易被人质疑教学质量与师德从而影响整所学校的声誉。

  虽然学校隶属桂江,家长缴纳的用兜兜转转最终会落入桂江的袋子里,怎么用是桂江的内务事,可学校应该是独立的,它有自己的体系与流程,有章必依违章必究,凭这种办学神,学校才会越办越好,越来越吸引家长与学生。

  千万不要图一时方便而破坏整套系统。

  桂江对此孜孜听教,认为蔡先生言之有理。

  为了桂江学校的事,阿爸从北京回来后忙得不可交加。

  自那时起,阿妈提出白天去桂江帮忙,执头执尾做个打杂,能帮多少是多少,不工资。

  阿爸笑她,“傻?哪有工作不工资的,桂江又不是我一个人的。”

  阿妈:“那你给我开工资啊。”

  “开你个头。你去帮忙,程愿程意怎么办,她们的中午饭谁煮?”

  “我赶回来煮咯。她们上学了我再过去,很多打工的都这样。”

  “跑来跑去太累了,你不如在家歇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