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第311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5 08:09      字数:11753
  上了一层白驼毛的地毯,一股清新的风裹着雪花直往屋里飘来。

  夏浔忙掩上身后的房门,眯起眼睛看看那漫天大雪,欣然道:“好大的雪”

  他与纪纲进到书房处理情报时还没有下雪,院子里也清扫的很干净,这才多长功夫,已是银装素裹了。夏浔长长地吸了两口清新的空气,问那身着绿袍的馆驿仆卒:“来人在哪里”

  那人连忙点头哈腰地道:“未经国公允许,小的没敢叫他们进来,只是瞧那女娃儿可怜,先为她通禀一声。”

  夏浔点点头,道:“如此大雪,正当一踏,我去看看来人是谁。”那馆驿仆人撑起雨伞要为他挡雪,夏浔却觉这雪甚美,并不叫他撑伞,任由大雪落到头上肩上,大步流星出了馆驿大门,往门下一站,向雪中定睛看去,就见雪中一女二男正站在那里。

  那女子年纪甚轻,身段虽似抽了条的柳条般苗条婀娜,却还明显地透着一股稚嫩的味道。一张雪白的小脸,头戴昭君卧兔暖帽儿,身上兜着一件松鹤鸣春的一口钟披风,身后站着两个短褐大汉,不远处又停一辆长途大车,套了四头大黑骡子,显然是他们的乘坐工具了。

  大雪弥漫,雪中站着的三人就这一会儿功夫,已被盖了一身的白雪,仿佛一个雪人儿。夏浔在雪花飘摇中,乍一看还未认出那女子模样,定睛再一看,不由失声道:“赛儿,怎么是你”

  唐赛儿扁了扁嘴儿,未及说话,眼泪就扑簌簌地流下来。

  夏浔忙道:“好大雪,快随我到厅中叙话。”

  那传讯的仆佣是收了人家好处才入内通禀的,这时见国公爷果然识得来人,彼此还很熟稔,这钱也就收得更是心安理得了。夏浔迎了唐赛儿进了大门,一问那穿短褐的两人,却是西门庆派来护送赛儿的,便叫那仆佣领了他们先到门房歇息吃茶。

  西门府上的两个家人得了嘱咐忙跑回去停放马车,卸马喂料,这且不提,夏浔将唐赛儿接进一间客厅,一边替她拍打身上积雪,一边道:“这样天气,你怎么跑来了”

  唐赛儿除去暖帽,抖落斗篷,里边赫然一身缟素,夏浔讶然道:“这是”

  唐赛儿哽咽地道:“婆婆,她过世了”一语方了,便哇地一声大哭,扑进了夏浔怀抱。

  “不哭不哭,赛儿,别太伤心了”夏浔手忙脚乱一阵哄,黯然叹道:“人有生时,便有死地。婆婆高寿,天年尽了,自然便去了,这是谁也奈何不了的,不要太伤心了。”

  这时再瞧唐赛儿,一张小脸因为憔悴而显得瘦瘦的,原本还有些许婴儿肥的脸颊,这时下颏尖尖,两眼大大,眼泪汪汪的好不可怜。夏浔不禁责怪道:“到了门口怎不报出自己身份呢险些便被我拒之门外。”

  唐赛儿依旧止不住泪,抽泣地道:“西门哥哥说,你到北京是要做大事的,我又是这样一身打扮,来寻你颇为不便,恐会惹人非议。我安葬了婆婆,不想一个人回金陵去,要来寻你又不想惹人闲话,便只好不说身份了。”

  夏浔皱眉道:“西门哥哥我那侄儿也到蒲台去了么,莫非高升兄先离开蒲台了”

  唐赛儿抽抽答答地道:“西门哥哥就是西门庆啊”

  夏浔愕然道:“那怎么能叫哥哥他比你干爹我岁数还大”

  唐赛儿无辜地道:“是西门哥哥让我这么叫的么,叫习惯了”

  夏浔无语,眼见唐赛儿还在抹眼泪,心中怜意大起,便柔声道:“好啦,你不要哭了,婆婆去世已经有些时日了,她老人家在天之灵知道你这么孝顺,也会很欣慰的,可你这么伤心就非她所愿了”

  夏浔一面说,一面替她轻轻抹去眼泪,那大手温暖有力而温柔,彷徨无依的唐赛儿忍不住又抱住他痛哭起来。

  赛儿自幼丧父,母亲又性格柔弱,只因拜了裘婆婆为师,自幼有她照料,这才不受人欺负,所以与她感情非常深厚。在认识夏浔,渐渐移情于夏浔之前,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是把裘婆婆当成自己父亲的角色的,所以对她的去逝极为伤心。

  夏浔又好言宽慰一番,携了她往后宅去。赛儿也知道自己这一身重孝,不宜出现在官府馆驿里面,心算一下,业已过了重孝服丧之期,到了后宅便先随弦雅下去,洗了洗那哭得梨花带雨的一张小脸,换了一身素净衣裳再出来重新相见。

  巧云和弦雅都是善解人意的女子,两人委婉宽慰之下,赛儿才渐渐平静下来。这才告诉夏浔,西门庆本想亲自送她赴北京的,只是他那长女婚期将近,如果先往北京就无法赶及女儿的婚事,女儿成亲,做父亲的岂能不在场,无奈之下才派了两个可靠的伙计送她赴京,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西门庆的亲笔信来。

  夏浔打开一看,倒也没有其他的说法,主要就是因为医术有限,不能治好裘婆婆,颇有些自责,又向他说明不能亲自护送赛儿赴京的原因,请他原谅。

  裘婆婆年事已高,夏浔在蒲台时就有预感,恐怕她将不久于人世了,药石之术只是尽人力而听天命,夏浔自然不会见怪。至于因为女儿成亲,分身不得,这也是人之常情,夏浔虽贵为国公,却把西门庆当兄弟看待的,哪能当成门下驱使,心中也无成见。

  这些事,回头再写封回信,叫西门庆府上两个下人带回去便是,眼见巧云和弦雅劝得赛儿悲凄之意已减,夏浔便安抚几句,先回了纪纲所在的那处书房。纪纲正在扶案忙碌,看见夏浔回来,推案笑道:“既有佳人相约,国公怎回来的这么早”

  夏浔苦笑道:“休得说笑,只是一桩故人身故的消息罢了。”

  纪纲听了,忙道:“抱歉,抱歉。”

  夏浔摇摇头,问道:“这一遭的计划拟的怎么样了”

  纪纲递上自己刚刚拟好的意见,夏浔看了颔首道:“不错,此一战后,阿鲁台粮草被烧,吃力不住,就该向我大明求助了,到时候辽东兵马就可以堂而皇之进入草原,以调停之名,渗透控制。就这么办吧”

  就在这时,门口又有人急急来报:“国公爷,纪大人,京里有旨意下来,给两位大人的。”

  夏浔与纪纲对视一眼,均感惊奇,纪纲连忙站起,将拟好的回执压在镇纸下面,二人出了书房,对守在书房外的侍卫吩咐一声:“此机要之地,任何人不得妄入”便匆匆赶到前堂接旨。

  夏浔和纪纲匆匆赶到前厅接旨,接完了旨意,纪纲笑容可掬地对传旨太监道:“公公辛苦了,正下大雪,行动不便,且请侧厅歇息,喝一杯茶。”说着一卷宝钞便顺了过去。

  纪纲这是礼多人不怪,如今被贬出御前,御前这帮人想要欺上瞒下,手段多的是,纪纲比谁都清楚,自然热情结纳。那传旨太监是个新上位的,还不大经历过这个,又知道这纪纲的凶名,先还不敢收,纪纲笑容可掬,不由分说便塞到他袖中,这传旨小太监忐忑不已地袖了那钱,便向二人拱手告辞。

  夏浔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也不理会,只等那传旨太监带了锦衣护卫离去,才对纪纲道:“皇上又要北巡了。”

  纪纲眉飞色舞地道:“可不正好北疆正打得精彩纷呈,正好叫皇上来了,看看你我手段”

  纪纲转念一想,忽地击掌道:“国公,你看咱们要不要修改一下本来的计划,叫塞北这场戏,打得更加激烈一些,如此一来,皇上到了,更识得你我的本事”

  夏浔怦然心动,可是转念一想,又摇了摇头,压下了这个诱惑,说道:“不妥,咱们原本的计划一环扣一环,可以巧妙地耗尽他们双方所有的力量,到时再由我大明收拾残局,事半功倍。如果突然改变计划,就得修正一系列的后续计划,一着不慎造成双方势力不均衡又无法进行补救的话,这场仗就打不下去了。”

  纪纲急道:“国公,你要缓进,为求一劳永逸以竞全功,舍了个人千秋功名,纪纲依了你。如今只不过稍作变通,你也不答应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国公就不为自己有所打算”

  夏浔沉声道:“如果可能,我当然也想为自己打算但是两者不可兼顾时,你叫我如何取舍纪兄,万一功亏一篑,就算咱们依旧能够平定塞外,也要付出万千将士的鲜血,用无数袍泽的性命作为自己的进身之阶,你安心么不错,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正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心安,所以,不能答应”

  纪纲的心情,夏浔能够理解,一位大人物巡视地方,地方上劳民伤财不遗力地折腾一两个月,就为了等那大人物过来走马观花地看三分钟,这种事屡见不鲜,如果可能,夏浔也不介意做点面子工程。但是这件事若有差迟,代价就是万千性命,他不敢冒险。或许,他不敬畏鬼神,但他敬畏生命

  纪纲听了夏浔这句重话,脸色变了变,最终化为干干一笑,不复言语。夏浔察觉二人渐趋缓和的关系陡然又变僵了,心中也是无奈,他淡淡地瞥了纪纲一眼,道:“回头咱们再商量迎驾事宜吧,我前边还有一点事”说完便举步出了大厅,往门房去安置那两个西门庆府上的家人。

  纪纲站在那儿,脸色阴晴不定半晌,突然把牙一咬,冷笑道:“你不做,老子自己做总不成叫你姓杨的毁了我纪某人的大好前程”

  第976章 人各有心,心各有见

  白雪皑皑,茫茫一片。

  阿鲁台登上一个积雪的土坡,俯瞰着一望无际的雪原。

  坡下,一顶顶毡帐正在紧张地拆开装车,他们很快就要转移阵地了。

  阿鲁台微微蹙着眉,暗自盘算着敌我双方手中现在还剩下的筹码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实在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在他想来,对瓦剌一方的决策者们来说,应该也是一样的感觉,仗打得很尴尬,双方都是骑虎难下。

  瓦剌来犯,阿鲁台没理由不予还击便逃之夭夭,即便他可以逃,他却无法让自己的部落子民在这样的大雪寒冬季节从容进行迁徙,如果他弃了这些部落不顾,那么他空有一片草原却没有部民,那他还有什么呢所以瓦剌以鞑靼部落作为进攻目标,阿鲁台就不能不挥军来援。

  冬季,在浩瀚无垠的雪原上作战,对双方都是一个巨大的消耗,按照常理来说,再大的仇也大不过部族的生存,当战争进行到其中任何一方已无力为继的时候,他们都会想办法与对方妥协媾和,除非对方有把握不接受投降而能获得更大利益,双方总能达成协议的。

  但是这一次不同,阿鲁台得小樱报信,占了先机,先吞掉了对方一支主力。一支两万人的精兵,在草原上来说,绝不是任何一方势力在短期内就可以得到补充的重要力量,这支主力被吃掉,使得双方本来强弱明显的实力渐趋平衡。

  在以后发生的数次大战中,双方各有输赢,以致双方的兵力损耗始终保持在一个同步下降的状态中。因此,这仗虽然打得越来越辛苦,但是双方却都有一种似乎可以一战永逸的希望。

  如果阿鲁台能咬着牙撑住,把这支汇集了瓦剌所有精锐的复仇大军拖死在鞑靼草原上,即便脱脱不花撒木儿公主这些首领人物能够逃回瓦剌,也将无力再与他抗衡。作为胜利者,他的权势和威望将一时无两,他将挟大胜之威,一统整个蒙古草原

  他所梦寐以求的一统蒙古草原的理想,按照原来的设想,如果一切顺利一切尽都按照他的设想发展的话,也需要至少二十年才有可能实现。二十年,将发生多少他现在无法预计的变数谁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胜败谁属,殊难预料,而现在这机会就在眼前,一旦成功,就能破而后立,一生抱负尽可实现,他不舍得放手,也放不了手。更重要的是,他心有所恃,他同样向明廷派了使者,携了大批的金珠玉宝走动关系,抗诉瓦剌的无端指责。

  在他看来,哈什哈和马哈木之死,很可能是瓦剌内部争权夺势的一种结果,那位脱脱不花大汗更是大为可疑,说不定就是幕后真凶,只是他无凭无据,也奈何不得对方,只好向明廷上书,只为自己抗辩。他知道,一旦真的大败,事不可为时,明廷一定会出面调停的。

  对这一点,他很清楚,因为大明是不会坐视瓦剌一统草原,将他们的铁蹄逼近辽东的。有此恃靠,后顾无忧,他就可以全力以赴,而不必担心自己遭受灭顶之灾。而且,他现在正在搜集瓦剌私立大汗的证据,只要能让他拿到铁证

  想到这里,阿鲁台长长地吁了口气,焦虑的心情被一种隐晦的窃喜所取代。

  就在这时,三声长长的号角声响起,阿鲁台纵目望去,遥遥便见数里之外的雪地里,数百骑快马飞驰而来,一看见那火红一片,他就认出这是明军的鸳鸯战袄。近来他同明军的交往日益密切,这明显是来了解草原战况的一支大明武装,阿鲁台立即驱马下了高坡,向那群明军迎了上去

  小樱坐在帐中,正对镜梳妆,神情郁郁,波动的眸光,透露着她的心中正在进行某种挣扎。忽然,一个蒙古袍服的少女跑进来,对她道:“格格,辽东明军又来人了呢,我方才看见,领头的还是那个姓丁的很英俊的汉人将军,嘻嘻,他一定是找借口来见格格的,格格要不要见他呀”

  小樱心中一喜,霍然站起道:“丁宇来了么”

  雪原上,绵亘无边的营寨,在雪地中特别显眼。旌旗在寒风中猎猎飞扬,箭楼耸立,刁斗森严,雪又开始下起来,风卷雪花,无边无际。可汗大帐里边,万松岭踱来踱去,心事重重。

  公孙大风盘膝坐在案几后面,托着下巴看师傅走来走去的样子,越看越觉得师傅比起当年好像要威风了许多。似乎,他那一睥一睨,一举一动,所谓的大汗就该是这副样子。

  万松岭的心境的确与以前大不相同,权力的味道他渐渐品尝到了,那是一种叫人上瘾的感觉。回想当年,他智计百出,只不过为了骗些钱财,每次得手,都沾沾自喜好久,此刻回想起来,真是索然无味。只有像现在这般,才是男儿大丈夫的人生啊

  万松岭负手站定,向帐口望去,帐帘卷起,帐外大雪飘飘,两个侍卫扶刀按在雪中,肩上披了厚厚的雪花,却依旧一动不动。更远处,隐隐传来一阵人喊马嘶,声音并不集中,可是从四面八方此起彼伏地传来,却叫他清楚地知道,那是万马千军,尽在他的掌握。

  只要他一挥手,一句命令,无数的勇士就得前仆后继为他拼命,这种感觉真的是太美妙了,叫人如饮醇酒,飘飘欲仙,哪怕他骗一座金山回来,也不可能享有这样的感觉。他开始不甘心受到大明的控制了,他想做主人,掌控一切的主人,一位帝王

  万松岭飞快地瞄了一眼正盘坐帐口内,轻轻擦拭着佩刀的杨亘,这是大明锦衣卫派到他身边的人,他如果想要这个杨亘去死有的是办法,问题是,他不知道锦衣卫在他身边暗地里还按插了多少人,他不可能把自己的侍卫全都清洗了。

  再者,他的家人还有知道他底细的人,包括那个真正的脱脱不花的亲兄弟阿噶多尔济,如今都在大明的掌握之中,他不能冒险。尤其重要的是,他现在还不能掌握整个草原上的权力,大明需要利用他,他同样需要利用大明。想到这里,万松岭吐了一口浊气,在几案后面坐下来。

  一口喝干碗里的马奶酒,万松岭咂一咂嘴儿,渐渐品出了味道。一开始,他可喝不惯这种酒,只觉这酒比最粗劣的烧酒还要差,简直叫人难以入口,现在喝来,却也别有一种甘醇的味道了。他的侍妾满达日娃乖巧地凑过来,又为他斟满了一杯。

  他现在有四个侍妾,都是撒木儿公主和豁阿哈屯选送来侍奉他枕席的少女。其中有两个已然婚前失贞,这在草原上却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除非是自幼习汉学的上层贵族家庭,普通的草原少女们在婚前大多与情郎会发生关系,虽然两人最终未必能成正果。

  满达日娃侍奉万松岭之前,就不是处子了,不过四个侍妾之中,她的容颜最美,尤其是她那丰腴圆润的美臀,曲线姣美如梨,股肉结实富有弹性,肉感十足,十分对万松岭的胃口。每次抱着她那圆滚滚的粉臀驰骋之际,万松岭就如在天堂,所以对她最为宠爱。

  他最爱的当然还是草原上的第一尤物豁阿夫人,不过现在他立了豁阿与哈什哈所生的儿子为该部落之长,这个孩子年纪尚幼,整个部落实际上是掌握在豁阿手中,豁阿需要带领本部兵马,平时难得有机会与他相见,满达日娃便成了他的专宠了。

  见满达日娃跪坐在身边,弯下身去为他斟酒,那硕大浑圆的臀部就在眼前,万松岭滛心又起,一只大手忍不住抚上去,在肥嘟嘟的屁股上捏了一把,满达日娃向他回眸一笑,娇羞中带着一种冶荡的风情,万松岭滛心顿炽:“这个小马蚤货这双眼睛真他娘的像一双钩子”

  看着满达日娃笑如弯月的一双眼睛,万松岭不知怎地,忽然想起了那个在瓦剌内乱中下落不明的乌兰图娅,一想起那个脂光艳艳的绝色娇娃,万松岭欲火更炽,便想拖了满达日娃到后边小帐里来个白昼宣滛。

  就在这时,帐口来了一人,杨亘收刀迎了出去,不一会儿顶着满头的雪花走回来,大步到他面前,低声道:“大汗,卑职有要事禀报”

  万松岭知道他所谓的要事,必定是从大明锦衣卫传来的消息,一腔欲火顿时熄灭了。他现在很不爽于受到大明的挟制,却还没有力量反抗,只好放开已被他揽进怀中,正媚眼如丝地瞟着他的满达日娃,挥挥手叫她回避。

  等满达日娃退出去,杨亘立即对他低低说出一番话来,万松岭吃了一惊,失声道:“原来不是说要派一支轻骑,突袭敌后,烧其粮草么怎地怎地又变了计划若以粮草为饵,诱敌决战,我们的大军岂不有深入敌后之嫌太凶险了吧”

  杨亘脸色一沉,目中隐隐露出萧杀之意,低声叱道:“你原不过一个江湖骗子,懂得什么兵法我们死了那么多兄弟捧你上位,你道是为了叫你享清福的么哼这是纪大人的吩咐,你只管依计从命便是,少说废话”

  万松岭大怒,他忍了忍心中怒气,垂下双眸,避免被他看见自己眼中凶光,只是咬着牙,狠狠地点了点头

  第977章 铁马冰河入梦来

  小樱伸出手掌,一片雪花袅袅地落在她的掌中,化入掌心不见。

  小樱轻轻吁出一口气,口中微微的白雾稍稍一现,便融入空中,亦复不见。

  丁宇见她百无聊赖的样子,睨了她一眼道:“现在,阿鲁台日渐狼狈,东躲西藏的,地点难定,战机也是瞬息万变,姑娘你在这里,已经很难再起到什么作用。所以国公叫我捎信来说,我可以找个由头,以邀请姑娘赴辽东一行的理由带你回去。”

  “他是这么说的”

  小樱的神情有些落寞,瞟了丁宇一眼问道。

  丁宇道:“当然,否则丁宇岂敢自作主张呢姑娘也是到了该功成身退的时候了。”

  小樱幽幽地道:“可是功尚未成呢”

  丁宇道:“却也差不多了,只待阿鲁台的粮草被烧,他就不得不正式求助于朝廷,我辽东秣马厉兵枕戈以待多时,到时就可以堂而皇之进入鞑靼调停,姑娘在这里,所起的作用也有限了。如果我所料不差,国公有此吩咐,应该是顾虑你眼见同胞相残,心中不乐,所以才想叫你早些离开。”

  小樱也是这般想的,如今从丁宇口中得到证实,知道情人体谅,心中不由一暖。

  她绕着敖包慢慢走过去,低声道:“眼见那些部落受战争所迫,大雪寒冬,奔波流离,路上倒毙许多人畜,我确实很难过,可我是在草原上长大的女子,我非常清楚,为了胜利为了生存,就是要这么惨忍。我也曾见过,当敌人来袭时,把父母妻儿所有的拖累都抛下,任由敌人屠杀,只为能逃得一线生机”

  小樱怅然望向远方,雪越下越大了,前方一片迷茫,什么都看不清楚。

  小樱幽幽地道:“在这里,最值得敬畏和争取的,是生存。从古至今,我们始终顽强地生存在这片土地上,却不知有多少人为了整个族人的生存而死去,或因自愿,或因被迫。我们一直想打到中原去,只因为我们想要生活在更容易生存的地方。

  可是在中原生活了这么久,我见过了许多中原人,我也会想,为什么为什么为了我们的生存,就必须得杀死本来就生活在那儿的人,占据他们的土地以前我是不会这么想的,当需要舍弃时,我们可以任由生身父母被人杀死结发妻子被人凌辱,亲生的子女为奴为仆,只要自己能生存下去”

  小樱站定脚步,扭头看向丁宇,深深地道:“一定要你死我活么如果一定要这样,以大明之强大,我的族人又怎么可能有成功的希望为什么就不能合而为一,变成兄弟姐妹中原,那广袤的中原领土上,原本也是有很多国家的,现在却都叫大明,不是么”

  “所以,我想我正在做的,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现在会死一些族人,但是将来会少死很多很多族人,十倍百倍于现在。如果这里属于大明,皇帝就不会坐视他草原上的子民遭受黑灾白灾,而我们那些强壮的族人也不用在天威面前只能忍痛让妻儿冻死饿死,自己则像饿极了的狼,冲到中原去打草谷,没有道义是非没有礼义廉耻地去抢钱抢粮抢女人,以保证本族的繁衍”

  小樱俯下身,从雪中捡起一块突出的石头,堆到敖包上去,拍拍手上的积雪,说道:“这敖包在整个草原上到处都是,它本来的作用是作为指路的标志,因为在这茫茫草原上,没有其它的标识可以让我们辨别道路。这草原就像大海,没有人可以永远生活在海上,同样的,草原上的人不可能割舍了中原独立存在,既然这样,何不成为一体呢”

  她缓缓转过身,凝视着丁宇,道:“不能功亏一篑我还是留在这里,至少等到粮草被烧,他不得不求助于辽东,大局已定时,我再离开”

  远远的山坡下面,阿鲁台负手站在帐前,眯着双眼看着敖包前面并肩而行的丁宇和小樱。一旁,他的继子石捏尔干妒火中烧:“父亲,这个丁宇自打见过图娅一次,就三番五次地往咱们这儿跑,每次来对父亲的请求都是繁衍了事,却只缠着图娅。”

  阿鲁台淡淡一笑,道:“不然又如何这是他知道分寸,懂得进退,许多大事,不是他能做主的,他需要明廷的旨意,而明廷”

  阿鲁台下意识地往南望了一眼,轻轻叹道:“除非明廷自顾不暇,心有余而力不足,否则明廷是绝不会坐视瓦剌吞并咱们的,只是他们巴不得我们杀个你死我活,不到最后关头,他们是不会插手的。”

  石捏尔干道:“既然如此,反正明廷总要援手的,咱们又何必巴结于他”

  石捏尔干瞟了阿鲁台一眼,试探道:“父亲疼爱图娅就像自己的女儿,如果我们两个人能够结为夫妻,不是就能永远侍奉于父亲膝下了么,那丁宇”

  阿鲁台脸色一沉,扭头斥道:“不要痴心妄想如果你有此雄心壮志,就与为父一道一统草原,然后挥师南下,夺取万里花花世界。当你成为成吉思汗的时候,何止草原上最美丽的女子,普天下的美人儿,不管她是哪一国的皇后王妃还不是尽在你手”

  石捏尔干不敢抗辩,只是慢慢低下了头,阿鲁台又看了一眼高坡上雪花飘摇中的二人,沉声道:“明廷虽会插手,但是更偏袒哪一边,谁得到的好处更多,却是大可商榷,皇帝高高在上,不能亲力亲为,许多事,还不是要听这些具体办事的人说法叫图娅跟了你,就为了让你多一个寻欢作乐的女人哼如果丁宇真的有心于图娅,为父是乐见其成的。”

  山坡上,丁宇轻轻叹了口气,道:“姑娘既然做此决定,丁宇如实禀报国公就是了。那我这就回去了,姑娘还有什么话,需要我捎给国公的么”

  “没”

  小樱犹豫了一下,又道:“哦有”

  丁宇有点迷糊地道:“到底是有还是没有”

  小樱脸蛋红了红,低声道:“我我有一句话,请你替我告诉他”

  “姑娘请说”

  “曼三亚克西酷鲁曼”

  哈喇莽来西部七十里处,有一处地势天然形成的大面积的平坦缓坡,在靠东的一面缓坡上,有一座座矗立的粗大滚圆的粮仓,因为大雪的覆盖,大地一片白茫茫的,在远处是看不见的,只有到了近处,才能从那高低不同的阴影分辨出这里似乎有些东西。

  那些高高低低的粮仓蔓延成片,这些粮食是阿鲁台用牛羊马匹和各种动物皮毛兽筋牛角等物资从辽东换来的,原本购入这些粮食,是为了预防可能爆发的白灾或黑灾而提前做的准备,瓦剌突然入侵之后,这就成了鞑靼的一笔极其重要的军用物资,这批粮草,也正是阿鲁台坚信能够取得胜利的最大保障。

  游牧部落的机动力是勿庸质疑的,而且游牧狩猎,本来就需要互相的协作和遵守一定的组织纪律,因此草原上的战士生就天然,一个合格的牧民,自然就是一个合格的战士,召之能来,来之能战,其集结速度作战效率和战前培训,都比中原农耕民族简单而迅速。

  他们不需要繁杂而长期的招募操练不需要熟悉复杂的攻防阵式不需要进行繁琐的武器和军纪培训不需要准备太多的辎重粮草,他们的补给主要来自于掠夺。因为辽阔的草原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回旋空间,他们也不怕被人截断粮道和后路什么的,所以战争方式简单易学。

  阿鲁台有信心继续打下去,就是随着他的不断收缩,并采用壮士断腕的酷烈手段,抛弃了许多来不及撤离的部落老幼,甚至连牛羊和粮食都不留给他们,只撤走所有强壮战士和生活物资,坚壁清野,诱敌深入,随着战线的延长,对方抢无可抢,渐渐就会造成补给困难,这时就是阿鲁台逆转战局的时候。

  而对瓦剌来说,即将打到鞑靼的纵深地带,很快阿鲁台就将退无可退,如果能因此消灭他的全部主力,就能毕全功于一役,从此彻底占领鞑靼草原。因此,眼下的形势,虽然对双方来说都很艰难,却正如夏浔所描述的,双方都觉得自己只要再坚持一刻,就能赢来胜利,一旦胜利,就是彻底的胜利,一劳永逸。所以,双方始终都没有息兵罢战的念头。

  胜负未分,结局未定,谁知道谁能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屯集粮食的所在处于阿鲁台大军的后方,留守的人马本不担心会有敌人赶到,但是这天下午,朔风呼啸大雪纷飞中,突然响起了“呜呜呜”的凄厉的号角声

  负责看守粮草的守将阿当罕正在帐中小睡,闻讯惊讶地跑出大帐,手搭凉蓬骇然远眺,只见风雪扑面,一片迷茫,无数小黑点突然从暴风雪中鬼魅般地出现,它们从四面八方密集地汇集起来,逐渐形成恶涛狂潮般的一线汹涌,恶狠狠地翻涌着扑向这缓坡上一处处白色礁石般的粮仓

  此时,丁宇正带着人返回辽东,他戴着厚实的皮帽子,脸上遮着阻挡风雪的毛巾,骑在马上,念念有词:“慢三呀克死了不对,这是哪儿的话呀,都不明白意思,可怎么去记慢三呀可惜的哭的慢也不对,这下完了,我给忘了慢三呀可惜轱辘慢对对对就是这句慢三呀可惜轱辘慢哈哈,我想起来了”

  第978章 一怒为我兜共

  一声高亢嘹亮摄人心魄的鹰鸣

  小樱反手摘弓,认扣搭弦,一式犀牛望月,回身瞄准俯冲而下又复振翅高翔的雄鹰,一矢怒射,动作一气呵成,快如闪电。

  鹰飞太快,又是那种体型较小的鹞鹰,小樱这一箭未射中它的要害,箭穿羽而空,那鹰悲鸣一声,歪歪斜斜地飞走,空中飘落几支鹰羽。

  小樱收了箭,疾声道:“快走追兵片刻就到”

  鹞鹰可以用来狩猎,向主人示以猎物所在,自然也能示之以敌踪。小樱很清楚,空中这只鹞鹰,绝对是有人饲养的,而非野生的扁毛畜牲。

  阿鲁台的粮草被烧毁,消息传到阿鲁台那里,令得阿鲁台大吃一惊,小樱闻听此事,知道大局已定,不会再生别的变化,便准备候着丁宇再来,便装作与他你侬我侬,两情相悦,往辽东一行,趁此远走高飞。因为她清楚,按照本来的计划,瓦剌那边是不会马上发动进攻的。

  阿鲁台军中有存粮,短时间内是不会令军心不稳的,所以粮草烧毁的当时,瓦剌大军不会即时进攻,他们会紧紧咬住阿鲁台,直到耗光他军中余粮,这才一举进攻,到那时刻,阿鲁台别无他计,唯有向大明请求援助。

  而大明则会以辽东粮储有限,无法再予交易为由,拒绝给予粮食援助,而山穷水尽却不甘束手就缚的阿鲁台没有第二个选择,只能邀请大明军事进驻武力调停,或者申请率部逃入辽东暂且避难,不管他采用哪种手段,大明都可出师有名,从容接手,收拾残局。

  可她没想到粮草被烧的消息传来没有多久,便又传来已迁往后方的部落受到那只烧毁粮草的瓦剌轻骑袭击的消息,原来他们烧了粮草之后居然没有功成身退,立刻返回瓦剌主力部队,而是得寸进尺,继续往纵深逼近,直接马蚤扰阿鲁台的后方营寨去了。

  阿鲁台勃然大怒,正要调兵遣将,全歼这支入侵的瓦剌轻骑,便接到前方探马来报,瓦剌大军四路齐出,浩浩荡荡迎面杀来,这一次用的竟是铁索横江之法,堂堂正正,决一死战而阿鲁台已经退无可退了。

  阿鲁台大惊失色,连忙摆兵布阵,但是军粮烧毁的消息传开,诸部士气低落,战斗力无形中便减了几成,更有一些早就有心投靠富有的辽东,却迫于他的控制一直不敢有所妄动的部落,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只等战端一开,大家自顾不暇,便以战败为由逃之夭夭,往辽东讨生活去也。

  如此情形怎还能与士气大振的瓦剌诸部抗衡阿鲁台连战连败,虽也斩杀不少瓦剌将士,自己的伤亡却尤其惨重,无奈之下,阿鲁台一面派人急赴辽东求援,一面派人再往中原告状,一面调动兵马向辽东与鞑靼接壤地带退却。

  他料瓦剌也不敢穷追猛打,如果瓦剌追进辽东的警戒范围,必然引起大明军方的武力干涉,因为抱着这个侥幸,他向辽东求援的信使,所求的依旧是粮草,而非借兵。

  跑江湖的人中或许会有路见不平的游侠儿,一个国家的军队,如果不是利益攸关,绝不会拿自己的子弟来帮你打仗,阿鲁台心知肚明,安肯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因为战事不利,阿鲁台率主力苦苦抵挡,掩护各部迅速后退,这些部落就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当然不能再舍弃了。小樱此刻就是与一个部落的老弱妇孺,在少数士兵的保护下,继续向东退却。

  瓦剌显然也估计到阿鲁台会狐假虎威,向辽东靠拢,他们左右最外翼的两路人马在太平和豁阿的带领下,竟然绕过阿鲁台的主力,跑到后方来拦裁了。

  小樱急急催促,整个部落顿时加快了步伐,一些老弱年幼乘不得马,车轮陷进雪坑,坐在那儿号啕哀呼,周围的人也只是埋头急走,根本没有人去帮扶他们,草原上的生存规则是残酷的,放弃他们的人不是不想讲亲情,而是草原上千百年来血的经验告诉他们,这时候容不得半点慈悲。

  小樱虽然不忍,却也无可奈何,徒然去救,只是叫更多的人遭了敌人的毒手而已,她只好把心一横,率领大部族人拼命东行。

  急急逃出不过一刻钟功夫,后面人马如潮,蹄声轰鸣如殷雷滚地,瓦剌铁骑潮水般扑了上来,“喔噢喔”的嗥叫声惊天动地。再跑下去只能被追兵从后面一矛捅翻,或者一刀劈成两半了,小樱霍然圈马回身,按住了肋下佩刀。

  只一看,小樱的心就沉了下去,追兵整个儿散布开来,约三千余骑,成两道圆滑疾劲的弧形,自后方追来,向侧翼插去,只要杀到,排成一条臃肿长龙形状的族人将会被凌厉地切成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