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第190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5 08:01      字数:11704
  搞明白,一见夏浔沉着脸喝问,乌日更达赖也有些害怕,急忙向他派到哈达城来收购货物的侄子阿木古朗询问。

  阿木古郎臂上中了一刀,此刻已扯了些布条子胡乱裹了,手里提着一口带血的刀子,怒气冲冲地道:“大人你问他们,他们是怎么抽分的官定抽分,骟马一匹银六钱,貂皮一张银二分,参一斤银五分,蜜折银一分,木耳折银一分,松子一斗银三分,蘑菇十五斤银一分,水獭皮一张银二分”

  辽东现在如果推行宝钞的话还不具备条件,经济上的事情若用政权强行规定,是有益无害的,所以辽东现在结算商品主要以实物和银子来主。这阿木古郎做久了生意,大明官方规定的抽分税比例背得滚瓜烂熟。

  他说完了一指玛固尔浑那边的人,怒冲冲吼道:“他们族中的人,向我们索要的银钱,比官定抽分高出一倍不止,是何道理”

  “嗯”

  夏浔脸色又一沉,冷冷瞪向玛固尔浑,玛固尔混赶紧抱怨道:“部堂大人,我们受朝廷指派,代为管理哈达城,可一向不敢横征暴敛呐。现在的情形是,哈达城的生意日渐兴旺,远近有许多商旅都赶来这里贸易,有些人远道而来,当日无法返回,或者需要采买许多东西回去,就得在这儿停留数日之久。

  有些人想留下做掮客做生意,更是留连不去了。这些人谁来管喝酒闹事的打架斗殴的偷鸡摸狗的调戏妇人的,叫人不堪其扰。无奈何,我就得雇些人来,专门清扫坊市维持秩序,这些人做事自然也要收取报酬的,那这钱从哪儿出”

  夏浔摸摸鼻子,对乌日更达赖微笑道:“达赖,玛固尔浑说的也是道理,既然需要雇人管理,自然需要付些工钱,大家都来这里贸易,这钱自然大家来出。”

  乌日更达赖道:“部堂,你不晓得如今哈达城每日货物出入多少,这么大的数量,只须略抽些许,足以支付工钱了,哪需要这许多这特穆尔部落的人,藉机多收税赋,多收部分贪为己有,部堂若不信,只管问问这诸多部落的人,是不是这样”

  四下里那些部落纷纷响应,特穆尔部落的管理人员当然不可能有那么高的思想觉悟,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对自己人有的税该收其实也没收,对其它部落,有时抽分何止提高五成,中饱私囊的人很多,清廉自守的人极少。

  以前这里生意并不算兴旺,所以多抽的税赋也不多,大家还能忍耐,如今生意越做越红火,他们的贪欲也越来越大,货物吞吐量大,每一份货物多抽几成,这总数量就达到惊人的地步了,谁舍得这么多财富拱手让人

  夏浔听了,又转向玛固尔浑,沉下脸道:“诸部众口一词啊,玛固尔浑,可有此事”

  玛固尔浑慌了,他的一个族人见状连忙帮腔,口不择言地道:“部堂大人,我们不多抽分不成啊现在贩货的人多了,那开原的汉商便趁机压价,向他们贱买货物又有沿途守军,索要贿赂,若不答对得他满意,这关门要么不开,要么晚开,还对出入货物大肆翻检,弄得乱七八糟,无法交付。我们我们也是迫不得已啊。”

  夏浔心中暗笑:“不错,撕扯进来的人越来越多了。”

  他转向辽都指挥佥事张俊,沉声道:“张俊,诸卫官兵可有勒索贿赂之事”

  张俊马上跳出来,振振有辞,自有一番解释,玛固尔浑方才阻拦不及,自己的族人已经说出了汉官索贿的事情,无奈之下干脆把心一横,撕破了脸皮与他理论,两下里各执一辞,吵得面红耳赤,吵来吵去,又把那负责从开原到金州段运输经营的汉商扯了出来。

  汉商在哈达城有一个类似代办处的店铺,这店铺掌柜正在一旁兴致勃勃地看热闹,不提防一下子把他也扯进来了。

  这些汉商都是辽东各地汉人世家大族以及辽东将校家属们组成的,他们后台强硬,又缺乏监督,哪有那么自觉,肯奉公守法地经营,反正销售渠道掌握在他们手中,藉故压价,贱买贵卖的事,那是常有发生的。

  不过要说特穆尔部落的人向其他部落强行收取的那么高的贿赂,全是为了转嫁他们用来行贿和汉商压价的损失却又不然,这一点汉商老板手里也是有真凭实据的,于是他也据理力争,与人争吵起来。

  这罗圈架就好似那说不清辩不明的三角债,各个部落在夏浔面前走马灯般争吵,各有各的不是,吵来吵去,人人屁股都不干净,这粪是越掏越臭了。

  “统统住口”

  夏浔又是一声大吼,沉声喝道:“这件事儿,本督已经明白了,你们各有各的问题,看来,是不能不予整治了,否则本督开创的大好局面,早晚要毁在你们手里。”

  夏浔一指那汉商,声色俱厉地道:“你们之所以能肆意压价,贱买贵卖,是因为你们统购统销统供,离了你们,这哈达城有再多的货物,也变不成诸部想要的物资和财物,所以你们肆无忌惮要解决这个问题很容易,从现在起,取消你们的统购统销特权,诸部可以把货物交予你们销运,也可以自行把货物运往金州,自行寻找外销商人,大家各凭本事吃饭”

  夏浔话风一转,又道:“当然,既然取消了你们统购统销的特权,你们也可以自行向其他诸部族收取货物,然后转运销售。”

  那汉商先是一惊,听了夏浔第二句话,脑筋又转了回来:“沿途所经诸卫,都是我们的军队,运输上比他们先天具有优势,再允许我们自行向诸部收购货物,无需通过哈达城,说不定收益反而更大,怕他何来”于是欣然点头答应。

  夏浔又对玛固尔浑道:“你部既经营,又管理,以权谋私的事,在所难免,也难怪要受到诸部诟病,现在本官给你一个选择,要么,你族自愿放弃哈达城的管理权,今后专事经营,要么,放弃经营权,专事管理,你选哪一样”

  第582章 智者借力而行

  玛固尔浑现在是猪八戒照镜子,两面不是人。

  一方面,其他诸部与他积怨已深;另一方面,因为检举关隘守军索贿和汉商贱买贵卖,他又得罪了汉人这边的势力,而且,汉商现在有权绕过他直接向其他诸部收购,他这管理权就成了一块鸡肋。

  相比起来,许多山货木材马匹收购来的价格并不高,销售出去的时候利润却十倍都不止,对他来说,明显经营权比管理权更能叫他的部民吃饱穿好。要知道从事经营的话,他们不但可以从其他部族收购,自己部族也有大量产出啊。

  可是一旦放弃经营,自己部族的产出就得贱卖给其他经营商,两边的利益哪多哪少,这笔账他可算得一清二楚。可是要他放弃管理,他又不放心,如果把这权力交给乌日更达赖的部落,对方一朝大权握,岂能不难为他们玛固尔浑迟疑道:“只不知如果我们放弃管理之权,部堂大人准备把它交予哪个部落”

  夏浔道:“交予哪个部落,利益攸关之下,你们能放心呢嗯还有你们,你们大家都说说,把这管理权交给谁,才能一碗水端平,叫你们大家都放心呐”

  四下里,各个部落的人全都不作声儿,谁敢保证,一座金山银海在自己手里流动着,会安心做个过路财神,不动心眼儿的

  夏浔吁了口气,痛心疾首地道:“本督自到辽东,眼看地方贫瘠,诸部百姓生活清苦,因此费尽心机,为你们想方设法地琢磨生财之道,让你们日子过得好一些。如今,日子刚刚好过了一些,结果你们就闹出这样的事来,你们你们你们所有的人,都拍拍自己的良心”

  夏浔走上前去,走到枪阵围成的中间,缓缓转了一圈,张开双臂,大声疾呼道:“你们中间,谁做到了公平公正毫无私心,可以站出来”

  一时间,四下里鸦雀无声,灿烂的阳光映在夏浔的身上,他的脑后,仿佛出现了一个神圣的光环,如果有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站在这儿,他一定会热泪盈眶,这一幕,多像耶稣慷慨陈辞:“你们中间,谁是无罪的义人,可以站出来用石头砸死他”那一幕啊。

  然而,这里没有,所有的人在夏浔的注视和质问下,都惭愧地低下头去,手中紧握的刀枪也悄悄垂下,掩藏到身后。

  夏浔继续摇头,痛心地道:“然则,我能弃你们不顾吗不能朝廷让我总督辽东,我杨旭,就要为辽东军民负责”

  “万世域”

  夏浔说完,忽地扭头叫道。

  “啊哦草民下官卑职在”

  正看得入神的万世域一脸懵懂地站出来。

  夏浔道:“万大人,乃辽东幕府长史。万长史,以后哈达城的管理,由长史司负责,在此设司法司民廉政诸署,招募健丁巡捕,治理地方,确保各部族正常合法地经营交易。一应靡费,由幕府支付,不得妄收诸部一文”

  “啊是,下官遵命”

  夏浔又喟然叹道:“今日哈达城发生的惨剧,为本督敲响了警钟啊万长史,迅速部署下去,辽东都司下属的其他各处榷市马市坊市,一应照此办理,各兵备道的六科除兵科外,全都划出来,作为各地成立行政官署的班底,成立幕府的专门管理机构,管理地方秩序,维此地方法制,一定要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是,下官遵命”

  各部落的头人们还没反应过来,一个个呆头鹅似的看着夏浔。夏浔蹙着眉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看着他们道:“你们都是大明子民,有什么事情,不能通过协商解决,还可以找官府主持公道嘛打打杀杀的,没有王法了吗

  你们谁赢了谁输了当族人的父母妻儿,抱着他们家里顶梁柱的尸体,哭哭啼啼找上门去的时候,你们身为一族之长,身为部落里边德高望重的长老,你们用什么给他们一个交待,嗯就算你们给他们再多抚恤,逝者,能死而复生吗”

  “多读点书,学点做人的道理本督已经成立府学了,你们这些头人家里,还有多少子侄没有送去读书啊只懂得舞枪弄棒,一个大字不识的人,能成什么大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你们听说过吗没听过没听过就记住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张熙童”

  “下官在”

  张熙童也赶紧走出来,向夏浔一躬身,夏浔道:“这位,就是主持我辽东府学的张大人,家里的子侄送到他那儿读几本圣贤书,将来才会有大出息。一会儿,你们都到张大人那里给家中的子侄报个名儿,当然啦,家境实在太困难,连学资和笔墨纸砚的钱都拿不出的头人,可以暂时不用报名,现在百业待兴,花钱的地方多,等以后辽东幕府手头宽容了,开办免费府学的时候,你们再把子侄送来吧”

  夏浔说完,横了裴伊实特穆尔和庆格尔泰一眼,说道:“各部落死伤的族人”

  两位都司连忙躬身道:“部堂无需为此劳神,末将自会妥善处理”

  夏浔“嗯”了一声,深深地叹息道:“本官正筹谋再对鞑靼一战,解我边患,以保辽东百姓,这件事,好生处理,不要再给本督添乱了”

  裴伊实特穆尔和庆格尔泰羞惭得无地自容地道:“部堂大人放心,末将向部堂保证,不会了”

  满州的出现,是辽东诸部落在明廷的放纵和挑唆下,历经两百多年的自相残杀吞并,最终以武力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政治体系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政体。而夏浔现在却对这些还根本没有国家政权意识的部落进行经济攻势,最终也让他们局限在了经济领域,渐渐放弃司法行政,甚至武力。

  优渥的生活环境,必然削弱他们的武力他们的野性,同时,在他们变成一心经营工农商业的经济体时,也就避免了他们以武力自行发展成为必然带有政治特性的团体的可能。现在,这些并无政治野心的部落已经尝到了经营的甜头,他们需要稳定需要法制和秩序的保护维持吧

  这些事谁来做夏浔已经给出了答案,由辽东官府和军队来做。那么长此下去,这些部落族人对部族的依赖还能有多少部民对部落的依赖性差了,部族领袖还能约束号召多少族人,在这些生意人眼中,是政府更有威慑力,还是一个大商人更有威慑力

  至于一二百年之后,通过融合和发展,他们作为部族领袖的特性早就荡然无存了,他们也许会没落,也许有人杰出,无论是没落或杰出,他们是大明的人

  夏浔的幕府官署是在各部落迫切需要维护自身利益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这让他的行政和司法以最小的阻力开始推行。大势所趋之下,少数“明智”者的反对,大部分未等出口,就被自己部落内部的拥护声淹灭了,夏浔很是有些得意,他发现,原来做“坏事”也是有快感的,嘿嘿

  呼伦贝尔草原。

  这是造化神奇的一方净土,是幻想中的天上人间。

  辽阔宽广美丽动人,茫茫天地间一片碧绿,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边

  正逢盛夏,草原上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蓝天白云下,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漫步其上。

  河边,就是鞑靼人移动的都城,他们的汗帐此刻就设在这里。

  澄澈的湖边,水草丰美,千百只鸟儿在空中飞翔,十二个哈那的大帐仿佛一座巨大的宫殿,静静地矗立在那儿,这是可汗的大帐,在它不远处,还有一座大小几可与汗帐相比拟的大帐,白色的帐幕绣满美丽的纹饰,华丽而奇特。

  一个锦裙带筒靴,粉光脂艳的美丽少女脚步轻盈地走来,掀开帐帘儿走进去。她的秀发黑亮如漆,头顶周围梳着一丛小辫子,脑后则由小辫子编成一条大辫子,直垂至臀,行走间辫梢轻轻拍打着臀部,或者在那优美的弧线处左右晃动,诱人眼神。

  这里是蒙古人的大帐,而她的打扮却是回鹘畏兀儿人,她是鞑靼枢密副院哈尔巴拉的女儿乌兰图娅,她的母亲就是回鹘畏兀儿人,两种血缘的融合,让她的样貌比起一般蒙古女孩美丽了十倍。

  这座大帐是太师阿鲁台的大帐,旁人进出都要经由通报的,而她显然不用,因为她是阿鲁台的干女儿,同时也是阿鲁台的儿子阿卜只阿正在热烈追求的女孩,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她就会成为阿鲁台的儿媳妇。

  帐中铺着柔软厚实的羊毛地毯,图案华丽繁复,帐心长几上放着几盘新鲜水果,阿鲁台正盘膝坐在长几前,认真地看着什么。乌兰图娅的鹿皮小蛮靴踏在柔软的地毯上悄无声息,她走到阿鲁台的身边,阿鲁台还没有发现。

  “嘿”

  乌兰图娅突然顿足大喝,吓了一跳的阿鲁台抬起头来,乌兰图娅已格格地笑了起来。

  “你这个淘气的丫头”

  阿鲁台见是自己宠爱的干女儿,不禁摇头一笑,顺手合上了那份书札丢在桌上,乌兰图娅绕过桌子,搂住他的脖子,亲昵地道:“干爹,我阿爸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

  “快了,快了”

  阿鲁台宠溺地拍拍她的小手,下意识地看向桌上那份手札,目中泛起刀锋般冷冽的光芒:“那个杨旭要动手了,很快,你的阿爸就会提着杨旭的人头,骑着飞快的骏马回来。到时候,我和你阿爸,给你和阿卜只阿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

  “干爹”乌兰图娅娇羞地捶了下阿鲁台的肩膀,阿鲁台纵声大笑起来

  第583章 拉拢

  乌兰图娅张大浅蓝色的眸子,惊喜地道:“真的吗”

  阿鲁台大笑:“当然是真的,唔,小丫头,你到底是盼着你的阿爸快些回来,还是盼着阿爸回来,才好为你举办婚礼呀”

  乌兰图娅大羞,嗔怪地捶了义父一下,伸手去拿桌上的手札:“这是我阿爸写来的么”

  阿鲁台摇摇头,站起身道:“不是,明人将要出兵的消息,是我在哈达城的探子,无意中听那辽东总督说走了嘴,这才透露出了近日将要再次征伐的消息,并不是你阿爸送来的。这封密札讲的是兀良哈三卫的事。”

  乌兰图娅刚打开手札,一听与父亲无关,又丢回桌上,随口问道:“那些背叛长生天投靠大明的叛徒,他们又怎么了”

  阿鲁台微微蹙起眉头,说道:“他们很狡猾呀,我想与他们暗缔盟约,使我科尔沁部可以从容南迁,扩张领域,只是许了他们许多好处,他们还是犹犹豫豫,哼不见棺材不掉泪,看来,非得等我大败明军,甚至杀了那杨旭,他们才肯拱手臣服”

  阿鲁台能和兀良哈三卫搭上线,得益于朱棣的“帮助”。

  这兀良哈三卫,就是朱棣靖难时,拐了宁王,借精骑数千的那三个部落。兀良哈三卫终明一朝,对大明时叛时附,因此一些后人谈及此事时,总是耿耿于怀,似乎朱棣不把大宁卫的一片草原赐给兀良哈三卫做牧地,鞑靼和瓦剌就不复存在了,女真人也不会崛起了。

  兀良哈三卫何时起过这么大的作用

  再者,就兀良哈三卫的安置本身来说,当时也未必就不妥当。在朱棣赐大宁草原给兀良哈三卫以前,他们在哪儿洪武二十五年,兀良哈三卫投靠大明的时候,自大宁前抵喜峰口,接近宣府的这一片地方,是朵颜卫的领地;自锦州义州经广宁,渡辽河直至白云山一带,是泰宁卫的地盘;自黄泥洼经沈阳铁岭一直到开原,是福余卫的地盘。

  他们一直就在那儿,只不过统治者由元朝的可汗改成了明朝的皇帝。十五年后,朱棣成为皇帝时,沈阳铁岭开原等地已经渐渐成了辽东都司密切控制的地方,而喜峰口作为一处重要的关隘,由着他们整天在那儿晃荡也太危险了。

  这时,总得给他们一块生存空间吧,难道要逼反了他们才成何况,对兀良哈三卫的政策,尤其是在他们立下大功之后,对其他归附的部落和想要归附的部落也有极大的示范作用。于是,他们的驻地便北迁到了乌兰浩特齐齐哈尔一带,那里的草场不及大宁丰美,而且周围各方势力盘踞,政治环境也比较恶劣,于是又把大宁卫的一片草原今承德平泉建昌及老哈河流域划定为他们的牧场。

  可是,朱棣坐稳皇位以后,对于承诺过的南下游牧,食言了。他心里始终把兀良哈三卫当外人,为了免生是非,便禁止兀良哈三卫每年候鸟般南迁放牧,这让兀良哈三卫十分恼火。

  阿鲁台得知这一消息后,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马上派人与兀良哈三卫秘密联系,以支持兀良哈三卫南牧为条件,要求兀良哈三卫允许鞑靼的科尔沁诸部向东向南迁牧。

  阿鲁台的算盘打得挺好,可兀良哈三卫也不是白痴,科尔沁诸部有十万之众,兀良哈三卫就是因为他们的牧地不足以供养自己的牛羊马区,才向大明朝廷力争南迁放牧,眼下自己的肚子还没填饱,再开放他们的牧场,骤增十万科尔沁部众,大家一起喝西北风么

  一方面,兀良哈三卫想利用阿鲁台的力量对大明施压,迫使永乐皇帝遵守当初的承诺,另一方面又不想真的让科尔沁诸部东迁,而且即便不是出于对鞑靼的警惕,他们也不会真的干出这种蠢事,毕竟他们现在还是依附于大明,做的是大明的官儿,如果做出那种事来,大明也绝对不会容忍的。

  所以,兀良哈三卫就开始惊险之极地走起了钢丝,对于兀良哈三卫的想法,阿鲁台也心知肚明,只是这些上不得台面的打算,大家只好心照不宣。眼下,阿鲁台正部署对大明的反击,明知兀良哈三卫是在利用他们敲明朝永乐皇帝的边鼓,他也只好被利用。

  因为,他不想兀良哈三卫再度成为明人的打手,做了征讨鞑靼的急先锋。

  所以阿鲁台摞下一番狠话后,沉吟片刻,还是决定,再派使者,携重礼去见兀良哈三卫首领,至少,在这鼎定乾坤的一战结束前,不要让他们来惹事。

  阿鲁台正想唤人去叫自己的儿子来一趟,叫他去往兀良哈三卫走一遭,阿卜只阿已然从外边兴冲冲地赶进来,他听说心爱的乌兰图娅到了父亲的大帐,立即开心地赶来,可是见了乌兰图娅,当着父亲的面又不好做出专为她而来的姿态,还佯作惊讶地道:“啊图娅,你也在这儿”

  乌兰图娅虽在看着自己长大的义父面前非常爽朗,可是看到了自己的心上人,却有些羞涩起来,她抿嘴一笑,说道:“阿卜哥哥,你和义父有事商量么,那我先回去一下”

  说完把长辫子往肩后一甩,轻盈如一只牝鹿般从他身边跑了过去,擦肩而过四目相对时,一抹娇羞的红晕便浮上了她奶白色的脸颊。

  阿卜只阿回头看着心爱的姑娘跑出帐去,长腿错落,蛮腰款摆,那辫梢儿在圆翘丰挺的臀部上轻轻拍打着,不由得有些心醉神痴,他正想转身追上去,阿鲁台唤住了他:“阿卜,站住为父有件事情,要你去做”

  台州所,泰宁卫驻地。

  泰宁卫指挥索南朵颜卫指挥哈喇兀歹福余卫指挥南不花三人齐刷刷地坐在索南的大帐里边,对面则是夏浔派来的亦失哈张熙童和丁宇。

  亦失哈笑容可掬地道:“本镇守奉部堂大人之命而来,特意把朵颜福余两卫的都司大人邀请到索南大人这儿来,是因为此事与三卫都司皆有关联,大家坐下来,由本官一并告知,有些事情,也便宜于商量。”

  三个粗壮的大汉盘膝坐在对面,对亦失哈道:“三位上差客气了,部堂大人见召,我等安敢不至,只是不知部堂大人有何谕示。”

  张熙童笑眯眯地道:“是这样,哈达城开市以后,日渐繁荣,泰宁卫与我开原近在咫尺,许多牧民百姓交往销售货物,因路途不宁,泰宁卫索南都司曾向部堂大人请求,允许泰宁卫也参与贸易。部堂大人深知三卫百姓之疾苦,你们的部众同样是我大明子民,岂能厚此而薄彼呢

  因此,部堂大人派我们来,召集三位都司,是想说明部堂大人的意见。部堂大人的意思是,福余卫在北,朵颜卫在中,泰宁卫与我开原毗邻,由汉商在朵颜卫设一处所在,专司收购三卫马牛羊皮张等畜产品,同时运来绢布米盐以为交换。”

  三卫首领一听喜出望外,亦失哈又道:“当然,三卫的马匹也就不必远赴开原马市交易了,可以就近在朵颜卫交易,价格仍按朝廷兵部所定,以银价折合等值的布匹丝绸陶瓷米盐铁锅铁铧等特交换。呵呵,福余卫部众可往朵颜卫来交易,至于泰宁卫则不需要了,行商贩贾们往来必经泰宁卫,便可途中交易了。”

  兀良哈三卫首领喜不自禁,他们知道因为他们是蒙古人,朝廷一向有些防着他们,贸易上的限制就是一种控制手段,所以泰宁卫的索南眼热于哈达城的贸易之繁荣,决定向辽东总督请求参与贸易的时候,朵颜和福余两卫首领根本就没掺和,因为他们不相信辽东总督能对他们一视同仁,想不到事情结果却大大地出乎于他们的预料。

  集贸之地设地朵颜卫,哈剌兀歹得益最厚,喜得他笑不拢口,连声说道:“部堂大人爱民如子,对我三卫一视同仁,这真是这真是我们该当进见部堂,听候部堂训示才对,还要劳动三位上差跋涉而来,真是过意不去啊”

  张熙童笑道:“来一趟是应该的,我们带了些汉商来,总要考察一下沿途路径是否畅通是否安全,各地有何产出,以及建立坊市的地点嘛。”

  泰宁卫指挥索南立即拍着胸脯道:“各位大人无需担心,自泰宁而至开原,沿路安全,由我泰宁卫全权负责,我们会沿途建烽燧,派护卫,确保商团安全还有道路的问题,我们也会遇山开路遇水搭桥,确保道路畅通。”

  朵颜卫指挥哈吃喇兀歹不甘落后,忙也拍胸脯道:“建坊市那多小家子气我也仿照开原,单辟一地,开一座贸易城,请部堂大人派官吏来经管着,建城的土石人力,俱由我朵颜卫包下了”

  人心没有知足的,夏浔允许他们与汉人自由贸易,已是他们意想不到的好处,可是与泰宁朵颜两卫一比,自家得到的好处似乎少了一些,福余卫指挥南不花还觉得小有遗憾,如今一听泰宁卫要负责开路护卫建烽燧,朵颜卫则主动建贸易城,请朝廷设官署治理,这心思又平衡下来。

  一时间宾主尽欢,喜不自胜,双方顿时更加热络起来,索南正兴冲冲地安排人准备盛宴款待三人,突然有人冒冒失失地跑进来禀报:“大人,鞑靼太师阿鲁台的儿子阿卜只阿求见”

  索南瞪着那个缺心眼的侍卫,恨不得一把掐死他:“浑帐东西这种事儿也能当着朝廷的官儿说得”

  这一句话,场面顿时冰冻起来

  第584章 看我不封侯

  索南瞪起眼睛,强捺慌张地道:“什么阿鲁台阿卜只阿的,不见统统不见,把他给我轰走”

  那侍卫刚要转身离开,亦失哈挺身而出,说道:“且慢呵呵,索南大人,阿鲁台保的是鞑靼,你保的是大明,各为其主嘛,不过说起来,三卫首领与阿鲁台七拐八绕的,总还有那么点亲戚关系,如今阿鲁台突然派人来,而且派的还是他的儿子,无论公事私事,见上一见总是应当的。”

  张熙童目光一闪,接口道:“不错,索南大人只管接见,我们稍作回避便是。”

  “这个”

  索南犹豫起来,杨部堂的人都这么说了,如果他仍执意不见,不免显得心中有鬼了。丁宇心中一动,打个哈哈道:“不如,我们就躲在这帷幕后面,听听他说些甚么。”

  哈剌兀歹有些着慌,他们与阿鲁台暗中都有来往,万一那阿卜只阿说出甚么机密的话来,听入这三位朝廷大员耳中,那该如何是好哈剌兀歹情急智生,说道:“我与南不花在此出现,为人所见的话也不妥当,不如我们一起避开了去吧”

  若是五人都回避开去,那帷幕后边可藏不下,哈剌兀歹不由分说,与南不花拖起亦失哈和张熙童就走,丁宇见状,也只好跟在后面,五人自后帐出去,进了另一座帐篷,索南松了口气,这才唤道:“来啊,请他进来”

  后帐之中,亦失哈和张熙童三人聚在一块儿,悄悄耳语,帐篷另一端,南不花和哈剌兀歹神色不安,也悄悄耳语着,情形一时显得有些诡异。

  哈达城等地由商贸促进各行业发展成功模式,夏浔本就有心推广开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朵颜三卫。

  实际上,在本来的历史上,由于朱棣违背了诺言,拒绝兀良哈三卫南下游牧,兀良哈三卫与鞑靼便走得近了些,朝廷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经济制裁,停止与三卫互市,断绝其经济往来,使之更形困乏,以示惩罚。

  经济制裁在现代的国与国之间,算是一种不错的施压手段,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用在名义上归属于自己的部众子民身上,显然适得其反。断市的结果是,兀良哈三卫更形困顿,缺衣少穿,茶盐不足,于是就寇掠辽东,以满足生存需要。

  寇掠的结果是,受到大明朝廷更严厉的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饥困之下,兀良哈三卫屡请复市,明廷依旧不允,于是兀良哈三卫就采取了迂回政策自救。朝廷停止与兀良哈三卫互市,却没有同顺服的女真诸部断绝贸易往来,结果兀良哈三部就“潜结女真”。

  女真以土产的皮货或从辽东汉族地区换来的谷物以及自己生产的军器等货物换取兀良哈的骏马,再以从兀良哈买来的马或自家饲养的牧马向明朝进贡或在马市交易。结果女真诸部越来越强大,兀良哈三卫在经济上受制于女真,不得不与女真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双方反而结成了同进同退的同党,更加尾大不掉了。

  经济制裁的目的本是想“绝市便可坐困,使之货绝人饥,甚至不战而服”,结果却加深了彼此的矛盾,促成了各个潜在敌人的联盟,因而入寇的战争也不时发生,结果到了成化年间,为了收三卫民心,散女真之党,明廷不得不重开互市,渐趋激化的矛盾顿时缓和下来,女真人和蒙古人的关系也不复那般紧密了。

  夏浔并不了解这些详情,他只是在努力地利用经济互利的手段想要消除对立,促进融合,无意中却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历史本来政策的失败,证明了他的做法才是正确的,尽管它的见效缓慢,却是一劳永逸的。

  本来历史上,终明一朝,兀良哈三卫时叛时附,其实就是挣扎在两大势力间的摇摆,当某一方更强大时,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就不能不做出一定的妥协,实际上他们还是附庸于明朝的时段多一些。

  同时,我们不要忘记,他们当时不是独立的政权,而是大明统治下的部落,东北之建州毛怜女直等卫,西北的朵颜福余泰宁等卫都是归附于大明,并由大明设置于当地,治理地方阻挡外敌的。

  在依照大明的指挥参与的一些战役中,他们的部族包括部族首领,也先后有大批将士战死沙场,为大明捐躯,结果大明统治了两百年,没有把他们融合没有让他们把自己当成大明的人,反而越来越走向对立,岂不是自己的民族政策存在着重大问题

  始终把他们当成一个潜在的敌人压制排挤削弱挑唆他们内斗,其实是在玩火,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保证一时的把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上,可他们在这种弱肉强食的残杀游戏中,也在不断地壮大,一俟朝廷趋弱,或者内部出了问题,他们不反噬才是见了鬼了。

  汉人对自己的朝廷都有“君视臣为草芥,则臣视君为仇寇”的想法,何况始终被你当成外人的人

  堵,不如疏;夏浔治“水”,走的是另一条路。

  于是,他派人来了,没想到阿鲁台与他不谋而合,也打起了兀良哈三卫的主意。

  张熙童低声道:“公公,看来阿鲁台与兀良哈三卫早有往来啊”

  亦失哈道:“幸亏部堂大人棋先一着,如若不然,他们投靠阿鲁台,于部堂经略辽东的大计,必然大有损害。”

  丁宇道:“公公,张大人,阿鲁台派了自己的儿子来,显见是对兀良哈三卫甚为重视,也不知他提出了甚么条件,万一索南首鼠两端”

  亦失哈没读过书,人情世故却比谁都看得明白,他冷笑一声道:“你放心,兀良哈三卫顶多是收了人家好处,暗中扯扯咱的后腿。他们不是傻瓜,和阿鲁台共谋大事,那是与虎谋皮,他还得选择抱着咱们皇上的大腿,不敢公开做出与朝廷不利的事的。”

  丁宇蹙眉道:“暗中扯后腿就已不妙的紧了,公公,咱们这次来,可不只是许他们好处来的,部堂大人可是还交给咱们一样差使的,要劝说兀良哈三卫佯动,吸引阿鲁台救兵的。如果索南与阿鲁台暗中有所勾结,阿鲁台还会忌惮兀良哈三卫出兵么”

  “这个”

  亦失哈听了不觉迟疑起来,张熙童眼珠转了转,突然脱口道:“我倒有个主意,可以绝了兀良哈三卫勾结阿鲁台的念想,还叫他们死心踏地的站在咱大明一边。”

  亦失哈欣然道:“什么办法,张大人快说”

  张熙童道:“昔年班超出使西域,先到鄯善国。鄯善王一开始对他礼敬备致,后来匈奴使者到了,鄯善王便生了异心,班超得知消息之后,领着三十六个部下,杀入匈奴使者驻地,全歼匈奴使节,鄯善王绝了退路,惶恐之下只得归附大汉。”

  张熙童说到这里,又犹豫道:“只是不知是否会适得其反,激怒了兀良哈三卫,而且那阿鲁台此来,必然也带有大量随从,鞑靼人凶悍好武,咱们带来的却多是商贾,若是动武,一旦杀不了他,反为其所害,那就弄巧成拙了。”

  亦失哈双眼发亮地道:“妙计这个法子不错若只杀一个使者,索南只消向阿鲁台诉明原委,未必就能断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可若杀了阿鲁台的儿子,嘿他们身上长一万张口,也是解说不清了,这仇结得磁实。只是要想杀他,你我手无缚鸡之力,恐怕”

  两个人说着,一齐望向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