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第179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5 08:00      字数:11736
  了一道军令,责斥孝陵卫诸军将治军不严,军纪涣散,把以木都司为首的一干脑满肠肥的军官全部贬职,打发到辽东戍边去了

  夏浔这些日子也很忙,他知道正儿八经的成亲,会比较繁琐,却没想到会这么繁琐,按照他的估计,这场婚礼是两位国公家联姻,当朝天子的主婚,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想做甚么不够快呢

  他特意请了鸿胪寺的司宾官张熙童张大人为他策划婚礼,依照双方的身份以及主媒的身份,张熙童大人回去之后精心策划了三天,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终于炮制出一份婚礼策划。可夏浔只听张司宾解释了一炷香的时间,就“震精”了,依着张大人这份婚礼策划,他这场婚礼得从现在就开始操办,马不停蹄地办,一直办到明年开春,才有可能入洞房。

  夏浔连连摇头,他毕竟出身低微,后来做了官,两房妻子也早娶进门了,而且压根就没举办过正式的婚礼,哪知道其中这么多规矩,以他现在的身份,要办一次婚礼,还真得从现在开始一直筹备到明年开春,仅以女方身份来说,若是马虎了,纵然女方不在乎,旁人也要非议,更别说大媒人是当今皇帝了。

  夏浔虽嫌繁琐了些,可这事儿又确实不能马虎了,再说皇后娘娘听说男方请了鸿胪寺司宾官张熙童做婚礼司仪,特意把他唤到宫里去,好生地嘱咐了一番,真要太简约了,皇后那边也不答应。

  于是在夏浔的再三央求之下,张大人只得回去重新拟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能精简的尽量精简了,能齐头并进的事情尽量一块儿办了,删删减减反复斟酌,终于重新拟定了一番程序,再次赶到辅国公府,一见夏浔,他便哭丧着脸道:“国公爷,最快最快最快,也得四个月之后,到九月初才能正式成亲,这已经是最精简的了,实在是没办法再减啦”

  夏浔对这么复杂的婚礼头痛不已,只好苦笑道:“张大人,真是委曲你啦,四个月就四个月吧,好歹没拖到冬天去,那咱们现在就开始吧,时间紧迫,拖一天短一天呐。”

  张熙童心道:“这位国公爷是没见过女人还是怎么着,就这么迫不及待地入洞房么”

  夏浔搓搓手道:“嗯我心里确实一点头绪也没有,那依张大人,咱们应该先干点什么呢”

  第546章 纳征之礼

  要说亲,就得先有媒人。

  郑重的婚事,要有三媒。夏浔的主媒是皇帝,男女双方的媒人就不能太差了,再说以两家都是国公这样的地位,媒人也不能是个等闲之人。

  定国公府近水楼台,直接从五军都督府把成国公朱能拉去当女方媒人了,男方媒人可就成了难题,地位资历得能跟女方媒人般配才好,地位高辈份低的不成,辈份高地位低的也不成,逼得夏浔几乎要跑去开封请周王救驾了,可藩王不得擅离藩国,为了给人说回亲就回京,杨旭这谱儿也未免太大了。

  后来夏浔终于想到了茹瑺,论爵位茹瑺只是伯爵,可他是太子少保,曾在六部之中三个最重要的衙门做过尚书,在文官中资历地位最高,要不是因为靖难有功,朱能比人家差着十万八千里呢,而且茹瑺的儿子茹鉴刚和秦王第二女长安郡主订亲,地位更重了一些,夏浔便提了礼物跑去茹府请媒人了。

  辅国公如今威名赫赫如日中天,茹瑺岂有不允之理,茹瑺欣然应允下来,这三媒凑齐,才开始进行正常的议婚步骤。当然,这是男女双方必须沟通交流的部分,彼此内部还要做着种种准备。

  夏浔忙着筹备婚礼的时候,陈瑛和纪纲比他还忙,夏浔忙着娶人,陈瑛和纪纲则忙着抓人。

  因为徐辉祖耿炳文这些建文旧臣谋逆之举,朱棣戒心大起,下秘旨令陈瑛和纪纲进行彻查,陈瑛和纪纲一个忙着弹劾,一个忙着抓人,配合的天衣无缝。在朱棣入主南京时一个多月的大清洗中,丝毫没有受到牵连的建文朝勋戚武臣们,拜徐辉祖耿炳文所赐,开始倒霉了。

  先是陈瑛弹劾长兴侯耿炳文有僭越之罪,耿炳文心知肚明为啥抓他,很聪明地抢先自杀了。接着,从对耿炳文和徐辉祖的亲信重刑盘问之下得到的口供,又抓到了“四人组”的第三个主谋:驸马梅殷,控之以邪谋罪名。因为他是驸马,帝命勿治,孰料梅殷下朝时,却因群臣拥挤,“失足”跌落金水桥活活淹死。

  紧接着陈瑛又弹劾都尉胡观强取民间女子,娶娼为妾,见宥不改。其实胡观有点倒霉,因为他并不是徐辉祖耿炳文的人,实际上他是站在朱高煦一边,支持朱高煦争嫡的,但是他和驸马梅殷走得很近,许多证据都牵涉到他,对于谋逆大案,陈瑛也不敢包庇,只得找个轻点的罪名呈报于皇上。

  同样,胡观也是驸马,朱棣照例下旨不予究治,只令其闭门反省,可没两天,纪纲又上报胡观“怨望”,也就是在家里发牢马蚤骂皇帝,总之是不尊敬的意思,于是下狱。

  之后,陈瑛又弹劾历城侯盛庸怨诽当诛,盛庸闻讯惊惧自杀。纪纲则密奏曹国公李景隆之弟李增枝多置庄产,多蓄佃仆,其意叵测,下狱法办,抄没家产,李景隆也被软禁家中,待参。

  李景隆闻讯吓破了胆,他情知再这么下去,倒霉的就该是自己了,于是反守为攻,马上宣布绝食谢罪

  杨旭此时正跟着大媒人茹瑺往定国公府送聘礼,这是纳征,纳征之后这门亲事就算是彻底定下来了,小美人儿从此就是板上钉钉的杨家人了。

  定国公府里出迎的是茗儿的二哥徐膺绪,如今只能由他来作为徐家家长给妹妹主持婚事,所以急急赶回京来了,他身边还带着侄子徐景昌,以及那位其实对于婚仪一窍不通的女方媒人成国公朱能。

  徐家大开府门,三人迎了出去。门外捧着抬着各色礼物的侍者排出去足有一里地去,茹瑺和夏浔站在最前边,一身盛装,徐膺绪连忙迎上去,笑容可掬地问道:“两位因何而来呀”

  茹瑺笑着拱手道:“辅国公杨旭,以伉俪情重,率循典礼。有不腆之币,敢请纳征。”

  朱能瞪着一双熊眼站在那儿看热闹,跟没事人儿似的,徐景昌急了,赶紧用胳膊肘儿拐了拐他,朱能一扭头,徐景昌已佯装无事地把眼望向他方。朱能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原来是一棵高大的杨树,树上一个鸟窝,左看右看,不得其解,便奇怪地问道:“定国公,你要老夫看甚么”

  “咳”

  徐景昌有些尴尬地咳嗽一声,掩着鼻子小声道:“国公爷,该您说话了。”

  “哦”

  朱能慌了:“我说什么”

  徐景昌小声提示道:“辅国公馈以重礼,徐都督敢不拜受。”

  朱能啊了一声,立马跨前一步,横眉立眉,以他在战场上养成的豪迈嗓门大声说道:“辅国公馈以重礼,徐都督敢不拜受”

  这一嗓门把宾主双方都吓了一跳,看他那横刀立马的架势,这哪是请主家受礼呀,要是给他手里塞一口大刀,徐膺绪敢不受礼,他就要一刀劈下去似的。

  徐膺绪哭笑不得,便依着他的话向茹瑺答礼,双方对拜一拜,并肩行进府去,后边送礼的鲜服侍卫们络绎不绝,鱼贯而入。

  远远的,一处高阁,离得还远,主宾双方又目不斜视的,本来不虞被人看见,可那阁上仍是只挑起半扇帘笼,一个眉目如画的俏丽少女掩身在帘笼之后悄悄看着,一见杨家送了这么多的礼物,前边的使者都进了二堂了,抬送礼物的侍者依旧长龙一般,还不见尾,不由顿足嗔道:“这个呆子,他做国公才几天,家底很殷实么,这般折腾”

  茗儿替自家夫婿心疼了,这聘礼送出来,可是不能随着姑娘再抬回去的。

  身后不远,桌旁坐了一个美妇,正是徐家长姐皇后娘娘,听见妹妹的话,徐皇后又好气又好笑,说道:“你这丫头,还没嫁过去,就向着人家说话了,徐家白养你这许多年。”

  “姐姐”

  徐茗儿羞得脸蛋通红,回头嗔笑道:“这不是姐姐教给人家的妇德么,姐姐对姐夫难道不好”

  徐皇后笑叹道:“你呀,真不知他给你灌了什么m药”

  看着妹子幸福的模样,一股暖意缓缓涌上心头。虽然当初作梗,坏了妹子一回好事,可那也是因为她想维护妹子的利益和幸福,妹子嫁个称心如意的夫婿,她当然也为之高兴。眼看着妹子那又羞又怯的模样,徐皇后突然想起了自己当初的模样,与今日妹子的表现何其相似。他来府上纳征,自己躲在屏风后面,悄悄地看他

  徐皇后从回忆中醒过神来,又有些不放心地嘱咐道:“茗儿,纳征之后,名份上,你可就是杨旭的人了,好好待在家里待嫁,洞房花烛之前,可不能再见他的面了。”

  “人家知道啦姐姐都说了八百回了”

  茗儿拖着长音应付着,一双妙眸可是瞬也不瞬地盯着远处那个正要步入大厅的人儿,满心的欢喜。

  徐家正堂外,主宾双方站定,相对一拜,举步入堂,入堂站定,再一拜,相对致辞,然后交换函书,再相对一拜,各自转身将函书交给身边的人收好,这纳征之礼便结束了。

  双方都放松了,坐下谈笑起来,所说的事情大多都和婚礼有关,新房的布局,家具的颜色宴请的宾客等等。不过这些都是茹瑺和徐膺绪在说,时不时的朱能会插一句嘴,而夏浔则把徐景昌叫到了一边,两个人嘀嘀咕咕的也不知在说些什么,显得十分神秘。不过看两人脸上的笑容,说的话题应该十分轻松。

  纳征之后一般最快也要过两个月才能迎亲拜堂,加上其他一些准备,就得排到九月初了,其实这时间挺好,如果时间太早,江南天气湿热,赶上盛夏时节成亲,新郎新娘及宾客们都要挥汗如雨,十分遭罪,而且那时候成亲,采购的大量酒肉食物也不易保存。

  今日是纳征礼,夏浔一方不宜待得太久,双方谈笑一阵,喝了杯茶,夏浔和茹瑺便起身告辞,徐膺绪和徐景昌把他二人隆而重之地送出府邸,便一撩袍裾,急匆匆赶到后宅去见皇后姐姐,向她汇报今日纳征经过和说到的一些婚礼话题去了。

  因为庞大的侍从队伍太显眼了些,离开定国公府之后,夏浔就打发他们先回去了,自己与茹瑺带着十几个侍卫缓步而行。六月天,天气湿热,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刚刚转过街角儿,路旁冲过一人,随即就被夏浔警觉的侍卫们拦住。

  那人跳着脚道:“我要求见辅国公,我有急事,要求见辅国公”

  茹瑺见此情形,对夏浔微笑道:“国公,我先行一步。”

  “有劳大人了”

  夏浔向茹瑺拱拱手,目送他纵马远去,方扭头看向路边那个管事打扮的人,说道:“叫他过来”

  那人急急扑到夏浔面前,翻身拜倒在地,叩头乞求道:“国公爷,我家老爷请与国公一见”

  夏浔皱眉道:“你家老爷是何人”

  那人悲泣道:“我家老爷是曹国公啊,国公爷,救救我家老爷吧,我家老爷已经绝食十日,水米未进了”

  夏浔吓了一跳:“已经绝食十天曹国公还健在么”

  “承蒙国公动问,我家老爷还活着”

  夏浔登时无语了,这么热的天,李景隆一连十天水米未进,居然还活着,这等根骨不去做忍者,实在是太糟蹋材料了

  第547章 一石数鸟

  夏浔随着李景隆的管家来到曹国公府,只见门口站着两个锦衣卫的人,他们倒不阻止曹国公府的人进出,但是一双蛇一般阴冷的眼睛,却会冷冷注视着每一个进出的人,叫人不由自主的心里发寒。

  再往里去,便见重重门户处都有锦衣卫的人把守,现在李增枝正在受审,作为他的胞兄,李景隆眼下也受到了控制。本来夏浔还以为李景隆所谓绝食乃是一场把戏,如今看来却是不假,若他偷偷进食,或者有人给他偷偷送些食物,只怕瞒不过这些锦衣卫的耳目。

  到了李景隆的住处,里边已然得到消息,一进院子,几个女人便迎了出来,见到夏浔便跪倒地上,哭泣着连连求他救命。如今夏浔可是皇上跟前的红人,若是他肯出头,自家老爷这条命自然就保住了。

  这几个女人是李景隆的夫人和几个侍妾,内中便有一浊,此刻也是哭得梨花带雨,好不可怜。年约三旬形貌端庄的那个妇人就是李景隆的正室夫人,一品诰命,此刻也顾不得自家身份了,跪在夏浔面前连连叩头。

  夏浔连忙虚扶一把,说道:“夫人万万不可如此,快快请起。”

  请李氏夫人起身,又请李景隆的几位侍妾起来,问道:“曹国公而今安在”

  李夫人哭泣着道:“就在房中,老爷说对兄弟管教不严,犯了国法,是以绝食请罪,如今都十天了。”

  夏浔抬头一看,门口还站着两个锦衣卫的人,夏浔摆摆手,对李夫人道:“夫人及诸位女眷且请回避一下,我去见见曹国公。”

  “好好好,多谢国公,多谢国公。”

  李夫人到底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虽因丈夫绝食显得手足无措,这时人已经请到,倒还沉得住气,忙连声谢着,率领一众女眷退出了院子。

  夏浔独自举步向前,到了门口看看两个锦衣侍卫,两人居然认得他,连忙躬身施礼:“小人见过国公爷。”

  夏浔眉头微微一皱,问道:“皇上可有旨意,不允曹国公进食么”

  那两个侍卫嘴角牵动了一下,忍笑道:“回国公爷,绝食请罪,是曹国公自作主张,皇上没下这样的旨意。”

  夏浔了然,点点头道:“我可以进去看看他么”

  两个侍卫道:“奉纪大人命令,在案情未明之前,我们只是控制曹国公府,不许曹国公擅离府第而已,并不禁他行止,国公爷请”

  两个侍卫左右一闪,夏浔便推开房门走了进去。

  正堂空着,夏浔左右看看,举步进了右侧房间,进房又有桌椅画屏,再绕过屏风,便是一张黄花梨的雕花垂幔大架子床,李景隆穿着一身月白色的道袍,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好像已经气绝身亡了似的,夏浔唬了一跳,疾步走过去把帷帐一挑,探头仔细看了看。

  李景隆双眼闭着,胸膛时而起伏一下,似乎还没断气,夏浔放下心来,在床边坐下,轻声唤道:“曹国公,曹国公”

  李景隆听见呼喊,慢慢睁开眼睛,待看清眼前的人,不由惊喜若狂,连忙挣扎着坐起来,一把抓住夏浔的手臂,泪如泉涌:“辅国公,辅国公救命啊虽然说,昔日景隆多有不是,可自建文末年,景隆情愿扶保当今陛下,在金陵城里也曾为辅国公您,提供了不少军情秘报呀,还请辅国公念在这点香火之情,千万救我一命”

  夏浔在燕王兵困济南城的时候,也曾见过许多饥饿至死的人,饿了十天水米不进,说话还能这么连贯的前所未见,还别说,这李景隆的生命力真够旺盛的,大概是他平时好东西吃多了,底子比较扎实吧,不过看得出来,他的脸色灰败,握住夏浔的手也是又软又凉,确实虚弱无力了。

  据说迄今为止,绝食最长时间的人是奥地利人米哈维克。他在一九七九年四月的时候因为一起交通事故,被奥地利警察关进了政府大厦的监禁所,然而警方转眼之间就忘记了这事,以至他在牢中滴水未进,整整饿了十八天,被人发现时已奄奄一息。如果今天夏浔不来,不知道李景隆能不能打破米哈维克的世界纪录。

  夏浔连忙道:“曹国公,莫急,莫急,皇上又不曾令你绝食,你你这是做甚么”

  李景隆也顾不得丢脸了,惨然说道:“辅国公啊,当着真人不说假话,你也知道,我那兄弟算个甚么东西,谁会寻他晦气纪纲抓他,那就是冲着我来的。落翅的凤凰不如鸡,我这个国公,现在在皇上眼里,可不及他这个三品指挥使有份量啊,我能不怕么”

  李景隆幽幽叹了口气,嗫嚅道:“我本想着,主动绝食请罪,皇上知道了,说不定心一软,就放过了我,谁知道弄巧成拙”

  夏浔看看他蓬头垢面的模样,多日不曾进食,眼神都黯淡了,忍不住问道:“如今天气炎热,你十日不食,或还可以活命,十日不进饮水,你竟也撑过来了”

  李景隆腼颜道:“这么热的天,不喝水,哪儿成啊,我我把这屋里屋外,所有的花瓶里边的水全喝光了”

  夏浔问道:“现在饿么”

  李景隆摇摇头:“没感觉了,就是冷,没力气”

  夏浔听得心头一阵寒意。

  李景隆道:“不知皇上因为何事,最近接连有勋戚武将倒霉,梅驸马死了,胡驸马入狱,长兴侯历城侯国公啊,我李景隆对当今皇上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呐,到底什么事儿牵连到了我,我实在是死都不明白,辅国公若不肯救我,我李景隆真的要死不瞑目了,国公”

  李景隆说着,就要下地跪下。

  夏浔心道:“还不是因为你和那几位驸马来往密切,招了嫌疑。”可这话他不能说出来,夏浔按住他的身子,蹙眉一想,说道:“你不用问什么,要我救你,也难可你要自救,却不难”

  李景隆登时精神一振,颤声问道:“国公,我如何自救”

  夏浔道:“现在你弟弟李增枝被抓起来了,可皇上不是还没问你的罪么你自己绝的什么食我想你绝食的事儿,恐怕纪纲根本就没向皇上禀报,你要真死了,报你个暴病而亡又能如何不要绝食了,吃点东西,养养精神,明天是大朝会,你穿上朝服上朝去,到了朝堂之上,你只要”

  夏浔对他低低说了一遍,李景隆怔道:“当真这样这样我就能逃过一劫”

  夏浔微微一笑,说道:“李兄若信我,便照我的话去做”

  “好,好好”李景隆颤颤巍巍下地,就要给夏浔跪下:“辅国公救命之恩,没齿不忘只要景隆得脱此难,今后但有所命,李景隆绝不推辞,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夏浔哪能真让他跪下去,连忙把他搀起,说道:“国公千万不要行此大礼,快些躺下,赶紧吃点东西才是正经。”

  李景隆一听,早已停止活动多日的肠胃蠕动起来,还真的有点饿了,他哆哆嗦嗦的就要喊人,夏浔一旁又轻笑着嘱咐道:“对了,你绝食多日,一时不可吃得太多,先叫夫人煮些稀粥来,再喝盅参汤补一补,等你稍稍缓过劲儿才好多吃东西,要不然堂堂大明国公,吃东西撑死,你想不名垂青史都难了”

  夏浔给李景隆出的主意就是上书皇帝,请立皇储。

  丘福黯然北上,离开了权力中心。而夏浔如今却是如日中天,又和皇帝做了“连襟”,许多中立的朝臣都觉得这是一个讯号,皇帝重新看重大皇子朱高炽的讯号。

  而徐辉祖耿炳文梅殷等人落马,牵连了大批的勋戚武将,朱高炽的班底是哪些人主要是文官集团的人,他在武将勋戚里边的力量屈指可数,迄今为止,也不过是夏浔徐景昌陈暄等寥寥数人,这些人里边夏浔和徐景昌雷打不动,眼下的地位稳如磐石,陈暄在浙东也是如鱼得水,受牵连的官员多和朱高炽一派有交集。

  纵然是没有牵连的官员,在这个风口上,也不敢抛头露面再多事了,还有比这个时候再次发动立嫡更好的机会么别看李景隆一副倒霉德性,可曹国公一系当年可是大明朝廷仅次于中山王府的势力,只不过这一次对手是皇帝,才会混得这般凄惨,把他拉过来,让他充当立嫡的急先锋,将是一大助力。

  现在朱高煦一派元气大伤,自保尤嫌不足,朝臣一旦涉及立嫡,他们是不敢肆意打击的,李增枝现在在锦衣卫手里,而纪纲实际上又是朱高炽的人,一旦李景隆成了立皇储的急先锋,纪纲保他还来不及呢,还会对付他么

  可以说,夏浔只这一着推手,不但救了李景隆,而且对方方面面,都可造成相当大的变化。

  当然,夏浔敢做出只要李景隆主动担当立储先锋,必定可以安然无恙的判断,主要原因还在于永乐皇帝的态度。徐辉祖耿炳文一案的爆发,已经让朱棣警觉到争储的危害:居心叵测者太多,皇储久不决定,将成为朝廷不稳定一个主要因素,只是从这一点出发,朱棣也不能容许争嫡再继续下去了。

  何况,朱高煦的种种表现,令朱棣很是失望,现在朱小胖应该从防守转为反击了

  夏浔离开曹国公府的时候,面噙微笑,一身轻松,立嫡之事有曹国公这个重量级人物去当先锋,他就可以安心操办婚事迎娶新娘共度蜜月双宿双栖了。家事国事,都要兼顾嘛,“治水九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娘子给他生个大胖小子”的那种劳模,他可不想当,嘿嘿

  第548章 喜筑爱巢

  迎娶正室夫人,对普通人家也是一桩大事,她是一个家庭的内主,既要相夫教子,又要奉养老人,终日与娣姒妯娌相处,还有丝麻布帛之事,是否具备妇顺的德行,和顺上下,关系到家庭的稳定和兴盛。所以昏义上说:“是故妇顺备,而后内和理,而后家可长久也。”

  而对王侯公卿们来说,正室夫人则有着更多的职能和作用,不可不慎。

  杨旭这边紧急筹备当中,定国公府作为茗儿的娘家,也在做着种种准备。而茗儿郡主也须每日进宫,由宫中女官进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方面的最后培训。

  当然,还有侍奉夫君的义务,有关床第之间的事情,本来一般是由母亲传授的,茗儿如今却只有长姐。这位姐姐又是当今皇后,大明国母,总不好拿几张春宫画儿,跟妹子指指点点的教她这些东西,也只好一并发付嫁过人的女官来传授。所以小茗儿最近春宫画实在没少看,也不知道晚上做过春梦没有。

  终于,大婚的日子到了。

  九月初三,宜祭祀斋醮裁衣合帐订盟嫁娶入宅会亲友祈福求嗣上梁。

  尾星造作主天恩,富贵荣华福禄增,招财进宝兴家宅,和合婚姻贵子孙,男清女正子孙兴,代代公侯远播名。

  一大早儿,辅国公府上上下下就开始忙碌起来。礼部一大半主管礼仪的官员都赶来帮忙了,方方面面,把个夏浔忙得昏头转向。这一天,说是新郎和新娘是主角,可这两个主角却只能任人摆布,哪怕夏浔位高权重,茗儿身份尊荣,现如今一个区区从九品的小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妈子说句什么,也能指挥得两人团团转。

  日上三竿,夏浔的迎亲队伍等到吉时,终于出门了。

  本来,张熙童大人是打算按照古礼来举行婚礼的。婚礼,昏礼,是要黄昏时候才迎娶的,君不见聊斋志异里边也常有描写公侯世家迎亲,从役仆人在新郎倌的马前持烛炬开道照明的描写么不过严格遵循古礼麻烦太多,尤其是像夏浔这样的身世地位,贺客如云,还有许多从外地赶来的贺客,这婚礼要是等到晚上才举办,无论宾主都能堪其扰。

  这个时代已经有许多人家改在白天举行婚礼了,严格遵循古礼晚上迎亲的并不多,所以对妹子婚礼甚为重视的皇后娘娘也没有反对。

  徐家祢庙,设着供奉先父徐达神灵的席,右面放着供神灵凭依的几。茗儿一身大红嫁衣,凤冠霞帔,头顶四角缀着明珠压风的红盖头,静静地站着,人一动不动,可是那颗心已经擂成了一面小鼓。

  喜娘站在茗儿右边,轻轻扶着她的手,平时侍候茗儿起居的丫头侍女们都是陪嫁,都穿着新衣裳,整整齐齐地站在茗儿身后,过门之后,还是这套原班人马侍候自家小姐,这也算是茗儿执掌杨家的心腹班底吧。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了起来,茗儿的盖头微微动了一下,一双柔荑在袖底攥成了一团,茗儿紧张地想:“他来了”

  礼乐鸣响,欢快无比,徐府今天也是披红挂彩,无比喜庆。茗儿又在祢庙里也不知站了多久,才听到声音渐渐传到门口,她盖着盖头也看不到人,只听声息,知道是二哥引了杨旭进来,先拜过了徐大将军,又向徐家的长辈行礼,又是忙活了半天,喜娘轻轻一推茗儿的右臂,茗儿知道这是该出去了,便由那喜娘扶着,小步向前走去。

  过门槛,二哥致喜辞,迈台阶,由赶回京来参加小妹喜事的二姐代王妃为她系小带结佩巾,出院门儿,由三姐安王妃给她挂丝囊,披罩衫

  红毡铺地,鲜花飞舞,夏浔引着自己的新娘子,是走三步停一停,足足大半个时辰,才把自己的小媳妇儿送上婚车,自己坐到马夫的位置上,也不扬鞭,只把缰绳一抖,四匹太平马缓缓迈步,车轮只转了三圈,夏浔便勒缰下马,把缰绳交给真正的马夫,自己跨上披红的骏马,飞骑返回家门,在家门口迎候新娘,送亲队伍吹吹打打地上路了。

  辅国公府贺客云集,毫不客气地说,就算永乐皇帝开大朝会,人都没有这么齐。

  婚事是皇上赐的,皇上就是理所当然的主婚人,满朝文武,不管哪个派系的,就算是不给杨旭这个面子,也不能不给皇帝这个面子,所以满朝文武都来了,下了早朝,直接就一股脑儿奔了杨家。除了满朝文武,平时不需要上朝见驾的勋戚公卿,同样一个不拉的到了杨家。

  齐王周王自己离不开封国,也都派了王子赶来祝贺,宁王的儿子还小,便派了王府大管事,携贺礼前来。几位皇子应该算是娘家人,可是另一方面他们与夏浔又算君与臣的关系,所以也一个不拉,都来了。成国公朱能也是一样,既是女方媒人,又是朝中同僚,所以也赶来恭贺。

  每个人送的礼都很重,送礼送得最重的是曹国公李景隆。李景隆依着夏浔的嘱咐,再度挑起立储的话题,而且勒紧饿瘪了的裤腰带,勇不可当地冲在最前线,果然化险为夷,平安度过险关,而且在朝堂中的影响,似乎较以前更大了一些。

  眼下,皇帝还未就立储一事做最终决定,不过皇帝已经开始给大皇子朱高煦安排了一些具体的事务做,这就是一个明确的讯号,如果没有别的什么意外,很快立储一事就要水落石出,到那时候,他就成了拥立储立的头号大功臣,这份恩情,当然要算在夏浔的头上。

  所以,李景隆不光金珠玉宝送了无数,还把自己在栖霞山的一幢精舍,以及山下近千亩的上等水田,都一并送作了贺礼。

  至于解缙杨荣郑赐等一班大学士和尚书大人,送的东西就要雅得多了,多是诗词歌赋,这些东西现在看好像不值多少钱,可要放上几百年夏浔对这些极具保值和升值潜力的收藏品是很在意的。

  红牵红鸾带,飘盖美娇娘。

  拜堂成亲的盛大仪式无需赘叙,茗儿姑娘拜堂之后送入洞房,接下来就是杨旭设宴款待各方来贺之宾了,亏得他把结婚的时辰定在了白天,这场婚礼一直持续到月挂高空,辅国公府彩灯高挂,照得一片通明,负责替夏浔代酒的陈暄赤忠李逸风许浒纪纲等一共八个大汉喝得酩酊大醉,这场婚宴才算了了。

  夏浔虽未喝醉,却得装着醉了,被人扶回后宅,也有那亲近的同僚想要追上去闹闹洞房,早受夏浔嘱咐的刘玉珏立即领着一群扮作家丁的锦衣卫大汉出现了,把个后院入口堵得严严实实,笑嘻嘻地挡着他们,说道:“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各位大人,酒兴到了就好,要是再想闹洞房,小心明儿辅国公不肯相饶啊,啊哈哈,留步,留步,还请回前庭,再多喝几杯,今儿晚上曹国公李大人和忠诚伯茹大人代表辅国公款待诸位老爷,不醉无归啊哈哈”

  举步迈进了洞房,似乎前庭的喧嚣也一下子被隔绝在外了,看到婚床前静静而坐,一身红衣的人儿,虽然除了那双静静搁在膝上,戴着翠玉镯子的纤柔玉手,浑身上下再看不到一寸肌肤,夏浔的心还是一下子踏实下来。说安静,其实并不安静,跳得很快,但是又说不出的充实。

  “新郎倌儿来了,快着快着,快跟新娘子一块儿坐下。”

  慈眉善目的喜娘迎了上来,这是特意找来的一个儿女齐全,而且多子多孙的老妇人,她笑盈盈地迎上来,不由分说拖了夏浔去与茗儿并肩坐了,夏浔感觉到茗儿的娇躯似乎一缩,有些紧张,两只柔荑也绞紧了。

  老妇人则返身从桌上捧过一个托盘,里边盛着枣栗子桂圆花生,撒向寝帐和他们两个身上,笑吟吟地念叨着:“撒个枣领个小儿,撒个栗领个妮儿,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

  夏浔茫然坐了片刻,才省起事先得过嘱咐,应该兜起衣襟去接,接的越多,表示将来生得儿女越多。他刚要伸手,忽地发现蒙着盖头坐在那儿的茗儿,身子虽然未动,两只小手却早悄悄地牵起了衣角儿,或许是害羞,生怕夏浔看见,动作不太明显,只把两只修长的手指挑起了衣襟,将那洒来的栗子大枣儿都接住了,不禁会心地一笑。

  “新郎倌儿请脱缨。”

  一杆秤递过来,轻轻挑起了红盖头,露出一张令人惊艳的面孔,肌肤润玉,嫩脸新眉。心形的发链自髻旁垂至额头,悬着一粒翠莹莹的水滴状的宝石,一双秋水明眸含羞带怯地向他盈盈一瞟,清而秀,魅且丽,佳色世上稀。

  未容他多看,喜娘又道:“新郎新娘,请合髻。”

  一口剪刀递到夏浔的手上,“嚓”地一剪,一绺头发,紧接着茗儿接过,又是一绺秀发飘落手中,喜娘笑盈盈地接过两缕秀发,合结在一起,放进了茗儿腰间的丝囊,向两人祝福道:“祝愿新人长相厮守,百年好合,白头偕老,多子多孙。老身告退了,请新人歇息”

  喜娘迈着轻快的步伐退了出去,房门一关,新房里,便只剩下夏浔和茗儿两个人了

  第549章 良宵美景

  “茗儿”

  凝视着眼前姿容娇美的少女,夏浔轻轻拉起她的小手,心情一时激荡无比。

  眼前的少女身着一身红妆,凤冠霞帔,头上的珠饰佩着乌黑亮丽的秀发,把她宜喜宜嗔的俏靥衬托得更加不可方物。眼前的这个少女,在她还是一个黄毛小丫头的时候,夏浔就已认识了她,坎坎坷坷风风雨雨,眼看着她出挑成了一个美丽大方的姑娘,而今,她就坐在自己身畔,满面娇羞,即将成为自己的新娘。那种撷取的满足和愉悦,实在是前所未有的。

  “夫夫君”

  只结结巴巴地叫出这一声让她既觉欢喜甜蜜,又觉羞不可抑的称呼,晕红便悄悄爬上了她的俏脸:“夫君客人还没走,夫君应当去陪着客人,免得失了礼数,奴家奴家等夫君回来,再侍奉歇息。”

  夏浔心中一荡,轻轻勾起她的下巴,让她含羞闪烁的眼睛无法再逃避:“要叫旭哥哥,自称茗儿”

  “可是”

  “这是咱家的规矩”

  “是,旭哥哥,哥哥还是先陪客人吧,奴茗儿候着。”

  “不用理会他们,咱家长辈少,我请九江和茹大人代为款待着呢。”夏浔呵呵一笑,轻轻一拉茗儿的小手,说道:“来”

  夏浔站了起来,顺势把茗儿也拉了起来,茗儿更紧张了,这里是个全新的环境,今后和夏浔将是全新的关系,今夜将是她全新的经历,如此种种,纵然这一刻是她早就期盼的时候,还是不免紧张万分。尤其是看过的那些叫人脸红的春宫画儿,那些动作姿势忽然无比鲜明地浮现在心头,更是让她眼饧耳热。

  幸好她还记着自己新嫁娘的责任,宫中女官有关妇德妇言的诸般教诲都已铭记心头,眼见夏浔将她拉起,只道郎君迫不及待地要与她登榻共赴巫山之梦,一颗芳心虽然紧张得都快要跳出腔子了,却不愿失了新妇应尽的义务和礼节,忙含羞道:“夫君,请请让茗儿侍奉夫君宽衣”

  夏浔神秘地一笑:“宽什么衣呀,来,跟我来”

  “啊”

  茗儿有些奇怪,莫名其妙地便被夏浔拉出了房间,门外竟有下人早就提灯候在那儿,一见夏浔和新妇出来,欠身唤了一声“老爷夫人”转身便头前引路去了。